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详细资料大全

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是201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崔东霞。

基本介绍 书名 :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 作者 :崔东霞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 图书简介,图书目录, 图书简介 本书针对各核心肌肉的锻炼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介绍了以徒手静力练习、哈他瑜伽练习、哑铃瑜伽练习、PNF拉伸练习等为代表的针对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和以弹力带练习,瑞士球徒手练习,瑞士球上哑铃、沙袋练习,瑞士球、平衡垫上杠铃练习等为代表的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编写过程中充分遵循训练方法由易到难,锻炼肌群由深层次小肌群到身体表层大肌群,训练过程由稳定性训练过渡到不稳定性训练再回归不稳定性训练的规律。 图书目录 绪 论

1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的起源与发展 2

2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的定义 2

3核心的范围 4

4对核心肌肉的界定 4

5核心训练的作用 7

6核心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区别与联系 9

第一章 徒手静力练习

锻炼部位 :斜方肌 12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2

锻炼部位 :菱形肌13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13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4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4

锻炼部位 :肋间肌 15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5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6

锻炼部位 :前锯肌 16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肌、膈肌17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8

锻炼部位 :臀大肌 18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 19

锻炼部位 :梨状肌、股方肌 19

锻炼部位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20

锻炼部位 :腰方肌20

锻炼部位 :缝匠肌 21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21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22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22

锻炼部位 :耻骨肌 23

锻炼部位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24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24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25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腹横肌 26 第二章 哈他瑜伽练习 锻炼部位 :斜方肌、横突棘肌 28 锻炼部位 :背阔肌 29 锻炼部位 :菱形肌、腰方肌、前锯肌、腹外斜肌 29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腰方肌30 锻炼部位 :竖脊肌30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腹内斜肌 31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31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32 锻炼部位 :臀大肌 32 锻炼部位 :臀中肌 33 锻炼部位 :臀小肌 33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34 锻炼部位 :股方肌 34 锻炼部位 :缝匠肌 35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35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36 锻炼部位 :耻骨肌 36 锻炼部位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37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37 锻炼部位 :腹直肌 38 锻炼部位 :腹横肌 38 第三章 哑铃瑜伽练习 第1组 40 第2组 42 第3组 43 第4组 46 第5组 47 第6组 49 第7组 50 第8组 52 第9组 53 第四章 PNF拉伸练习 52 1PNF拉伸菱形肌 56 2PNF拉伸斜方肌 56 3PNF拉伸背阔肌 57 4PNF拉伸肩胛提肌 57 5PNF拉伸胸大肌 58 6PNF拉伸胸小肌 58 7PNF拉伸臀大肌 59 8PNF拉伸腰方肌 60 9PNF拉伸梨状肌 60 10PNF拉伸股四头肌 61 11PNF拉伸腹斜肌 61 12PNF拉伸竖脊肌 62 13PNF拉伸前锯肌 63 14PNF拉伸髂腰肌 63 15PNF拉伸腹直肌 64 16PNF拉伸臀中肌、臀小肌 64 17PNF拉伸阔筋膜张肌 65 18PNF拉伸多裂肌 65 19PNF拉伸肋间肌 66 20PNF拉伸半腱肌、半膜肌、肱二头肌 66 第五章 弹力带练习 72 1背肌练习 69 2腹肌练习 72 3胸肌练习 75 4盆带肌 78 5大腿肌 81 第六章 瑞士球徒手练习 99 锻炼部位 :斜方肌 86 锻炼部位 :背阔肌 86 锻炼部位 :菱形肌 87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 87 锻炼部位 :竖脊肌 88 锻炼部位 :回旋肌、多裂肌 89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89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90 锻炼部位 :前锯肌 90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机、膈肌 91 锻炼部位 :髂腰肌 92 锻炼部位 :臀大肌、股二头肌 92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 93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93 锻炼部位 :股方肌 94 锻炼部位 :腰方肌 94 锻炼部位 :缝匠肌 95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96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96 锻炼部位 :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 长收肌、股薄肌 97 锻炼部位 :腹直肌 97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98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腹横肌 98 第七章 瑞士球上哑铃、沙袋练习 122 锻炼部位 :斜方肌 101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01 锻炼部位 :菱形肌 102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 102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03 锻炼部位 :回旋肌、多裂肌 104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04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05 锻炼部位 :前锯肌、腹横肌 105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06 锻炼部位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方肌 107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半腱肌、半膜肌 107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108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08 锻炼部位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109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110 锻炼部位 :腹直肌 110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 111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111 第八章 瑞士球、平衡垫上杠铃练习 141 锻炼部位 :斜方肌、肩胛提肌 114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14 锻炼部位 :菱形肌 115 锻炼部位 :横突棘肌 115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16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16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17 锻炼部位 :前锯肌 117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机、膈肌 118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18 锻炼部位 :臀大肌 119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股方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梨状肌 119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20 锻炼部位 :缝匠肌 121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121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122 锻炼部位 :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 122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123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123 锻炼部位 :腹横肌 124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41 命门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命门穴的定位 46 命门穴的取法 47 命门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命门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命门穴的配伍 412 文献摘要 413 研究进展 4131 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4132 镇痛作用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4135 用于针麻 4136 治疗腰痛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4138 治疗 减少症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51 志室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志室穴的定位 56 志室穴的取法 57 志室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志室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志室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513 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肾功能的影响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精宫 1 拼音

jīng gōng

2 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Mìngmén G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精宫为经穴别名:1命门(穴);2志室。[1]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命门(穴)[1]。见《医学原始》。

穴位 命门 汉语拼音 Mingmen 罗马拼音 Mingmen 美国英译名 Gate of Life 各

号 中国 G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4 富耶氏 IVG4 德国 LG4 英国 Gv4 美国 Go4

命门为经穴名(Mìngmén GV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累属、精官[3]。属督脉[2]。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41 命门穴的别名

属累(《针灸甲乙经》),精宫(《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命门,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43 穴名解

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

命,指生命,重要之意。《说文》:“命,使也。”在此为生之极。门,为出入之处,指其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人身命门之处不一。以及此则以《难经·第三十六难》,谓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黄庭中景经》李注:“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之所居,当脐后是也。”命门为道教名词,指下丹田。下丹田位居人体中心,范围包括神阙、关元、气海、命门等重要穴位。《玉历经》说: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在脐下三寸。《道·黄庭篇》认为命门为性命之门,在脐下一寸三分,为下丹田。道教丹书多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呼吸之门、五脏六腑之本、人初生结胎之所,故称为命门。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简称命门。此就内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观之,本穴两旁平于肾俞,本穴居其中间,亦犹内景命门居于两肾脏之间也,故称本穴为命门。以其横通足少阴之经,故本穴又为本经横通肾脏之门户。[4]

44 所属部位

腰椎[5]

45 命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3]。

命门穴在督脉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 命门穴的取法

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俯卧位,先取后正中线与髂嵴平齐处,再向上摸2个棘突,于上方的凹陷处取穴[7]。

47 命门穴穴位解剖

命门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2]。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分布[8]。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3]。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命门穴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2]。

命门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之说,故有补肾壮阳之效,主治各种肾虚所致妇科及男性病[9]。

肾主水,司二便,主骨生髓,又督脉贯行于脊中,故命门穴可治疗二阴病、腰腿病和水肿[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命门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命门穴具有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的作用[9]。

命门穴用灸法善治虚寒性疾病[9]。

命门穴为培元补肾、固精壮阳、通利腰脊之要穴,主治脊强,腰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泄泻,完谷不化,带下[4]。

问足少阴经行下腹部,督脉何以得通?现今针灸图书较早年倍加精详,何以不曾提及?《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合并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背属肾。”观此段经文,可知督脉由本穴通少阴之经,又由肾俞穴透入内脏,分属两肾。但与阳关之通大肠,略同而小异。阳关先通大肠俞,经由足太阳经分布内外。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足太阳之经,出肾俞穴处与少阴经分道径自上行。而足少阴之经由肾俞处独行入内,属肾络膀胱矣。[4]

49 命门穴主治病证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2]。

命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利,遗尿,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7]。

命门穴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10]。

命门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久泻,痔血,脱肛,小儿发痫瘈疭,下肢萎痹等[3]。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3]。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7]。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7]。

4102 灸法

可灸[2][7][10]。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作为强壮保健穴,常用温灸法或瘢痕灸法[7]。

411 命门穴的配伍

命门穴配肾俞,有调补肾气的作用。治小便频数,老年腰痛[2]。

命门穴配灸百会、关元、三阴交、中髎治遗尿[2]。

命门穴配膀胱俞、肾俞、水道治肾炎[2]。

命门穴配大椎、膈俞、曲池、足三里治缺铁性贫血[2]。

命门配天枢、气海、关元,有温肾健脾的作用,主治肾泄、五更泄。

命门配百会、关元,治遗尿、尿频[7]。

命门配肾俞 、气海、然谷,有补益肾气,固涩精关的作用,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命门配灸肾俞、气海、然谷、关元、上髎、次髎,治阳痿、遗精[7]。

命门配肾俞,治老者便多[7]。

命门配肾俞、环跳、委中,治腰背痛[7]。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疭(《备急千金要方》作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针灸大成》: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痃疟,腰脊相引,骨蒸,五脏热,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角弓。

《类经图翼》:一云平脐、用线牵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绝子。

413 研究进展 4131 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有实验证明,艾灸家兔“命门”能显著提高正常家兔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艾灸组灸前与灸后比较、灸后与对照组(不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艾灸“命门”确有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命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 缺乏有一定疗效,可以增强机体抗病力,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门”,可使动物对二硝基酚致死性发热的耐受性提高、发热减轻、存活率提高。艾灸“阳虚”动物模型命门,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和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 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的作用;有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命门和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效应相等。[7]

艾灸命门对羟基脲所致动物“阳虚”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提高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另用氢化可的松给小鼠肌注,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时灸命门,经灸命门者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 镇痛作用

针刺动物“命门”也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可使动物对电击或钳夹肢体的痛反应受到明显抑制。针刺命门对坐骨神经痛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7]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针刺大白鼠“大椎”“命门”,可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2]。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电针家兔或猫的“命门”“脊中”部位,可使肢体痛阈显著提高,后肢较前肢为好[2]。

4135 用于针麻

以腰俞、命门、次髎穴组针麻行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满意[2]。

4136 治疗腰痛

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配关元,针刺得气后加灸2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4138 治疗 减少症

配肾俞、关元、中极,先针刺,出针后隔姜灸3壮。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志室[1]。见《医学入门》。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51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4]。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53 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4]

54 所属部位

腰部[12]

55 志室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6][13]。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13]。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56 志室穴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14]。

57 志室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1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15]。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13]。

58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11]。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16]。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16]。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4]。

59 志室穴主治病证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11]。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14]。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15]。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13]。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11]。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14]。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11]。

直刺05~1寸[13][15]。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14]。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14]。

5102 灸法

可灸[11][14][15]。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511 志室穴的配伍

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14]。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14]。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14]。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513 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肾功能的影响

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1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志室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神关穴的定位 9 神关穴的取法 10 神关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神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神关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神关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神关穴研究进展 161 对肾功能的影响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关 1 拼音

shén guān

2 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神关为经穴别名,即志室[1]。《针经摘英集》:“治忽然气滞腰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阳络神关穴,在背俞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即志室也。”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2]。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2]。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4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6 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2]。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3]

7 所属部位

腰部[4]

8 神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5][6]。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2]。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6]。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神关穴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2]。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7]。

10 神关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2]。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6]。

11 神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2]。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9]。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9]。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3]。

12 神关穴主治病证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2]。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7]。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8]。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6]。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2]。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7]。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2]。

直刺05~1寸[6][8]。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7]。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7]。

132 灸法

可灸[2][7][8]。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6]。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14 神关穴的配伍

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7]。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7]。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16 神关穴研究进展 161 对肾功能的影响

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9]。

大家好,让我们走进小肚腩的真相,当我们训练小肚腩的时候我们抑制有很多问题和误解。我们能够练到这里吗,有什么动作是针对这个部位的,我们今天就好好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知道他是个啥,我们再说小肚腩的时候。我们知道他跨过骨盆在我们腰的两侧,但是它下面是什么,实际上我们的腹外斜肌。腹外斜肌占据了我们这里整个区域。紧靠他们的邻居,也就是六块腹肌

整块这个肌肉贯穿这里,整合就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也在这个里面,但是他们是不可见的,腹横肌也在里面,所以我们可以看见的就是腹外斜肌和我们的腹肌主体部分,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功能。当我朝这个方向转身

也就是朝左转时,我走变得腹外斜肌就非常明显,同时也可以看到背阔肌,但是这个轮廓就是我们的腹外斜肌,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去调动肌肉,这个肌腱的走向并不是直上直下的,他是有那么一个角度的,像这样

要记住肌纤维走向,因为等下有一些相应的训练动作,他可以让身体向两侧弯曲,也可以让身体旋转,然后我们来讲一讲小肚腩的一些禁区,以及不能做哪些训练来针对他,首先我们讲下什么动作我们不应该做

我刚刚讲了腹外斜肌,他分布的肌纤维是朝左排布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左右卷腹来摆脱小肚腩,我是不是经常看到很多人拿着一个哑铃,然后以便又一遍的做这个。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练到侧腹

这时腹外斜肌确实在发力和收缩,因为他可以帮助我们向一侧弯腰。但这个动作也将其他的肌肉牵涉进来了,也就是腰方肌,他在骨骼后面一点。他的作用是提髋,所以我们说到,无论我们是动上半身还是动下半身,都会带到腰方肌。

如果你一直做这个动作的话,那块地方的肌肉可能会变厚。如果你本身在那已经堆积了一些脂肪,那情况就会更更糟糕,你的腰线就会变得更大更厚,尤其是那些躯干比较短的朋友,从胸的底部到骨盆上部这样一个距离,如果你比较短的话。

那看起来会更糟糕,所以我们应该顺着腹外斜肌纤维的方向来发力,扔掉手里的哑铃,别再这么干了,不要再因为小肚腩而烦恼,困惑,现在动起来,跟我一起学习,让自己拥有完美的身材,我相信这是说所有人都羡慕的一件事情。

一:下肢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1臀大肌2臀中肌臀小肌3股四头肌4蝈绳肌)

1//// 臀大肌/////

1起止点:

起自骶骨外侧缘髂骨翼内侧缘,上部止于髂胫束和下部止于臀肌粗隆。

2功能

可以让髂骨骶骨运动,也可以让髂胫束变紧张,也可以让股骨动。

当上半身固定,单腿后伸,下肢固定,髋关节相对的伸。

臀大肌上部让髋关节外旋,蝈绳肌也有外旋功能,但只有在屈曲的时候才有外旋功能

使骨盆后倾的功能。

臀大肌上部,外展。

下部内收。

臀大肌上部就相当于三角肌外展肌,下部就相当于大圆肌的内收肌。

2////臀中肌/////

更像一个三角肌。

前束屈和旋内,中束外展,后束伸展和旋外,

一侧收缩使骨盆侧倾。前侧收缩使骨盆前倾,后侧后缩使骨盆后倾。

臀小肌功能和臀中肌相似。

股方肌肌纤维是横向长的,主要功能就是旋转。

训练上部:臀部外旋和外展。

臀中肌单腿支撑以及步态都很重要,维持额状面的稳定非常重要。

3///////股四头肌:///////

1-股直肌和其他三个头,股直肌附着在骨盆膑骨胫骨粗隆上,。其他三个头大腿骨和膑骨胫骨粗隆上,两部分功能不同。

2功能

股直肌和髂腰肌一起具有抬大腿的功能,股四头肌整体功能伸膝的功能。

深蹲是伸膝伸髋所以对于股直肌刺激没有三头肌强

四个头在伸膝的时候不是同时工作。完全屈曲位到伸膝位,并不是均匀发力,某个角度出力大,伸膝角度不同动用肌肉不同,屈膝150度-90度/(股中间肌)。屈膝90-15度/(股外侧肌),屈膝15度到腿快要伸直/(股内侧肌)

4/////////蝈绳肌////////

需要注意:训练要和臀大肌区分开。

1位置: 股二头肌长头起坐骨结节 短头起股骨上,止在腓骨头,半膜半键起坐骨结节止在鹅足屈和胫骨内侧。

2功能

蝈绳肌整体功能,

---1--小腿屈曲(勾小腿) /伸髋。

臀大肌的激活避免蝈绳肌的代偿用力,动作细节避免蝈绳肌用力,练习时候孤立蝈绳肌。

---2--旋转功能。外旋是股二头长头分担,膝关节屈曲才能发挥这个功能。半键半膜使小腿内旋,

3蝈绳肌和下背痛,

股二头肌长头往上走到坐骨和骶结节韧带连接在一起,和骶骨筋膜链接,骶骨筋膜又和竖脊肌筋膜链接在一起。他们在一起形成一个链条状,放松蝈绳肌下背痛也会减轻,股二头和肱二头,腿弯举握距的变化,脚踝远离和靠拢的不同刺激。

跑步中膝关节蝈绳肌控制膝关节旋转落地时候控制。股二小腿外旋肌。 半键半膜内旋肌,半键半膜是需要强化的。而蝈肌和股二头肌是比较紧张的。

第二部分:下肢肌肉训练

️深蹲肌肉一起会参与。因此更加需要有细节的去训练

️热身:

1膝关节按摩/

a为什么不按摩髋关节或者踝关节?

髋关节不好直接按摩,长在关节窝里,踝关节。足背屈的问题不是光按摩可以解决。

️有氧热身/核心激活

热身的动作

  1--臀大肌伸髋-----臀桥

     臀中肌外展功能。----

  2足背屈不足导致膝盖外展内扣和足弓塌陷。

解决办法---动作扶住膝盖小腿像足背靠近模仿深蹲小腿向足背靠近的模式。

3足弓的激活----抓地面,

️下肢运动链/训练

第一个动作//////深蹲--标准下蹲模式////////(关节承受压力分担均匀)

细节:

1正面,膝关节不要内扣外展(关节囊和韧带或者半月板有挤压或者挤压造成损伤)

        内扣的原因:1---在于踝关节上。下蹲的时候:小腿像脚背靠拢,当没办法完成靠拢模式。

膝关节就会乱动就会来代偿这个活动度。当不能完成小腿像膝关节靠拢就会膝内扣。

2---内收肌紧张外展肌弱。

2脚趾不要翘起来(和足弓有很大关系)

3侧面观:脊柱中立位

4动作全过程小腿和躯干平行,关节承担压力均衡,标准意义在于人体均衡承担压力。

5髋关节先于膝关节动(原因:臀部先动,久坐,无力状态。下蹲时可能先动膝盖。

6肩胛骨回缩下降,

7骨盆胯部不能侧移,(原因:脊柱侧弯骨盆周围肌肉不平衡腰方肌体态纠正,

8下蹲内测足弓塌陷。深蹲到底的时候当膝盖内扣压力就在足弓的内测。内侧如果撑不起来的话足弓就会塌陷。内侧塌陷膝盖就更加容易内扣。

9脚跟抬起。小腿三头肌紧张。小腿三头肌就是在做垫脚尖的动作。

分析动作:️深蹲臀大肌股四蝈绳肌主动收缩分担的压力比较均衡。

️膝盖内扣的时候是内收肌活跃。也和臀中肌太薄弱,臀中肌对抗内收肌外展起稳定作用。内收肌也具有收缩功能。

️当身体前倾蝈绳肌是最主要的发力器。膝关节压力增加

️当臀部负荷增加:主动不足的原因。蝈绳肌参与小就只剩臀大肌。但是股四头肌也会参与。

误区:

️膝关节不超过脚尖(髌骨压力大。屈膝角度也是在延展的,重要是需要关注股四头肌和蝈绳肌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

️膝关节先于髋关节来启动。新手不建议膝关节内扣和外展,

采用脚尖朝向,股直肌(深蹲,对于股直肌刺激不大。股直肌功能是收大腿,蹲起是一个伸髋的过程。臀大肌主动收缩,臀中肌和臀小肌发挥作用,单腿支撑维持骨盆正确的位置要求:

////第二个动作/////箭步蹲1/////

1不要在水平面有旋转

2髋与膝90度,小腿和地面90度,这样压力均衡--

3动作延伸(刺激股四头,刺激蝈绳肌和臀大肌身体该如何摆位?)

/////第三个动作:直腿硬拉-/////

1-身体前倾做深蹲,蝈绳肌是第一个收缩的。会代替臀大肌的功能,他们都具有伸髋的功能--臀大肌是协同收缩的。

2膝盖超神膝盖压力大,如果腰部膝部有问题不要做这个动作。

常见误区:1屈膝角度太大,变成屈腿硬拉,臀大肌刺激过大-

2股四头肌。同时收缩。最后15度训练股内侧肌。

3膝盖窝里蝈肌,屈曲膝盖最开始的时候蝈肌用力。所以要放松蝈肌。

/////第四个动作:腿屈伸/////(股四头肌)

1坐的体位身体前倾,股直肌近端在收缩远端收缩就会受影响。

2腰部没贴实,骨盆在前倾。股四头肌远端收缩也受影响

3忽视最后15度的收缩,股内侧没刺激

4重量选择太大

4股四头肌一直收缩髌骨压力会大。

//////第五个动作/腿弯举/////

误区1:臀大肌来借力。

2股四头肌离心收缩,股四头肌太紧就有影响

蝈肌的张力需要解决,下放动作中如果蝈绳肌过紧,过程中骨盆的旋转包括腰部的挺起。下放过程臀部和腰部有运动需要考虑蝈肌是不是太紧,

3脚尖的摆位。脚尖勾起来,小腿筋膜放松的。踮脚尖主动不足的原理。更好刺激蝈绳肌。两个都可以尝试。

腿弯举误区:1/离心控制不够➕离心控制幅度不够。向心阶段蝈绳肌太没劲,重量选小一点。股直肌或者竖脊肌髂腰肌太紧导致骨盆前倾。先去松解这些肌肉。

2/小腿的代偿,脚尖不同影响训练不同,脚尖朝外训练股二脚尖朝内训练半键半膜。

/////第三部分:局部塑形//////

1-臀部肌肉激活--热身动作-1臀桥-2髋先动膝盖后动的节律。

//////拉着trx深蹲//////

好处:身体稳定情况下去坐身体不会失去稳定。

背阔肌和臀大肌一起运动胸腰筋膜也会被拉紧,骶骨也会很稳定。骨盆就会很好稳定。

2如何单独刺激臀部。

1-高脚背深蹲。伸髋由臀部完成

2-跪姿深蹲-股四头肌锁定不能参与收缩-蝈绳肌也被缩短-只有髋关节的运动,只能臀大肌参与收缩(️不要过度挺腰和弓腰)

3跪姿单腿后抬-隔离蝈绳肌的收缩来收缩臀部

4腿屈伸的最后15度更好刺激股四头肌内侧头

5实现上臀部的饱满-单腿支撑-外展-外旋/利用这三个功能

6单腿和外展都可以通过额外负重。外旋通过身体的旋转来做负重,身体髋都在做一个旋转,

7股四头肌外侧粗壮,站距,窄站➕脚尖朝前。股四头肌参与最大。/

宽站距➕最后15度的收缩--大腿外旋-脚尖朝外-内收肌参与最多--原因:股骨向额状面内收,内收肌在发挥作用,臀大肌下部内收/

8侧面腿看起来很粗。股直肌-减小屈髋的训练,调整下蹲幅度。股中间肌-下蹲到90就不要向下。

/////第四部分:功能伸展/////

臀大肌:极度屈髋。

臀中臀小:屈髋同时➕内收内旋

梨状肌:臀大肌在无力的时间梨状肌紧-松解他。屈髋角度大于90度。

股四头肌:伸膝伸髋的原理来伸,股内侧肌,髋部极度外旋下拉伸,股外侧,极度内旋情况下拉伸。

总结️训练思路:1激活深层和浅层核心

2训练之前要注意调整臀部足弓足背屈脊柱伸展肩胛骨

3常规训练蹲类动作

4局部塑形动作主攻弱点

5还有不同肌头的不同伸展

竖脊肌

功能

1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

2一侧竖脊肌收缩,可使躯干向同侧侧屈。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位置:

竖脊肌为脊柱后方的长肌,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为三部:外侧为髂肋肌,止于肋角;中间为最长肌,止于横突及其附近肋骨;内侧为棘肌,止于棘突。

                 

枕骨: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棘突: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肱骨外上髁: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在举重的日常培训上,主要日常培训哪个发力部位?

一上肢力气操练

1直体上推杠铃:直体上推杠铃坚持身体重心均衡在不借力的状况下,把30%的重量从锁骨向上额反复推送,每次3-5组,每组反复8-12次,能够有用地操练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和屈指肌群等。

2颈前、颈后坐推:颈前、颈后坐推,让运发动坐在凳子上把30%重量杠铃放在颈前或颈后反复向上额推举,每次3-5组,每组反复8-12次,对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和屈指肌群得到有用操练。

二腰部力气操练

1山羊挺身:运发动趴在体操器材山羊上面,另一位运发动手扶爬在山羊上面运发动的双腿坚持均衡。运发动由下向上反复抬头向上,每次4-6组,每组反复12-16次。能有用操练背阔肌和腰方肌等。

2侧腰肌:侧腰肌操练的发动双手提起30%重量的壶铃,身体直立坚持平稳后左右反复运动,每次4-6组,每侧8-10次。能有用操练腰部侧方肌等。

3宽硬拉:把60%-80%重量反复过膝上拉,每次6-8组,每组4-6次。能有用操练竖脊肌和背阔肌等。

三下肌力气操练

1杠铃负重深蹲:把60%-80%重量杠铃置放在深蹲架上,运发动把杠铃放在颈后,向后两步,由上向下反复下蹲,每次6-8组,每组4-6次。能够充分操练缝匠肌、前直肌、股四头肌、前膝骨肌等。

2站姿提踵:把60%-80%重量的杠铃置于运发动颈后、坚持身体直立、脚尖向上反复提踵,每次4-6组,每组15-20次。能够有用操练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拇长伸肌等。

3颈前杠铃深蹲:把60%-80%重量杠铃置于深蹲架上,运发动双手握住杠铃放在两边锁骨上坚持身体直立平稳下蹲,每次4-6组,每组2-4次。能够有用操练股二头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54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