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

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第1张

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

 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亲子游戏不仅能带给宝宝无限的欢乐,还能促进宝宝和父母直接的依恋关系,是非常好的寓教于乐,下面来教大家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

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1

  一、蹬气球

 玩法:孩子仰卧床上,成人在他脚上方悬、挂一气球,逗引他用脚来蹬踢,气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让孩子追着来蹬。

 作用:进一步锻炼手眼协调,眼与动作配合,手抓、脚蹬力量,背肌、腹肌肌力和躯体及四肢的协调动作、灵敏反应和动作的准确性,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

  二、百宝箱

 玩法:在这段“见一个爱一个”的时期,你不妨准备一个容纳宝宝全身的大箱子当作玩具箱。把玩具全部都放进去,然后让他一样一样的往出拿。把玩具全部都拿出来以后,宝宝会自己坐进去玩。玩一会后,再带领宝宝重新把散落各处的玩具一个一个丢回箱子里。

 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学回会把玩完的东西收拾好了。当它变成有目的游戏,孩子就会乐不可支。如果宝宝的力气够大到可以抱起整个箱子,他可能会推翻箱子或者把箱子倒过来,让所有东西都倒出来,他喜欢这种非常具有冲击力而且痛快的感觉。这时候干脆就让他玩个痛快吧!

 作用:此年龄段宝宝喜欢把东西都搬出来玩,这也是教宝宝学习收拾东西的好机会。充分满足宝宝这个时期的好奇心,彻底的满足宝宝自己内心的趣味性。

  三、撕纸、捏纸

 玩法:妈妈坐在宝宝旁边,给宝宝准备一张白纸。先把纸给宝宝玩,如宝宝主动撕,则不要干涉,可适当时把已撕过的稍大纸片引导宝宝再撕得更小。

 如宝宝不撕,可待宝宝随意玩一会儿之后引导宝宝双手向前后不同方向用力,把纸撕开。之后还可引导宝宝把碎纸片一片片捏起,放到妈妈的手里或小袋、小盒中,完成游戏。

 作用:训练宝宝的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并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

  四、过独木桥

 玩法:爸爸或妈妈躺在床上,采取仰卧式。让小宝宝俯卧在肚子上,把宝宝的身摆放成适宜爬行的姿势。用两只手做成护档状放在自己身体的两侧。由于人体的结构和呼吸的不断运动,宝宝在爬行时就要特别注意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不让自己掉下去。

 玩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宝宝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不断地用语言对宝宝进行鼓励。

 作用:培养宝宝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训练宝宝爬行动作的灵活性。

  五、倒退三步

 玩法:准备材料安全卫生的玩具、软垫,让宝宝俯卧在软垫上,两肘展开撑身体上半身。爸爸把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逗引他努力向前运动身体,够取玩具。

 待宝宝双臂支撑身体向前爬行,快要够到玩具时,妈妈向后拉宝宝的双腿,使他的身体成平趴式后退。游戏中伴以爸爸妈妈轻松的语言既鼓励。重复进行,宝宝其乐无穷。适宜时间10-15分钟。

 作用:协助宝宝四肢的成熟及手肘支撑力,开拓宽广的视觉空间,促进身体触觉和平衡感的发展。注意:倒退时不宜太用力,多制造欢乐气氛,鼓励宝宝挑战困难、克服困难。

  六、追小狗

 玩法:宝宝、爸爸、妈妈一起趴在床上,妈妈喊着追小狗了,追小狗了,并笑速的向前爬去。当妈妈追到小宝宝时,爸爸在前面拿着一个玩具向前爬,并说:“小狗,来追爸爸,旺,旺。”妈妈也向宝宝说:“宝宝快去追。”宝宝被玩具吸引,便会急速的追去。

 作用:训练宝宝爬行的速度和灵巧性;训练宝宝脖颈运动的能力;训练分辨声音的`方向。

  七、谁在叫我

 玩法:妈妈竖抱着宝宝,爸爸在妈妈的身后叫宝宝的名字;宝宝会随着声音扭动上身转头去看;爸爸先在右侧叫,等宝宝的头转到右侧,再在左侧叫;这时,爸爸可以对宝宝做个鬼脸,让宝宝大声笑起来。

 作用:训练宝宝灵活地扭动上身的能力,尤其是头部运动能力,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几款促进宝宝身心发育的亲子游戏2

 亲子游戏互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内容?从游戏环境、内容、游戏玩具等几个方面为您讲述亲子游戏到底该怎么玩。

  游戏环境

 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并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首先家长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家长创设的亲子环境要让孩子可看、可听、可触摸,能充分的感知和体验。

 同时,宝宝更需要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对幼儿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会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

  游戏内容

 亲子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游戏。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大肌肉的控制和应用能力发展迅速,逐渐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好奇,好“自己动手”。

 家长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来设计亲子游戏。如“卷春卷”、 “身体变变变”等。

  行为习惯

 利用亲子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时,家长可用儿歌来吸引幼儿注意力,把吃饭变得有趣味:“开饭罗,开饭罗,大家吃饭罗;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用简短的顺口溜,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生活的自理。

  游戏玩具

 合适的玩具是幼儿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幼儿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家长为幼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物美价廉和卫生安全。

 优良的玩具应具备:多变化,可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 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可以作玩具的东西很多,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都能直接或者经过改造成为孩子的玩具。

 以上就是介绍的亲子游戏玩法介绍,希望能对宝宝父母有帮助。

导读:怎么判断你家宝宝长得好不好呢?养孩子不是养猪,仅仅只是抱起来称手可是不行的,要测量宝宝的健康成长指数,下面4大指标可一定要把握住。

宝宝发育指标--体重

体重,是宝宝发育情况最重要也最灵敏的指标。通过观察宝宝的体重,能实时了解宝宝的营养状况,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宝宝的体重。

宝宝体重发育指标的参考公式:

0~6个月=(初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初生体重kg+6)×07+(月龄-6)×025

1~2岁每月增长025kg。

宝宝体重的测量方法:

方法1:直接将宝宝放到磅秤上进行测量。磅秤可分为成人用和婴儿用两种,婴儿磅秤的最大承重梁一边在15kg以内。这种方法需要将宝宝放在秤的中央,并且要在宝宝情绪稳定能基本保持安静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出现较大的误差。

方法2:妈妈抱着宝宝一起称体重,然后再让妈妈单独称重。两次测得的体重数相减,就可以得出宝宝的体重量啦!

宝宝发育指标--身高

身高这一项成长指标,更主要反映的是宝宝长期的营养状况。除了遗传外,营养、疾病和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宝宝的身高构成影响。

宝宝身高发育指标的参考公式:身高(cm)=年龄(岁)×5+80

宝宝身高的测量方法:

想要帮一岁前的宝宝测量身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网我为大家提供了两大方法。

宝宝发育指标--头围

宝宝的头围是否达到发育指标,能反应宝宝脑、颅骨的发育情况。头围超过发育指标,可能是宝宝患有脑积水、佝偻病等;头围小于发育指标则可能是小头畸形。

宝宝头围发育指标的参考数值:出生时平均头围34cm,前半年增长8~10cm,后半年增长期2~4cm。6个月时44cm,1岁时头围46cm,一般应与胸围相同。

宝宝头围的测量方法:宝宝的头围要使用软尺测量。让宝宝保持仰卧、坐或者站的姿势,将软尺经过眉弓上方突出的部位,脑后则也要绕过突出部位,然后计算绕一周的长度。

宝宝发育指标--胸围

即便是尚未发育是用来评价宝宝胸部的发育状况的,它能反映和评价宝宝的胸廓、肋骨、胸肌、背肌、胸部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情况。

宝宝胸围发育指标的参考数值:新生宝宝出生时胸围约32cm,比头围小1~2cm,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cm。一般情况下,宝宝在1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1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宝宝胸围的测量方法:

让婴儿平躺在牀上,两手自然平放,将软尺零点固定于 下缘,使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胸围。

指导意见: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驼背能够被纠正称活动性驼背。不能够被纠正称固定性驼背。

1针对原发病治疗。

2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宜卧硬板床,在站立和端坐时尽量伸展胸背,保持良好姿势。避免过多弯腰或负重活动,同时加强背肌锻炼,限制后凸的加重。

3矫正练习,目的是加强背部伸肌的力量,并牵拉胸部前面的韧带。

4个月宝宝通常不建议坐着抱。

4个月宝宝坐着抱不利于身体发育,且容易对宝宝的脊柱造成损伤。此时宝宝的脊柱、背肌、腰椎发育都还不完善,并不能支撑自己上半身的体重。

如果4个月宝宝长时间被大人坐抱,则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或者对宝宝的脊柱造成损伤。如果长期坐抱或者坐抱不当,很有可能因为腰椎没有发育完善,而导致脊柱侧弯和腰椎发育畸形等严重情况,所以一般是不建议长时间坐抱宝宝的,避免对宝宝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4个月宝宝可以怎么抱

4个月宝宝横抱或竖抱均可,但应避免坐抱,因此时宝宝头部已竖立较稳,颈椎也得到较充分发育,所以4个月宝宝可以竖抱。宝宝运动功能和脊柱发育,遵循从上到下顺序进行,一般为满月会抬头、3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因此4个月宝宝颈椎已得到充分发育,无需使用手掌时刻保护颈椎部位。

4个月可以多让宝宝平躺或者趴着,但是尽量不要让宝宝做些腰部承受压力的动作,避免使局部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一般在6个月后,脊柱已经逐渐发育完善,此时可以进行坐抱。

百度健康-4个月宝宝可以坐抱吗

一般婴儿能够自如翻身就有了学爬的机会,开始他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转及向后退,此时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婴儿练习爬。将婴儿俯卧在牀上,妈妈在婴儿前面摆弄会叫或会响的玩具如小鸭子、小熊打鼓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并不停地说:"宝宝,小鸭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来拿啊!"爸爸在身后用手推着婴儿的双脚掌,使其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接触到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帮助,训练婴儿自己爬。开始爬行时婴儿可能很费力,腹部离不开牀面,大人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渐渐地他会上下肢协调起来,可以用双手及双膝协调灵活地向前爬行。注意饮食后不宜立即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为10分钟左右。

7-9个月的宝宝一旦学会了独立爬行,爬行就成了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他会在家里的牀上、地板上、沙发上甚至角角落落到处爬来爬去。这时,做家长的可千万要注意宝宝爬行时的安全和卫生。家里的布置要重新审视,地板要打扫干净,铺上席子、地毯或棉垫之类的东西。家俱的尖角要用海绵或布包起来,药品也不要放在他能抓到的地方。室内电线要绝对安全,电线、电源开关、插座、台灯等电器,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如果有不用的插口,应当用绝缘材料将它们塞好、封上。窗户应有护栏,或者使牀远离窗户,防止宝宝爬上窗台。热的汤、饭菜上桌后,不要让他接近或爬上桌子。放在桌上的热水瓶、茶具、花盆等尽管孩子够不着,但他有可能抓住桌布把它们拉下来。不要让宝宝用爬脏的小手直接拿东西吃。宝宝爬来爬去时,家长最好在一旁看护,否则一旦孩子发生危险,将追悔莫及!

有些家长通常会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如果宝宝已经学会行走了,是否就意味着他可以直接跳过爬行呢?她们也许会问:“宝宝很喜欢扶着东西站起来,如果不练习爬行,直接学走,会有什么后果吗?”

7-9个月宝宝的双腿还不够结实,这个时候他喜欢扶着东西站起来,但不能坚持很久,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坐下来。缺乏爬行练习的宝宝,容易产生感觉统合失调,对自己的身体平衡控制不足,四肢活动与视、听觉不协调触觉也会异常。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为:走路容易摔跤、恐高、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错方向等。因此利用7-9这三个月练习爬行是非常关键的“功课”。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辅导宝宝正确地进行“爬行”这门功课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个方法。

1、俯卧挺立

预备:宝宝俯卧,脚对着妈妈。

(1)妈妈双手分别握住宝宝两手腕,使其张开双手。

(2)轻轻向上拉宝宝双手腕,宝宝上半身呈挺立状。还原(图2-56)。

(3)重复2-3次。

目的:加强胸、背肌发育。

2、左右摇动

预备:宝宝双足立于妈妈膝盖上。

(1)妈妈一手握紧宝宝双手,另一只手扶住其腰部。

(2)用手前后左右方向轻推宝宝腰部,使其顺势摇动(2-57)。

(3)重复数次。

目的:促进腰、背部肌肉发育。

3、擡腿活动

预备:宝宝俯卧趴着,妈妈双手分别握住宝宝两小腿

(1)待宝宝趴稳时,妈妈擡起宝宝双腿成推小车状(图2-59)。

(2)保持数秒钟后轻轻放下,还原姿势。

(3)重复4-5次。

目的:锻炼胸、腹、腿及手臂肌力。

4、双手行进

预备:宝宝趴着,双手臂支撑双腿伸直。

(1)妈妈双手握住宝宝大腿,使其双手臂支撑起全身后,自然缓慢用手左右向前移动行进。

(2)视宝宝的行进能力,妈妈逐渐下移双手至膝盖、脚踝部(图2-61)。

(3)每日一次。

目的:促进胸、背肌肉,双臂肌肉发育。

5、手膝爬行

预备:宝宝趴着,双手支撑擡胸,妈妈以一手将其从两脚心抓住。

(1)将双脚跟尽量送向 ,使膝盖弯曲,如此曲伸4-5次(图2-63)。

(2)接着握住宝宝大腿后侧,左右轮流推向腹部,如此曲伸4-5次(图2-64)。

(3)宝宝逐渐弹直膝盖,用脚顶住妈妈的手,呈手膝活动为主的向前爬行。

(4)可重复3-5次。

目的:学习、锻炼爬行动作。

1、身长

身长是衡量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足月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一般男孩子略大于女孩)。第一年末,身长的增加约为出生时的50%,即25厘米,满1岁时,身长可达75厘米;第二年,约增10厘米;第三年,约增7厘米。以后每年约增4—6厘米。

1岁以后到l2岁的平均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身长(厘米)=年龄×5+80。

2、体重

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器官等的发育情况。正常新生儿的体重约为3200克(男孩子一般稍大于女孩)。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3天内,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此后体重迅速增加。前3个月每个月增加1000克,第4—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600—700克,后半年每月约增加300克。

影响儿童身长体重的因素很多,如种族、遗传、喂养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等。应当指出2—3岁以后的小儿身长、体重个体间差异很大,不能因个子小就视为异常,应全面检查后再做评价。

3、头围

3岁以前的头围可以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平均头围约为34厘米,2岁时约为48厘米,8岁时约51厘米。生后第一年是头围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婴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由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部分就是囟门。

婴儿有前囟和后囟,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2—4个月闭合。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和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者,是脑炎、脑膜炎的重要体征,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的儿童。

4、胸围

胸围的大小可以表示胸廓、肋骨、胸肌、背肌、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胸围平均为32厘米,比头围小2厘米,1岁时46厘米,2岁时49厘米,以后从2岁到7岁每年约递增1厘米。从第6个月开始,胸围和头围逐渐接近;到12—18个月时,是胸围和头围大小的交叉期。

头、胸围交叉时间的迟早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好,交叉时间较早;反之,则较晚。

5、坐高

坐高(sitting height,M23)是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学术上一般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探讨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参照价值的量化指标,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腿身比奠定了基础。

-体格指标

让宝宝过早学坐和走路好不好

 让宝宝过早学坐和走路好不好?宝宝学坐和走路都是有一个黄金时期的,但是每个宝宝的发育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让宝宝学坐或走路都要根据宝宝的特点来,下面分享让宝宝过早学坐和走路好不好?

让宝宝过早学坐和走路好不好1

  让宝宝过早学坐好不好

 由于婴儿发育刚刚开始,身体各组织十分薄弱,骨骼绝大部分由软骨构成,根本谈不上坚固。其骨骼特点是有机物多,含钙盐和基穹卤类少,骨质柔软,所以,过早负重,对发育非常不利。

 如果过早学坐,脊柱过早负重,由于脊椎骨缺钙柔软,背部肌肉不发达而松驰,自然会出现脊柱侧弯畸形或驼背,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可造成永久性体态异常,既不美观又有碍健康,酿成终身痛苦与遗憾。

  让宝宝学坐的合适时机

 宝宝6个月以后,能够独坐是其动作发育重要一步。坐着看事物更清楚,坐着玩更得心应手,坐着伸手取物更方便,还能促进宝宝背肌的发育健全。5个月以后的宝宝俯卧位时,可良好地控制头与背肌,能用双手撑地,就可以练习坐。通常6个半月以后可逐渐稳而不必靠他人或物的扶持,自然而平衡地坐好。为利于宝宝坐的能力发展,父母应鼓励并满足其“想坐”的尝试,并让宝宝坐着玩摇晃物,或让其伸手取物,用工具敲打地面,摇动玩物或者由大人举起玩物让宝宝伸展肢体去取。

  宝宝过早学走路好不好

 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过强的运动。过早学坐,可影响脊柱的发育,引起畸形,过早学走,可能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牵手向上走路,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还可能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有人听说患软骨病(佝偻病)的孩子走路迟,便认为早些让孩子走路就可以预防这种病。其实,软骨病是由于体内缺少维生素d和钙质所引起的,只要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适当晒太阳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服用鱼肝油和钙片。患软骨病的孩子,骨质更加软,站立时负重,更容易引起畸形,尤其要避免勉强多坐、多站或行走。

  让宝宝学走路的合适时机

 学证明,宝宝一岁以后学习走路才是最佳时机。因为一岁以前宝宝的骨骼处于发育期,如果让宝宝过早学走路会造成宝宝骨骼变形。一岁以后宝宝的骨骼的发育基本完整,再有现在的孩子营养都比较好,比较胖,宝宝学太早走路会对腿部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了腿的发育,尤其是女宝宝,如果出现罗圈腿可不好看的哦!

  依据宝宝生长规律帮其锻炼

 宝宝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出生后3个月俯卧时,能用手臂撑住抬起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爬;1周岁时会站立或独立行走。帮助宝宝锻炼,要按规律顺其自然。

 还要指出的是,尽管年龄和月份相同,由于孩子所处的环境、抚养方式等不同,有的`动作发育快些,有的则慢些。冬天出生的婴儿走路迟些,因为他们1周岁左右正值冬季,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活动不方便。对于智力、骨骼和肌肉发育正常的婴儿,只要经常户外活动,到一定年龄自然会坐、会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让宝宝逐渐学会坐立和站立,是需要经过一些时间磨合的,磨合意味着妈咪的训练,也意味着宝宝的适应,妈咪不要太着急,当宝宝出现倒退或者不配合的情况,也应该有耐心的加以引导和锻炼。您也可以阅读“7-12个月宝宝的动作能力训练方案”,了解更多婴儿早教知识,请继续关注。

让宝宝过早学坐和走路好不好2

  让宝宝学走路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一般都不再满足于翻身和爬行,会有尝试走路的强烈愿望。这时父母不要怕宝宝摔倒心疼,要鼓励大胆的进行尝试。 行走是靠两条腿交替向前迈进,每走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才能步伐稳健。婴儿初学走路,往往就是在培养摸索中去掌握好重心来协调步行的,此时爸妈在欣喜之余,别忘了注意宝宝安全。

 在学习步行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发育情况、辅助方式、注意要点、解读异常。

  1、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时期阶段

 一、(10-11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二、(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三、(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四、(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五、(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2、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a、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b、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c、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d、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e、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A、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B、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C、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D、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649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