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背肌筋膜炎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背痛,扭一下脊骨啪啪的响,很不舒服。

请问背肌筋膜炎是怎么回事,经常感觉背痛,扭一下脊骨啪啪的响,很不舒服。,第1张

  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近年来已少有采用。纤维织炎是指有些腰痛病人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一些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1904年Gower正式应用这个名词,他认为此病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但并未能在病理学上得到证实。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个局限性的脂肪结节,故又称脂肪疝。这种结节可能刺激周围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肌痉挛和疼痛。这种结节用1%普鲁卡因封闭,疼痛可缓解。

  病因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疾病表现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

  足底筋膜炎

  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肌筋膜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种类

  颈肩肌筋膜炎

  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X线多为阴性结果。

  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是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的疾病,故有人主张采用“硬化性筋膜炎”一名。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

  结节性筋膜炎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的

  腰背肌筋膜炎

  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病人的治疗以适当的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肌松镇静药物,使用活血化淤的中药、适当的肌肉放松按摩为主。

  在腰肌劳损的腰背部酸痛症状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腰部的保健,防止腰部受到风寒、外伤、劳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应当睡硬板床或者比较硬的席梦思床垫,避免睡行军床或者软的沙发,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否则,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可能非常容易反复发作。

  你如果反复发作腰肌劳损或腰肌筋膜炎,容易加速腰椎的退变,天长日久,可能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或者腰椎管狭窄症。

  在临床上,腰肌劳损、下腰部劳损、慢性腰肌筋膜炎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大多数时候,不同的骨科医生可能根据自己不同的习惯,可以将同一个病人诊断为腰肌劳损或者腰肌筋膜炎、甚至下腰部劳损,但是他们选择的治疗方式都是一样,对于病情的估计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这类病人在不同的医生那里得到了不同的诊断,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手法治疗

  (1)衮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纤维走行方向施以扌衮法,手法宜轻柔缓和,连续滚动8分钟,再于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显的条索状改变时,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

  (2)掌揉法:医者以大小鱼际着力,在腰痛部位的软组织上作环形揉动,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压力,反复揉动7~8分钟,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钟,使局部血运改善,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运法:医者以前臂的尺侧面接触病人的皮肤,作环形或半环形揉动,此法接触面积较大,每次可治疗5~7分钟,然后再于局部施以顺筋法,自上而下捋顺肌肉,约5分钟。

  (4)按压法:采用双掌按压,双手相叠,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按压,按压时动作要持续缓和,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可作旋转性按压,每次10分钟左右。

  化瘀逐痹酒

  中医认为本病以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主,但因病人体质不同及患病期间感受风寒湿之异,各有不同。治疗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温经散寒为主。

  [药物组成]威灵仙40g制川乌虎杖各30g乳香没药地鳖虫片姜黄青木香骨碎补各20g川蜈蚣大3条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脉。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炎,肌筋膜炎,骨质退行性变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20ml,每日三次饭后服。服一料为一疗程,一般服二三疗程。

  [制备方法]上药打碎装入瓶中,浸粮食白酒1750~2000ml,密封,每日摇荡一次,十日后服用。

  [资料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1疏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

背部有大肠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分布,通过捏脊,对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夜啼等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2调理阴阳,促进气血运行

捏脊通过刺激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如咳嗽、哮喘、感冒等症状。

3预防疾病,帮助身体发育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同时还能提升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长智力的好处。

2 捏脊的正确手法

1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肌肉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次。

3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4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即可。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3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用力过大

力道掌握不当,力道过大的话,也会引起背部疼痛。建议在捏脊时手法要熟稔,把握合适的力道,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背部肌肉劳损

捏脊疼痛还有可能是长时间久坐容易造成背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背部酸痛,这是正常现象,建议长时间久坐后适时的伸展活动,活动筋骨,如果长时间背部疼痛的话,建议去医院检查。

4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时间

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比较合适,每次捏脊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不适或受凉感冒。

年龄段

捏脊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宝宝太小的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效果。

手法

开始做时手法要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手法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禁忌

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的话,不宜捏脊。

1、捏拿肩井

以大拇指顶住肩井穴(位于肩背处,肩外侧端与脊柱连水平线的中点),其他四指轻扶于肩前,与大拇指相对用力,提拿起整个肩部肌肉,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注意整个手掌始终与肩部接触,用力适中,将整个肌肉尽数提起。此动作可以放松颈肩部肌肉,对缓解疲劳有很好的效果。用轻柔的力量做还可以治疗失眠的症状。

2、按揉腰背

用手掌掌根或拳面放在患者后背脊柱两侧肌肉上(先从左侧肌肉做起,再做右侧肌肉),做轻快的、柔和的回旋运动,注意手要按住肌肉施加一定压力,不要在皮肤上摩擦。在一固定点按揉数十秒后将手向下移一手掌宽,再重复此操作,直至按揉到臀部以上。

3、提捏夹脊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相对,将脊柱旁边的一条形肌肉用力提起,边移边提,边提边拿。先自上而下(从颈部以下做到臀部以上),再自下而上(从臀部以上做到颈部以下)操作。上下反复操作两遍。操作中注意对称提捏,不宜用力抓拧。

4、点按背俞

将双手拇指指端放在大椎穴左右各旁开一横指的地方,用一定的力量点按并持续数秒钟,下移一厘米左右的距离再点按,如此操作直至臀部以上。如遇到疼痛敏感的部位可以适当加长按压时间,疼痛点提示可能身体有某些不适,通过点按可以部分缓解这些不适。

5、摩擦大椎

用手掌放在大椎穴上(患者低头时颈椎与胸椎之间最突起的脊椎下方的凹陷)反复摩擦(可左右手交替进行)20-30次。此操作可以消除颈肩部肌肉疲劳,疏风散寒,预防感冒。

6、推按脊背

将双手掌根放在脊柱两旁,掌根朝内,指尖朝外,同时用力向外推按。从颈肩部开始,推至肩关节再回到脊柱两侧,在刚才出发点向下一点的位置开始重复上述操作。从背部一直操作到腰部。

  背部拉伸的4个位置:

  1 下背

  将膝盖拉到胸口,大概稳住20秒。如果想再拉得用力一点,将头如图般向前微倾,每边脚轮流做大概4-5次。

  2 上背及中背

  坐在椅上,整个人向前倾,直到你觉得背部好像有拉扯的感觉。如果想再拉多一点,将手再用力向后伸,大概稳住20秒,大概4-5次。

  3 上背及中背

  将手向前滑,同时让屁股向后挺。

  4 下背

  将双脚拉近胸口位置,大概稳住20秒。如果想再拉得用力一点,将头如图般向前微倾,大概做4-5次。

推拿手法就是利用手,也可以是稍硬些的东西辅助在上边描述的4个位置滚动,力量要适度,需要推拿的人掌握好力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防止腰背酸痛的可以使用下边两种常见的拉伸方法,看下图:

  1,家里拉伸方法

  2,健身房拉伸方法:健身室中,见到柱状的物体都可以用来拉筋,只要感觉到背部有拉扯就可以了。见下图:

  注意:运动后腰背部肌肉酸痛,最好是运动后马上进行拉伸。

问题分析:

背疼可能是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的腰背疼痛。中医认为是素体虚弱,感受风寒湿的侵袭,气血凝滞脉络不通引起的疼痛。

意见建议:

如是由于受风引起的腰背疼痛可刮痧,或是拔火罐,去风寒,疏通经络,止痹痛。疼痛症状明 显可用芬必得,独一味缓解疼痛。注意休息,局部保暖。

病邪阻滞 (1)饮食阻滞 主证 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分析 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治则 消食导滞。 选穴 脾俞、三焦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2)寒伤胃阳 主证 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 分析 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 治则 温胃散寒止痛。 选穴 胃俞、脾俞、中脘、粱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3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 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分析 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 治则 温脾健胃。 选穴 肝俞、脾俞、三焦俞、粱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粱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2)胃阴不足 主证 胃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 分析 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 治法 养阴益胃。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基本手法) 1按揉背腰镇痛法 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晃拨俞穴行气法 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 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 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搓擦胃俞温中法 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 6推揉腹部和中法 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状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 7擦摩上腹散寒法 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按揉腹部消积法 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 9拿揉抖颤导滞法 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 10按揉阳明清热法 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你是胸椎错位造成的症状。是因为你的胸椎大概是6 7 8其中之一发生了错位挤压了神经而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或者胸壁疼痛。原因是用力不当造成的错位。你后背胸椎疼痛的地方,也就是胸椎错位的地方。解决方法告诉你:做这个复位一定要平爬在床上, 双手向后放在身体两侧,身体自然放松。《需要叫家人帮助做复位》方法是握拳用手背中指大关节按压住胸椎的疼痛点,右侧疼就往左侧方向推,反之就往右侧方向推,推到不疼为止。推压的力量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最大到10㎏的力量,绝不可用蛮力猛力推压,逐渐加力一直推压到胸椎不疼了。只要复位推压到位你“右肋骨痛”的症状立刻就能消失。胸椎错位处按压疼的症状需要5到6天以后才能长好,之后就不疼了。做这个复位是比较疼的, 因为胸椎骨错位长时间挤压神经已经很疼了,现在复位又要在长时间受到挤压已经很疼的神经上再进行推压,因此会很疼,但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不用做肝功检查,就不是肝脏的问题。

颈椎痛怎么治疗 我告诉你方法:用大拇指按压住颈椎的疼痛点,颈椎右侧疼痛就往左肩方向推压,反之就往右肩方向推压,一直推压到颈椎不疼了,这时应保持推压的力量稳固10到20妙钟,直到疼痛肿胀感立即消失为止。推压的力量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最大到5㎏的力量,绝不可用蛮力猛力推压,逐渐加力一直推压到颈椎不疼了,头不眩晕了,眼睛能看清东西了,你的颈椎病就是治好了。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严重骨质疏松和外伤引起的颈椎病不适合这个方法。做完复位之后要立刻做检验:颈椎能够自由转动不痛了,头不晕了,头不痛了,颈椎没有响声了,就是复位成功了。如果转动困难就是没有复位到位,应该继续推压复位,直到颈椎能够自由转动为止。以后不要吃药了,白花钱没有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2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