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颈肩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向一侧或两侧肩部与肩胛之间放射。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项背部活动受限。
二、检查
1、颈肩部及肩胛内缘有广泛压痛,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并可触及筋膜摩擦音;
2、肩背部活动受限;
3、一般无神经根性放射痛,故各种神经挤压试验均正常;
4、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偶可见项韧带钙化或肩背肌筋膜增厚,颈椎生理弧度轻度变直等。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可作出诊断。易与该病混淆的疾病应注意鉴别。
1、颈型颈椎病:主要鉴别点在X线平片有骨质增生;
2、肩周炎: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且疼痛与压痛点限于肩关节周围;
3、项韧带炎:与颈肩肌筋膜炎很相似,但它疼痛及压痛限于颈椎棘突部,低头时疼痛加重。
出现脖子有僵硬的感觉主要原因有:
第一,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坐姿不正或者受凉引起的肌肉痉挛。由于局部肌肉筋膜长时间处于一种状态,导致僵硬感。平时避免长时间低头,多活动颈部肌肉,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一敷,保持坐姿端正,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第二,颈椎病或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病或者颈椎的骨质增生会刺激周围的组织,也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另外往往伴有疼痛和上肢的麻木,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的骨科就诊,进行颈椎的CT或者磁共振检查。并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颈椎的牵引,局部的针灸和理疗。对于疼痛和僵硬感明显的,也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或者塞来昔布治疗,大部分可以缓解。
颈椎疼,头晕是颈椎病的症状,另外头、颈、肩、背、手臂酸痛,下肢无力,行走麻木,视力模糊,也是颈椎病症状。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中医保守治疗,外敷萄宝的(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工作中颈椎病的注意事项为:
1、颈椎病患者需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抬起头并向四周各方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续很长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持续低头工作,则难以使颈椎椎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缓解,这样会加重加快颈椎的退变。 2、已经有颈椎病症状的患者,应当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发作频繁者,应当停止工作,绝对休息,而且,最好能够卧床休息。这样在颈椎病的治疗期间,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缓解,机体早日康复。 3、颈椎病患者在工作中应该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电风扇 由于颈椎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和潮湿容易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应当尽量减少在气温过低或者寒冷潮湿的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防止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或者颈椎病诱发颈肩背部酸痛的症状。
4、颈椎病患者应当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提取重物等等,平常应当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其受伤。上肢应该避免提取重物, 当上肢提重物时,力量可以经过悬吊上肢的肌肉传递到颈椎,从而使颈椎受到牵拉,增加了颈椎之间的相互压力。颈椎病患者在参加重体力劳动后症状有可能会加重。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浅层 4 气管前层 5 椎前层 6 颈动脉鞘 7 颈筋膜间隙 1 拼音
jǐng jīn mó
2 简介颈部筋膜包括颈部浅筋膜与颈部深筋膜,包裹整个颈部。颈部浅筋膜较薄,内含浅血管及皮神经和颈阔肌等。一般说颈筋膜即颈部深筋膜,可分为四部分:浅层、气管前层、椎前层和颈动脉鞘;它们互相延续,各部分之间存在筋膜间隙。
3 浅层颈筋膜浅层较致密,在后方附于颈椎棘突及颈韧带,在前方与对侧者续连,包裹浅筋膜深面的所有结构。浅层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处,又分为二层包裹各该肌。二肌之间的颈筋膜浅层构成颈后三角的顶。在颈前部,颈筋膜浅层分层包绕肩胛舌骨肌上腹,并形成将该肌中间腱缚于锁骨的襻;亦分层包裹舌骨上、下肌群,并附着于舌骨体; 向外侧与颈动脉鞘相连; 向上,在后方与头部筋膜融合,在前方与下颌体下缘的骨膜融合,并在下颌骨与耳之间分层包裹腮腺,以后附着于颅骨。颈筋膜浅层向下,在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分层与胸骨柄前、后面的骨膜融合,形成胸骨上间隙,间隙内常有颈前静脉的交通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浅层向下附着于锁骨、肩胛冈、肩峰等处,并与背部深筋膜续连。
4 气管前层气管前层较薄,位于舌骨下肌群之深面(后),包裹喉与气管及咽的喉部与食管,在两侧与颈动脉鞘连续。它向上分为两层包被甲状腺并附于甲状软骨;向下在舌骨下肌群的后方,经过胸廓上口,延至心包与胸骨之间的结缔组织以及大血管根部的外膜,并与之融合。气管前层包裹甲状腺的部分形成薄韧的甲状腺筋膜鞘,附于甲状软骨,从而固定该腺。
5 椎前层椎前层是颈筋膜的深层,沿后正中线有与浅层相同的附着,它覆盖颈后部肌并构成颈后三角的底。此层在颈侧部附着于颈椎横突;覆盖斜角肌,继转向内侧覆被脊柱颈部前面的肌,并与对侧者续连。它向上到达诸肌的起点;向下达斜角肌在肋的止点,并沿脊柱颈部前后诸肌向下延续。从颈部深处出现的神经(如臂丛)、血管(如锁骨下动脉)穿过肌间隙时,常携带椎前层向外凸出构成的筋膜鞘,鞘最终与神经血管的外膜融合。
6 颈动脉鞘
颈动脉鞘是颈部大血管周围的较致密结缔组织鞘,是颈筋膜的一部分,它与其周围的颈筋膜浅层、气管前层及椎前层互相移行。颈动脉鞘内有颈总动脉及其末支的一段、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动脉在内侧,静脉在外侧,神经在二者的后方。交感干位于鞘与椎前层之间。
7 颈筋膜间隙37岁的陈**,自从8年前购入智慧型手机以后,经常斜倚在床头,颈椎后侧悬空、低头滑手机,甚至躺在床上看手机一整个晚上。
35岁那年发现自己有严重的肩颈酸痛,并且常常失眠、或者突然落枕,某日逐渐发现自己双手指端都有麻木感,整天都麻木不停,有的时候双脚趾头端也会有微微的麻感。
吓的陈**赶紧求诊,才得知自己的症状是属于颈椎症候群的一种。经过两周的针灸放松紧绷的肩颈部肌肉群,再搭配轻柔的伤科手法把轻微错位的颈椎复位,双侧手指的麻木感才完全消失。
颈椎症候群有多型,症状多元
颈椎症候群有很多分型,若与颈部肌肉群、肌筋膜、关节韧带发炎有关,则容易肩颈酸痛、落枕、头痛。若与颈椎的神经根受压迫有关,则会有手臂、手指麻木异常感。
若是椎动脉有病变,则可能有眩晕、健忘、头痛、恶心、耳鸣的症状。若与交感神经压迫有关,则会有视力模糊、鼻塞、喉梗感、胸闷、心悸、失眠、胃食道逆流…等等。若与脊随压迫有关,则会引起四肢麻木、肌肉无力,走路一跛一跛的,严重的还会肌肉萎缩。
陈**因为长期以不当的姿势看手机,导致提肩胛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过度紧张,造成颈椎小关节错位,进一步压迫到神经,引起手麻的症状。
现代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论是低头滑手机,或者久坐维持固定姿势看电脑萤幕,都是给颈椎、腰椎增加额外的负担,不但容易造成肌肉筋膜韧带的紧绷僵硬,影响血液循环,长年累积下来,颈椎曲线变得过直。等到进入中老年,更易造成脊椎关节的退化、骨刺增生。
保养颈椎有秘诀,勤做2种运动,维护颈椎关节活动度和韧带弹性
每天晚上都做瑜珈的蛇式5次,维持抬身体微后仰姿势5秒钟,再休息5秒钟。
双腿交叉坐在软垫上,双手在腰部交握,以一手握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慢慢弯腰,配合呼气,额头尽量去碰触软垫。拉伸背部脊椎约维持5秒钟,再慢慢吸气直起身体。
足太阳膀胱经筋,由眼内角一路沿着头顶向后经过颈部、背部、腰部,一直延伸到臀部、足跟、足小趾,是包覆在脊椎两旁极重要的经筋系统。 透过上述这两种运动,可以延展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让膀胱经经气通畅,预防落枕;并能维持脊椎关节的灵活度以及韧带的弹性;也可以改善长期久坐导致僵硬紧绷不已的颈背部筋膜。
养筋状骨中药,能预防颈椎退化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许多中药有补益肝肾的效果,服用之后能有强健筋骨的效果,像是骨碎补、续断、杜仲、牛膝;而一些补益气血的药物,如当归、熟地、白芍、党参,则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让筋骨柔软有弹性。
另外,龟鹿二仙胶因为能滋补肾精气血,所以服用后能强化骨质,预防驼背以及颈椎曲线变得过度僵直。这些药物搭配使用,不但可以改善肩颈酸痛,也能预防颈椎的退化。
改变坏习惯,日常生活做好颈椎保健
不要斜靠或平躺在床上滑手机、看电视,使用手机或平板时间也不宜连续超过1小时。
睡眠时间充足,不宜超过23:00就寝,才不会造成肩颈肌群长期的紧绷。
需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工作的人,如厨师、牙医师、裁缝师、电脑工作者…等,尽量工作一小时后就将颈部上下左右旋转活动,并耸动双边肩膀。每天回家记得操作两种颈椎保健运动。
怀疑有任何颈椎症候群的症状,均应尽早就医检查及治疗。
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近年来已少有采用。纤维织炎是指有些腰痛病人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一些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1904年Gower正式应用这个名词,他认为此病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但并未能在病理学上得到证实。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个局限性的脂肪结节,故又称脂肪疝。这种结节可能刺激周围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肌痉挛和疼痛。这种结节用1%普鲁卡因封闭,疼痛可缓解。
病因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疾病表现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
足底筋膜炎
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肌筋膜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种类
颈肩肌筋膜炎
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X线多为阴性结果。
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是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的疾病,故有人主张采用“硬化性筋膜炎”一名。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
结节性筋膜炎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的
腰背肌筋膜炎
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病人的治疗以适当的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肌松镇静药物,使用活血化淤的中药、适当的肌肉放松按摩为主。
在腰肌劳损的腰背部酸痛症状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腰部的保健,防止腰部受到风寒、外伤、劳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应当睡硬板床或者比较硬的席梦思床垫,避免睡行军床或者软的沙发,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否则,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可能非常容易反复发作。
你如果反复发作腰肌劳损或腰肌筋膜炎,容易加速腰椎的退变,天长日久,可能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或者腰椎管狭窄症。
在临床上,腰肌劳损、下腰部劳损、慢性腰肌筋膜炎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大多数时候,不同的骨科医生可能根据自己不同的习惯,可以将同一个病人诊断为腰肌劳损或者腰肌筋膜炎、甚至下腰部劳损,但是他们选择的治疗方式都是一样,对于病情的估计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这类病人在不同的医生那里得到了不同的诊断,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手法治疗
(1)衮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纤维走行方向施以扌衮法,手法宜轻柔缓和,连续滚动8分钟,再于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显的条索状改变时,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
(2)掌揉法:医者以大小鱼际着力,在腰痛部位的软组织上作环形揉动,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压力,反复揉动7~8分钟,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钟,使局部血运改善,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运法:医者以前臂的尺侧面接触病人的皮肤,作环形或半环形揉动,此法接触面积较大,每次可治疗5~7分钟,然后再于局部施以顺筋法,自上而下捋顺肌肉,约5分钟。
(4)按压法:采用双掌按压,双手相叠,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按压,按压时动作要持续缓和,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可作旋转性按压,每次10分钟左右。
化瘀逐痹酒
中医认为本病以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主,但因病人体质不同及患病期间感受风寒湿之异,各有不同。治疗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温经散寒为主。
[药物组成]威灵仙40g制川乌虎杖各30g乳香没药地鳖虫片姜黄青木香骨碎补各20g川蜈蚣大3条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脉。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炎,肌筋膜炎,骨质退行性变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20ml,每日三次饭后服。服一料为一疗程,一般服二三疗程。
[制备方法]上药打碎装入瓶中,浸粮食白酒1750~2000ml,密封,每日摇荡一次,十日后服用。
[资料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