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惩罚方法特疼100条

舞蹈生惩罚方法特疼100条,第1张

舞蹈生惩罚方法如踩跨;耗跨、踩倒八字;搬腰;踩脚背;搬腿;定动作;开肩;耗腰;撕胯;翻肩等。

1、踩跨

不论青年壮年、不论男女老少,遇之此项都不顾形象大吼大叫。有"诗"曰:出了舞蹈房人模人样,进了舞蹈房进了屠宰场。

2、耗跨、踩倒八字

仅仅五十个数而已,被踩者的反应与吸大烟上瘾症状有一拚!耗横叉只要下好横叉,腿不动,想动哪都行!

3搬腰

其实此项最疼,且杀伤力强,但持续时间短,其感觉与踩跨恰恰相反,搬腰是当时不疼搬完更疼,曾经有好多同学搬晕了!

4踩脚背

自己扶着把杆压效果不明显,让别人压的效果最佳,踩到和正常人不一样那就是最漂亮的,感觉一个字疼!俩字很疼!一句话:再不松手我骂了啊,亲!

5搬腿

出来乍道时疼啊、在舞蹈界混久了就有点难受而已。

6定动作

学名称为肌肉记忆,通俗讲为摆住一个动作纹丝不动即可。肌肉记忆,力量无限!放松之后,全身抽筋!

7开肩

正常,咔嚓一声,舒服!人家每天早上伸个懒腰哟。

8耗腰

血液倒流的冲击感,瞬间失衡,三四分钟后,站起来已经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9撕胯

耗胯的升级版,那一张板凳,一边一位老师,犹如杠杆原理,我就是支点。

10翻肩

把自己的胳膊像木偶人一样旋转,前后翻肩,瞬间觉得肩膀脱节了!

舞蹈生艺考标准身材和身高

舞蹈学专业标准身高在160以上,舞蹈表演专业身高在165cm以上,一般对应的体重是身高160㎝—体重90-95斤、身高165cm—体重93-98斤、身高170㎝—体重96-105斤。

身长:身体直立(不要过度弯曲也避免强硬向后挺,尽量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相关测量)低头,摸到最高的那块颈椎,向下,一直到臀线的长度就是你的身长。

1你们谁知道什么舞蹈适合11岁小女生跳的舞蹈,要好看有好学的

11岁正值豆蔻年华,在这个关键时期,多加关注孩子的气质的培养,和肢体的柔韧灵活方面的技巧可以学习一些柔美的 或者充满活力的新物种,

一:芭蕾舞

芭蕾舞(意大利语:balletto;法语、英语:ballet),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

二:民族舞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如孔雀舞等,就属于民族舞)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族舞好处有如下:1、有较强趣味性 2、培养舞者气质 3、让人心情愉悦 4、有益身心。

2学芭蕾舞劈叉需要多少度,11周岁能学几级,有5年民族舞,25年拉丁

一共十级第一级:年龄4—6岁舞蹈知识: 1、身体方位:上、下、左、右。

2、人体部位名称:头、胸、臂、腿各部位。3、手形:掌、指。

4、手脚基本位置。5、音乐节奏训练:2/4节奏,中速、慢速。

基本功训练:地面: 1、坐姿 2、头的动作 3、肩的动作 4、勾绷脚 5、吸抱腿 6、前压腿 7、掰膀子 8、压腿 9、弯腰中间: 1、站姿 2、叉腰 3、手臂基本位置 4、半蹲 5、提压脚 6、行进步 7、平踏步 8、蹦跳步 9、小跑步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走步组合 2、手指组合 3、手位组合 4、提压肩组合 5、平踏步组合 6、蹦跳步组合 7、表情歌 8、健康歌第二级: 年龄4—6岁舞蹈知识: 1、认识舞台的八个方位。2、能区分半拍、一拍的节奏,做到半拍一动。

基本功训练地面: 1、勾绷脚 2、压胯 3、吸腿 4、前抬腿 5、扳小燕 6、跪下腰中间: 1、大八字步 2、大八字步半蹲 3、手臂大小波浪 4、移动重心练习 5、碎步 6、侧踵步 7、半脚尖走步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走步组合 2、手位组合 3、手臂大小波浪组合 4、春来了 5、拍皮球 6、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7、半脚尖走步 8、猜猜我是谁(踵步组合)第三级:年龄7—8岁舞蹈知识: 1、中国古典舞手形:兰花手(女)、掌(男)。2、藏族舞:藏族是我国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它舞蹈的运动形式以上下动律为主。由于节奏、速度、力度 的变化而形成不同舞蹈个性。

藏族主要分两大类:踢踏(堆谐)---舞蹈膝部松弛,脚下灵活。弦子(谐) ---舞蹈动律松弛柔韵,音乐优美。

基本功训练:地面: 1、勾绷脚 2、抬腿(前、侧身旁抬腿45度) 3、压腿(前、旁、后单腿压腿) 4、大踢腿(前、旁) 5、背肌 6、掰膀子 7、腰(躺地顶腰) 把杆(双把) 1、正步蹲 2、正步绷脚 3、半脚尖(正步位) 4、正步吸腿90度中间:1、手位:单按掌、单托掌、单山膀 2、脚位:丁字步 3、正步小跳 4、吸跳步(2拍舞步) 5、横追步 6、跳踢步(后)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健康歌 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3、猜猜我是谁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4、可爱的小鸡(后跳踢步为主要动作) 5、吸跳步组合(喂鸡曲) 6、小板凳(节奏训练) 7、藏族舞退踏步组合 8、古典舞手位组合(小和尚曲) 9、横追步组合 10、跑跳步组合(藏族第一基本步)第四级:年龄7---8岁舞蹈知识:1、芭蕾舞:源于欧洲,已有几百年历史。

从训练到舞姿及手脚位置都有固定程式,如:芭蕾1---7位手位、1----5位脚位。2、节奏:3/4拍。

3、东北秧歌:是汉族东北地区民间秧歌表演形式。通过走相、稳相和鼓相及各种手巾花的表演变化体现其表演艺术风格。

他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舞蹈体现艮劲、美劲、泼辣劲。基本功训练:地面: 1、勾绷脚(环动) 2、吸伸腿(前、旁90度) 3、横、坚叉 4、搬 腿(前、旁) 5、大踢腿(前、旁、后) 6、掰膀子 7、腰(站下腰)把杆(双把):1、一位绷脚 2、半蹲(一、二位) 3、一位擦地(旁) 4、腰(胸腰、旁腰) 5、小跳(一位)中间:1、手位:顺风旗、双山膀、双托掌。

2、双晃手 3、一位小跳 4、三拍舞步 5、错步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古典舞手位组合 2、东北秧歌组合(十字步、单双片花、蝴蝶花) 3、三拍舞步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4、铃儿响叮铛(小马步) 5、小小波尔卡(吸跳步) 6、拾稻穗的小姑娘 7、蒙族舞硬腕组合 8、铃鼓舞(节奏训练2/4拍) 9、快乐的小鸭子 10、东北秧歌第五级:年龄8---10岁舞蹈知识:1、中国古典舞基训:是建立在中国戏曲、武术基础上,为中国古典舞所需要而服务的基本功训练。

表现在素质、能力、技术技巧、身体表现力、舞蹈语言等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要成为一个好的民族舞演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提高各种技术能力,才能做到表演游刃有余;2、蒙族舞: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也称马背民族。男子舞蹈强悍骁勇,女子舞蹈端庄典雅。

舞蹈以肩、腕、步及各种舞姿形成其特殊风格。基本功训练地面: 1、勾绷脚(单、双、环动) 2、吸伸腿90度 3、大环动(单腿90度) 4、压叉(前、旁、后、横拧腰) 5、搬腿(前、旁、后) 6、在踢腿(前、旁、后) 7、背肌(两头起) 8、掰膀子 9、腰(站下腰)把杆(双把):1、蹲 a、一位、二位 b、五位 c、踏步蹲 2、擦地(前、旁、后、一位) 3、五位擦地(旁) 4、吸腿(一位45度、90度) 5、下腰(胸、旁腰加手) 6、压腿(把杆前、旁、后) 7、踢腿(前---单把,旁、后---双把)中间:1、手臂呼吸(大小波浪加屈伸) 2、手位:托按掌、山膀按掌 3、摊摊手(跪、站两种准备) 4、小五花 5、原地转(平踏步、留甩头、半脚尖360度) 6、小跳:一位、二位 7、错步(斜线) 8、三拍舞步中手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三拍舞步(抒情) 2、古典舞手位(刚武风格) 3、古典舞手位(抒情风格) 4、小马舞(勒马式、扬鞭式) 5、小小挤奶员(肩的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6、错步组合 7、花笠舞(日本舞) 8、小看戏(东北秧歌) 9、现代韵律舞(节奏练习) 10、儿童舞第六级:年龄8---10岁舞蹈知识:1、中国。

3谁有《舞蹈知识手册》这本书

前言

一 舞蹈艺术基本知识

1 什么是舞蹈?

2 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3 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4 舞蹈有哪些种类?

5 为什么说舞蹈是“活的雕塑”和“动的绘画”?

6 什么是人体动作?什么是舞蹈动作?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 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8 舞蹈构图和绘画的构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9 怎样培养和加强编舞的能力?

10 舞蹈作品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11 舞蹈作品的形式指的是什么?

12 舞蹈表演要具备哪些基础能力?什么是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13 怎样进行舞蹈的欣赏?

14 什么是舞蹈美学,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舞蹈美学?

15 舞蹈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

二 中国舞蹈基本知识

1 中国古代舞蹈史上有几个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

2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舞蹈作品?

……

三 中国优秀舞蹈、舞剧作品欣赏

1 舞蹈作品

2 舞剧作品

……

四 芭蕾基本知识

1 “芭蕾”究竟是什么?

2 芭蕾起源于哪个国家,兴盛于哪个国家,并已形成了几大学派?

……

五 现代舞基本知识

47 “现代舞”究竟是什么?

48 “现代舞”是“赤脚舞”吗?

……

六 外国优秀舞剧、舞蹈作品欣赏

1 芭蕾舞作品:

2 现代舞作品:

人体的重心是人体质量(重量)的中心。它的位置取决于身体各环节质量(重量)分布情况。当人双脚直立时,人体的重心点在头正中向下垂直,指向地球中心,身体的重量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当人体姿式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身体曲膝并向前做倾身,人体的重心位置是在与地心形成垂直线的腰部,其它部位成了平衡身体的各个环节重力,身体的重量仍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因此,人体的重心位置是随着身体各环节位置的变化而改变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已经形成了自然的生理平衡意识,地心的引力已不会使健康正常的人东倒西歪。

但作为高度专业性的芭蕾舞,动作的重心概念就不只是自然平衡意识了。首先,人的双脚要站在两脚尖各向外分开90度的外开上,挺胸、收腹,以使脊柱尽力得到拉直和伸展,然后整个重力柱(从头到脚)应稍稍前移,“这样就使体重向前落到双脚的三个平衡点上崐(即落到拇趾关节、小趾关节和脚跟上)”(《古典芭蕾舞蹈教学》琼劳逊著,尧登富译,第4页)这样的重心使得芭蕾舞动作中的releve更为方便,也使得动作在起始和结束时,身体呈现为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是芭蕾舞中重心感觉的最基本形态。在此前题下,动作变化中的重心就更加非同寻常。芭蕾舞演员若对此掌握不好的话,就不仅仅是东倒西歪的事了。

正确把握重心使身体变“轻盈”

芭蕾舞是比其它舞蹈种类更力求摆脱地心引力的一门艺术。在十九世纪初,世界上就已经出现了脚尖舞蹈,演员们以更小的支撑点来承担自己身体的重量。那时的意大利女演员玛丽塔里奥妮,正是以脚尖上的舞蹈来表现自己身体的轻巧和敏捷,而成为的舞蹈家。这是芭蕾舞摆脱地心引力行动的重大飞跃。同时,对演员的重心感觉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二幕中,已成为鬼魂的吉赛尔,有一段悲哀的adagio,这是由一系列极难控制的动作组成。不但要求演员掌握极其缓慢的平衡来伸展舞姿,还必须在缓慢的舞姿平衡中间,做一个急促的entrechat quatre,以表现鬼魂身躯的轻虚和飘浮不定。这正是检验演员重心和平衡能力的高尺度。所有跳好这段舞的演员都具有良好的把握身体重心平衡的能力,使崐观众真真实实地享受《吉赛尔》舞剧中,鬼魂们“轻盈”优美的芭蕾舞段。

完美的平衡不是轻而易举地实现的。不仅仅是要通过长期的训练,而且如果没有正确的重心概念,演员就不可能在脚尖或半脚尖上保持足够长时间的舞姿,以便给观众记忆里留下印象;同时她(他)也不可能保证完全与音乐合拍,因为演员重心失去平衡,舞姿就会先于音乐落下来。这样也就不可能完美地去表现芭蕾舞艺术。

掌握正确的重心,才能使身体平衡,才能使力量均匀地分布于支撑脚,才能排除不必要的身体紧张,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迫和损伤。“脚承受的重量越轻,那么脚在芭蕾舞这种高度专业性的运用中就越不容易受到压迫和损伤。”、“身体的平衡能力越好,重量也就越容易准确地落在两脚最有力的部位。”(《舞蹈解剖学》[美国]拉乌尔格拉伯特著,朱立人译,第68页)不正确的重心,导致不合理的支撑点,也容易形成歪腰、伸脖子等毛病,出现不规范舞姿。身体的重量压迫了人体力量的最弱部位,使得这个部位不堪重负,日久天长便成了终生的职业病。这样的结果能让从事多年艰苦训练的芭蕾舞演员,在她(他)风华正茂时,含泪对芭蕾舞说一声“拜拜”啦!

一个芭蕾舞者如果懂得正确运用身体的重心,他便可以更多地摆脱重力之苦,使得训练中的动作紧张和疲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自己的训练更加有效,技术能力提高更快。而在舞台上呈现于观众的形象,便是“看她(他)的身体多轻盈!”

把握正确重心的三要素

(一)“外开”与重心

“外开”不仅仅是芭蕾舞的特殊的审美要求,它还为重心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支撑面。“一个人站在一条腿上时,只要把脚转开一点,就会有一个三个点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如果脚站正步,脚趾向前,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就会小。”(《芭蕾排练室内幕》安乌廉斯著,黄伯虹译,第19页)一个确立自己要以芭蕾为专业的孩子,进入课堂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身体放在转开的脚位上,并开始以各种方式来进行“外开”训练,以塑造一个非常人所有的、符合芭蕾舞要求的体态和非常人所有的重心组合方式。这是芭蕾舞者整个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外开的训练,我们获得有利的支撑面积,获得髋臼关节更为自由的活动范围;从而使重心更加稳固,也使调节重心的各环节更为自由。“当用脚尖做动作时,如果大腿学会了在髋臼关节中转开,大腿就有控制能力,帮助掌握平衡,并使旋转动作增加稳定性。”(《芭蕾排练室内幕》安乌廉斯著,黄伯虹译,第19页)

外开的方式,“发生于髋关节及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外开的幅度取决于舞蹈演员个人的骨盆结构。外开的能力还取决于参加腿部向外旋转的有关肌肉的状况。外开始自髋关节,通过大腿的骨与肌肉向下传递到脚上。”(《舞蹈解剖学》[美国]拉乌尔格拉伯特著,朱立人译,第21页)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掌握一个正确的“外开”,同时也获得了一个不同于平常人的重心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外开”对重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二)“肌肉力”与重心

“为了获得人体总重心的加速度运动,必须有外力施加于人体。但是外力的引起、扩大和减小,又取决于内力(肌肉),所以肌肉力是一切动力中的主导力,即肌肉力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第127页)肌肉力量在很多运动项目中,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它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内动力;适宜的肌肉力可以更好地控制重心,以抵抗地心引力和更快地操纵身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如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完成单个动作频率的快慢、体位移动一定距离的速度、保持肌肉快速工作能力的长短,以及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等。

在芭蕾舞中,腿部肌肉帮助我们双腿在髋臼关节处向外“转开”,并伸直膝盖、绷直脚背;背部肌肉使arabesque 舞姿挺拔、修长;跳跃中由于肌肉力牵动,使腿推地,从而把身体推向空中并形成各种舞姿;在双人舞中肌肉力与外力的共同配合,使托举动作变得“轻而易举”

对重心而言,肌肉力的作用是在动作过程中,调节身体各个不同部分的环节重力,维持身体重心、固定舞姿的平衡;在位移动作中,牵引动作腿推地,使重心受力向远处或高处运动;在旋转中,肌肉力使肢体迅速收拢,集中重心,并排除旋转惯性所产生的离心力,控制着旋转的质量;在跳跃中决定身体重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和位置,等等。

肌肉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和遁序渐近的过程。从最初的正确姿式和battement tendu 练习开始,要进行一系列动作的扶把、离把练习,来使肌肉把握重心的力量逐渐加强。只有通过若干年的训练,当两条腿的力量和脊柱肌肉(背肌)的力量已经变为能够适应于承受动力腿往前和往后所给予的重量时,才有可能达到完美的重心平衡。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训练,使得肌肉力在各种剧烈、缓慢、跳跃、旋转等运动中,实现调节身体各部位重力的功能,达到控制重心的目的。

(三)“协调”与重心

动作的协调性存在于人的大脑皮质。“以急行跳高为例进行这一复杂的运动动作时,运动员要借视觉来分析横杆的距离和高度;借前庭感觉来分析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其变化;借本体感觉来分析肌肉和关节活动状况;借皮肤感觉来分析地面的硬度等等。”(《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第115页)以上的引言中,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这一系列“借”,都是大脑在动作间的一瞬反应。

在舞蹈动作中也是有这样瞬间的大脑分析活动。比如,在旋转崐中,演员要借助多大的推地力、手和脚应遁怎样的路线、视线应朝着哪一方,才能集力于重心而达到旋转起来的目的?在女演员用脚尖做pique arabesque时,要以多大的迈步距离、怎样的抬腿速度、多大的后背力量,才能集力于重心点达到最合适的平衡崐角度?在大的跳跃中,以多大的幅度做 chasse、多大的腿部力量推地、并以怎样的手和后背的配合,才能把重心漂亮地抛向空中,然后还要稳健地落在舞姿上?以及双人舞托举动作中,女伴与男伴合力的大小、时间的合理配合等等,都需要大脑进行一系崐列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动作的力量和时间都协调一致时,才能使重心准确到位,使动作轻松流畅。

动作“起法儿”是否协调,也是重心是否顺利到位的关键。“没有预备性动作就不能有下一个功能性动作,而功能性动作的效果往往又取决于预备性动作的完成情况。”(《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第127页)不协调的“起法儿”,会给旋转造成阻力;会使舞姿失去平衡;会让重心受力不均而无法腾空;会使双人舞动作的力量和重心不能合二为一

任何动作都有它特定的节奏,掌握好动作的特定节奏,是动作协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芭蕾舞艺术,从一开始的训练中,就配合着音乐伴奏。在课堂里,让学生在准确的音乐节奏里完成动作,是最基础的协调训练。此外,我认为,音乐感的培养是协调训练的一种极好方式。让学生欣赏音乐、学习乐理、弹钢琴,都是对大脑协调素质的训练。

“运动员所以有高度协调性,是由于经过训练,本体感觉皮质部位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能严格有节奏转换的结果。”(《运动生理学》体育系通用教材,第37页)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性动作,有必要进行一些专门性的训练,使动作的协调性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才能使技术性动作完成得更加成功和完美。尤其是在小的pirouette和grand pirouette中,必须依靠协调来集中重心,才能够达到旋转起来的目的。因此,在动作训练中,建立起成套的条件反射,是动作协调的基础;动作的协调也是对重心把握的重要因素。

重心三要素的综合运用

我们以一个受过芭蕾舞专业训练的女演员动作为例。她在做arabesque grand pirouette en dedan时,以2/4音乐的2小节做好大四位准备,后面的腿伸直,重心放在前腿上;ta1─在重拍之前继续加深plie,以获得支撑腿对地面更大的反作用力;在重拍1上,借助眼睛和大脑皮层的瞬间反应,运用肌肉力和推地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各部协调行动,迅速形成在特定的舞姿重心上;主力腿与此同时在脚尖与地面的反作用力支撑上,向外尽力转开以稳固重心,并以外开形式给予旋转增加内动力,达到旋转起来的目的。在结束动作中,后背肌肉的运用和主力腿plie的转开,使舞姿牢牢地稳定在重心上,整个pirouette动作完整而规范。这是一个典型的重心与三要素合力而成的动作。在这一点上,学生很容易使用单方面力量,比如手臂用劲地甩;过量地向上踢腿;后背后仰;主力腿不转开,等等。使动作无法完成。

在动作训练中,没有正确的重心,会造成肌肉无益的疲劳。在把杆训练中,靠拉着把杆才能做动作的现象很常见,这使得所有把杆动作呈现一种假象。一旦放开把杆,身体便失去平衡,这对于在中间完成动作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肌肉束的粗壮,有碍芭蕾舞对肌肉线条修长的审美要求。正确的重心,使用小量的肌肉力就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保持重心的稳定,从而使肌肉束不但有力,而且向细长型发展。

外开的能力决定着重心平衡的能力,也是保持肌肉线条优美流畅的一个方面。外开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使重心更有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在pirouette 和grand jete及其它大的跳跃动作结束时,除了后背肌肉的控制能力外,外开起了“刹车”的作用,使旋转着的舞姿平稳静止和跳跃安全降落;因此,外开具有一种稳固重心的作用。动作的不协调,会使综上所述的一切化为乌有。不仅常常使动作失误,还会造成一种神经紧张,人为地使关节和肌肉僵直,成为完成动作的一大障碍。

“外开”给重心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面;肌肉提供内动力,对重心作固定、位移、抛举;协调是重心的机制,以大脑的活动来判断重心所需的力量和位置。协调感觉还可以说是重心的合成器,它集各个因素于完成动作的一刹那。

芭蕾舞中任何动作,都离不开重心,而把握重心的三要素是掌握好重心的必要条件。这三者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要达到舞姿的完美、旋转的辉煌、跳跃的轻盈和双人舞的流畅,以重心为主导、配合“协调”、运用“肌肉力”和“外开”,才能训练出具芭蕾舞规范的动作,才能有灵活、轻便的身体来从事芭蕾舞艺术,才能使观众享受到芭蕾舞“轻盈”的魅力

1、一级(4-5岁):走步、音乐反映、扩指、手臂动作、弯腰、转腰、前压腿、双吸脚、脚位、头的动作、摆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戏。

2、二级(5-6岁):走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手位、勾绷脚、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开腿、推指、绕腕、头的动作、半蹲、蛙跳步、鸡走步、游戏、模仿与想象。

3、三级(6-7岁):吸跳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波浪、弯腰、勾绷脚、吸伸腿、后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脚走、鸭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与想象。

4、四级(7-9岁):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单手位、波浪、压垮、勾绷脚、前抬腿、后抬腿、抱端腿、压腿、前踢腿、后踢腿、脚位、碎步、掰膀子、小跳、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5、五级(8-10岁):二拍舞步、双手位、手脚动作、勾绷脚、小弹腿、旁抬腿、后弯腰、压腿、0前、旁大踢腿、后踢腿、前滚翻、脚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点步转、小跳(二)、1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6、六级(9-11岁):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双腿大环动、压腿(前、旁、后)、搬腿(前、旁、后)、大踢腿(前、旁、后)、掰膀子、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7、七级(10-12岁):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单把前、旁、后)、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小踢腿(双把前、旁、后)、单腿蹲(双把分解)、立身射雁(双把踏步蹲起)、涮腰(单把)、压腿(前、旁、后)、搬腿、大踢腿(单把前、旁、双把后腿)。

8、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这三级为专业曲目所设定的专业舞蹈动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级过程中基本结束。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得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半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参考资料:

-中国舞等级考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89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