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俞简介

胃俞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胃俞穴的定位 9 胃俞穴的取法 10 胃俞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胃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胃俞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胃俞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胃俞穴研究进展 171 对胃肠的影响 172 对心脏的影响 173 对内脏镇痛的影响 174 治疗胃痛 175 治疗胃下垂 176 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 177 治疗呃逆 178 治疗呕吐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胃俞 1 拼音

wèi shù

2 英文参考

Wèishū BL21 [中国针灸学词典]

wèi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胃俞 汉语拼音 Weishu 罗马拼音 Weishu 美国英译名 Stomach Locus 各

号 中国 BL21 日本 21 法

国 莫兰特氏 V21 富耶氏 V21 德国 B21 英国 B21 美国 BI21

胃俞为经穴名[1](Wèishù[2]BL21)。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胃俞是胃的背俞穴[1][2]。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1]。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胃痛,呃逆,背痛,翻胃,腹泻,痢疾,鼓胀,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胃痉挛,腮腺炎,糖尿病,失眠等。

4 出处

《脉经论》:胃俞在背第十二椎。

5 穴名解

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1]。

胃,指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本穴内应胃腑,是胃气转输、输注之处,治胃疾要穴,故名之。[3]

6 特异性

胃俞穴是胃之背俞穴。

7 所属部位

背部[4]

8 胃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胃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胃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胃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胃俞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胃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第12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胃俞穴[7]。

10 胃俞穴穴位解剖

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著,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胸背神经分支、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肋下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5]。

11 胃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胃俞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的作用[1]。

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旁,与胃腑内外相应,是胃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脾与胃相表里,故可治疗脾胃病[9]。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部,胃俞穴又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背痛[9]。

胃俞穴与胃相应,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之功,治胃寒、吐逆、胀满、肠鸣、腹痛、霍乱、转筋、小儿羸瘦、下痢脱肛[3]。胃俞穴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3]。胃俞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3]。

胃病严重时,胃俞穴常出现以结节为主的阳性反应物,虚症时呈现组织松弛或凹陷,是胃病的诊断穴位之一[1]。

12 胃俞穴主治病证

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胃痛,呃逆,背痛,翻胃,腹泻,痢疾,鼓胀,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胃痉挛,腮腺炎,糖尿病,失眠等。

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等[1]。

胃俞穴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8]。

胃俞穴主治  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肠鸣;背痛[6]。

胃俞穴主治胃脘痛,胸胁痛,呕吐,翻胃,腹胀,腹泻,痢疾,鼓胀;以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5]。

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2 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3~05寸[5]。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腰部及腹部放散[6]。

直刺05~1寸[8]。

注意:胃俞穴穴针刺时注意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气胸或损伤肾脏。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胃俞穴的配伍

胃俞配上巨虚、三阴交,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胃俞配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胃俞配内关、梁丘,有宽中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痉挛,胰腺炎。

胃俞配魂门治胃冷、食不化[3]。

胃俞配大肠俞、肾俞,治痢疾[6]。

胃俞配内关、足三里,治恶心、呕吐[6]。

胃俞配梁丘、中脘,治胃痛[6]。

15 特效

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腹膜风厥、胸胁支满、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太平圣惠方》:理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

《针灸逢源》:治食后头眩,黄疸,疟痢。

《针灸资生经》:胃俞、脾俞,治腹痛不嗜食。

《针灸大成》: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反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类经图翼》:小儿羸瘦食少。

17 胃俞穴研究进展 171 对胃肠的影响

针刺胃俞可增强胃的蠕动,促进幽门开放,使排出量增加,从而调整胃的运动功能,并有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实验观察胃炎和胃溃疡患者针刺胃俞治疗前后胃俞的温度、阻抗和痛阈的变化,结果发现:治愈前为腧穴部位低温度,治愈后变为腧穴部位高温度;治疗前腧穴部位低阻抗,治愈后仍然表现为低阻抗;治疗前腧穴部位痛阈低,治愈后痛阈明显升高,且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胃肠的蠕动也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当蠕动减弱时,针后可使胃蠕动增强;配足三里则可使胃紧张度与收缩波明显降低;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后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6]

实验研究发现,针刺胃俞,有调整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作用,并使胃蛋白酶活性增强[1]。

172 对心脏的影响

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实验证明,针刺“胃俞”对实验性家兔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且可使心电图有明显好转[6]。

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损伤的动物针刺胃俞,可促进其恢复,心电图亦明显好转[3]。

173 对内脏镇痛的影响

用水合氯醛使动物麻醉,在其大脑皮质钩状沟前缘及丘脑腹后外侧核或丘脑下部后部记录电 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引起的诱发电位,通过电针选择对胃部疾患有效腧穴进行针刺,结果发现“胃俞”对皮质诱发电位抑制作用最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说明对腹部疾患的镇痛作用明显。[6]

胃俞穴对内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3]。

174 治疗胃痛

针刺胃俞治疗胃脘痛38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6]。

175 治疗胃下垂

腧穴注射(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6)胃俞、足三里加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80例[6]。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5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6]。

176 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

胃俞、脾俞等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和溃疡病388例,有较好疗效。

实验表明,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刺胃俞穴多数使胃电发生抑制作用,并可明显促进溃疡愈合[3]。动物实验提示,用重 手法针刺胃俞、脾俞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3]。

177 治疗呃逆

一患者呃逆频作5d,西医治疗无效,取胃俞、膈俞、中脘针刺,留针20 min,出针后在以上腧穴部位敷贴中药,次日复诊,呃逆次数明显减少,3d后复诊,诸症全消[6]。

178 治疗呕吐

熬夜的危害

※ 不规律的睡眠及压力,会影响内分泌代谢不完全,造成皮肤水分流失,容易导致皱纹出现、皮肤暗淡、长暗疮、黑眼圈加重等,尤其是上完妆后情况会更糟,妆很难化均匀。在一连串的熬夜之后,如果觉得脸紧紧的、痒痒的,有脱屑现象,还可能会患脂漏性皮炎。

※ 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的害处多多。因为人若经常熬夜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都会找上你。

※ 如果长期熬夜,更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过度劳累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感染疾病的几率相应提高。疲劳症状强烈的人比一般人患上呼吸、消化系统、循环器官等各种感染症的机会也增加许多。

睡眠专家认为: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不足,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环境失调。美国的免疫学家在对睡眠和人体免疫做了一系列研究后认为,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有充足睡眠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内免疫力的主力军。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才去睡觉。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所以,年轻人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让自然节律被打乱,陷入恶性循环。

熬夜危害健康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8 20:47:37 1999)

人类对宇宙日夜交替的规律很敏感,好像人体内有个钟表,使人们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的人日益增多,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小学高年级的学

生,当然更多的是广大知识分子。须知,经常熬夜是一种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长此以

往会损害人体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睡眠可使体内的荷尔蒙正常分泌,并

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在一个稳定的内环境中工作。如果经常熬夜,正常

运行规律就会被打乱,激素的分泌规律也将改变,使生命器官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而危害健康,甚至缩短寿命,有人对长期熬夜的人和坚持早睡早起的人进行对照研

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昼夜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量较早睡早起

的平均高50%,尤其是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较早睡早

起的人高50%。此外,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遭受癌症之害,因为癌变细胞是在细胞

分裂中产生的,而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

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据报载,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较其它同

龄人少10岁,究其原因,这与知识分子多年来负担过重,经常熬夜不无关系

熬夜的危害(to morose dog)

习惯熬夜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对于有些人,熬夜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还是害处多多的。

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

●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人体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继;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肠感染、过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

●头痛: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课时经常会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会出现头痛的现象,长期熬夜、失眠对记忆力也有无形的损伤。

●黑眼圈、眼袋:夜晚是人体的生理休息时间,该休息而没有休息,就会因为过度疲劳,造成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白眼球布满血丝。

●皮肤干燥、黑斑、青春痘: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美容时间,也就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对于不习惯早睡的人来说,最迟也要在凌晨1时的养肝时间进入熟睡期。

而且,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在不得不熬夜时,事先、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首先是虽然晚睡但按时进餐,而且要保证晚餐的营养丰富。多补充一些含维生素c或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鱼类豆类产品有补脑健脑功能,也应纳入晚餐食谱。熬夜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可以喝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既补又有去火功效。

其次,晚睡不“晚洗”。一般而言,皮肤的作息时间是在22:00~23:00之间进入晚间保养状态。这时是皮肤吸收养分的好时机。如果有条件的晚睡族群,在这段时间里,一定要进行一次皮肤清洁和保养。用温和的洁面用品清洁之后,涂抹一些保湿营养乳液,这样,皮肤在下一个阶段虽然不能正常进入睡眠,却也能正常得到养分与水分的补充。

熬夜之后,最好的保护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如果做不到,午间的10分钟小睡也是十分有用的。此外,打打羽毛球,多去户外走动,有助于你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也是摆脱熬夜后萎靡状态的好办法。

=========================

熬夜----是拿健康作赌注

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的工作往往被视为一种可贵的精神而受到褒奖、赞赏,玩个通宵也是时下许多人追求的时尚。然而,从健康角度讲,熬夜恰恰是在拿健康作赌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健康冒险。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熬夜“是人们在向自己健康赊债的一种“赌博”行为,筹码就是“睡眠”。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科林埃斯皮教授也认为,睡眠是仅次于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一项直接影响人健康和长寿的因素。他说:“多睡一小时,你得到的不只是工作时更加充沛的精力,还可能挽救了自已的生命。”很多人都知道缺乏睡眠时会感到晕眩,事实上,还包括睡眠生物钟紊乱、呼吸困难和四肢乏力等症状都是因缺乏睡眠导致的。

现代医学还研究证实,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睡眠可使体内的荷尔蒙正常分泌,并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在一个稳定的内环境中工作。如果经常熬夜,正常运行规律就会被扰乱,激素的分泌规律也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危害健康。

有关专家对长期熬夜的人和坚持早睡早起的人进行对照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昼夜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量较早睡早起的人平均高水平50%,尤其是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较早睡早起的人高水平50%。此外,长期熬夜的人更易遭癌症之害,因为癌细胞是在细胞分裂中产生的,而细胞分裂多在睡眠中进行。熬夜使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影响细胞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

研究生物节奏的专家托马斯。威尔还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的影响会累加起来,最终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像肥胖症、癌症都与“熬夜”直接有关。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必须熬夜的成年人,建议熬夜的同时,食用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博力乐营养冲剂,博力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防止由于久坐造成,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粘稠度增加,血管内垃圾增加,减少因为熬夜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同时博力乐中还含有改善记忆力,提高人体精力的成分,有效补养熬夜人损失的脑力和体力。

为了人们的健康,还是需要把握好工作和娱乐的度,切忌“熬夜”,更不可长时期“熬夜”。

=========================

熬夜者必看的小技巧!

不要吃泡面来填饱肚子,以免火气太大。最好尽量以水果、土司、面包、清粥小菜来充饥。提神饮料,最好以绿茶为主,可以提神,又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让您神清气爽。但是胃肠不好的人,最好改喝枸杞子泡热水的茶,可以解压,还可以明目呢!不要忘记,一定要喝足够多的白开水,熬夜身体会很缺水的。

熬夜前千万记得卸妆,或是先把脸洗干净,以免厚厚的粉层或油渍,在熬夜的煎熬下,引发满脸痘痘。熬夜后洗脸时利用冷、热交替剌激脸部血液循环,最好敷一下脸,按摩5分钟,为脸补充水分。熬夜时,大脑需氧量会增大,应多做深呼吸。熬夜之后,第二天中午时千万记得打个小盹。晚上1:00以后不睡觉,人体的代谢作用由内分泌燃烧,用内分泌燃烧产生的毒素会很多,会使体质变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机率比抽烟或喝酒的人都来得高,但是熬夜中,中间最好不要上床休息,反复熬夜对身体非常不好。所以每天尽量在12:00以前睡觉,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为限!熬夜时不要吃肉,尽量吃碳水化合物,这样隔天才不至于很累,可把伤害减至最低。

要了解熬夜的危害!

习惯熬夜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对于有些人,熬夜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还是害处多多的。

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人若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肠感染、过敏原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而更糟糕的是……专家提醒:长期熬夜免疫力下降

熬夜该如何饮食呢

熬夜的人多半是做文字工作或经常什么啊作电脑的人,在灯光下坐久了容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营养专家指出--经常熬夜多吃胡萝卜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早已形成了白天活动(劳动)、夜晚睡觉的生活规律,我们的身体也适应了这种规律:白天,人的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夜晚,则副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而熬夜,就打破了这种正常状态,因此,熬夜的人吃什么补体力吃什么最适宜呢熬夜时的宵夜,要避免脂肪类食物,因为脂肪消化吸收的时间太长,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宵夜要以能被快速分解为葡萄糖的糖类食物为主,辅之以含蛋白质、维c丰富的面条、鸡蛋、菜花、苦瓜、酸枣、山楂等食物。常熬夜时,白天也同样要加强营养,尽量多摄取一些鱼、肉等动物性蛋白质,打好身体的基础,以弥补熬夜带来的损失。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导致肌肉很少收缩,则退化;另一种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肌组织蛋白被分解,引起萎缩。引起第一种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受伤后卧床,肌肉长时间休息,没有适量的收缩运动导致;另外就是神经损伤导致肌肉无法收缩。引起第二种的原因一般为营养摄入不足或营养结构不平衡导致机体蛋白供应不足,引起萎缩。其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收缩困难,肌肉体积明显减小。健康源于良好的习惯源于和自己的身体做有效的沟通源于对阳光、空气、水和食物的尊重和善用 肌肉萎缩指骨骼肌体积的缩小,可由于肌纤维变细或消失,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状和体征。 其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收缩困难,肌肉体积明显减小。 1神经源性肌萎缩:因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损害所致。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损害时肌萎缩呈节段性分布,以肢体远端多见,对称或不对称,不伴感觉障碍,常出现肌束颤动,肌力和腱反射程度与损害程度有关。肌电图见肌纤维震颤电位或高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活检见肌肉萎缩变薄。镜下呈束性萎缩改变。 2肌源性萎缩: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常为近端型骨盆带及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伴肌力减退,无肌纤维震颤和感觉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醛磷酸激酶最为敏感。肌电图特征性改变为出现短时限多相电位。 3其它:中枢性肌萎缩一般伴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缩多因各种动脉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和无菌性坏死而致。废用性肌萎缩则与长期不运动有关。且多为可逆性。 青春期起病,缓慢进行性面肌萎缩伴闭眼不紧、鼓腮或吹口哨不能,肱部肌肉萎缩、上肢举手时肩胛骨呈翼样突起,无感觉异常,表现为局限性一侧颞肌、嚼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可同时伴有面部感觉及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青少年,舌肌萎缩与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伴存。缓慢起病的双侧舌肌萎缩,伴有肌束颤动、突然发生的舌肌萎缩,不伴有肌束颤动,表现为额或面颊局部的斑块性萎缩,皮肤色素较深,掐之皮下组织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一侧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萎缩,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行动起步困难、早秃、性腺萎缩。一侧背阔肌萎缩,不伴有同侧肱三头肌萎缩,但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一侧胸大肌萎缩,不伴有其他肌肉和神经系统症状。一侧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不能或力弱,不伴有其他肌肉萎缩而腋下有压痛双侧肩胛带肌萎缩,有急性病史,无感觉异常及局部压痛。双侧肩胛带肌萎缩,伴两侧上肢及(或)胸壁感觉分离。两手肌肉对称性缓慢进行的萎缩(亦可见于腓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前臂中段水平两侧肢体相同部位周长相差1厘米以上,在排除皮肤和皮下脂肪影响后,可怀疑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主要的原因有废用、营养障碍、缺血、中毒几种。其直接病理原因为肌肉的营养不良,间接原因主要有: 1、神经传导障碍导致运动神经末稍释放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引起肌肉的营养不良 2、肌肉本身病变而引起的病变部位肌肉营养不良 3、循环系统疾病,如血栓等,而引起的局部肌肉供血不足,导致肌肉营养不良 4、某些毒物的作用所导致的营养不良 病理学上可以大体分为神经原性、肌原性和废用性三大类。 神经原性指的是控制相应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原发生病变而引发的; 肌原性指的是肌肉本身发生病变; 废用性也就是肌肉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引发,是常年卧床病人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 肌肉萎缩程度临床分为0、I、II、III、IV、V六个级别,0级为肌肉完全无法收缩,即病人完全瘫痪,V级为正常状态。 肌肉萎缩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一、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发生于神经受损,即瘫痪以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酒精中毒等 二、进行性四肢远端性肌萎缩:一般为神经原性,以四肢远端为主,越远端的肌肉表现越明显,一般发生于瘫痪之前,为单一性症状。常见引起此类肌肉萎缩的疾病有颈椎病、麻风、慢性前角灰质炎等 三、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一般为肌原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常见的疾病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糖尿病等 四、局限性肌萎缩:以局部的肌肉或肌群为主的萎缩,常由各种单神经炎或损伤所致,一般伴有该神经支配相应的感觉区障碍;也有可能为肌肉本身病变所致 五、偏身萎缩:大部分表现为半身肌肉萎缩,常由脑顶叶病变、脑血管偏瘫等引起,也有先天性疾病,如脑顶叶发育不全引起 长期的营养不良也可导致全身性的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与消瘦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肌肉体积减小的同时还伴有肌力减小,而消瘦者一般肌力正常。 根据肌肉萎缩的发病原因来看,绝大多数的肌肉萎缩都属于其他疾病继发引起,在治愈后或治疗同时伴以康复训练、营养补充等方式后可以逐步恢复原来的肌肉体积和肌力。 作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在遵从医嘱的同时,需要采取多方面的保健措施来进行自我调治。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我们到了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多数都会穿一些长袖长裤了,而长袖长裤也有很多种类型,有的人喜欢穿宽松一点的,而有的人却喜欢穿紧身的,紧身的衣服和紧身的裤子,但是紧身的衣服穿起来虽然比较好看,对身体会不会有什么不好呢?经常穿紧身的衣服对身体会有哪些伤害呢?

1、影响乳房健康

穿着过紧的胸罩会影响乳房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乳房组织内,对乳房健康不利。

2、影响颈椎健康

穿着过紧的胸罩和吊带衫等,会使肩胛部负荷过重,引起肩部不适,造成肩背局部肌肉如背阔肌、肩胛肌、胸锁乳突肌不同程度老化,从而影响颈椎健康。

3、容易患妇科病

女士穿着紧身牛仔裤,会造成女性私处环境通气性较差,湿气无法散发,各种分泌物容易产生臭味。且女性私处长期处于这种湿热环境下,容易被细菌感染,引起尿道炎、真菌性女性私处炎等疾病。

4、患阴囊皮肤病

男士穿着紧身裤,睾丸会被挤压到腹股沟处,使阴囊无法很好地散热,进而妨碍精子的产生。在炎热的夏天,男士穿紧身裤,会使阴囊长期处于高温、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中,诱发阴囊皮肤病。

5、穿衣温馨贴士

紧身衣裤应该要少穿,即使要穿,也最好要买纯棉衣物,宽松且透气性能好的,并且穿着时间不宜过长。这样可以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6、秋季养胃饮食

餐前吃点蔬菜能有效地给胃部杀毒,有助于防胃癌。据介绍,蔬菜中含有极丰富的硝酸盐,它进入胃部后可以产生一种叫氧化氮的化合物,而氧化氮能杀死胃中的有害细菌,故餐前先吃些蔬菜可对防止胃癌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蔬菜全部与正餐一同进食,会影响消化及营养的吸收。

胡萝卜:胡萝卜味甘平,食之补脾健胃。胡萝卜以炖食最好,炒食为良。炖食能保持胡萝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萝卜素80%以上,而生食、凉拌,人体仅能吸收胡萝卜素10%。胡萝卜素属脂溶性,和肉一起炖最合适,味道也更好。

红薯:红薯本身养胃,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能消食化积,增加食欲。但红薯能促进胃酸分泌,所以平时胃酸过多,常感觉反酸、烧心的人不宜吃。平时吃点红薯粥、蒸红薯都是不错的选择。

芹菜:芹菜性凉,味甘辛无毒,平肝健胃,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芹菜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无不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南瓜: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南瓜,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这看起来黄澄澄,吃起来软软糯糯的南瓜。南瓜有很好的养胃功效,它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果胶可以保护胃部免受刺激,其含有的膳食纤维非常细软,易吸收。南瓜粥、炒南瓜、蒸南瓜都是很多家庭餐桌上常见的养胃美食。血糖高的人群可以选择食用蒸南瓜,每餐吃一块正合适。

圆白菜:圆白菜被誉为天然“胃菜”,生津止渴助消化,能够促进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胃不好的人,尤其是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可以将圆白菜榨汁饮用,每天一杯,还可以加入少量蜂蜜食用,对促进溃疡愈合有非常好的帮助。

1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

(1)脊髓震荡 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

1)第一、二脊髓损伤 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②感觉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 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②感觉改变 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 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①运动改变 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②感觉改变 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③反射改变 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 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①运动改变 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②感觉感变 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6)第七颈脊髓损伤 伤后膈神经机能正常,患者腹式呼吸。①远动改变 上肢轻度外展,前臂屈曲于胸前,腕可向桡侧偏位。伸指总肌肌力减弱,其中以伸示指肌的肌力减弱尤为明显;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均显力弱,故手呈半握状态。肱二头肌肌力正常。②感觉改变 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有时示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均存在,三头肌反射消失或减退。

7)第八颈脊髓损伤 患者可见有单侧的或双侧Horner氏征;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即位置性低血压,经过锻炼以后,此种现象可消失。①运动改变 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肌、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范围包括4—5指、小鱼际及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8)第一胸脊髓损伤 Horner氏征阳性,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①远动改变 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展短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发生在上臂远端内侧、前臂之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上肢无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2)胸髓损伤 仅影响部分肋间肌,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交感神经障碍的平面也相应下降,体温失调也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躯干下半部与两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紊乱。

1)上胸段(第二至第五)脊髓损伤 患者仍可呈腹式呼吸。损伤平面越低,对肋间肌的影响越小,呼吸功能就越好,除有截瘫及括约肌失控症状以外,尚有血管运动障碍,患者坐起时常因位置性低血压而出现晕厥。①运动改变 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状。②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③反射改变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发生障碍。

2)下胸段(第六至第十二)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在第六至第九胸脊髓受伤时,上段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未受损害,具有收缩功能,而中段的和下段的腹直肌则丧失收缩功能。在第十胸脊髓节段以下损伤时,由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部的肌纤维瘫痪,患者咳嗽时腹压增高,下腹部向外膨出。下肢呈截瘫状态。②感觉改变 第六胸脊髓受伤时为剑突水平,第七、第八胸脊髓为肋下,第九胸脊髓为上腹部,第十胸脊髓平脐,第十一胸脊髓为下腹部,第十二胸脊髓为腹股沟。③反射改变 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7-8、胸9-10、胸11-12节段。

(3)腰髓及腰膨大损伤

1)第一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肌肉瘫痪,其中包括提睾肌、髂腰肌、缝匠肌以及髋关节的外展肌;膀胱、直肠的括约肌不能自主控制。②感觉改变 整个下肢、腹股沟、臀部及会阴部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均消失。

2)第二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髂腰肌及缝匠肌肌力减弱,股薄肌隐约可见有收缩,下肢其余肌肉瘫痪。肛门、直肠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除大腿上1/3感觉改变以外,整个下肢及会阴部鞍区均有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腹壁反射阳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障碍。

3)第三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下肢呈外旋畸形;股直肌力弱导致伸膝力量弱,膝关节以下肌肉瘫痪。②感觉改变 大腿中下1/3交界处平面以下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及跖屈反射阴性,提睾反射可引出.

(4)第四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可勉强站立、行走,但由于臀中肌力弱,患者步态不稳,极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鸭步,上楼困难;足的跖屈和外翻功能消失,但背屈和内翻功能存在;膀胱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没有功能。②感觉改变 鞍区及小腿以下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5)第五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因髂腰肌及内收肌没有拮抗肌,故患者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严重者可脱位。又由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肌力弱或瘫痪,可出现膝过伸畸形或者膝反弓弯曲畸形。此外,由于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力弱,患者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胫前肌及胫后肌力量较强而腓骨肌、小腿三头肌瘫痪,可导致马蹄内翻足。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足背、小腿外侧及偏后方、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6)第一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瘫痪而伸肌有力;大腿的股二头肌瘫痪或有少许肌力;半腱肌、半膜肌肌力减弱;膀胱括约肌及直肠括约肌仍无功能。②感觉改变 跖面、足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后侧及鞍区感觉减退。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

(7)第二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屈趾长肌及足部小肌肉瘫痪,患者不能用足尖站立。由于足之内在小肌肉瘫痪,足趾呈爪状。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小腿后上方及大路后外侧,足之跖面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跟腱反射可能减弱。

(8)脊髓圆锥损伤 骶髓3-5和尾节称脊髓圆锥。损伤后,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呈马鞍状分布。由于膀胱逼尿肌受骶2-4支配,可引起逼尿肌麻痹而成无张力性膀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大便也失去控制。有性机能障碍。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腰膨大在圆锥以上,故下肢功能无影响。

3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 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也可能人触觉障碍及深感觉障碍。有的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恢复过程是:下肢运动功能首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最后为上肢运动功能,而以手指功能恢复最慢。感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2)脊髓半切综合征 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横贯性损害综合征好发于胸段,而腰段及骶段则很少见。

(3)前侧脊髓综合征 可由脊髓前侧被骨片或椎间盘压迫所致,也可由中央动脉分支的损伤或被压所致。脊髓灰质对缺血比白质敏感,在损伤、压迫或缺血条件下,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较易发生选择性损伤。它好发于颈髓下段和胸髓上段。在颈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的痛觉、温觉减退而位置觉、震动觉正常,会阴部和下肢仍保留深感觉和位置觉。在不全损伤中,其预后最坏。

(4)脊髓后方损伤综合征 多见于颈椎于过伸位受伤者,系脊髓的后部结构受到轻度挫伤所致。脊髓的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亦可受累,其临床症状以感觉丧失为主,亦可表现为神经刺激症状,即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有对称性颈部、上肢与躯干的疼痛和烧灼感。

(5)马尾—圆锥损伤综合征 由马尾神经或脊髓圆锥损伤所致,主要病因是胸腰结合段或其下方脊柱的严重损伤。临床特点:①支配区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②因神经纤维排列紧密,故损伤后其支配区所有感觉丧失;③骶部反射部分或全部丧失,膀胱和直肠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括约肌张力降低,出现大小便失禁。马尾损伤程度轻时可和其他周围神经一样再生,甚至完全恢复.但损伤重或完全断裂则不易自愈。

4神经功能分级

(1)Frankel分级 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2)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 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 ①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 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②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 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他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③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 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 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黏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临床医生需行肛门指检后才能作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诊断,肛门指检应注意肛门深感觉有无和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脊髓休克期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是不可能的。即使说脊髓休克期已结束,仍须对骶区功能仔细检查后才能确定脊髓损伤完全与否。

1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

(1)脊髓震荡 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

1)第一、二脊髓损伤 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②感觉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 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②感觉改变 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 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①运动改变 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②感觉改变 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③反射改变 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 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①运动改变 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②感觉感变 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6)第七颈脊髓损伤 伤后膈神经机能正常,患者腹式呼吸。①远动改变 上肢轻度外展,前臂屈曲于胸前,腕可向桡侧偏位。伸指总肌肌力减弱,其中以伸示指肌的肌力减弱尤为明显;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均显力弱,故手呈半握状态。肱二头肌肌力正常。②感觉改变 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有时示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均存在,三头肌反射消失或减退。

7)第八颈脊髓损伤 患者可见有单侧的或双侧Horner氏征;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即位置性低血压,经过锻炼以后,此种现象可消失。①运动改变 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肌、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范围包括4—5指、小鱼际及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8)第一胸脊髓损伤 Horner氏征阳性,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①远动改变 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展短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发生在上臂远端内侧、前臂之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上肢无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2)胸髓损伤 仅影响部分肋间肌,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交感神经障碍的平面也相应下降,体温失调也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躯干下半部与两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紊乱。

1)上胸段(第二至第五)脊髓损伤 患者仍可呈腹式呼吸。损伤平面越低,对肋间肌的影响越小,呼吸功能就越好,除有截瘫及括约肌失控症状以外,尚有血管运动障碍,患者坐起时常因位置性低血压而出现晕厥。①运动改变 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状。②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③反射改变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发生障碍。

2)下胸段(第六至第十二)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在第六至第九胸脊髓受伤时,上段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未受损害,具有收缩功能,而中段的和下段的腹直肌则丧失收缩功能。在第十胸脊髓节段以下损伤时,由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部的肌纤维瘫痪,患者咳嗽时腹压增高,下腹部向外膨出。下肢呈截瘫状态。②感觉改变 第六胸脊髓受伤时为剑突水平,第七、第八胸脊髓为肋下,第九胸脊髓为上腹部,第十胸脊髓平脐,第十一胸脊髓为下腹部,第十二胸脊髓为腹股沟。③反射改变 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7-8、胸9-10、胸11-12节段。

(3)腰髓及腰膨大损伤

1)第一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肌肉瘫痪,其中包括提睾肌、髂腰肌、缝匠肌以及髋关节的外展肌;膀胱、直肠的括约肌不能自主控制。②感觉改变 整个下肢、腹股沟、臀部及会阴部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均消失。

2)第二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髂腰肌及缝匠肌肌力减弱,股薄肌隐约可见有收缩,下肢其余肌肉瘫痪。肛门、直肠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除大腿上1/3感觉改变以外,整个下肢及会阴部鞍区均有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腹壁反射阳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障碍。

3)第三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下肢呈外旋畸形;股直肌力弱导致伸膝力量弱,膝关节以下肌肉瘫痪。②感觉改变 大腿中下1/3交界处平面以下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及跖屈反射阴性,提睾反射可引出.

(4)第四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可勉强站立、行走,但由于臀中肌力弱,患者步态不稳,极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鸭步,上楼困难;足的跖屈和外翻功能消失,但背屈和内翻功能存在;膀胱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没有功能。②感觉改变 鞍区及小腿以下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5)第五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因髂腰肌及内收肌没有拮抗肌,故患者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严重者可脱位。又由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肌力弱或瘫痪,可出现膝过伸畸形或者膝反弓弯曲畸形。此外,由于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力弱,患者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胫前肌及胫后肌力量较强而腓骨肌、小腿三头肌瘫痪,可导致马蹄内翻足。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足背、小腿外侧及偏后方、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6)第一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瘫痪而伸肌有力;大腿的股二头肌瘫痪或有少许肌力;半腱肌、半膜肌肌力减弱;膀胱括约肌及直肠括约肌仍无功能。②感觉改变 跖面、足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后侧及鞍区感觉减退。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

(7)第二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屈趾长肌及足部小肌肉瘫痪,患者不能用足尖站立。由于足之内在小肌肉瘫痪,足趾呈爪状。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小腿后上方及大路后外侧,足之跖面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跟腱反射可能减弱。

(8)脊髓圆锥损伤 骶髓3-5和尾节称脊髓圆锥。损伤后,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呈马鞍状分布。由于膀胱逼尿肌受骶2-4支配,可引起逼尿肌麻痹而成无张力性膀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大便也失去控制。有性机能障碍。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腰膨大在圆锥以上,故下肢功能无影响。

3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 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也可能人触觉障碍及深感觉障碍。有的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恢复过程是:下肢运动功能首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最后为上肢运动功能,而以手指功能恢复最慢。感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2)脊髓半切综合征 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横贯性损害综合征好发于胸段,而腰段及骶段则很少见。

(3)前侧脊髓综合征 可由脊髓前侧被骨片或椎间盘压迫所致,也可由中央动脉分支的损伤或被压所致。脊髓灰质对缺血比白质敏感,在损伤、压迫或缺血条件下,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较易发生选择性损伤。它好发于颈髓下段和胸髓上段。在颈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的痛觉、温觉减退而位置觉、震动觉正常,会阴部和下肢仍保留深感觉和位置觉。在不全损伤中,其预后最坏。

(4)脊髓后方损伤综合征 多见于颈椎于过伸位受伤者,系脊髓的后部结构受到轻度挫伤所致。脊髓的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亦可受累,其临床症状以感觉丧失为主,亦可表现为神经刺激症状,即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有对称性颈部、上肢与躯干的疼痛和烧灼感。

(5)马尾—圆锥损伤综合征 由马尾神经或脊髓圆锥损伤所致,主要病因是胸腰结合段或其下方脊柱的严重损伤。临床特点:①支配区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②因神经纤维排列紧密,故损伤后其支配区所有感觉丧失;③骶部反射部分或全部丧失,膀胱和直肠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括约肌张力降低,出现大小便失禁。马尾损伤程度轻时可和其他周围神经一样再生,甚至完全恢复.但损伤重或完全断裂则不易自愈。

4神经功能分级

(1)Frankel分级 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2)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 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 ①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 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②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 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他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③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 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 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黏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临床医生需行肛门指检后才能作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诊断,肛门指检应注意肛门深感觉有无和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脊髓休克期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是不可能的。即使说脊髓休克期已结束,仍须对骶区功能仔细检查后才能确定脊髓损伤完全与否。

■增肥方法:

中国医学认为,体病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强劲。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乏力。医治体瘦先要排除因甲亢、肝病、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然后采用中药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瘦弱测试

一个人是胖是瘦不是凭眼睛看就能测算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自己是否瘦弱了点: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标准体重。如个人身高180厘米,标准体重就是(180-100)×09=72公斤,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你的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偏瘦了。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体重过轻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同时,一些情绪容易亢奋的人,由于内分泌的影响就可以加速热量的消耗。有些人容易紧张,结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一次损失上千卡热量自然不在话下,这样肯定不会胖。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过轻,身体过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糖尿病、肾上腺、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容易造成体重过轻。排除了疾病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增肥计划。

■身心愉快

瘦弱男女在饮食方面,有不少都存在挑食和偏食现象。因此,应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增加膳食的摄入量,膳食应丰富多样。多吃碳水化合物,面食最管用,此外,高蛋白食品、蔬菜和水果一样都不能少,平日里更要口不离那些健康的零食,如花生、奶糖等,喝完啤酒再喝点果汁也是不错的主意。

在摄入足够蛋白质的情况下,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这样,多余的能量就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使瘦弱者体态健壮起来。胃肠功能较弱的瘦子,可选择鸡、鸭、鱼、羊的肝脏来食用,除此,鱼类也易消化和吸收。

■饮食多样

要想增肥,首先应当做到科学增肥,为健康增肥。平衡饮食外,还应保持充足而良好的睡眠。人的睡眠若比较充足,胃口就比较好,而且也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少瘦人喜欢过夜生活,动不动就玩个通宵,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去上班,严重影响了睡眠的质量,这样下去不瘦才怪。

还要注意的是个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想不开、超出人体负荷的“疯狂”学习或工作等,都会使人愈加消瘦。相反,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有助于增肥。

■适当运动

对于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瘦人来说,每天应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改善食欲,也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美。人体的肌肉是“用进废退”,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纤维就会相对萎缩,变得薄弱无力,人也就显得瘦弱。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人在慢跑的时候肠胃蠕动次数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消耗人体能量,在进餐时胃口就好。一般来说,大运动量运动、短时间运动和快速爆发力运动都能起到增肥效果,也是欲减肥的人最应忌讳的。

★★★附:食物增肥一方

山药粥

成分:山药、乳酪、白糖。

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山药性味甘平,可补虚赢,长肌肉、润皮毛,为治消瘦、美容之妙品。乳酪可养肺润肤、养阴生津。两者合用,可健运脾胃,资助化源,故于虚瘦病人,效果甚佳。

常常听到体瘦者抱怨,现在减肥药满天飞,就是没有增肥药。其实,一般瘦弱欲增肥健身,无需求助于药物,只要恰当饮食,用食疗来调补,就能收良效。

体瘦之人,多有阴虚、血亏津少,故饮食上宜多食甘润生津之品,如牛奶、蜂蜜、鸡蛋、鳖(甲鱼)、海参、银耳等。常用有效食疗方有:核桃牛乳饮,蜂蜜饮料,海参膏,龟肉百合红枣汤,甲鱼滋肾羹,参麦甲鱼,银耳鸽蛋,百合鸡子黄汤等。

阴虚往往内心热,体瘦者多见烦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虚热内生现象,故在滋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清虚火,可选食蛤蜊麦门冬汤、菊花肉片等。

1均衡的饮食

可以使用奶油或其它食用油、果酱、糖类等高油脂、高糖类食物来增加热量,虽然体重增加较为快速,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破坏食欲,并可能带来慢性疾病危及健康。采用均衡饮食及渐进式的增加食量,避免强迫性的供给,破坏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3改变进餐的程序

先吃浓度高,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再吃其它食物。

4选择适度烹调的食物

选择经适度烹调的食物,如:蒸、炖、卤、炒、煮等,避免因油炸、煎、烤等导致食物坚硬,不易消化。

5保持心情愉快,布置良好的进餐环境,集中精神用餐。

紧张和焦虑不但影响食欲,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好,代谢率提高相对地消耗较多的热量。

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改善您颀长消瘦的身材时,建议您还是请专业的医师帮您一起找出为什么肉肉长不出来的原因,用一个健康的方式长健康的肉肉喔!

增肥可以考虑牛奶、杏仁、芝麻、腰果等食物,您可以将杏仁和芝麻粉加入牛奶来喝,腰果则可以当作零食来吃,如此会有不错的效果。

在社会的人口分布结构中,体重不足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族群。只是目前社会一片减重风潮之下,那些体重过轻的人,反而是一般人羡慕的对象。可是,实际上体重不足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等症状。严重者更会出现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会增加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增重不增肥

在学理上增肥与增重的意义并不一样。因为“增肥”顾名思义是增加身体组织的脂肪比例,而“增重”除了脂肪的增加之外,应还涵盖肌肉组织的成长。我想您要问的应该是“增重”而非“增肥”吧?!

人体的重量,大致上是来自于骨骼、肌肉、脂肪、水分以及其他内脏器官,有意义的“增重”应著重在肌肉、脂肪的比例增加。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身体的改造工程呢?答案仍然是“饮食”与“运动”!

饮食篇

饮食方面,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是增重的不二法门。浓缩的蛋白质与高热量食物,例如重乳酪蛋糕、小西点、小蛋糕等等,少量多餐、餐后适时补充帮助消化的木瓜酵素或综合酵素,以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蛋白质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例如鸡蛋、牛奶、肉类、家禽类等,应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植物性蛋白质则以分离萃取的黄豆蛋白粉末,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少了阻碍吸收的植物纤维。至于吃肉或喝牛奶那一种方法较好?讲求效率的人,可以尝试喝高蛋白奶粉(例如三多奶蛋白),会比喝一般鲜奶、吃肉的蛋白质摄取量来的高,吸收利用率也比较好。

◎醣类的选择

醣类的摄取也是重要的一环,选择淀粉质较高的食物,例如白土司、馒头、白饭、地瓜、芋头、南瓜等。烹调时可以芶芡、羹汤、浓汤的型式,或在汤或果汁、牛奶中,加一些麦芽糊精(一般所谓的玉米水解淀粉,可直接加入食物中食用),增加热量的摄取。

◎脂肪的选择

油脂部分,可适量使用吸收利用率较佳的中链脂肪酸(MCT),以增加浓缩热量的摄取。纯的中链脂肪酸(MCT)因不含“必须脂肪酸”,需搭配一般油脂使用。建议可选用已混合必须脂肪酸的中链脂肪酸产品(例如:三多高热能),避免必须脂肪酸的缺乏。一般建议中链脂肪酸占总油脂使用量,以不超过60%为原则。

运动篇

欲增重者的运动,以“重量训练”为主要方式,而非减重者所强调的“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是促进能量消耗的,而“重量训练”则是用来增加肌肉比例的。借助哑铃、杠铃与训练器材的使用,配合大肌肉群的完全收缩与放松,可以达到肌肉的建造工程。

那什么叫大肌肉群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及三头肌(手臂)。经由重量训练与饮食补充,可使大肌肉群成长,相对的便会累积一些体重。

目前在美国,已经在尝试对老人加以适当的重量训练,配合增重食品补充,来增加肌肉比例,以改善营养不良、容易疲倦、抑郁、肌肉耗损、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等症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也会减少并发症、愈后不良的机率。

早餐:一定要吃、才有活力!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现榨柳橙汁一杯

2低脂牛奶一杯

3浇满糖浆、果酱、奶油的煎饼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一碗皮蛋瘦肉粥或小米粥

2一杯豆浆或米浆。

3一颗水煮蛋

早上的点心:帮助身体储藏能量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葡萄干、核果、花生、香蕉。

午餐:快乐的进餐、才能吃胖唷!

偏好西式口味的人:

1苹果一个

2低脂牛奶一杯

3三明治一个

4生菜沙拉一盒

5高纤饼干一份

喜欢中式口味的人:

1奇异果一个

2一杯优酪乳

3一碗饭或一碗面

4水煮青菜一份

5高纤饼干一份

下午的点心:不要让小肚肚饿着了

下列食物任选一份:奶昔一杯,高纤饼干几片、卤味小菜,或茶叶蛋一颗。

晚餐:尽量按时进餐

最好与家人或爱人一起用餐。甜蜜的感觉,会让肉肉更快长出来唷!

1现榨果汁一份

2冰淇淋或优酪乳一份

3生菜沙拉或炒青菜一份

4一碗饭或一碗面

5一份瘦肉或鱼肉

6饭后再吃点菠萝、木瓜、或西红柿。

宵夜:尽量在睡前两个钟头进食

在土司上涂满果酱、花生酱、奶油、大蒜酱。再喝一碗肉汤、牛奶、或豆浆。只要吃个意思就好了,以免吃得太饱,睡不着。吃完宵夜后,要刷牙漱口用牙线,才能睡觉唷!

★★★★★★★★瘦人为何瘦★★★★★★★★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消瘦总有病根。找病因,除病根,是“瘦子”变胖的主要方法。据保健专家分析,消瘦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

例如腹泻、消化性溃疡、结核、肿瘤、贫血寄生虫病等。

·遗传和内分泌因素

在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家庭成员都比较瘦,但是没有器质性疾患,属于无力型体型。其特点是:身体瘦高,颈细长,垂肩、胸廓扁平,胸骨剑突下角小于90度,精力也很充沛,完全能胜任学习或工作,但易患各种慢性病。

·精神因素

由于情绪因素,精神焦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身体消耗多于摄入。

·饮食

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蛋白质成分。

◇瘦人如何练壮

据冬林健康城的几位教练介绍,瘦人在进行健美锻炼时,首先要弄清自己属于哪种消瘦。因为消瘦有单纯性消瘦和继发性消瘦之分。单纯性消瘦没有明确的内分泌疾病,继发性消瘦是由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属继发性消瘦,则请病愈后再进行健美锻炼。若属单纯性消瘦,那么进行健美锻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的安排是科学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证明,消瘦者应以中等运动量(每分钟心率在130至160次之间)的有氧锻炼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负荷(最大肌力的50%至80%)为佳。时间安排可每周练3次(隔天1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练8至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至4组。做法是快收缩、稍停顿、慢伸展。连续做一组动作时间为60秒左右,组间间歇20至60秒,每种动作间歇1至2分钟。一般情况下,每组应能连续完成8至15次,如果每组次数达不到8次,可适当减轻重量;以最后两次必须用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对肌肉组织刺激较深,“超量恢复”明显,锻炼效果极佳。

◇注意安全

健美锻炼的器材都有一定的重量,不仅锻炼前后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而且要注意检查器材安装得是否牢固,以防不测。锻炼时要注意重量是否适度,切勿做力不能及的练习。使用杠铃等重器械时,要有人保护。最好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以便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打好基础

消瘦者在初练阶段(2至3个月)最好能进健美培训班学习锻炼,以便正确、系统地掌握动作技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特别要注意肌肉力量和耐力的锻炼,逐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有重点和针对性

消瘦者经过2至3个月锻炼后,体力会明显增强,精力也会比以前充沛。这时,应重点锻炼大肌肉群,如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等,运动量要随时调整。另外,同一个部位的肌群可采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器械进行锻炼,并且要使所练肌群单独收缩。随着肌肉力量的啬和动作协调性的提高,锻炼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一般情况下,练习动作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变换一次。此外,锻炼时精神(意念)要集中于所练部位,切忌谈笑、听音乐等。所练部位肌肉的酸、胀、饱、热感越强,锻炼效果越佳。这样,再坚持半年到一年,体型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少练其它项目

消瘦者进行健美锻炼时,最好少参加其它运动项目的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因为这些运动消耗能量较多,不利于肌肉的增长,而且会越练越瘦。此外,平时不要做耗费精力太多的其它活动。

◇合理的膳食

只有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才能变胖。因此,消瘦者的膳食调配一定要合理、多样,不可偏食。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禽类外,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赤豆、百合、蔬菜、瓜果等。只要饮食营养全面,利于消化吸收,再加上适当的健美锻炼,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变得丰腴起来。

◇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消瘦者要使体型由瘦变壮、丰腴健美,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事,凭“一时热”,想“一口吃个胖子”的练法不行,因锻炼方法不对、效果不明显而丧失信心也不行,只有坚定胜利的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以高昂的情绪积极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锻炼,才能获得最后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96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