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忙碌的上班族、家庭主妇时常弯腰驼背工作、做事,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背部僵硬、背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偏头痛、脊椎侧弯,严重时可能还会有僵直性脊椎炎等问题。瑜伽龙式(Inside Dragon)能延展背部紧绷的肌肉,帮助沾黏的肌肉打开以及恢复肌肉弹性,除此之外对身体还有许多益处。
龙式──缓解僵硬紧绷的背肌 ©adelaidehill ikramau 1 缓解坐骨神经痛常久坐久站、搬重物的工作,都会让腰椎负担增加,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坐骨神经疼痛。在初期症状会腰痛,但如果不予理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后,疼痛范围会渐渐扩大。透过龙式能伸展疲劳的脊椎,并且缓解脊椎附近僵硬的肌肉、增加弹性,进而改善坐骨神经疼痛。
2 伸展髋关节髋关节是人体中能保持稳定、控制旋转的重要关节之一,对于许多运动员、爱跑步的运动者都必须要有稳健的髋关节才能让表现更加出色,透过龙式能有效伸展到髋关节,并且增加稳定度、平衡感。
3 伸展下肢许多长期站着或是跑跑跳跳的运动员下肢都会充满紧张感,当肌肉长期处在紧绷感时,就会造成肌肉沾黏、发炎等情况,需要透过伸展、 来让肌肉恢复弹性与健康。龙式能有效伸展下肢,让运动者能有效舒缓腿部肌肉,也可以消除腿部多于水肿。
如何做龙式步骤1 :跪在瑜伽垫上,将右腿往前跨出,弯曲90度。 步骤2 :将左腿打直往后伸展,双手撑在瑜伽垫上,上半抬至45度。 步骤3 :停留3-5个呼吸后,换边执行。
如何做龙式 ©runnersworldcouk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而且治疗十分困难,有时就算痊愈了也会留下后遗症,所以说小儿麻痹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到底小儿麻痹会有哪些表现症状呢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呢?
1、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瘫痪期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4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上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麻痹症的早期、中期、恢复期等不同时期的一些表现。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发现。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呢
2、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1接种灭活疫苗
优点:(1)安全实用:疫苗安全实用。
(2)适用性广:通常用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的人群和家庭成员,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也可以使用。
缺点:(1)价格昂贵
(2)免疫时间短
(2)需要多次注射
(4)肠道难以产生免疫力
2注射减毒活疫苗
优点:(1)快捷方便
(2)免疫效果好:绝大多数接种的人群都能长期免疫,接触者也有免疫效果。
缺点:免疫功能缺陷者会产生瘫痪的并发症
3及时隔离
当患儿被发现后,需要立刻隔离至少40天,亲人和家属应被隔离以预防传染。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不仅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还要培养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睡眠足,人多不去凑热闹。
总结:上文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小儿麻痹症不同时期的一些表现症状以及预防方法,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呢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让每一个宝宝都健健康康!
3、小儿麻痹症治疗方法
一、无瘫痪型
1多休息:宝宝应该多多休息,躺在床上静养,减少活动。
2湿热敷:出现肌肉酸痛和项背强直时,家长应在疼痛区域湿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
3口服镇静剂:可以口服盐酸哌替啶及可待因,具体用药咨询医嘱。
4静脉注射: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和维生素来减弱神经性水肿。
5肌注丙种蛋白肌:有些宝宝会发高烧,温度难以退下的时候可以肌注丙种球蛋白。
6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医生治疗,注射激素。
二、瘫痪型
1卧床休息:患儿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注意床垫的厚度和肢体护理。
2导尿:患儿此时四肢行动不便,难免会出现便秘,这时候需要家长配合灌肠、导尿。
3恢复神经传导:通过药物治疗使神经系统得到修复。
4中药治疗:通过饮用独活寄生汤,协助治疗。
5解决呼吸障碍:通过各项呼吸设备来防止宝宝出现呼吸障碍。
6预防循环衰竭处理:通过药物和食疗防止宝宝出现系统衰竭的现象。
一、肌力测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检查两类。
二、肌电图是记录肌肉在安静状态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的技术。并不能检测出肌力大小。
三、肌力测定标准
⑴0级:肌肉无收缩
⑵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⑶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⑷ Ⅲ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⑸ Ⅳ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⑹ 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小儿脊髓灰质炎症状: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
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
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小儿脊髓灰质炎症状:瘫痪前期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
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 时加重。
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 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
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牀上如三角架,以支持 ;
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擡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
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牀诊断价值。
小儿脊髓灰质炎症状:瘫痪期临牀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羣无力或弛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
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
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羣较上肢及小肌羣更易受累。
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羣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
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
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
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
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
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小儿脊髓灰质炎症状:恢复期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
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小儿脊髓灰质炎症状: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
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