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浅层结构中的浅表肌肉有哪些?

在面浅层结构中的浅表肌肉有哪些?,第1张

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其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

根据统计,人们终其一生,有8成会经历过下背痛。除了治疗疾病本身,医生多会告知患者也要加强核心训练。但,到底什么是核心训练,一般人其实也是一知半解。

所谓的核心,其实是相对概念。一个组的组长是核心,但放大到一个班级,班长就是核心了。就像我们的手,肩膀是核心;但放大到整个身体,躯干才是核心,基本上就是胸部到腹部的这一段躯干,其中又分成「内核心」以及「外核心」。

内核心、外核心到底是什么?

一般「外核心」指的是腹肌、背肌这些浅层肌肉,它们的运作会造成躯干的动作,像是六块肌(腹直肌)、马甲线、人鱼线(如图1所示),都是这些肌群露出来的线条。

而「内核心」指的是横膈膜(主管呼吸)、腹部最深层的腹横肌(稳定腰椎)、脊椎旁的多裂肌(帮助背部及脊椎稳定)、骨盆底肌(支撑内脏器官)。内核心肌群除了能稳定躯干,还能帮助力量传递、增加平衡感,让运动表现更有效率。(推荐阅读:锻练核心,小腹婆也能拥有好体态)

相信大家都有开启密封罐的经验,如果遇到难开的上盖,自然而然就会闭气,这就是透过闭气去掌握住我们的横膈膜,诱发我们使用核心,以便更有效率地使用肌肉群,帮助打开上盖。

临床上,我们常发现许多下背痛的病人,他们的下背肌肉都很紧。常见的状况就是,他们的内核心不出力,外核心只好出来帮忙却后继无力,最终导致紧绷的结果。

(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核心的训练方式 你做对了吗?

了解核心的重要性之后,「如何进行训练」想必是许多人共同的疑问。我们可借由呼吸来训练横膈膜;借由凯格尔运动来训练骨盆底肌;借由一些中轴的训练来锻练腹横肌跟多裂肌。(推荐阅读:练肌力就是练核心!办公室久坐族实用3招)

传统上,很多人喜欢用仰卧起坐来做训练,但不少训练者在没有身体基础能力之下就去做仰卧起坐,无法好好控制胸腰椎肌群,也往往有许多代偿动作发生,容易对训练者产生伤害。除了很多人都会用来训练核心的棒式(plank),我们这里提供另一种训练方式:死虫式(deadbug)。

「起始动作是先平躺,双手朝向天空,吸一口气,先膝盖弯脚尖踩在地板上面,再吸一口气,髋屈曲,把脚离开地面,骨盆些微后倾,正常呼吸,不要憋气(图1)。接着将对角的手跟脚伸直,不要碰到地上(图2)。之后再换对侧手、脚反复训练。」

(图1。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图2。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如果做正常版的死虫式觉得太难,这里提供两种简易版(退阶版)死虫式,一种就是专心动脚即可(图1~3)。假如仍觉得太难,可采用单脚跟着地的方式,当脚越接近我们的身体,难度就越低(图1~4)。

(图3。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图4。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如果正常版的死虫式已经做得很好,也可以尝试进阶版,在我们的脚踝绑上弹力带,增加阻力。当我们做动作的时候,另一边的髋屈肌需要去撑住我们的脚(图5~6)。

(图5。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图6。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另一种进阶版,可透过弹力带当作阻力去影响动作者的手,使他的肩胛骨跟背部肌群都要出力来稳定肩膀(图7~8)。

(图7。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图8。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真的有练到核心吗?超音波照下去就知道

根据笔者在「DrGYM运动医疗训练中心」的经验,很多刚进入训练者即使做出动作,也不代表真的有使用到核心,还是需要有经验的指导员带领。既然内核心肌群看不到、又很难摸到,那我们就直接用超音波把它照下去,看看什么叫做核心收缩。

首先请被测试者平躺放松,我们把超音波探头放在肚脐右方的位置(图9)。可以发现,在超音波画面的最外层肌肉是腹外斜肌,往内一层是腹内斜肌,最里面是腹横肌,而在腹横肌里面就是肠子(图10)。

(图9。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图10。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接着请被测试者收紧核心,并请他正常呼吸、把腿抬起来(图11)。这时候很多人的核心就会松掉,如果是有收好的核心,我们就可以从超音波清楚看到,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都有变厚,尤其腹横肌还变厚2倍多(图12)。

(图11。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图12。来源:江研壹医师提供)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看看电视或是Youtube影片就可以自行训练了,殊不知自己的动作跟影片示范天差地远。即使动作外观上一样,也不表示身体启动的肌群是我们要训练的目标肌群。要相对安全的学习与有效的训练,还是要有专业指导者带领才好。

(本文作者为悦满意复健专科诊所医师江研壹)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1、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肱二头肌有长、短二头,故名。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

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2、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系上臂后群之伸肌。起端有3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粗隆;外侧头和内侧头都起自肱骨的背面,向下,3个头共续于一个腱,止于尺骨鹰嘴。此肌功能为伸前臂,并助内收上臂。受桡神经(颈6~8)支配。手臂背侧的肌肉。覆盖整个肱骨后面。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合成,作用是伸肘。

3、三角肌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扩展资料

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

一、上肢肌:

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保护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其中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为长肌,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有肱二头肌、肱肌 和喙肱肌;后群为伸肌,为肱三头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棱形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手肌位于手掌。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

二、下肢肌:

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髋肌起自躯干骨和骨盆,包绕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为两群。 髋内肌位于骨盆内,主要有髂腰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髋外肌位于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大腿肌分为前、内、后三群,分别位于股部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内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等。 后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外、后三群。足肌可分为背肌与足底肌。

-肌肉组织

-三角肌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不是的。

在躯干上,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存在很大的区别:

1、形状不同

深层肌肉通常由众多小肌束构成,它们起于一块椎骨,止于另一块椎骨,或起于一块椎骨,止于相邻的两三块椎骨,或起于椎骨,止于肋骨,并且位于非常接近骨头的深层位置。

浅层肌肉的体积更大或更长,更宽,跨越更远的距离。

2、作用不同

深层肌肉能够非常精准的在椎骨间活动,稳定或支撑椎骨和椎骨层。深层肌肉几乎没有力量,体积不大,无法进行一些大幅度运动,适合做一些以支撑性以及稳定脊柱的持续型运动。例如颈部能够整日支撑着头部,正是得益于这类深层肌肉的运动。

浅层肌肉不擅长完成精细动作,浅层肌肉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运动,或者做大幅度运动,因此浅层肌肉适合做间歇性和力量型动作。

扩展资料

肌肉分类

(1)骨骼肌

骨骼肌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当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意味着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

(2)红、白肌纤维

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纤维。红肌纤维依靠血红蛋白持续供氧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和拉伸,从而使我们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而白肌纤维则(多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内部快速化学反应迅速伸缩,其特点是持续、反应时间短,其反应时间是红肌纤维的四分之一。

(3)平滑肌

平滑肌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平滑肌能够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这种肌肉不随意志收缩,意味着神经系统会自动控制它们,而无需人去考虑。例如,胃和肠中的肌肉每天都在执行任务,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察觉到。

(4)心肌

心肌只存在于心脏,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坚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样的力量来收缩。它只是一种颤搐肌肉并且不随意志收缩。心肌有固定的收缩规律从而产生心跳。正常人的起搏细胞正常,心肌收缩规律一定,起搏细胞出现异常,心肌收缩规律会发生改变。

--肌肉

1、上肢肌:上肢肌分为上肢带肌(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手肌外侧群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分别可以外展拇指、屈拇指,对掌和内收拇指。肩肌起于肩胛骨和锁骨,止于肱骨上端,可运动肩关节。

2、颈肌:颈阔肌颈阔肌位于浅筋膜内,起自胸前上部的皮下组织,肌束斜向上内越过锁骨,有些肌束附着于下颌骨下缘,多数肌束则和面部的皮肌融合,肌前分较厚。颈部浅静脉位于肌的深面;皮神经穿过肌至其浅面。

3、躯干肌:躯干肌是指人体躯干上的肌肉群,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背肌分为浅、深两群,浅层多为阔肌,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层主要为竖脊肌。

4、下斜肌:为起自上颌骨的眶面泪沟外侧,止于眼球外侧赤道后方巩膜上的横纹肌。全长约37毫米,为最短之眼外肌。自眶下壁前方内侧角的浅窝处及泪囊窝相当于鼻泪管管口外侧的骨膜部位发出后向外后方行走,始部肌肉呈卵圆形,直径4~5毫米,其后逐渐加宽,至附着处为9~10毫米。

5、竖脊肌:位于背部深层,棘突两侧的纵沟内,为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份,向上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和颞骨乳突。竖脊肌收缩时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胸腰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竖脊肌,形成该肌的鞘;后层在腰部显著增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079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