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各肌肉群对应的痛点

全身各肌肉群对应的痛点,第1张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拼音 4 代号 5 出处 6 夹脊穴的别名 7 佗脊穴的定位 8 佗脊穴取穴方法 81 夹脊穴穴位解剖 82 层次解剖 9 佗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10 佗脊穴主治病证 11 佗脊穴的配伍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文献摘要 14 佗脊穴研究进展 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佗脊 1 拼音

tuó jǐ

2 概述

佗脊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夹脊穴[1]。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夹脊(jiájǐ EXB2)为经外奇穴名[2][3]。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4]。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3 拼音

jiájǐ

4 代号

EXB2

5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夹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6 夹脊穴的别名

华佗夹脊(《中国针灸学》)

华佗穴(《针灸学简编》)

佗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脊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

7 佗脊穴的定位

夹脊穴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5]。

夹脊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3]。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痛也。”《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即指脊椎旁05寸处为穴位[4]。近代诸书多同此说[4]。即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4]。亦有以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1寸为穴者,计48穴(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4]。

经外奇穴——夹脊的位置

夹脊穴的位置

8 佗脊穴取穴方法

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俯卧位,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相应腧穴[6]。

81 夹脊穴穴位解剖

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82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肌浅层(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背肌深层(竖脊肌)[5]。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分布[5]。

9 佗脊穴的功效与作用

夹脊穴有调节脏腹机能的作用。

夹脊穴位于脊柱旁,取之可用于治疗全身疾病,尤以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效果为佳。

10 佗脊穴主治病证

夹脊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二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5]。

夹脊穴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

夹脊穴主治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

胸1~4夹脊:治疗肺脏及上肢疾病[6]。

胸4~7夹脊:治疗心脏疾病[6]。

胸7~10夹脊:治疗肝胆疾病[6]。

胸10~12夹脊:治疗脾胃疾病[6]。

腰1~2夹脊:治疗肾脏疾病[6]。

腰3~5夹脊:治疗腰,骶,膀胱,大、小肠,子宫及下肢疾病[6]。

11 佗脊穴的配伍

选穴和配穴可根据经脉的分布、神经根和节段的分布、腧穴的压痛、反应点等,每次宜选择其中2~4个腧穴[6]。

胸1~4夹脊配大椎、肺俞、天宗,治肩背部疼痛[6]。

胸4~7夹脊配心俞、内关,治心痛彻背[6]。

胸8~腰2夹脊配胆俞、肾俞、三阳络、阳陵泉,治胸胁痛[6]。

腰3~5夹脊配关元、膀胱俞、环跳、足三里,治下肢麻痹[6]。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5]。

一般斜刺05~10寸[3]。

向内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胸腹部放散[6]。

注意:因本穴深部有脊髓和胸腹腔脏器,故针刺时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且出现麻胀感应立即停止进针。

122 灸法

可灸[5][6]。

13 文献摘要

《后汉书》:华佗别传曰,有人病脚蹙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分),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主治神经衰弱、肺结核、支气管炎、虚弱羸瘦。

《针灸经外奇 谱》:主治风湿性脊柱炎、腰背酸痛。

14 佗脊穴研究进展 141 调节植物神经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据报道,从古代文献中已证实夹脊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现代研究论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采用该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①治疗血管性头痛;②肢端感觉异常症;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其机理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作用,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

针刺夹脊等能调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gA、IgG、C反应蛋白,以及微血管形态、流态和总积分值,提示本疗法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142 夹脊的镇痛作用

电针腰3~5夹脊能提高脊髓中5HT、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降低脊髓中NA、DA的含量,起到镇痛作用[6]。

143 对反流性胃炎的影响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人体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第一篇 人体运动的执行系统(运动系统)

第—章 骨

骨的概况

骨的形状

骨的构造

人体全身骨骼及其在体表的标志

躯干骨

脊柱

脊柱骨(椎骨)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胸廓

胸廓骨

肋骨与胸骨

上肢骨

上肢带骨(肩带骨)

锁骨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上臂骨

肱骨

前臂骨

尺骨桡骨

手骨

腕骨掌骨指骨

手骨掌侧面

手骨背侧面

下肢骨

下肢带骨(盆带骨)

髋骨

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

股骨

髌骨

小腿骨

腓骨

胫骨

足骨

跗骨 跖骨 趾骨

足骨背面

足骨底面

颅骨

骨的生长、骨龄

X线照片

手腕部骨发育X线照片

足踝部骨发育X线照片

第二章 骨连接

骨连结概况

骨连结的分类与构造

关节的分类

关节的运动

躯干骨的连结

骨椎间的连接

寰椎与枕骨和枢椎的连结

脊柱

脊柱的组成

脊柱的运动

脊柱(躯干)绕额(冠)状轴的运动

脊柱(躯干)绕矢状轴、垂直轴的运动

脊柱(躯干)绕中间轴的运动

胸廓

肋与胸骨的连结

肋与椎骨的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带(肩带)关节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

上肢带(肩带)关节的运动

锁骨绕胸锁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锁骨绕胸锁关节矢状轴的运动

锁骨绕胸锁关节垂直轴、中间轴的运动

自由上肢关节

肩关节

肩关节的运动

上臂绕肩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上臂绕肩关节矢状轴的运动

上臂绕肩关节矢状轴和额(冠)状轴之间的中间轴运动(水平屈、水平伸)

上臂绕肩关节垂直轴、中间轴的运动

肘关节

桡尺关节

肘关节的运动

前臂绕肘关节额(冠)状轴、垂直轴的运动

手部关节

手关节

腕掌关节

掌指关节手指骨间关节

手关节的运动

手绕腕关节额(冠)状轴、矢状轴的运动

下肢骨的连结

下肢带(盆骨)关节

骨盆

男女骨盆的差别

骨盆的运动

骨盆绕额(冠)状轴的运动

骨盆绕矢状轴、垂直轴的运动

骨盆绕中间轴的运动

自由下肢关节

髋关节

髋关节的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矢状轴的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垂直轴、中间轴运动

大腿绕髋关节矢状轴和额(冠)状轴之间

的中间轴运动(水平屈水平伸)

膝关节

膝关节的运动

小腿绕膝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屈膝时小腿在膝关节处的旋内、旋外运动

足部关节

足关节

足关节的运动

足绕踝关节额(冠)状轴的运动

足内翻足外翻运动

足弓

颅骨的连结

第三章 骨骼肌

骨骼肌概况

骨骼肌的形状

骨骼肌的构造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骨骼肌的工作术语

骨骼肌工作的杠杆原理

骨骼肌的配布规律

骨骼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

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骨骼肌工作性质的分类

多关节的工作特点

骨骼肌的横断面

人体全身骨骼肌及其在体表的标志

躯干凯

背肌

背浅层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肩胛提肌菱形肌

背中层肌

上、下后锯肌

背深层肌

夹肌横突棘肌

竖脊肌

胸腹肌

胸肌

胸大肌

前锯肌

胸小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胸横肌

腹肌及相关肌肉

膈(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腰方肌腹股沟管

头颈肌

头肌

表情肌

咀嚼肌

颈肌

颈浅层肌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颈中层肌

舌骨上肌 群舌骨下肌群

颈浅层肌

斜角肌 颈长肌 头长肌 头直肌

颈部与躯干肌的功(机)能综述

呼吸运动的肌群

运动头颈的肌群

运动脊柱的肌群

躯干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上肢肌

上肢带肌和上臂肌

上肢带肌

三角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肩袖

上臂肌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肌 肘肌

前臂肌

前臂前群肌

前臂后群肌

手肌

上肢滑膜鞘和滑膜囊

手滑膜鞘

肩部滑膜囊

肘部滑膜囊

上肢肌的功(机)能综述

运动上肢带关节的肌群

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运动肘关节的肌群

运动手(腕)关节的肌群

运动手指关节的肌群

上肢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下肢肌

下肢带肌(盆带肌)和大腿肌(前面和外侧面)

下肢带肌前群肌

梨状肌 髂腰肌

下肢带肌后群肌

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股方肌闭孔肌

大腿肌

大腿前外侧群肌

股四头肌

阔筋膜张肌 缝匠肌

大腿后群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合称胭绳肌)

大腿内收肌群

小腿肌

小腿前群肌

小腿后群肌(浅层) 小腿三头肌

小腿后群肌(深层)

小腿外侧群肌

足肌

下肢肌滑膜鞘和滑膜囊

足滑膜鞘

髋部滑膜囊

膝部滑膜囊

足部滑膜囊

下肢肌的功(机)能综述

运动骨盆的肌群

运动髋关节的肌群

运动膝关节的肌群

运动足(踝)关节的肌群

运动足趾关节的肌群

下肢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第二篇 人体运动的管理协调保证体系

内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循环(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系统 内分泌系统

附录一

运动系统英汉解剖学常用名词英文索引

附录二

运动系统汉英解剖学常用名词汉语拼音索引

  主要在如下人体部位:

 1、腿部肌群主要是指大腿部位的整体肌群而言,包括股四头肌与腿后肌群,称谓人体下半身之最重要肌肉群。

 2、人体上半身胸腔当中,最重要的肌肉群是胸部肌群,主要包含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前锯肌。一般来说,胸部肌群中的“胸大肌”是相当容易训练的肌肉之一。

 3、背部肌群是由阔背肌与脊柱站立肌群所组成,背肌是人体上半身的重要肌群。

 4、肩部肌群主要有三角肌以及斜方肌所构成。肩膀肌肉所伴随的是手臂运动与上身的活动;因为肩部关节的构造功能,原本就为了

  一般我们从事重量训练处方时,由于操作动作繁多、所持理论性质与个人特殊性的差异,使得往往是人人一套方法、各个拥有自我理论。然而,这样却使得一般想利用重量训练,来增进身体健康的从事者无所适从,并且缺乏运动的正确观念。因此,笔者于此介绍人体当中七个最重要的肌群,以利初学者以及有兴趣于重量训练的从事者,一些可以参考的正确观念,并藉此能使一般人拥有基本活动肌群的概念,并促进身体肌肉适能良好的平衡发展。笔者简述如下: \r\n\r\n1腿部肌群〈thighs〉 \r\n\r\n  腿部肌群主要是指大腿部位的整体肌群而言,包括股四头肌与腿后肌群等等,而且我们亦可以将此腿部肌群称谓人体下半身之最重要肌群;所以举凡跑、走、蹲、站的一切活动,样样行为都得利用到腿部的肌群。一般而言,由于腿部肌群不常被人们做特别的训练,所以只要经过活动使用,例如出门逛逛街或是假日爬爬山,当天就会有无力感,而隔日便会觉得腿部相当酸痛。因此,我们可以了解这是由于腿部肌肉平时不使用而逐渐变得衰老之故;所以平时不习惯奔跑动作,即使是很轻松的慢跑运动,日后也会产生搞乱身体状况的情形。 \r\n\r\n  由此可知,如果长期不重视腿部肌肉适能的话,虽然不会有身体立即的伤害,但是日渐失去的肌肉适能将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耐心地持续训练腿部肌群,才能维持腿部的适能、避免疲劳的过早发生,我们从事慢跑运动即是常见亦很有效的训练腿部之运动项目。 \r\n\r\n2胸部肌群〈chest〉 \r\n\r\n  人体上半身胸腔当中,最显而易见的重要肌群,即是胸部肌群,主要包含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前锯肌。一般来说,胸部肌群中的「胸大肌」是相当容易训练的肌肉之一;只要有良好的锻炼过程、排定适当的处方,就会有明显的成效;甚至自我从事伏地挺身运动一段时日之后,我们可以说大都能使男性都能拥有「厚实的胸膛」。至于女性亦能摆脱传统的错误观念,训练胸部肌群会使「胸部变小、胸形变丑」的事实,进而拥有「托高胸部、维持胸形」的良好效果呢! \r\n\r\n  其次我们知道胸肌的功能,除了保护胸腔之外,就是保持人体上半身的稳定、协助手臂肌群,应付一切有关于身体必须的推撑动作,达到身体应付外界变化的功能。例如,人之推动前方物品,达到作功的效果。 \r\n\r\n3背部肌群〈back〉 \r\n\r\n  背部肌群是由阔背肌与脊柱站立肌群所组成,我们一般的背肌训练处方,都是搭配胸部肌群来从事上半身的训练,藉由推拉原理使得有稳定上半身的效果。然而,事实上就我们所了解看来,因为背部肌群原本就不甚发达,而平时也就较不常感觉到背部肌肉的作用;亦即如果不刻意用力伸展背部、特别的展现,是不易看见身体的背部肌肉线条。但是,背肌又是人体上半身的重要肌群;因此,可知它是多么地需要训练。 \r\n\r\n  我们只要持续不间断地从事背部肌肉训练,将能使背部线条逐渐明显、肌肉慢慢肥大,拥有稳定的上半身强健的身材。并且,尤其是「下背部」的肌群更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它是人体体态维持重要的肌群之一,也是最容易因各种姿势不良而使得人们拥困扰的文明病之一--俗称「下背痛」就是此产生疼痛之处。 \r\n\r\n4腹部肌群〈abdominal〉 \r\n\r\n  「身体腹部」应该是人们对于自己身体体态当中,最在意的部位之一,而且也常因它而不知所措,总是认为如果可以小点、或是有几块腹肌那就更好了。然而,我们知道造成小腹的因素有很多原因,有些是由于吃喝玩乐之因、有些是来自于天生;但是综合观之,除了人的惰性之外,就是包括遗传与体型体态的差异等因素了。因此,我们若排除天生因素,首先从它的构造来了解,可知主要是由腹内斜肌、腹外斜肌以及腹直肌所构成。 \r\n\r\n  其次我们就肌肉性质而言,也由于它的功能构造是属于维持稳定体态的肌群,所以训练方法就必须是「高次数、低强度」的训练模式。我们可以以如同训练腹肌常见的「仰卧起坐」来看,缓慢的训练并将时间拉长,将能有训练效果;而非快速的反复动作,因为这将会快速疲劳而失去效果。笔者的建议是再搭配为长时间的慢跑运动〈每周3-5次,每次 30分钟〉,是最佳的方法之一。接着我们必须知道腹部\r\n是最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一旦腹部脂肪肥大、增多,就很难再有瘦下来的效果;所以为了减少已堆积的脂肪,就必须每天多多活动,也由于多训练、多运动才能有机会维持身材或是瘦下来。 \r\n\r\n5肩部肌群〈shoulder〉 \r\n\r\n  肩部肌群主要有三角肌以及斜方肌所构成。我们知道肩膀肌肉所伴随的是手臂运动与上身的活动;然而因为肩部关节的构造功能,原本就为了活动度与运用性,而呈现比较松弛以利运动的状态;因此我们也由于手臂的经常使用,使得肩部的受伤机会相对的提高。 \r\n\r\n  正如同投掷的动作,如果使用不当是很容易拉伤肩部肌肉与动摇韧带的稳定性,使得造成肩部关节的伤害。再者,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当的过度使用肩部,它所造成之伤害,将是很难再恢复成原来功能的,就如同棒球之投手肩一般。 \r\n\r\n6肱三头肌〈triceps〉 \r\n\r\n  在人体的上肢部位中,肱三头肌是最重要的肌群之一。它是位于手的上臂部后方之肌群,主要功能是手臂对于外物的推撑用力作用,以及协助胸部肌群对外界的运动。 \r\n\r\n  一般而言,我们针对肱三头肌的训练,通常是伴随于胸部肌群之后,才施于训练处方。这是因为「先训练大肌群,再训练小肌群」的原则,不然的话肱三头肌将因先训练而提早衰竭,使得因为手臂没力气,那么更别提实施胸部肌群训练了。 \r\n\r\n7肱二头肌〈biceps〉 \r\n\r\n  肱二头肌是位于人体手臂上肢部位的肌肉,它也是上肢最重要的肌群之一。而且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共同组成主要的上手臂部位,它是位于手上臂部前方的肌群。我们就它的功能而言,主要是手臂的屈曲用力,亦即所有拉的动作以及协助背部肌群对外界的活动。而肱二头肌的训练是伴随于背部肌群之后,训练原则如同肱三头肌。 \r\n\r\n  所谓重量训练,就是利用外物重量负荷来进行训练。然而,我们该如何运用重量训练来配合日常活动,以及有那么多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法,而所应训练的肌群也有所不同?我们又该如何针对自己的需求来订定出属于自我的重量训练处方呢?笔者简述上述内容,文中所指出的「最重要七大肌群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桡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是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肌学的重要知识点如下:

1、头肌:咀嚼肌包括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要注意到口周围肌属于表情肌,而不是咀嚼肌。颈肌: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时,使头偏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时,使头后仰。

2、躯干肌:①背阔肌是全身最大的扁肌。②斜方肌瘫痪产生“塌肩”。③竖脊肌是背肌最长最大者。④胸大肌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⑤前锯肌瘫痪产生“翼状肩”。

3、上肢肌:三角肌瘫痪形成方肩。下肢肌:臀大肌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肉。股四头肌作用是伸膝关节,屈髋关节。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侧半上方,具有两口、四壁,在腹股沟管中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腹腔内容物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腹股沟管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构成腹股沟斜疝;若腹腔内容物不经股骨沟管深环,而从腹股沟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注意区分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斜疝更容易嵌顿,较直疝更危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08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