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所有的人体器官如下
运动系统
骨
一中轴骨
(一)椎骨
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二)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颅骨
(一)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肌肉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八韧带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呼吸系统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泌尿系统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 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 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二淋巴系统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起于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止于肱骨小结节嵴。[1]
中文名
背阔肌
外文名
latissimus dorsi
类 别
肌肉
支配神经
胸背神经
人体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常说的脑(大脑\小脑\脑干)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心脏是人体供血的动力中心;肝脏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胃肠;脾;肺脏呼吸中心;肾脏;胰腺;膀胱(女性还有子宫)输尿管等,好多好多
运动系统
骨
一中轴骨
(一)椎骨
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二)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颅骨
(一)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肌肉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八韧带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呼吸系统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泌尿系统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 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 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二淋巴系统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六腑(附奇恒之腑)
(一)胆
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如果肝胆失于疏泄, 可引起胆汁分泌与排泄失常,影响脾胃消化, 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呕吐苦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甚至胆汁外溢肌肤引起黄疸等症 状。
(二)胃
胃是接受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后,向下转送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未气下降为顺,这是胃的功能特性。若胃病失于通降,饮食物及残渣不能下行,会出现胃脘胀痛、大便秘结等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可引起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
(三)小肠
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小肠接受胃中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残渣送入大肠。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方面的“清浊不分”,而见大小便的异常,如肠鸣、腹痛、腹泻、尿少、小便不利等。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在脾的运化功能之中,因此,上述症状常为脾病表现。
(四)大肠
大肠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由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饮食残渣下移到大肠后,被进一步吸收其中剩余的水份,并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所以大肠的病变主要是转导失常,多为腹泻或便秘等大便异常的表现。
(五)膀胱
膀胱是贮藏和排泄尿液。在肾的作用下,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料下注入膀胱,贮存到一定数量时排出体外。膀胱的这一生理过程也称之为“气化”。因此,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发生小便不利,甚至尿闭等;膀胱不能约束、控制小便时,又可出现尿频、尿多、甚至尿失禁等症。
(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对于三焦的认识,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
从三焦的部位和有关脏腑及其功能来说,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总的来说,上、中、下三焦的这些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的代谢,这些作用都是通过气化来完成的。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为总管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在病理方面也都表现三焦所在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异常。
附: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之外的器官,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被称为“奇恒之腑”。 所谓“奇恒”,是说不同于一般,异于寻常之意。这些器官即不同于脏,亦不同于一般的腑。就形态结构言,多为中空,而与腑相似;就功能言,主藏精气,与脏相类。又和一般的脏腑不同,故归属于“奇恒之腑”。
1、脑 脑与脊髓相通,脑为精随汇聚之处,此称作“脑为随之海”(《灵枢海论》)。 由于肾主藏精,精能生随,随又充养于脑,所以脑的功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如肾精不足,随海空虚,就会发生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症。
2、女子胞 又名“胞宫”, 即子宫, 功能是月经和孕育胎儿。 这些作用与肾脏及冲脉、任脉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肾藏精,主生殖,而冲、任二脉内系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肾的精气旺盛,女子发育成熟后,冲、任二脉气血充盈,则月经正常来潮,具备生殖和养育胞胎的作用。如果肾的精气虚弱,冲任亏损,就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或不孕,或孕而胎漏、滑胎、小产等病证。由于月经的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与血液有关,故胞宫与心、肝、脾的关系也较密切。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脏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密切联系、协调。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会有多脏器参与,而一个脏器又有多方面效能。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体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以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一)脏与脏
1、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是气和血的关系。 血的运行, 有赖于气的推动, 而气的输送需要血来运载。心主血,肺主气,肺气旺盛,使心气作用有好发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肺气的输送也需血为载体, 贯注于心脉之中而运行全身, 故有“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之说。心肺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反映在病理方面,肺气不足或肺失宣肃, 均可影响血运失常;心气不足、瘀阻心脉引起血行异常,会影响肺气的宣肃,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等症。
2、心与脾 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 心血的来源要靠脾的化生,血的正常运行须赖脾气的统摄协助。因此,脾气旺盛,则使心血充盈, 心有所主,血在脉中正常循环。 若脾气虚弱, 血源不充,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心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出现心悸、眩晕、失眠、食少、便溏等症;反之,心血衰少,亦可影响脾的运化。
3、心与肝 体现在血液的运行和血量的调节方面。心血充足,则肝也有所藏;而肝的正常疏泄,可使血气和顺,血行畅通,有助于心之行血。病理上心血不足,肝血常因之而虚;肝血衰少,心血也可因之而不足所以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 此外,在精神情志活动方面,心与肝之间也有联系,例如:热盛动风而出现的神昏、抽搐,亦为肝病影响及心的例证。
4、心与肾 常体现为“心肾相交”。心属阳,居于上,性属火; 肾属阴, 居于下,性属水。心的阳气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而肾的阴液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致过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叫“水火即济”、“心肾相交”。若这种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的证候。
5、脾与肺 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物质基础, 因此气的生成与脾肺的功能相关。脾气散津, 充盈于肺,使肺气得以旺盛;而肺气强壮,又可促进脾气的健运,脾肺气旺,对于完成水液代谢起主要作用。 若脾气虚弱, 可导致肺气不足;肺气虚弱,也常引起脾气虚弱,造成“脾肺两虚”之证。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不健运,聚湿而为痰饮,可影响肺气的宣降,而见喘咳、痰多等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6、肝与肺 反映在气机的升降流通方面。 肝气升发, 肺气肃降,互相配合协调,是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维持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运动有重要意义。 病理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时,会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肝火犯肺”症状。
7、肾与肺 在水液代谢和完成整个呼吸运动方面关系密切。 肺通调水道,肾调节水液,两脏对于水液的输送和排泄起重要作用。当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或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时,均可导致水液代谢的失常, 并互相影响,从而出现咳逆喘息不得卧、水肿、尿少等症。 在呼吸上,肺的呼吸需要肾的纳气来配合,才能保持正常,所以《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的精气不足,或肺病久虚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
8、肝与脾 在气机的协调和血的运行两方面。肝气正常疏泄,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更能调畅气机,推动脾胃的升降之机,协助消化;而脾气强盛,气血生化有源,又使肝血充盈而肝气舒畅顺达。肝藏血,脾统血,以维持血的正常运行。若肝失疏泄,常阻脾的运化,而引起脾不调的病症; 脾虚化源不充,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肝失血养,可出现肝脾两虚之证。此外,脾失健运,湿热郁蒸,影响肝的疏泄之机,胆热液泄,则可形成黄疸。
9、脾与肾 是先后天的重要关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为“后天之本”, 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要肾阳的温煦维系; 而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藏精,肾脏精气有赖水谷精微的滋养。因此,脾肾之间相互资助和促进,在人体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病理上两者也常互相影响,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多损及肾阳,最终均可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10、肝与肾 体现了“肝肾同源”的密切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 ,肝的阴血要依靠肾精滋养,肾精也不断得到肝帮助,肝、肾之间关系密切。在病理上,肾阴亏虚可导致肝阴不足,而引起肝阳上亢;反之,肝火炽盛或肝阳化火,可下动肾阴,形成肾阴不足。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付相成主要表现在女子的月经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