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双侧拇趾背伸肌力3级是几级工伤

工伤后双侧拇趾背伸肌力3级是几级工伤,第1张

仅拇趾指背部分肌瘫力三级是否能够评上级,鉴定标准没有规定,建议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最终的伤残鉴定结论为准。

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应当先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的30内申请。工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等。

工伤认定并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

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2、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临床上肌力评定的方法为六级法,包括六个等级: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零级就是肌肉完全瘫痪,不能够做任何的收缩和自由运动。一级是可以看见肌肉有收缩,但是,不能在床上进行活动。二级就是肢体有肌肉收缩,可以在床上做平移活动,但不能够抬离床面。三级就是肢体可以克服重力,能够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四级是肢体能够抬离床面,可以对抗一定的外界阻力。五级就是正常的肌力,这种肌力可以使人正常的运动。采取物理检查对肌力高低进行评估,依据检查结果将肌力分为0-5级共六级。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产生肢体运动。2级,肢体可以在水平方向移动,不能抗重力运动。3级,肢体可以抗重力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4级,可以对抗阻力活动,但不完全。5级为正常肌力。检查肌力时需要两侧对比进行,才能对肌力做出准确判断。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皆在评估肌力大小,确定肌力障碍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

一、肌肉分类

人类肢体的复杂动作需要靠多组肌肉恰当的合作才能完成,根据这些肌肉参加动作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复杂的精细动作和运动。

1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为主动肌,协助或帮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的称为副动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张收缩

等张收缩也称为动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肌肉的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分为二种类型:

1向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是肌力大于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2离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二)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也称为静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活动,此时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

三、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发达程度 最直接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2肌肉的初长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5杠杆效率

四、6级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有轻微的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3 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5 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向患者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如果患者仍不够明白,给予必要的示范,以取得患者患者配合。

2熟练掌握肌力检查的方法和技巧,根据患者全身的功能状况、关节活动的质量、关节有无异常的病理形态以及患者的配合意识,按照检查的基本原则,确定肌力检查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检查体位和姿势。

3减少肌力检查的干扰因素,患者的疼痛、疲劳、衣服过厚或过紧都会影响肌力检查的准确性。还应防止其他肌肉的代偿出现的假现象。

4检查前详细了解被检查部位的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在肌力检查中长时间的等长收缩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增加,故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6充分固定肌肉附着的近端关节。

六、检查方法

1颈前屈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

0-1级,仰卧位,肩部放松,固定胸廓,当患者试图屈颈时,0级,不能触及胸锁乳突肌收缩

1级,可触及胸锁乳突肌收缩,无动作出现

2级,侧卧位,托住头部可做全范围屈颈

3级,仰卧位,可做全范围屈颈,但不能抵抗阻力

一、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4-5级, 仰卧位,抬头屈颈,能抵抗加在前额部中等或较大的阻力

2颈后伸 主动肌:斜方肌、颈部竖脊肌

3躯干前屈 腹直肌

4躯干后伸 竖脊肌、腰方肌

5躯干旋转 腹外斜肌

6上提骨盆 腰方肌

二、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肩胛骨

1肩胛骨外展及上旋 前锯肌

0-1级 坐位,前部平举,屈肘,托住上臂,试图外展、外旋时

0级,未触及前锯肌收缩

1级,可触及前锯肌收缩

2级,坐位,前部平举,屈肘,托住上臂,试图外展、外旋时可见肩胛骨活动

3级,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肩胛骨置于检查台上,固定胸廓,患者能使上臂充分向上运动

4-5级,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肩胛骨置于检查台上,固定胸廓,检查者握住患者的前臂和肘部向下,向内施加中等或较大的阻力,使上臂充分向上运动

2肩胛骨上提 斜方肌、肩胛提肌

3肩胛骨内收 斜方肌中部、菱形肌

(二)肩关节

1肩关节屈曲 三角肌前部、肱肌

2肩关节后伸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3肩关节外展 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4肩关节水平后伸 三角肌后部

5肩关节水平前屈 胸大肌

6肩关节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

7肩关节内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三)肘关节

1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2肘关节伸展 肱三头肌

(四)前臂

1前臂旋后 肱二头肌、旋后肌

2前臂旋前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五)腕关节

1腕关节屈曲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

2腕关节伸展 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三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髋关节

1髋关节屈曲 腰大肌、髂肌

2髋关节伸展 臀大肌、肱二头肌

3髋关节外展 臀中肌

4髋关节内收 内收肌群、耻骨肌

5髋关节外旋 闭孔内外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6髋关节内旋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二)膝关节

1膝关节屈曲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2膝关节伸展 股四头肌

(三)踝关节

1踝关节跖屈 腓肠肌、比目鱼肌

2踝关节背屈合并内翻 胫前肌

3踝关节外翻 腓骨长、短肌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定量评价法(A法)

  患侧直腿抬高角度 手指尖距地距离 拇趾前伸肌力 视觉类比量表 ADL

  起立

  翻身 持久坐位 提重 持久站立

  □90°以上(0分) □5cm(0分) □5级(0分) □0cm(0分) 非

  常

  困

  难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81°~90°(1分) □15cm(1分) □5-级(1分) □1cm(1分)

  □71°~80°(2分) □25cm(2分) □4级(2分) □2cm(2分)

  □61°~70°(3分) □35cm(3分) □4-级(3分) □3cm(3分)

  □51°~60°(4分) □40cm(4分) □3级(4分) □4cm(4分) 困

  难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41°~50°(5分) □45cm(5分) □3-级(4分) □5cm(5分)

  □31°~40°(6分) □50cm(6分) □2级(6分) □6cm(6分)

  □21°~30°(7分) □55cm(7分) □2-级(7分) □7cm(7分)

  □11°~20°(8分) □60cm(8分) □1级(8分) □8cm(8分) 容

  易

  □(0分) □(0分) □(0分) □(0分) □(0分)

  □1°~10°(9分) □65cm(9分) □1-级(9分) □9cm(9分)

  □0°(10分) □70cm(10分) □0级(10分) □10cm(10分)

  FairbankJC的“腰痛病情计分表”(简称B法,见表2)。此表由患者自己填写,每一项中选择一个与其病情相符的答案,并在答案前面的方框内做上记号。每项计分0~5分,其中第一个答案为0分,第2个答案为1分,……第6个为5分,10个项目合计为50分。

  表2 腰痛病情计分(B法)

  第1项:疼痛强度 第6项:站立

  □我能忍受疼痛无须止痛药 □需要站多久就能站多久,不引起特殊疼痛

  □疼痛较剧但可以控制不用止痛药 □需要站多久就能站多久,但引起特殊疼痛

  □服止痛药可完全止痛 □疼痛使我站立不能超过1h

  □服止痛药稍可止痛 □疼痛使我站立不能超过05h

  □服止痛药难于止痛 □疼痛使我站立不能超过10min

  □止痛药无效我不用它 □疼痛使我简直不能站立

  第2项:生活情况(洗漱、穿着等) 第7项:睡眠

  □我能正常地自理生活不引起特殊疼痛 □疼痛毫不影响睡眠

  □我能正常地自理生活但引起特殊疼痛 □服药才能睡好

  □自理生活时有疼痛,因而须缓慢、小心 □即使服药也睡不到6h

  □生活大部分自理但需要帮忙 □即使服药也睡不到4h

  □生活每天都需要帮忙 □即使服药也睡不到2h

  □难于洗漱、穿着,因而需卧床 □疼痛得完全不能睡眠

  第3项:提物 第8项:性生活

  □我可以提重物而不引起特别疼痛 □性生活正常不引起特殊疼痛

  □我可以提重物但引起特别疼痛 □性生活正常但引起特殊疼痛

  □疼痛使我不能从地上提起重物,但如放

  在台子上我可以移动它

  □性生活近乎正常,但引起明显疼痛

  □疼痛使我不能提重物,但对轻、中等重物

  可以移动它

  □疼痛使性生活严重受限

  □我只能提很轻的物件 □疼痛使性生活近乎中止

  □我完全不能提举任何物件 □疼痛使性生活中断

  第4项:行走 第9项:社交生活

  □疼痛对行走无妨碍 □社交生活正常,不产生特殊疼痛

  □疼痛使我不能走1里以上的路 □社交生活正常但增加一定程度疼痛

  □疼痛使我不能走1/2里以上的路 □社交生活近乎正常但不能作更有力的

  活动,如跳舞等

  □疼痛使我不能走1/4里以上的路 □疼痛限制了社交生活,不能经常外出

  □我只能拄杖行走 □疼痛限制了社交生活,不能外出

  □大部分时间卧床只能缓慢移动去上厕所 □由于疼痛无社交活动

  第5项:坐位 第10项:出游

  □我能长时间坐在任何椅子上 □可以到处旅游而无特殊疼痛

  □我只坐在合适的椅子上,时间不限 □可以到处旅游但有特殊疼痛

  □疼痛使得我坐不上1h □疼痛,但我能控制作2h以上的出游

  □疼痛使得我坐不上05h □疼痛限制我仅能作1h内的出游

  □疼痛使得我坐不上10min □疼痛限制我仅能作1/2h内的出游

  □疼痛得简直不能坐 □除了到医院看医生外简直不能外出

  13 评价标准 将所测得分多少定为:0~10分表示正常或轻度功能减退,定为功能Ⅴ级;11~20分表示中度功能减退,定为功能Ⅳ级;21~30分表示重度功能减退,定为功能Ⅲ级;31~40分表示丧失活动能力,定为功能Ⅱ级;41~50分表示已卧床不起,定为功能Ⅰ级。根据治疗前后计分评定疗效结果定为:治疗后功能进步2级以上为良好;进步1/2级为有效;没有进步为无效。治疗后功能达Ⅴ级为治愈。

  14 统计学 处理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用t检验,A、B两法疗效评价结果比较用χ2检验。2 结果

  A法与B法评定结果见表3,A法评定治疗后的计分较治疗前下降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B法评定治疗后的计分与治疗前比下降也有同样非常显著意义,P<0005。表明LIDP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病情有明显好转。从A、B两法评价疗效结果看(见表4),两种方法效果相近,P>010。对A法与B法进行相关分析,治疗前相关系数γ=0915,P<00005;治疗后相关系数γ="0862,"P<00005,治疗前、治疗后相关系数有高度显著性。

  表3 A法与B法评价结果(±s)

  方法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法 55 1820±944 883±474 657 <0005

  B法 55 2363±1106 1548±839 435 <0005

  表4 A、B两法疗效评价结果

  方法 n 治愈 良好 有效 无效

  A法 55 28(509%) 13(236%) 12(218%) 2(36%)

  B法 55 26(473%) 15(273%) 12(218%) 2(36%)

  3 讨论

  评价是康复医学的内容之一,是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情况的收集、量化、分析及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全过程[3]。目前国外康复医学界对疾病功能评价(评估)的研究开展较多,把过去的非定量标准为半定量或全量化标准,如FairbankJC“腰痛病情计分法”就是将疼痛程度进行半量化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各种腰痛疾病的功能评价。LIDP患者95%以上有腰腿痛症状[4],故FairbankJC“腰痛病情计分法”能有效评价LIDP患者的病情。直腿抬高试验是诊断LIDP的重要体征,其阳性率在90%以上[5]。屈曲位可使椎管容积增加,人体从伸直位到腰椎屈曲位,椎管容积增加35~60ml。100%的LIDP患者脊柱有某些活动受限[6],以前屈受限较为多见,因为前屈活动时坐骨神经被牵拉,使神经根紧压在突出的椎间盘上,致疼痛加重;另外前屈时椎间盘的髓核移向后方,加重神经根的压迫,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放射痛。手指触地法,是弯腰时手指尖距地面距离长短定腰部活动功能,它测量的是腰屈、髋屈和股后肌群的联合活动,在测量功能改善方面,此方法快、简便而准确。LIDP患者常有日常生活能力(ADL)困难。运动功能障碍也是一个较可靠的体征,尤其是腰4、5椎间盘突出,常致踝背伸肌力、足趾的背伸肌力,特别是拇趾的背伸肌力减弱。视觉类比量表是临床疼痛常用的测量方法。以上症状和体征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LIDP患者的病情与功能状态。根据这些主要症状和体征可以量化的原则,设计LIDP疗效定量评价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它同B法一样有效而可行,认为LIDP疗效定量评价表可以评价LIDP患者的功能与疗效。但此法尚有不足之处,如拇趾背伸肌力减弱多见于腰4、5椎间盘突出;另外,患者文化背景有否影响评价效果等有待于今后继续改进与完善。

  表格没有复制下来,不知你是否满意

有关肌力的评估,说法正确的是

1、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2、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3、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肌力评估相关概念:

肌力: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肉爆发力:是指在一定短的时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的力。更多指完成某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肌肉耐力: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指肌肉内各纤维束的横断面之和。举例——肌肉生理横截面往往可以通过眼观和触摸肌腹大小和质地来判断。这就是为啥力气大的人肌腹比较大和质硬。

肌肉的初长度—— 即收缩前的长度。 因肌肉是弹性物质, 故在生理限度内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 则收缩时肌力较大。 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 肌力最大。举例——肘关节在伸直位和半屈位,肘屈肌群所爆发的最大力量是不一样的。

肌肉的募集——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 肌力也越大, 称为肌肉的募集。举例——运动员往往在一身口令和激励语言(如加油)能够爆发更强的运动能力。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在一些较大的肌肉中, 部分肌纤维与肌腱形成一定的角度而呈羽状连接。 这种羽状连接的肌纤维越多,成角也较大, 肌肉较粗, 产生的肌力也较大, 如腓肠肌或其他快肌, 具有较强的收缩力。

杠杆效率——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 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举例——人体运动学中的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三个概念。

一、原题:以下有关肌力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C)。

A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B通过肌力评定可以判断有无肌力低下以及肌力低下的范围和程度

C根据检查结果,肌力可分为5级,1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

D肌力评定分手法检查和器械检查两种

二、肌力评估的方法:

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一般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和旋后等功能,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

肌力评定的等级标准分为6级,检查时让患者依次做有关肌肉收缩运动,检查者施予阻力,或嘱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时,检查者用力改变其姿势,以判断肌力。

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为0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为1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为2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为3级;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为4级;正常肌力为5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22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