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第12肋尖综合症的详细资料

求第12肋尖综合症的详细资料,第1张

肋尖综合症,又称滑动肋综合症、过渡肋综合症、卡他肋综合症等,其在临床上常不被医生所注意,容易漏诊或误诊。肋尖综合征由Davis-Colley(1992)首先描述。国内报道为数不多,说明该病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还不所熟悉,容易误诊、漏诊。对于有的患者,长时间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Heing曾报告有1例病史长达20多年,该病病因不明。Davis-Colley认为是下肋间关节的异常活动引起。有的学者认为是外伤引起的外伤性肋下神经炎,一般发病于第10和第11肋骨。据解剖学观察,第12肋骨极短前端游离。因此,肋骨的活动幅度较大,上下滑动,引起“弹响”和“摩擦”,刺激邻近的肋下神经则会引起神经疼痛,刺激腰方肌、腰髂肋肌、下后锯肌等肌肉则会引起竖脊肌的疼痛和痉挛,而长期痉挛的竖脊肌则会卡压从其中穿出的臀外皮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3]。临床诊断不难,主要表现是季肋部疼痛,可沿神经放射常与呼吸、剧咳、活动和体位变换有关,触诊时可有“弹响”或“摩擦感”,“钩形手法”检查阳性即可诊断。

做吃点酸性的东西1、股四头肌损伤:由于剧烈奔跑或突然踢物,股四头肌猛然的收缩,或由于暴力打、砸、撞等作用于大腿前面时,均可引起股四头肌的损伤。股四头肌损伤后出现局部出血、肿胀、疼痛,使肌肉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影响髋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股四头肌损伤严重造成断裂,甚至发生股四头肌髌骨上缘撕裂,髌骨骨膜也随之撕脱,可产生骨膜出血,日久血肿发生机化、钙化、骨化等。

2、股三角区压痛: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急,可先出现高热和全身不适,数小时内一侧髂腹部及股部出现肿胀疼痛,皮色发白,甚则紫绀,皮温升高,肿胀可自下腹、臀部下至整个患肢,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3、大腿局部肿胀变形:股骨干骨折大腿局部肿胀变形均严重,下肢短缩,搬动时有明显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4、股前外侧麻木、蚁行感: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股前外侧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出汗减少及沉重感等症状亦可出现,以麻木最多见。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和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不是同一个病。该病的特点是大腿前外侧的皮肤疼痛及感觉异常,也被称为Roth综合征。

诊断要点

1本病多发于运动员,有明显损伤史。

2受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发硬,下肢不能伸屈,重复受伤动作疼痛加剧。

3步态跛行,伤侧坐骨结节或受伤肌腹压痛明显。陈旧性在伤部可摸到硬结。

4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目录导读: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脊柱的负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是指站立、坐位或卧位时脊柱所承受的负荷及内在平衡,动态则指身体在活动状态下所施于脊柱的力。这些负荷需要相应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来维持

维持人体脊柱的平衡至关重要,而在维持脊柱平衡的肌肉中,脊柱周围的深层肌肉,对于人体的运动系统来说,就像“锦衣卫”对于皇室宫廷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昨天已经讲了竖脊肌,今天就来讲一下它的其他两个小伙伴--夹肌和横突棘肌

该肌肉位于颈部,被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胸锁乳突肌覆盖,为一不规则的三角形阔肌,依其部位不同,又分为头夹肌和颈夹肌

①起止点

头夹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点广泛分布于项韧带、下部颈椎棘突和上部胸椎棘突,即项韧带和第7颈椎至第第3胸椎( C7~T3)椎体棘突,后又逐渐变窄变厚,止于颞骨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部

②功能

双侧收缩则后伸头颈部,单侧收缩会侧屈头颈部、头颈部旋向同侧。受颈椎神经支配头夹肌与颈前部大的胸锁乳突肌形成一种有力的抗衡。两侧的头夹肌形成一个倒“V”字形,当两侧平衡时可使头部前后向位于肩胛带中央

③病痛

头夹肌是连接颈椎和颅底的宽条状的肌肉。它们成斜形,这让头夹肌成为转头的主要力量。头夹肌的压痛点将疼痛转送至头顶部,而且是头痛极为常见的一个病因

①起止点

颈夹肌起于T3~T6棘突,止于C2~C3横突

②功能

双侧收缩后伸头颈部,单侧收缩则侧屈头颈部、头颈部旋向同侧

③相互关系

颈夹肌将上胸椎的棘突和上颈椎的横突联系起来。它的垂直、轻微斜行的纤维走向,使其成为颈椎强有力的伸肌和较弱的回旋肌

颈夹肌与其后部的肩胛提肌和前部的斜角肌共同附着于颈椎横突。这三块肌之间合适的强度和柔韧性平衡,可使颈部的对线和功能最佳化

颈夹肌是头夹肌的直接协同肌,但其旋转运动的杠杆作用要比走向更倾斜的头夹肌弱。它也位于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的浅表层

④病痛

颈夹肌连接胸椎和颈椎

肌肉上半部分的压痛点引起的疼痛自颅底开始并向前穿透头部直达眼后部。感觉就像颅内的跳动着的疼痛。除了引起疼痛之外,这个压痛点还能引起视力模糊

●上部颈夹肌引发的症状是偏头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部分颈夹肌内的压痛点将疼痛传送至颈角,其区域与肩胛提肌引发的传导痛十分相似

●上下部分颈夹肌均可引起麻木感或头后部的压迫感。

1概述

横突棘肌是由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3块肌肉组成的肌肉群。位于竖脊肌的深层,是距离脊柱最近的的肌肉

2功能

①双侧收缩

●头颈后伸(半棘肌、多裂肌,双侧收缩)

●脊柱后伸

②单侧收缩

●头颈侧屈(头半棘肌、颈半棘肌、颈多裂肌,单侧收缩)

●头颈向对侧回旋(头半棘肌、颈半棘肌、颈多裂肌,单侧收缩)

●脊柱侧屈

●脊柱旋向对侧

①位置

半棘肌位于竖脊肌的深层,多裂肌的浅层,是横突棘肌群中最浅层的肌肉

半棘肌跨越头部、颈椎和胸椎,但没有连接到腰椎

②构成

按其附着点可分为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胸半棘肌3部分

③功能

它和竖脊肌以及另外两块横突棘肌(多裂肌、回旋肌)共同维持头颈和脊柱的稳定

需要注意的,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包括多裂肌)单侧收缩,具有使头颈侧屈和对侧回旋的功能

①位置

多裂肌位于半棘肌的深层,回旋肌的浅层,是横突棘肌中覆盖面积和力量最大的肌肉

②构成

多裂肌几乎跨越了整个脊柱,从骶骨后面一直到第2颈椎的棘突,可分为颈多裂肌、胸多裂肌和腰多裂肌3个部分

③功能

与半棘肌和回旋肌一样,多裂肌的肌拉力线走向总体呈“A”字型,单侧收缩时,能把上位椎骨的棘突拉近同侧下位椎骨的横突,使脊柱向对侧回旋

①位置

回旋肌是位于脊柱最深层的肌肉,附着在所有胸椎和第7颈椎上

②构成

分为长回旋肌和短回旋肌。长、短回旋肌均起自每节胸椎的横突,不同之处在于,长回旋肌止于起点以上2个椎骨的棘突,而短回旋肌止于起点上方锥骨的棘突

③功能

由于体积小 (很多人的回旋肌已经退化了)、力矩短,回旋肌能够产生的力量不如多裂肌和半棘肌,但我们仍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脊柱深层肌肉对于人体的运动系统来说,就像“锦衣卫”对于皇室宫廷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横突棘肌作为脊柱最深层的肌肉,就好比御前带刀侍卫,贴身保护圣驾

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但也最容易“闹矛盾”

正常情况: 横突棘肌维持脊柱的稳定,确保相邻脊椎之间的位置正常

不正常情况: 横突棘肌不工作,无法维持脊椎最深层的稳定。结果让竖脊肌代偿,导致竖脊肌紧张。并出现脊椎错位,后背疼痛

正常情况: 横突棘肌是人体运动时最先启动的肌肉之一

不正常情况: 其它肌肉(如竖脊肌)先于横突棘肌收缩,导致脊柱的动态稳定性缺失,肌肉工作效率下降,进入错误的代偿模式

正常情况: 横突棘肌负责完成脊柱的精细运动,也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肌肉

不正常情况: 横突棘肌不发力,脊柱不会做逐节运动,局部节段过多被使用,易导致部分关节和肌肉慢性损伤。且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差,运动能力大打折扣

竖脊肌 (髂肋肌+最长肌+棘肌)

横突棘肌 (多裂肌+回旋肌+半棘肌)

腹直肌、腹外斜肌、髂肋肌的胸部纤维

腰部多裂肌、腰大肌、腰方肌、髂肋肌的腰部纤维、最长肌、腹横肌、横膈膜、腹内斜肌

腹肌部分明天开始讲

①科普

腹肌≠核心,核心≠腹肌!

市面上流传的最不靠谱的理论就是认为核心=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竖脊肌等,这显然是从审美角度机械性解读的,以此为指导的核心训练自然是不靠谱!

而众多营销号往往关于腹肌与核心的表达混乱,例如“七天塑造完美腹肌核心”,“核心训练不能不说的动作”,打开后的训练动作无非仰卧起坐和仰卧卷腹两种 

②定义

以躯干在人体整体运动时的表现来看,从宏观区域来讲,核心肌肉是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与脊椎,骨盆联结的肌肉

身体通过坚实有力的核心,控制身体的四肢,核心此时起着枢纽作用,为四肢的发力建立支点

在进行快速运动之前,中枢神经系统会先激活核心肌群,用于稳定脊柱

稳定脊柱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到动作的质量,稳定花费时间长,耗费能量就会相对的多。反之,迅速稳定住,会将更多的能量用在接下来的动作中

核心肌群在全身性爆发力动作中都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换言之,所有的全身性的爆发力动作基本上都可以锻炼到核心力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作为科普知识分享,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有病患不适,请及时就医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背部肌肉锻炼出来了,会让人的身材变得更有型。那有背部肌肉训练要领及锻炼方法是什么呢?我从背部肌肉、背部训练要领、基础动作等方面入手,和您分享一下背部肌肉训练要领及锻炼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锻炼背部肌肉

  背部肌肉

 谈训练动作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们要训练的肌肉,以及它们的功能。主要的背部肌肉包括:

  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是负责伸躯干的主要肌肉(使躯干后部靠近双腿后部)。在硬拉和山羊挺身等动作中,竖脊肌会积极参与。

  背阔肌: 背阔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肩部伸展、内收、内旋。在所有拉类动作中,背阔肌都会参与,无论是水平拉类动作(如划船),还是垂直拉类动作(如引体向上)。垂直拉类动作对背阔肌的刺激更强烈。

  菱形肌: 菱形肌是位于肩胛骨之间的深层肌群。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内收或者叫缩回(使肩胛骨向后拉)。在垂直和水平拉类动作中,菱形肌都会积极参与。水平方向的划船对菱形肌刺激更大,因为肩胛骨缩回的幅度更大。

  斜方肌: 这块钻石形的肌肉非常有趣。它的肌纤维有几种不同的走向,根据募集的肌纤维的不同,它能够做出几种不同的动作。健身房里最常见的斜方肌训练动作都是针对上部的,上部的主要功是上抬肩胛骨和锁骨。主要的训练动作是各种耸肩。体积较小的肩胛提肌也能够帮助上抬肩胛骨。斜方肌中部的功能是(和菱形肌一起)使肩胛骨缩回。所有肌纤维同时收缩,也能够帮助肩胛骨缩回。最后,斜方肌下部的功能是使肩胛骨下压(向下拉动肩胛骨)。

  背部训练要领

 1、反手引体向上是指掌心朝向身体,正手引体向上是指掌心向外。

 2、在垂直拉类动作中,背阔肌参与更多;在水平拉类动作中,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参与更多。一般说来,做动作时,躯干越接近垂直,背阔肌参与越多;躯干越接近水平,菱形肌和中背部肌肉参与越多。要全面、平衡地发展背部,这些知识很重要。

 3、在最低点伸展,在中点(顶点)挤压,想着以肘拉动重物。这听上去很简单,但我敢打赌,有95%的训练者在背部训练中动作幅度不足。这就像有些人用半蹲代替深蹲一样,他们想利用大重量来显示自己,而不关心做出正确的动作。

 要想自起点到嵌入点充分发展肌肉,全程动作是必需的。在起点和终点,使得背部保持紧张的同时伸展,在中点(顶点)挤压,以确保正确完成拉类动作。

 想着以肘拉动重物能够帮助我们专注于利用背部肌肉而不是手臂肌肉。把你的手臂想象成钩子,即可减少手臂的参与,有效刺激背部肌肉。

 4、做动作时总是保持挺胸。如果你在意下背部健康的话,这一点在所有动作中都非常重要。做动作时,抬高胸腔,保持挺胸。这会使得脊柱保持自然的曲线。背部在负重时弯曲是导致下背部损作的首要原因,因此做动作时要使脊柱保持自然的曲线。

 如果你难以理解这一点,可以想想自己在海滩上的样子。男人(以及一些女人)想要展示自己的肌肉,他们自然会抬高胸腔,或者使胸部张开。进行重物训练时,想着这种“肌肉海滩”反应,因为它能够保持自然的脊柱姿态。

 5、采用大重量的基础背部训练动作,使肌肉平衡发展。背部不仅对于全身肌肉的平衡发展和力量的提高非常重要,还能够帮助你避免损伤。你一定见过很多塌肩的、有肩撞击综合症的、有肌腱炎的训练者。如果他们能够像训练胸部和肩部那样认真训练背部,很多人都会痊愈。强壮的肩胛骨缩回肌和下压肌对于保持肩部健康和上肢体姿非常重要。

 6、专注于动作。发达的背部属于善于思考的人。你必须专注于动作,因为你无法看到背部肌肉。

  背部肌肉训练基础动作

 对于背部而言,大重量的基础动作是永远不能忽视的。

  宽握正手引体向上

 它能够有效发展背部宽度。它是发展背阔肌(尤其是上部)的最有效动作。宽握正手引体向上也能够发展大圆肌——一块靠近背阔肌上部的较小的肌肉。

 采用正握,握距大于肩宽,手臂放松,悬垂。在最低点,挤压背阔肌和中背部,以肘拉动身体上移。身体稍微后倾,使得背部向后弯曲,这样有助于优化移动轨迹。你可以上拉至下巴高于横杠或上胸触杠。挤压、保持一秒,然后使身体有控制地下落,直至充分悬垂。

  胸骨反手引体向上

 胸骨反手引体向上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不确定有多少人把它加入了训练计划。原因有二:1、他们不知道这个动作;2、胸骨反手引体向上很困难。胸骨反手引体向上是一个很棒的动作(尤其适合忙人),因为它兼具反手引体向上和划船的价值。

 起始动作与标准反手引体向上相同。采用反握,握距与肩同宽,悬垂。挤压背阔肌和中背部肌肉,以肘拉动身体上移。在中途,使身体积极后倾至接近水平,使得接下来的半程接近于划船动作。在最低点伸展,在顶点充分挤压中背部肌肉。这个动作几乎能刺激到上背部的所有肌肉。

  哑铃划船

 想提高背部厚度的人都不应忽视哑铃划船。这个动作难度小,只要你足够专注,可以迅速提高训练重量。使用哑铃与杠铃相比,不仅有助于发展单侧力量,还能够加大动作幅度,因为哑铃可以比杠铃更靠近身体。

 有一次,我指导的一个排球选手说,她早已知道如何做哑铃划船了。我请她演示一下,她说:“它就好像启动割草机一样。”她把另一侧膝部置于训练凳上,做出了我所见过的最丑陋的划船动作!她利用了每一块肌肉来做这个动作,就是没有用到中背部和背阔肌;她转动脊柱,利用惯性完成动作,我都奇怪她怎么没有出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我的哑铃划船动作与大多数人的`做法稍有不同。站在一个稳固的物体后方约两英尺处,空着的那只手置于该物体上。让哑铃悬垂,伸展背部肌肉。以肘部拉动重物上移,直至接近下腹部。挤压中背部,然后回到起点。由于双脚都位于地面上,身体会更加稳定,更强的稳定性意味着更大的重量,更大的重量意味着更快生长。

  V形握柄划船

 这是我喜欢的混合动作之一,它兼具俯身划船(大重量)和V形握柄划船(译注:指钢索划船)的价值。因为俯身划船可以使用大重量,V形握柄划船的动作轨迹更靠近身体,加大了动作幅度。将杠铃的一端抵在墙角,将V形握柄置于杠铃另一端下方。使用比较小的杠铃片,这样可以加大动作幅度。

 动作与俯身划船相似,只不过使用V形握柄时,你采用的是对握。双膝微屈,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确保挺胸。在最低点使手臂充分伸展,以肘拉动重物上移,直至靠近肚脐,挤压背部。然后使重物有控制地下落,回到起点。

  硬拉

 硬拉是发展下背部肌肉的最佳动作:一方面,它能够发展竖脊肌;另一方面,大重量硬拉能在合成代谢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要发展竖脊肌,站位较窄的传统硬拉更加有效;而相扑硬拉则能够发展整个后侧链条(臀部、腘绳肌、竖脊肌等)。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听说过硬拉时背部受伤的人。在这方面,硬拉和深蹲一样:如果你的动作不标准,或者使用的重量太大,就有可能受伤。问题在于,很多人听说了这类意外之后,就决定放弃那些真正能够提高力量和肌肉的大重量的基础动作。硬拉和深蹲有可能是最有利于发展力量的两个训练动作了。

 为发展背部肌肉,我建议你采用传统硬拉。双脚相距比较近,使胫骨处于铃杆后方两三英寸处。俯身时,胫骨将会自然前移,轻触铃杆。重心置于脚跟,挺胸。如果你没有挺胸,你的下背部很可能会弯曲,有可能导致受伤。

 深呼吸,使腹部和下背部保持稳固,脚跟蹬地,同时以肩部向后拉动重物。当你向上、向后拉动重物时,你可以想着挺胸,挤压臀肌。由轻重量开始练习,完善技术,然后逐渐加重。

  山羊挺身

 山羊挺身是纯粹的下背部训练动作,也就是说这个伸躯干的动作将大部分负荷施加在了竖脊肌上。

 下面是做法。在罗马椅上俯卧,髋部顶端应该超过凳面中点,躯干悬垂并与双腿垂直。挤压竖脊肌,抬高上体,直至上体与下肢成一条直线,或者稍高一点。在顶点挤压,保持一瞬间,然后使身体有控制地下落,回到起点。要使用重物,可以将一个杠铃片抱在胸前,或者双手持一个哑铃,置于头部后方。

  深蹲

 你说什么?深蹲不是背部训练?我要说:即使深蹲不是发展(背部)力量与肌肉的最佳动作,它至少也排在前3名之内。

 我曾到西部杠铃俱乐部在Dave Tate和路易·西蒙斯的指导下训练过几次。那里的运动员都有着发达的、厚实的背部肌肉。这些人可以深蹲800磅,900磅,甚至1000磅以上。想想看,如果你的背部能够支撑住那么大的重量,你的背部肌肉会有多么发达?更不用说深蹲这样的重量了。

 深蹲使用的肌肉很多,在合成代谢方面影响很大,而且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本文不具体介绍深蹲动作了,这种工作还是交给Ian King或Dave Tate吧。你只需要记住,如果你想提高力量、健康和肌肉,你最好把深蹲加入训练计划。

  倚墙滑动

 你们大多数人可能从未听说过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并不是用来发展肌肉体积的,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以背部的小肌肉和被忽视的肌肉为目标的训练动作。

 我们此时关注的是肩胛骨缩回肌(斜方肌中部和菱形肌)和肩胛肌下压肌(斜方肌下部)。如果这些肌肉软弱无力或未被募集,就会导致肩部向前塌。在那些上体疼痛和功能不良的病人当中,这种体姿最为常见。他们的胸部肌肉过于紧张,中背部肌肉软弱无力,这种情况早晚会导致受伤。而这个简单的训练动作能够帮助你改善体姿和运动能力。

 直立,上背部和屁股靠墙,双脚前移约18英寸。抬高双臂,使上臂与地面平行,前臂与地面垂直。双肘和双手靠墙。接下来,将双肘向后、向下拉。

 刚开始,你会感觉很困难,所以不必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当你感觉适应了以后,再逐渐增加强度。如果你的动作正确,你会感觉到肩胛骨之间的肌肉酸痛。

  精彩推荐:七个练习背部肌肉的动作

有用的地方很多啊,背身单打不用说了吧,皮尔斯就是最好的表现。

牵扯腰腹和四肢,增加出手速度、例如控球、抢断时的出手。具体例子你可以看拳击运动员的雄壮背部肌肉···

背部上的肌肉力量不足你也就可以说做不出很好的跳投。这是通病,当你跳投有无力感的时候就说明你的手臂、肩膀、背部的力量不足需要加以锻炼了。

还有,在打篮球的时候一个宽阔的背影总能吸引MM的目光···

恩···总之背部肌肉可以说在全身起到中枢的作用,我是这么理解的···你牵动所有的肌肉都需要背部肌肉的协助,如果想要训练的话上百度上搜背部肌肉训练视屏···多的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49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