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目前认为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肌肉萎缩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给你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练功疗法”。 练功疗法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重点锻炼腰背肌的基础上,兼顾加强腰部和双下肢功能运动,调整腰椎两侧和下肢肌张力,而达到缓解症状的功效。现将具体锻炼动作介绍如下: 1)按摩腰眼 预备姿势:坐位或立位均可,两手掌对搓发热后,紧按腰部。 动作: 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重复12--24次。 2)风摆荷叶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叉腰,拇指在前。 动作: 1腰部自左→前→右→后作回旋动作,重复12--24次; 2再改为腰部自右→前→左→后作回旋动作,两腿始终伸直,膝关节稍屈,上肢伸直,双手轻托腰部,回旋的圈子可逐渐增大,重复12--24次。 3)转腰推碑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 动作: 1向右转体,左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右掌变拳抽回至腰际抱肘,眼看右后方; 2向左转体,右手变立掌向正前方推出,左掌变拳抽回至腰际抱肘,眼看左后方,重复12--24次。推掌的动作要缓慢,手腕稍用力,臂部不要僵硬,转体时头颈与腰部同时转动,两腿不动,推掌与握掌抽回腰间的两臂速度应该一致。 4)掌插华山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 动作: 1右掌向右搂回腰际抱肘,左掌向正右方伸出(如用力插物状),身体向右转,成右弓步; 2左掌向左方平行搂回腰际抱肘,右掌向正左方伸出,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眼看插出之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动作可稍快,重复12--24次。 5)双手攀足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置于腹前,掌心向下。 动作: 1腰向前弯,手掌向下按地; 2还原,重复12--24次。注意:两腿要伸直,膝关节勿屈曲,弯腰角度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6)白马分鬃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下垂,两手交叉,如左腰有病,左手交叉在前;右腰有病,右手交叉在前。动作: 1身体向前俯,眼看双手,两手交叉举至头顶上端,身体挺直; 2②两臂上举后向两侧分开,恢复预备姿势。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尽量使筋骨伸展,向两侧分开时掌心向下成弧线,重复12--24次。 7)凤凰顺翅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下垂。 动作: 1上身下俯,两膝稍屈,右手向右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右上,眼看右手,左手虚按右膝; 2上身仍下俯,两膝仍稍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也随转向左上,眼看左手,右手下放虚按左膝。头部左转或右转时吸气,转回正面时呼气,转动时用力要轻。手臂撩起时动作要缓慢,手按膝时不要用力。重复12--24次。 8)飞燕点水 预备姿势:患者俯卧,头转向一侧。 动作: 1两腿交替向后作过伸动作; 2两腿同时作过伸动作; 3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 4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 5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9)仰卧架桥 预备姿势:患者仰卧,以两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脚掌放在床上。 动作: 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脚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挺起躯干。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边分开,重复12--24次。 10)行者下坐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两手抱肘。 动作: 1脚尖着地,脚跟轻提,随后下蹲,尽可能臀部下触脚跟,两手放开成掌,两臂伸直平举; 2起立恢复预备姿势。 注意:下蹲程度根据患者的可能,不应勉强,必要时可扶住桌椅进行,重复12--24次。 11)四面摆莲 预备姿势:患者两脚正立,双手叉腰,拇指在后。 动作: 1右小腿向后提起,大腿保持原位,然后右脚向前踢出,足部尽量跖屈; 2右腿还原再向后踢,以脚跟触及臀部为度; 3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脚向里横踢,似踢毽子一样; 4右下肢抬起屈膝,右脚向外横踢。练完后换左下肢作同样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12)仰卧举腿 预备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 动作: 作直腿抬举动作,角度可遂渐增大,双下肢交替。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注意:双下肢抬举角度应根据患者的可能,不应勉强。 13)蹬空增力 预备姿势: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 动作: 1屈髋屈膝的同时踝关节极度背伸; 2向斜上方进行蹬踏,并使足尽量跖屈,双下肢交替进行,每个动作重复12--24次。 14)蹬车活动 预备姿势:坐在一个特制的固定练功车或健身器上。 动作: 作蹬车活动,模拟踏自行车,重复动作2--4分钟。 15)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多采用练功疗法,这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简单易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练功疗法动作简单,通俗易懂,患者能很快学会并掌握,可自行开展治疗。 2可随时随地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疗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并不需要投资购买特殊器材。可根据场地开展不同体位的练功疗法。因此,患者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或公园,都可随时随地进行。 3有利于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反复发作,练功疗法使患者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过程,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心理康复,并能克服急躁情绪。 4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或腰背肌两侧不对称的情况,练功疗法可极大程度地改善这种状况 5有防止复发和预防作用。练功疗法可在手术、手法、牵引之后作为一种巩固和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的手段,并能矫正工作和生活中的腰部不良姿势,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腰腿痛除了腰椎管狭窄症这一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会引起肌肉萎缩。患有腰间盘突出症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有很多人反映患有腰间盘突出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的确是这样的症状,具体患有腰间盘突出怎么会导致下肢肌肉萎缩呢?天津渤海专家医院的王主任给大家做出这方面的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伴随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并可伴有下肢的麻木感、针刺或过电样串麻感或者下肢发热的感觉;可引起侧下肢肌肉萎缩,肌肉萎缩通常表现为肌张力地低下、肌肉松弛、双侧下肢粗细不对称、臀部软平。腰间盘突出导致肌肉萎缩,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有以下两种:1、腰骶神经根受压、腰骶神经根一旦受压或受刺激回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传导障碍,所支配肌肉的运动无力,神经营养状态不良,活力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所支配肌肉萎缩,此外还可以表现肢体不稳怕凉等症状。2、废用性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由于坐骨神经疼,使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的多以健肢来负重,而患肢由于不敢负重,行走及其他活动明显减少,长时间肌肉得不到锻炼、代谢减慢,自然就会萎缩。以上是天津渤海专家医院王主任给大家做出的介绍,相信您对已经有所了解,如果有更多疑问的话欢迎拨打电话进行咨询,我们有最权威的专家为您解答,让您解除疑惑,早日战胜腰椎间盘突出。天津渤海专家医院治疗腰间盘突出优势:天津渤海专家医院成熟运用先进的射频微创技术,不开刀,创伤只有几毫米,不伤害正常的椎间盘组织,采用“射频消融”的远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术前患者不需要其他任何治疗,不产生高额费用,只需简单的进行常规检查;术中安全、痛苦小、治疗时间短,国内知名专家亲自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快,不接受其他治疗,不产生任何副作用。真正的根治腰椎间盘突出这一顽疾,天津渤海专家医院已经成功治愈数千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康复的终点站!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什么是肌肉萎缩 4 肌肉萎缩的病因 5 肌肉萎缩的症状 6 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7 参考资料 1 拼音
jī ròu wěi suō
2 英文参考myatrophy [医学词典]
3 什么是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1]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压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4 肌肉萎缩的病因1神经源性肌萎缩
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堿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2肌源性肌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用微电极技术检查患肌营养不良的动物,显示机能性失神经肌纤维者约占1/3。
两大类主要因素可以引起“肌萎缩”: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
5 肌肉萎缩的症状肌肉萎缩会表现为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背酸软。一侧或两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伴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舌下瘀斑[2],四肢青筋暴露。肌肉枯萎消瘦,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等症状。
6 肌肉萎缩怎么治疗1规范康复运动治疗
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
有人误把运动治疗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应忽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以免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遗留异常运动模式。
2强调肌肉协调性训练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3其他治疗
肌肉萎缩(myatrophy;myophagism)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压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无论是伤病还是手术之后,或者是健身锻炼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的松懈,我们都会发现身上的肌肉块变小了,肢体的围度变细了,肌肉无论是绷劲还是放松的时候都比原来变得软了、松垮了,而且力量也会变小,同样的动作完成起来会觉得比原来更吃力,甚至是根本不能完成。这些现象,就是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成四种:
神经源性肌萎缩:
通俗地讲,就是由于神经系统出了问题,或者受到损伤,而造成受损部位之下的,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的肌肉萎缩。
这种肌肉萎缩的例子听起来都很惨痛。比如我的偶像,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就是因为得了一种叫做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病,神经系统出了问题,目前全身的肌肉都极度萎缩无力,胳膊和手的力量小到连鼠标都不能使用。还有著名运动员桑兰,因为颈椎受伤,伤到了脊髓,所以脖子以下的肌肉都因为神经支配的缺失变得萎缩无力,虽然经过精心治疗和她自己顽强地坚持康复功能练习,上肢的功能恢复很多,但是下肢的肌力还是低到不能自己运动,还只能借助轮椅(对于脊髓损伤这么严重的患者来说,康复效果已经非常好了)。再有,就是外伤的时候损伤到神经,甚至把神经割伤切断了,都会造成这些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我知道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某人在开大会的时候,翘“二郎腿”坐着(就是把一条腿弯起来架在另一条腿上坐着的一种姿势),因为睡着了,很长时间没有变换姿势,结果由于过度压迫,造成腓总神经的损伤(腓总神经就从膝盖后面的腘窝里通过),导致腓总神经支配的胫骨前肌萎缩无力,脚不能勾起来了。脚尖不能勾起来,走路的时候就会拖地,会影响步态,只能瘸着走。
通过这些很惨痛的例子,相信大家也看出了一个问题,神经源性肌萎缩是由神经的损害引起的,所以神经本身治不好,不能恢复功能,肌肉的萎缩就不可能根治。而神经细胞又不象骨骼细胞一样损伤了会再生,所以治疗的难度也就相当大。
肌源性肌萎缩:
这是由于肌肉本身的病变造成的肌肉萎缩,比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三十多岁的人大概都应该对王朔的一本叫做“永失我爱”的小说有印象,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得了进行性肌无力,一点一点地因为身体上每一块肌肉都逐渐萎缩无力,而只能眼看着自己慢慢地死去。
唉,又是很惨痛的例子,不再多说相信大家也明白这个意思了。
最为常见的,也是危害相对小一些,同时是能够通过康复功能练习彻底治愈的,是以下这两种类型。
废用性肌萎缩:
这种肌肉萎缩最常见,治疗起来会花费时间和吃苦受累,但是比较容易。
肌肉要想维持它的功能和形态,也就是力量的大小和体积,就必须经常给予运动刺激。如果48-72小时没有重复上一次的运动刺激,那么力量就不能维持在上次练习的水平了。换句好理解的话就是:只要两三天没有练习,肌肉的力量就会下降,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长期卧床的患者,因为下肢没有走路这种刺激,双腿会细得惨不忍睹!同样道理,要练习健身健美就至少需要隔天训练一次,不然就保不住肌肉的大块头!)
所谓废用,就是停止不用,就是肌肉不收缩了(或者收缩得太少,强度太弱)。在正常状态下,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就可以维持肌肉的基础力量。但是在手术和伤病之后,不可能马上活蹦乱跳,必须有一定的制动保护,组织才能生长愈合。这就需要打石膏,戴夹板支具,用拐,戴三角巾悬吊保护,卧床休息等等,肢体肌肉的活动就减少了,甚至是停止了(石膏固定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制动,或者是部分制动造成的肌肉废用。(所以要破除“养病”“养伤”的简单观念,相关内容写在《伤筋动骨一百天吗》里面了)(相似的话也写在《关节为什么会粘连》里面,是说明制动同样会造成关节粘连的)
我们知道肌肉不运动肌力就会减弱,所以制动废用之后,肌肉就会萎缩,不论是功能上还是形态上都会下降,这也就是废用性肌萎缩了。因为当肢体制动之后,肌肉的主动收缩减少甚至是停止,反射引起的肌肉收缩也大大减少,神经的运动冲动减少,肌肉的代谢就会异常,分解大于合成,肌肉就会萎缩,不但力量变小,体积也会变小。
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病理改变不仅仅是表现在肌肉中的氧化酶活性降低、肌纤维活动能力下降(这个肉眼看不见),还表现在肌纤维的横截面积缩小(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肌肉块变小,肢体的围度变细了),还有肌纤维在纵向上的挛缩,这会影响肌肉的延展性,肌肉的弹性就变差了。(会给关节的活动造成障碍,在《关节为什么会粘连》里面有相关描述),于是肌肉最重要的功能,也就是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在内的肌力,就会大幅度地下降。
万幸的是,废用性肌肉萎缩是可逆的(太严重的也不可以,肌肉纤维化之后就没有可训练性了!所以肌肉萎缩不能等,要尽早开始康复练习!),经过适时适度的康复功能练习是可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形态的。但是肌肉萎缩发生得很快,恢复起来很缓慢。(曾经测量过接近500名膝关节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的第1个星期里,大腿的围度就下降了1-2厘米!),有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健康人的下肢,只要固定131天,肌纤维的直径就会减小42%,那可是腿细了一半啊!恢复起来就没有萎缩这么容易了,有理论认为需要3倍的萎缩时间,就是说如果受伤手术到恢复中等以上强度的练习用了1个月,完全恢复肌肉的力量就要练习3个月,任重道远啊!
关节源性肌萎缩:
如果是关节(肩、肘、腕、髋、膝或者踝关节)损伤或者是做了手术,那么除了上面说的废用性肌萎缩,还有一种关节源性肌萎缩,会加重加快肌肉的萎缩速度和程度!
机制就是由于关节损伤(会损伤到一些关节内的神经和感受器),和损伤带来的炎性反应(这种创伤性的炎症在《为劳动者们保护腰背赶走腰痛支几招》里有一段描述),刺激了关节内外的一些感受器。机体知道自己受伤之后,就会保护性地抑制受伤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避免疼痛和加重损伤,就因为这种抑制机制,肌肉萎缩就更严重了。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在伤病和手术之后肌肉会萎缩,肌力会下降。而良好的肌肉力量正是保护关节软骨和韧带,维持关节的稳定和运动功能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尽早开始康复功能练习,来维持和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的过分萎缩,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同时避免在活动中再次受伤。
(大腿粗细的差异一目了然,肌肉的轮廓区别也很大)
现在大家知道了,肌肉萎缩本身并不是病,而是某些损伤或疾病的继发症状。所以当发现肌肉萎缩的时候,首先应该尽快确诊,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肌肉症状。如果只是后两种问题的话,那就尽快开始康复练习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