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昆虫学名《山水蚰》雨后出来 全身黑和背部带白点.带翅能非.带一对钳子. 有知道其学名的朋友说下~ 谢谢

问一昆虫学名《山水蚰》雨后出来 全身黑和背部带白点.带翅能非.带一对钳子. 有知道其学名的朋友说下~ 谢谢,第1张

大哥,你的问题挂了好多天了,给你回答了吧

学名:曲牙锯天牛

我家在甘肃,小时候下过雨经常去抓它,扔一起就会互相咬起来,玩腻了就喂鸡,后来才知道有的地方的人吃它。

别名 土居天牛,曲牙土天牛,河南山东一带称水牛   

目科鞘翅目,天牛科,锯天牛亚科。   

学名Dorysthenes hydropicus  

分布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山西、湖北、湖南、山东、台湾、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内蒙古等地区。

危害对象 细叶结缕草、狗牙根、野牛草等草坪地下茎;也危害柳树、枫杨、水杉等林木。 危害征状幼虫在土中食害寄丰根茎,可造成草坪成片枯萎。

形态特征   (1)成虫:体比25~47毫水、宽10~1 6毫米;棕栗色至栗黑色,略带金属光泽;触角和足呈棕红色;头部向前突出,微向下弯,中央有一条细纵沟,口器向下,上颚长大呈长刀状,互相交叉,向后弯曲,基部与外侧具紧密刻点,尤以基部为最。雌虫触角接近鞘翅中部;雄虫触角超过鞘翅中部,触角第三至第十节的外端角突出,呈宽锯齿状,触角基瘤宽大;两眼间及头顶密被刻点,额前端有凹陷;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中央凹陷,侧缘具2齿,分离较远,中齿较前齿发达,后角突出略呈齿状;胸部表面密被刻点,其中以两侧较粗,中区两侧微呈瘤状突起;中央有一条浅的细纵沟,中、后胸腹板密生棕色毛;小盾片舌状,基部两侧密被刻点;鞘翅基部宽大,向后端渐窄,缘角钝圆,缝角明显,刻点较前胸背板上的稀少,翅面密被皮革状皱发,每翅微呈2~3纵脊。 雌虫腹基中央呈三角形。雄虫腹端末节后缘被有棕色细毛,中央微凹。后足第三跗节两叶端部呈刺状,两叶分裂至中起(图105)。   (2)卵:长椭圆形,乳白色。   (3)幼虫:体粗大圆筒形,向后端稍狭;白色;头近方形,向后稍宽,后缘中央浅凹;前胸背板后半部有白色颗粒状突起,排列略呈长方形;老熟幼虫体长可达75毫米。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春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蛹窒离地面约5~6厘米。5月中旬成虫羽化,羽化后成虫仍留在土中;5~6月闷热、雷雨天气后,成虫大批出土,交尾产卵。卵产在较潮湿的草坪地上中或苗圃中杂草较多的地方。幼虫栖于土中,一直危害到11月。幼虫期有绿僵菌寄生。

是洋辣子,褐边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黄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等,俗称痒辣子。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

成虫体长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体绿色;复眼黑褐色;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老熟幼虫略呈长方形,初**,后稍大为黄绿至绿色;蛹卵圆形,初为乳白色至淡**,后渐变为黄褐色;茧椭圆形坚硬,颜色多与寄主树皮色,一般从灰褐色至暗褐色。

成虫体长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体绿色;复眼黑褐色。头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1条棕色纵线,腹部灰**。下唇须棕色。前翅绿色,基部有1暗褐色大斑,外缘为灰**宽带,带上散有暗褐色小点和细横线,带内缘内侧有暗褐色波状细线。翅背面灰绿色。前翅的前缘与外缘及后翅前缘呈暗褐色,前后翅缘毛浅棕色。触角褐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近基部十几节为单栉齿状。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长径13至 15毫米,短径08至09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5至28毫米,宽7至85毫米,略呈长方形,初**,后稍大为黄绿至绿色。头小,黄褐色,缩于前胸下。前胸盾上有1对黑斑,背中线黄绿至浅蓝色,亚背线部位有10对刺突,气门下方有8对刺突,刺突黄绿色,生有毒毛,毒毛顶端近棕褐色,气门上线及气门线呈蓝、**相间的纵带。胸足浅黄绿色,无腹足,每腹节的中部有1个扁圆形的吸盘,腹部共有7个吸盘。腹末有4个毛瘤丛生蓝黑刺毛,呈球状。其毒毛有刺,伤人痛痒难忍,所以俗称痒辣子。蛹卵圆形,长15至17毫米,宽7至9毫米。初为乳白色至淡**,后渐变为黄褐色。茧椭圆形坚硬,长145至165毫米,宽75至95毫米,颜色多与寄主树皮色,一般从灰褐色至暗褐色。

颈椎分为上段、中段、下段3个部分,不同节段的颈椎操作方法略有差别。操作要点:在整个正骨过程中,保证“关节力点”都不离开复位拇指,并且要在患者颈椎自然活动范围内完成复位,复位成功后,拇指会有振动感或跳动感,可以有响声也可以没有。

一、寰枢关节脱位

颈椎第1、第2椎体的连接,为寰枢关节。

因其形状特殊,列为特殊颈椎。

其特点是,寰椎位于脊柱最上端,全骨呈不规则的环形,一无椎体,二无棘突,主要由两侧的侧块及连结于侧块之间的前后弓构成的后面中部有关节前弓凹,侧块为两侧骨质肥厚的部分,上面有关节凹支持头颅,与枕骨髁形成寰枢关节,下面有下关节面,与枢椎相连。

枢椎为第2颈椎,形状与其它颈椎相似,但在椎体上有向上突出的齿状突起,称为齿状突。齿状突根部较窄,其前面有关节面,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相关连。两关节的周围,有环绕交织的韧带和其它软组织的包绕,但两椎体之间无椎间盘。因此两椎的关节比其它关节活动范围大.

病因病理:

由于寰枢关节的结构与连结特殊,在外来暴力的情况下很易致伤,造成脱位。重者易造成齿状突骨折或脊髓、神经损伤,引起高位截瘫。

症状与诊断:

寰枢关节脱位中寰椎前脱位多见,脱位后,头部多支撑不住,头向前低,局部酸胀疼痛,往往用手托住下巴走路,头部运动功能障碍。重者四肢麻木,酸胀疼痛,霍夫曼试验阳性.x线侧位片显示错位,局部压痛明显。

治疗:

患者端坐位.助手站在患者一侧,一手托住患者的下巴,另一手托于枕骨部,双手向上引拔。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重叠放在助手手背上,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推、扳,即可复位。但手法要轻巧缓慢,不可用力过猛,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不良后果。陈旧性脱位,一人即可操作,复位后,用脖套固定4-6周,每周复诊1次,口服活血止痛药10天,即可痊愈。

二、颈椎软组织损伤

1.颈椎间盘脱出症

颈椎,正常人有7个椎体,特殊椎体有3个,即第1、第2、第7,3个特殊椎体在前面已经介绍了第1,第2两个。

第7颈椎称隆椎,形状和大小与上部胸椎相似,其特点为棘突长而粗大,近似水平位,末端呈结节状,浅居皮下,常作为辨认椎体序数及针灸取穴的标志。

其它4个为一般椎体.颈椎除第7节和第l胸椎的椎间盘外,共有5个椎间盘.第l、第2颈椎无椎间盘.

在脊柱运动时,椎间盘可相应的改变形状。当脊柱向一侧弯曲时,椎间盘被挤压的一侧变薄,而对侧增厚,同时髓核也向对侧轻微移动.伸直时,则又恢复原状.

病因病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椎间盘可因受到多次反复的损伤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导致纤维环的退行性变.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烈动作,或暴力撞击下,可发生纤维环破裂,造成椎间盘变窄,形成椎间盘纤维破裂症,以致压迫脊神经根。

症状与诊断:

颈椎间盘脱出症和腰椎间盘脱出症影响的范围不一样.颈椎间盘脱出症影响四肢,而腰椎间盘脱出症只影响下肢.因此颈椎间盘脱出症比腰椎间盘脱出症病情重.当颈椎间盘脱出以后颈背部酸胀不适,上肢有放射性麻木酸痛。

x线侧位象显示生理曲线消失,重者反弓张。

治疗:

手法治疗,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在患者背后.一手放在头顶部,将头推向健侧前方,另一手拇指置于偏歪棘突处,放在头部的手在轻轻推动的情况下,慢慢向前或向突出的一方回旋,直至后仰头位.同时置于棘突的拇指,向健侧前方适度推、拨棘突,若拇指下有“咕喽”滑动感,即已复位。复位后,松解颈肩部紧张的组织。手法看。

2.胸锁乳突肌损伤

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为一强有力的肌肉.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端,肌束斜向上方,止于乳突。其作用是两侧收缩,头向后仲;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病因病理:

胸锁乳突肌损伤多因头向侧后方过仰而致。如物体挤压头部,向后侧方仰头过度,或突然躲避眼前物体,或颈部受风寒侵袭,或过急侧后仰和物体的直接撞击等,都易致伤。

症状与诊断:

有外伤史,多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伤后肌束肿胀疼痛,头向健侧方倾斜,旋转困难、疼痛,触诊肌束变粗,压痛明显,肌张力弱,

治疗;用一拇指指腹沿肌束纵轴方向轻度推压,

作用:能将肿胀的瘀血消散2周即可痊愈。

3项韧带扭伤

病因病理:

项韧带的损伤,多有外伤史。如急转头部或重物挤压或撞击,都易致伤.颈部受外邪(风热、湿、燥、寒)的侵袭,也易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症状与诊断:

伤后,一般局部有轻度肿胀,头部活动受限,疼痛,呈微低头状。触之条索样物“吱吱”作响,压痛明显。陈旧性损伤,触之钝厚,局部有压痛。重者仰卧屈颈疼痛加重,翻身困难。

治疗:

手法治疗,用单或双拇指沿纵轴从上至下复贴,拨正离位的肌筋.复贴手法4~5次后,被动左、右旋转1次头部,再用拇指置于伤处,轻度向前顶压5—6秒钟.顶压时一手托住患者下巴,以免低头,然后再用复贴手法上下走行2次。同时用1号外用洗药6次,肿胀痒痛者可口服活血止痛药物.2周内少低头,不用高枕。项部复贴手法见下图(图74)颈椎半脱位

三、颈椎半脱位与慢性颈椎病

1、颈椎半脱位

病因病理:

颈椎半脱位多因外伤而致。如跌扑、冲撞、坠下头部着地、重物挤压、急剧仰头或急转头部,均易造成颈椎半脱位。

症状与诊断:

伤后局部肿痛,颈肩背部酸胀不适,有的如同肩扛重物之压痛.头部偏歪向健侧,头部运动功能障碍,活动头部时疼痛加重。重者起卧困难,不能翻身。触诊伤部隆起,压痛明显,向患侧扳动头部时剧痛,有时还伴有向上肢放射的麻木胀痛感.

治疗:手法治疗,患者端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助手站在患者前面,用双手捧住患者头部两侧向上拔,同时医生用一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顶住脱位椎体的棘突隆起部位,向脱位相反的方向推压,若听到轻度的“咔嚓”声或拇指下有滑动感,即已复位.伴有骨折时,手法要轻,必须谨慎小心,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复位后,用脖套固定。

2.慢性颈椎病

慢性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40~60岁的人多见.此种病早期多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当一系列临床症状出现后,就会影响正常生活.以往临床经验证明,对颈椎病应当早期预防和治疗.

病因病理:

慢性颈椎病,也可称作颈椎综合征。一是多次轻度损伤引起;二是颈部外受风寒所致;三是工作姿势不当或长期低头作业,夜睡高枕,久而成疾.初期多表现为颈肩背部不适,触之颈部发凉,因为颈椎周围软组织的挛缩,当急转头时,易造成扭伤。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韧带钙化,骨质增生,生理曲线逐渐消失。

症状与诊断:

患慢性颈椎病的人多说不出病因,触之皮肤变硬发凉,韧带有条索样剥离感或“吱吱’作响声.有的颈部功能受限,头部活动时症状加重,背部有如同背重物的紧缩感.痛点多表现在肩胛内上沿和胸椎3、4之间.重者翻身困难、剧痛,上肢酸麻胀痛,久之则肌肉萎缩.

治疗:

手法治疗,用拇、食、中三指置于颈部两侧,上下运行拿捏4-5次,使颈部周围紧张的组织疏松。伴反弓张的颈椎,一手置于下巴向后扳,同时另一手拇指置于棘上向前推,两手相对用力推扳,用以矫正反弓张.伴侧弯的可用推扳手法矫正.开始手法要轻,不能盲目乱推扳.患严重强直性脊柱病者,更不能急于采用矫形手法。应先用松解手法,待症状好转后再用矫形手法.3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可好转或痊愈。愈后有的体征虽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但症状可消失.有的通过矫形手法治疗后,不但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也完全消失。

1、蜥蜴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4个部分。身体表皮为革质鳞,有些种类在鳞下还有小骨板,如石龙子、蛇蜥等。蜥蜴类动物牙齿细小,舌的形状、长短随品种而异。眼睛较发达,有些种类还有颅顶眼,除多数壁虎外眼睑多能运动,穴居类型的眼睛多隐于皮下。其耳,鼓膜多显露,鼓膜发达。左右下颔骨以骨缝相联合,因此,口不能张开过大。多数蜥蜴有四肢,但有的只有前肢或后肢,指、趾末端有爪。有胸骨。

2、蜥蜴的种类繁多,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常见的蜥蜴种类中,金蛇全长16-22cm,尾巴细长,占身体的2/3。草蜥躯干长度最大达6cm,尾长可达躯干长的2~3倍,背部以棕色为主,鳞片有明显突起。鬣蜥的种类较多,身体表面有齿状的鳞片,背部有刺状突起。

如图   ,   鲬、牛尾鱼     

鲬科  (牛尾鱼科)   Platycephalidae     食用鱼类  

下图为    印度鲬   Platycephalus indicus  (印度牛尾鱼、鲬),俗称 辫子鱼

牛尾鱼科中体型最大者,体长可达到一米。头大平扁,具硬棘易伤人。锄骨齿为犬齿状,成一弧状横带,腭骨齿仅一列。前鳃盖棘2枚,鳃盖边缘有一皮质瓣状物。体呈褐色,腹面**,有8至9个不规则黑斑。 

生活于於15~59公尺海域,性凶猛,游泳能力弱。平时停栖在沙地上,将鱼体半埋於沙中,伺机伏击经过的猎物,夜晚潜沙休息,常出现于河口区。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甲壳类为主。具性转变,为先雄後雌。产浮性卵。

病情分析:根据您所说的情况,后背部位不适伴有锁骨下烧灼感的现象,结合辅助检查看,考虑还是由于胆汁返流性胃炎引起的可能性大。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饱过饥,调节好心情,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同时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泮托拉唑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以及莫沙必利胶囊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生活中注意不食用生冷寒凉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鳄龟饲养条件简单,对温度适应能力强,冬季不怕冷,可自然冬眠,夏季不怕热,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水质要求不高,无污染,较干净既可。

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喂鱼,猪肉,牛肉及家禽内脏。植物类食物可喂苹果,菜叶。

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又名小鳄鱼龟、肉龟,原产于北美洲及中美洲。鳄龟长相奇特,粗看酷似一条鳄鱼,保持原始龟的特征,是水栖龟类,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中。

鳄龟的食性以动物性为主兼食植物性饲料;鳄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长势快,年增重800克左右,该龟是世界龟类中出肉率最高的龟种,出肉率达85%-90%,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鳄龟的饲养环境条件简单,适应能力强,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

鳄龟是近几年从美国引进我国人工饲养的珍稀新品种。鳄龟原产北美和中美洲,以其体壮多肉而闻名于世,故又叫肉龟,是淡水中水陆两栖动物中珍稀极品。鳄龟具有出肉率高、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出肉率85-89%,是一般龟的15倍,是世界上出肉率最高的一种龟,其肉味道鲜美,就连每公斤数千元的金钱龟也不如它,且比甲鱼肉香酥,无异味。鳄龟肉属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高级天然营养食品。可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是久病体虚、产后进补、男女性无力、贫血失眠、脑衰退者的佳品。龟板有消肿治癌作用。龟血、龟头也有药用价值,背壳是一个天然工艺品,多个龟壳可合成独具特色的精湛工艺品。鳄龟的经济价值可同鸵鸟相比,在美国鸵鸟肉每公斤100美元,而鳄龟肉每公斤可达150-180美元。

特征:鳄龟长相酷似鳄鱼,集龟和鳄鱼于一体,故称鳄龟。其头部较粗大,不能完全缩人壳内,脖短而粗壮,领背长有褐色肉刺,眼细小,嘴巴上下颌较小,吻尖,尾巴尖而长,两边具棱,棱上长有肉突刺,尾背前边三分之二处有一条鳞皮状隆起棱背,并呈锯齿口状,背壳很薄,上皮以棕褐色为主,偶尔棕**,背部具有三条模糊棱,并有放射状斑纹,后缘呈齿状,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点,幼时黑色,四肢粗壮,肌肉发达,爪子尖而有力,善于爬行。

全身绿色的虫子,背部是硬的是铜绿金龟子。无毒。

铜绿金龟子又叫铜绿丽金龟子、青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幼虫又称蛴螬。铜绿金龟子为鞘翅目,丽金龟科。前胸背板及销翅呈现铜绿色有光泽,上面有细密刻点。复眼红色,触角黄褐色。足基部、腿节**。稍翅每侧具4条纵脉。前足胫节具2外齿。幼虫 3龄幼虫头部黄褐色,脏腹片后部腹毛区正中有2列黄褐色长的刺毛,刺毛尖端大部分相遇和交叉。

幼虫在土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出土。成虫盛发期在6月中旬,但前后延绵近3月之久。孵化的幼虫经2次脱皮,于9月生长成3龄,即以3龄幼虫潜伏于表土下6寸左右深处过冬。成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傍晚太阳下山开始活动。其危害期长,迁移性强,取食量大,食性杂。主要寄主有:苹果、葡萄、梨、桃、李、核桃、山楂等树种,其中以苹果受害最重。铜绿金龟子成群结队聚集在树上取食叶片,被害叶残缺不全,严重时仅存叶柄,甚至全树叶片被食光。幼虫取食果树根系,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及成龄大树的产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浙江、江西、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广西、贵州、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四川、宁夏、陕西、广东等地。主要分布于雨水充沛的温湿地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75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