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__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_穴、次_穴、中_穴、下_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那么你知道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1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的。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2、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3、足阳阴经筋: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4、足太阳经筋: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5、足少阳经筋: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6、足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2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背部六条经络图解大图3十二经脉对称性的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健康保健性的医治,关键适用感染医治、背部疾病治疗等,根据背部经络疏通能医治许多病症。应用该项医治益处也是许多的,病人做此医治多是拔火罐医治,医治时根据背部的穴位刺激性,应用身上的经脉所有开启,就会有输通的作用。背部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它省长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假如常常在背部中间或两边拔火罐。这类独有的刺激性,不但有益于迅速经络疏通、均衡阳阴,并且能调整五脏六腑,推动血液循环系统,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传输功效提高内分泌作用,激话细胞免疫,提升本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性工作能力,降低病症的产生。由此可见,背部拔罐好处多多的,爱好拔火罐的盆友,何不在背部拔火罐。拔火罐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有什么呢可医治疾患也可预防传染病,拔火罐是中医学里很经典的治疗方式,大部分人都开展应用。
中医学如何输通背部经络
背部的经脉联接人体每个位置,常常背部按摩能连通全身血气、推动血液、血循环及组织间的新陈代谢、可减轻全身疲倦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健体、提升人的抵抗能力这些。下边我们讨论一下背部按摩的方式。
中医学觉得身体的好几个穴道系于背部,适当敲打北边可振作阳、经络疏通、推动血气运作等,做到缓解疲劳、安神助眠等功效,并可加强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捶腿简便易行,不会受到时间管束,一般 有拍摄手法(虚掌敲打)和叩法(虚拳敲击),二种技巧均宜轻不适合重,务求姿势融洽、节奏感匀称,切实颇具延展性。捶腿时,两手沿脊柱两边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轻轻拍打轻叩,捶击幅度以能使人体振动而不觉得疼痛为宜。可自身敲打,也可由别人敲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腿频率以每分60至100下以宜,每天可捶腿1至2次,每一次捶腿时间以20分钟为限。
腧穴有好多啊都在膀胱经上我挨个说吧:
肺腧:在背部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厥阴腧:在背部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心腧:在背部脊柱区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督腧:在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膈腧:在背部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肝腧:在背部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胆腧:在背部脊柱区第十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脾腧:在背部脊柱区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腧:在背部脊柱区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三焦腧:在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肾腧: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气海腧:在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大肠腧: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关元腧:在腰部第五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小肠腧:在骶部,横平第一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膀胱腧:在骶部,横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中膂腧:在骶部,横平第三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白环腧:在骶部,横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以上是膀胱经上的所有腧穴希望可以帮到你
背俞针疗法是针刺背部俞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气府论》指出:「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五脏之俞各五,六脏之俞各六。」说明背俞穴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内经》对背俞直接以脏腑冠名,提示了其与脏腑经脉的特殊关系。足太阳膀胱经交巅入络脑,络肾属膀胱,在巅顶、风府等处与督脉直接交会,它通过与足少阴的表里关系以及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关系,决定了它是「诸阳之属」这一特殊地位,而背俞穴则因此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灵枢•卫气》云:足少阴……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足厥阴标在背俞;手少阴标在背俞。即背部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之所,所以针刺背俞可以通调脏腑经脉之气机以达到治疗全身疾患之目的。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背俞穴均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侧线上,即在背后正中线旁开1•5寸线上。大体依据脏腑位置而上卞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分别 f立于第3、4、5、9、10、1l、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肾俞分别位于第1、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大肠俞则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膀胱俞分别位于第1、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共12个穴。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按与疾病相应的部位取穴 因每个背俞穴均有其所主疾病,当某一部位出现疾患时,取其相应的背俞穴。如肠炎取大肠俞,胃痛取胃俞等。
2.按中医脏象学说配穴如肺主皮毛,皮肤疾患即可取肺俞等。
3.按表里经配穴如心火上炎的舌疮可以心俞配小肠俞等。
4.俞募配穴法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募穴为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的特定穴,十二经各有募穴1个。二者相配,具有很好的疗效。如肾俞配京门治水肿、肾虚腰痛、遗尿、遗精等。
5.俞原相配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十二经各有原穴1个。如心俞配神门治胸痛、心悸、怔忡、失眠等。
三、操作
常规消毒,以30~32号3.3cm(1寸)毫针,轻轻进针,针刺0.5~0.8寸左右,手法以捻转为主,得气后留针15分钟,根据病情,有的不留针。
主治病症
本疗法主治病症很广泛,尤其长于治疗内脏病,如咳嗽、哮喘、心悸、胸痛、腰痛、阳痿、早泄、遗尿、遗精、失眠等病症。取穴请参考体针疗法。 『
注意事项
背俞穴不宜进针过深,免伤内脏,尤其对肺气肿、肝脾肿大者,要特别注意。术者针刺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患者 要适中,严格掌握进针角度。如背部刺过深,伤及肺脏,可致创伤性气胸,轻者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者呼吸困难、唇甲发绀、汗出、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你指的是背部膀胱经上的几个腧穴吧~~~ 肺腧
取穴方法 人体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气肿,肺结核;
2 外科系统疾病:颈淋巴结核,胸膜炎;
3 其它: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等。 厥阴腧
取穴方法 该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3 其它:胃炎,齿神经痛等。 心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 1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3 其它: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膈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肝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胆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脾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胃腧 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三焦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潴留,遗精;
3 其它:腹水,神经衰弱,腰肌劳损等。
肾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 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细节请参阅本站“穴道指压疗法”相关网页。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大肠腧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腰痛、腹泻、便秘、髋关节疼痛等。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小肠腧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主治病症下腹部肿胀、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肠俞穴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性早泄状况,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膀胱腧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骶部,当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病症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背俞穴
(一)背俞穴概念: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背俞穴。
(二)背俞穴位置: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大体上依脏腑所处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
(三)背俞穴名称:背俞穴的内容首载于《灵枢·背腧》,背俞穴
(四)背俞穴作用: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
当背俞穴局部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陷下、条索状物、压痛、过敏、出血点、丘疹及温度或电阻变化时,往往反映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素问·阴阳应象大沦》说:“阴病治阳。”意指背俞穴在临床上主要是以诊察和治疗与其相应的五脏疾患为主。
如肺俞治咳嗽、喘息、寒热;脾俞治腹胀、飧泄等。
背腧穴不仅对脏腑病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也经常用作治疗与之相应脏腑有关的五体,五宫疾患。
如肝主筋,开窍于目,所以筋挛瘈疭,目视昏糊,取用肝俞、胆俞;脾主肉,开窍于口,则四肢懈惰,肌肉萎软,唇反等,可选脾俞、胃俞等。
背俞穴在临床上往往与相应募穴相配,称为俞募配穴法,用以治疗有关脏腑病证。
人体背部有很多很多的经络,那么背部经络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告诉你背部经络有哪些,欢迎参阅
疏通经络的 办法
1、经拍打通经络
循经拍打可使经络畅通,气血畅行,起到防治许多 疾病 的目的,这也是金老多年实践的深刻体会。其实 针灸 用药 也是此意,只不过针对经络瘀滞严重的情况。拍打要按照经脉走行的顺序,以使经脉之气衔接畅通。我们可以四个八拍为节奏,拍打时用力要柔中有刚,力量适度。具体方法如下:
拍打手三阴、手三阳经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以右手自左胸前向手臂内侧向手掌手指方向拍打,然后翻转过来,从手指外侧向肩臂外侧拍打,如此拍打两遍。再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左手拍打右臂。这样就把手三阴手三阳经全面拍打。手三阴手三阳经包括肺、心包、心、大肠、小肠、三焦脏腑,如此拍打能通心络,补心阴,振奋胸阳,宣肺清痰,增加肺活量,促进肠蠕动,通便理气消腹胀,通达三焦。
拍打足三阴、足三阳经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两手从双腿足踝内侧向上沿腿内侧向上拍打至腹部;然后两手沿着骶髂关节向下沿腿外侧至足外踝方向拍打,然后单腿放在凳子上或踩在高矮适中的台阶上,右手拍左腿前侧,左手拍左腿后侧。如此拍打两遍,再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拍打右腿。这样把足三阴足三阳经全面拍打。足三阴足三阳经包括脾、肝、肾、膀胱、胆、胃脏腑,如此拍打能健脾利湿、舒肝利胆、和胃化滞、益肾养阴,通利小便,增强卫气。
拍打任督二脉和膀胱经背部腧穴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单手握拳自大椎沿脊柱向下慢慢捶打至腰骶,即尾骨处,再从腹下沿正中线向上过胸捶打至咽喉,然后双手握拳沿脊柱两旁从上向下捶打,这就把任督二脉和各脏腑在膀胱经的腧穴都捶打了。这样可调理十二脏腑功能,助阳气升发,通利三焦,调理阴阳,增强免疫力。
拍打肩颈部 以八拍(4拍)节奏拍打,以左手托右肘,用右手拍打大椎,颈部和左侧肩背部,再用左手同法拍打颈部、大椎和右侧肩背部。然后双手叉腰,收腹,以顺时针转动腰部两个八拍,再逆时针转动腰部两个八拍,但转动幅度不宜过大。可促进肩颈和腰部的气血流通,有助于防治 肩周炎 、 颈椎病 。
拍膝 直膝、弯腰,将脚蹬在一个高矮适中的台阶上,左手拍左膝后部,右手拍左膝前部,然后再左手拍左膝外侧,右手拍左膝内侧。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拍右膝。这有利于两膝的气血运行,防止或延缓老年性关节退行 性病 变。
针对曾一度流行的拍胆经 保健 法,金老强调,拍胆经固然重要,但其只是14经脉之一,其他经脉也要拍打,不能以偏概全。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经络开通、气血畅流的感觉,而神清气爽,心情舒畅,还可防病祛病。动作很简单,每次只需五分钟,效用却很大。
2、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 按摩 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这时针灸、 推拿 、按摩等 治疗方法 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 自然 畅通。
3、薄荷茶味疏经络
取干薄荷叶15克,绿茶3克,冲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凉后,滤去残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鲜薄荷叶洗净,放入杯中,直接冲入开水。用于泡茶的有欧薄荷、绿薄荷和苹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络之效,但是薄荷性凉,不易久服。
4、老丝瓜引导经络
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热水过服。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经络。借老丝瓜气来导引人体经络,使气血通顺。
5、药物温敷
通过外服敷药膏也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如追风壮骨膏,有追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软,筋脉拘挛,经络不通、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筋骨无力。使用时,用生姜擦净患处,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温敷可以有助于活血通络。
背部 刮痧 的好处
1、调节阴阳
阴阳是 中医 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刮痧保健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活血化瘀
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使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若瘀血不消,则疼痛不止。这时在局部或相应腧穴刮拭,可使淤血消除,新血得生,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这就是刮痧活血化瘀的作用。
3、 清热 消肿
根据中医治法中热则疾之的原理,通过放痧手法的刺激,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之目的,使内部阳热之邪透达体表,最终排出体外,以清体内之瘀热、肿毒。
4、祛痰解痉,软坚散结
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证,通过刮痧、放痧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5、扶正祛邪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1 背部经络按摩的好处有哪些
2 背部经络推拿对身体的好处
3 背部经络不通的危害有哪些
4 背部经络不通有什么症状
5 背部经络排毒的好处
6 背部经络不通的坏处
7 背上的经脉很痛怎么回事
8 经络穴位养生的方法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作用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感觉背部酸痛、经络不通,想要告别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经络按摩,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人体背部经络图及作用。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作用1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 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作用2肩中俞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于大椎侧面2寸处。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统病症,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经常按摩还能够有效缓解视力减退、腰背疼痛等问题。
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处于人体第一腰椎棘突之下,于大椎侧面15寸处。其主要作用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胸椎2节与三节之间,处于大椎侧面2cm处。经常按摩风门穴能够有效去除风邪,缓解后背疲乏、无力等症状。
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人体第五节胸椎棘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够有效缓解心慌烦闷、口渴不适等症状。此外,心俞穴还能够治疗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胆俞穴
胆俞穴其位于人体第十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15寸位置处。胆俞穴有疼痛感多为黄疸病病症反应,其也多为下肢麻木反射区域。
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作用3由于后背部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途经的地区。督脉省委书记一身的血气。因此对于督脉的经络疏通,可以振作起来血气,提升五脏六腑作用和提升机体的抵抗力。而膀胱经是脊柱两侧的脊神经出入的地域,也是连接五脏六腑的交感神经的在外皮的体现点。因此输通后背部的膀胱经可以改善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输通后背部的经络可以改善皮下组织组织肌肉肌肉筋膜的血液呼吸系统,可以治疗由于血瘀和寒症 腐蚀导致后背部的肌肉肌肉筋膜疼痛以及腰骶部的漫性肌腱损伤。
人的衰落从带脉不通一开始:“万病之源源于血,万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中医药学讲:“气不足则血遇阻,血遇阻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80%的症状与经络堵塞、带脉不通有关。当身体哪一个部位的经络堵塞时,哪一个部位便会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便会感觉酸、胀、疼、痛、麻、硬等症状,便会出现病症。
经络状况影响人的人均寿命
一个木盆能装多少钱水,取决于最矮的哪一个实木板的长短。一样的,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不是,取决于体系结构(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工作质量。
比如一个肝癌患者40多少岁就过世,是因为他的肝脏毁损了,尽管别的系统还好好的。因而,我们要想身心健康,就需要照料身心健康人体的每一个系统。
人赶到五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大概保证50%(一半以上),此时人体一开始迈进衰落。而赶到七八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到70-80%。基本仅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呼吸系统顺畅,四肢和远侧呼吸系统都基本不好,人的生命也就快到了终点站了。
为什么有人能活一百多岁因为他们的经络能够 保持顺畅。
为什么现如今很多人“郁郁不得志”是因为他们虽然年轻,但经络瘀堵的水准却很严重了。
这不是故作高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本身的健康状况,辨别出本身大约的瘀堵水准。
怎样判断本身经络是否畅顺?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用劲捏你的的身上的肉,可以是小腿肚子、大腿内侧或手臂,随便部位都可以,如果感觉痛,那么这一部位的经络就是阻塞的。还一些朋友,说本身背部像一块板一样硬,别人稍微捏一下,就生痛生痛的,这说明他背部的膀胱经全堵住了,这样的人,会一天到晚的感觉特累,特疲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