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后背渗出血点是什么病

猪后背渗出血点是什么病,第1张

1、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夏季最常发生的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其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猪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肺肿大,淤血水肿。脾脏肿大变软。心肌苍白松软。

2、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 kg~30 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死亡。

3、猪弓形体病

猪多为隐性感染,应激可引发本病。重病猪体温上升到405-42℃,稽留7-10天减食或废食,粪干带粘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有的便秘、下痢交替。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时咳嗽。有的猪发生呕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有的猪死时口流泡沫样液体。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废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病情轻的仅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病猪耐过极期后症状减轻,遗留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呈现视网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慢性病猪变僵猪。剖检变化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脾有灰白色坏灶和少量出血点,盲肠和结核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实大的凹陷的浅溃疡,胃底出血斑点,有片状或带状溃疡。

4、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造成的。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急性者大多发病突然,病初时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以后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如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慢性,猪的皮肤粗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5、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是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易感猪群被本病传染后,起初有一到数头首先发病、死亡,以后发病头数不断增加。病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症状。非典型猪瘟在母猪上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常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眼观病变以出血最为显著,全身多种脏器、粘膜和淋巴结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肾、膀胱粘膜有针尖大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充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近年猪瘟病例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多见肾苍白,有针头大小出血点。

6、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主要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猪只感染乙脑时,临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仔猪有神经症状。仔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摄氏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成年猪感染多呈隐性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胎儿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虽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按预产期分娩的仔猪中,既有死胎和木乃伊,也有活的正常仔猪,但生后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很快死亡。母猪产前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好卧嗜唾,不愿站立和走动。渴欲增加,尿黄粪干,可视粘膜潮红。产后有的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有的反而加重,胎衣不下,从阴道流出红白粘液。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肾与心外膜出血尤为明显。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脑水肿,脑膜、脊髓膜小点出血,肝脾坏死。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上升到40℃以上,皮肤发红或呈紫红色。四肢,特别是耳缘变紫,长时间可能发生坏死,毛孔内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尿液变暗变黄。起病初期,针尖皮肤上有出血点。攻击过程中,红色斑点变成紫色斑点,背部毛孔上有铁锈色斑点。后期,病猪贫血,皮肤和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凝血功能差。

后面的毛孔上有锈斑

防治方法:采用药物防治:(1)三氮序(血虫净)因其毒性高、安全范围窄,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5毫克,每48小时一次。通常两针就够了。每公斤体重使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02毫升。(2) 对于10%盐酸多西环素,每吨饲料添加1000克,持续5-7天。

第二、猪瘟

也被称为“烂肠瘟疫”。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持续时间长,食欲下降或不进食,情绪低落。结膜发红伴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腹部、四肢,甚至全身常有红色或紫色的出血点,逐渐扩展成一片或出血点,有的耳朵由红色变为紫色甚至蓝紫色,逐渐坏死,手指的压力不减。病程7~10d,死亡率较高,药物治疗无效。

病猪皮肤紫红色出血点或出血

防治方法:本病尚无特效药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依靠疫苗预防。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1)种猪:一年两次种猪;母猪后:产后20天免疫一次;储备母猪:按照仔猪免疫程序,8个月龄时,在繁殖前豁免一次;(2)仔猪第一次在20日龄时豁免,第二次在60日龄时豁免。抗体检测应适时进行。抗体不合格的猪应及时补充。

三、猪副伤寒

病猪体温上升至41℃,抑郁,食欲不振,腹泻呈黄绿色,臭味难闻,大便不畅。紫色通常出现在鼻子、耳朵、脖子、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上,发病2-3天内出现斑点,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点。慢性病猪皮肤干燥无弹性,腹部和四肢内侧有皮疹或皮疹,类似湿疹。

急性仔猪副伤寒耳鼻及四肢皮肤充血

防治: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预混料或强力霉素或阿莫西林,发病后进行隔离治疗。建议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每公斤体重25毫克)或头孢噻呋(每公斤体重3-5毫克),每日一次,持续3-5天。

四、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突然发病,病猪突然减少进食,体温上升到41-42℃,呼吸困难,结膜发绀,趴在地上,淡红色泡沫状液体从鼻子和鼻子流出,在病猪的脖子、耳朵、腹部、四肢末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跛行,关节肿胀,脑膜炎型神经症状。

病猪的皮肤脖子、耳朵、下腹和四肢呈紫色

预防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创伤,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该病流行频繁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氧嘧啶或恩诺沙星预混料。(2) 疫苗可用于预防。建议母猪在分娩前4周接种疫苗;仔猪在30日龄和45日龄接种一次。(3) 发病后及时隔离。

猪群出现泪斑铁锈线是猪群亚健康的表现,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会损伤机体免疫力最终导致猪场生产成绩下降、盈利上不去!

引起母猪泪斑的原因有:

猪舍中的饲料、环境、饮水管理不当等问题导致霉菌毒素、重金属毒素超标,滥用药物造成药物毒素在体内累积对身体机能造成损伤,感染细菌性疾病细菌裂解残留在体内,造成身体器官上的损伤等都是导致母猪出现眼屎泪斑铁锈线的原因。从根源上说泪痕泪斑铁锈线就是各种毒素在体内累积导致肝脏负担重,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肝脏没办法解毒毒素就会通过泪腺和皮肤排出而表现出来。

治疗母猪泪斑的方法:

排毒解毒 保肝护肾

泪斑问题实质上是母猪体内毒素过量蓄积、肝脏功能障碍的外在表现,毒素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因此母猪眼屎泪斑多还需从改善肝肾功能,促进解毒排毒入手。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龙昌胆汁酸排毒保肝护胆,修复肝胆损伤。龙昌胆汁酸,作为一种排泄液,可以有效地清除肝脏内蓄积的毒素,恢复肝脏功能,清除眼屎泪斑铁锈线。

具体治疗方案可下载畜牧堂App免费在线视频问诊,经专业兽医诊断后根据具体病症开方治疗!

  突然发现猪身上出现了很多小红点。这是怎么回事呢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猪身上长斑的原因

一、急性型猪瘟会引起红点

1、急性型猪瘟的现象是猪突然发病,体温达到41℃左右。

2、这时猪的面板会呈现大量的针尖密集出血点。

  3、用手指按压依然不会退色,3天左右,用药治疗无效。

二、皮炎肾病综合征会有红点现象

1、猪身上有红色或者紫红色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之后会变黑慢慢蔓延成整个丘疹。

2、一般开始出现在猪的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其次是下腹部、前肢,最后是全身。

3、这时猪会发热、没有食欲、消瘦、结膜炎、粪便呈**水样、呼吸急促。

4、这种病治愈率较低。

三、猪丹毒引起的红点

1、猪丹毒会导致猪高温,没有食欲,精神萎靡、粪便由干到下痢。

2、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面等处面板上有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逐渐变为暗紫色。3、用手按压退色,不压时又恢复原装状。

四、猪肺疫引起的红点

1、猪肺疫也会引起猪高热,达到41°左右。

2、会有停止采食、黏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张口喘气。

3、坐姿似犬、咳嗽、呼吸困难、面板有红斑、红点、鼻流脓样黏液等症状。

五、附红细胞体病易引起红点

1、这种疾病高发期是夏季和秋季,因为这两个时节蚊及吸血动物多。

2、起初少数猪食欲不佳,温度39℃左右,3天左右,就会高热42℃左右。

3、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苍白贫血。有的猪呼吸加快,每分钟达 40~60次。

4、粪成球状干硬带有粘液和血液,尿少而黄,严重呈红色、褐色,饮水量下降。

5、第五天以后,耳朵由红变紫,有些猪出现病后肢麻痹。然后臀部和背部出现红色斑点。

6、最后整个猪身都为红色。此时体温有所下降,在40℃左右,当下降到39℃以下时,猪逐渐死亡。

六、过敏引起的红点

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一些过敏现象,表现面板出现点状红肿,猪表现奇痒。另外,有一些药物、疫苗过敏也会引起面板出现红点。

脸上长斑的原因

面部其实是人体的缩影,五脏六腑对应着面中部,四肢对应着面颊外侧的中下部。临床发现,哪里有黄褐斑,该部位对应的经脉和脏腑器官就常常存在问题。黄褐斑颜色越深、边界越清晰,症状越明显,而浅淡的斑往往出现于自觉症状之前。因此,观察黄褐斑的部位,就能及早了解脏腑器官的健康状况。

长在额头两侧及太阳穴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有黄褐斑,常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长在外眼角下

外眼角下对应的是颈肩、上肢,此处出现黄褐斑,提示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颈肩肌肉劳损,常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须警惕颈肩部疾患。

长在鼻梁中间

鼻梁中部对应的是肝胆。面色青黄,鼻中部出现黄褐斑,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郁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患。

长在两颧部

两颧部中央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两颧外侧是肾的对应区,上部是三焦经循行部位。颧骨部位的黄褐斑多伴有气短乏力、心慌、胸闷、消化功能减退,甚至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是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两颧部至耳前及上方有黄褐斑或老年斑提示肾气虚、三焦气机不畅、脂代谢紊乱。

上唇长斑

上唇是大肠经的循行部位,对应的是泌尿生殖器官。此处长黄褐斑是肾气不足、大肠虚寒的征兆,常伴有便秘、月经不调等症状,应警惕子宫、卵巢疾患。

长在下颌外侧

下颌外侧对应的是下肢、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循行处。此处有黄褐斑提示下肢血液回圈不良,是脾肾气虚的征兆,常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软、手足寒凉、消化功能减弱。

发病猪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 40 ℃~425 ℃,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呈紫色,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状,部分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部分病猪鼻流清涕、少数流浓鼻涕,打喷嚏,咳嗽;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羊粪球状,尿黄而少、浑浊,颜色较深,病猪死亡后多呈急性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背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全身抽搐而死。

预防猪高热病的主要措施:通过防暑降温和消毒灭源,改善生猪生长外部条件;通过强化饲养管理,提高生猪机体体质;通过及时做好各类疫病的免疫接种,提高生猪对重点疫病的抵抗力。防暑降温。建议养殖设施较差的养殖场尽量使猪舍的门窗最大化或安装排风扇来促进通风,同时可以在猪舍的向阳窗口上檐安装与地面平行的遮阳网,以减少阳光直射,还可以采用循环管道滴水法降温。

其做法为,管道在每一圈猪舍的中央位置处设置 U 形弯回,并在弯回部位钻一排小孔,当室内温度达到 30 ℃时开始滴水降温,采用该法要注意加强通风,否则达不到降温的效果。消毒灭源。养殖场定期对生猪圈舍进行消毒灭源工作,每周最少要消毒 2 次以上。掌握好消毒药配比的浓度,要确保圈舍清理冲洗干净、地面无积水后才可以消毒,全面消毒应遵循先里后外、先上后下的程序进行,要将圈舍的棚顶、墙壁、地面等喷洒均匀,达到消毒药水顺墙流淌的程度。饲养管理。

适时添加青绿饲料和补充维生素,这样不但节省精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还起到一定的消暑作用。另外由于夏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因此养猪场应根据生猪生长的各个阶段添加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C 等成分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免疫接种。养殖场一是要按照规定做好口蹄疫、猪瘟及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进行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和气喘病等疫病的免疫。同时要跟踪检测,即对免疫后的生猪,应跟踪进行免疫抗体的监测,如达不到免疫效果说明免疫失败,则既要找出原因,也要立即补免。

你提的这个问题可能存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运输途中挤压死的猪,另一种情况就是病死的猪由于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没有屠宰放血,死后血就放不出来,所以血就存储在猪肉中,由于你不知分辩,所以以后买猪肉一定要看清楚,不买这种猪肉,为安全起见不吃为好

猪增重

1甲酸钙增肥在仔猪断奶后头几周饲料中添15克甲酸钙,可使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12%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4%,并能减少仔猪的发病率。

2使母猪多产仔饲喂法从仔猪断奶的第三天起,给母猪喂食时添加200毫克维生素E和400毫克胡萝卜,到母猪发情时,将这二种添加剂的数量减少50%,喂至怀孕后21天为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母猪产仔数增加219%,而且母猪、仔猪体质强壮,仔猪成活率高。

3喂小苏打增重将小苏打加到缺乏赖氨酸的猪饲料内,可以弥补赖氨酸的不足,并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使猪长肉多,增重快。

4喂铜增重在肉猪育肥期添加微量元素铜,可明显增加猪的体重,并抑制某些病菌对猪侵害,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在加拌抗生素的饲料中,如再加拌适量的铜元素,可使猪日增重提高67%,饲料利用率提高2%~5%。

5喂糖精增重用适量糖精喂猪增重效果好。方法是:在每公斤配合饲料中加005克糖精,饲喂时先将糖精溶于水中再拌入料中,可使猪的采食量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每增重百公斤毛猪,饲料消耗和成本分别下降48%和35%。

6喂黄霉菌素增重从猪长到35公斤时开始,在饲料中添加黄霉菌素,猪日增重可提高7%,饲料转化率可提高5%,黄霉菌素的添加量:仔猪每公斤饲料添加20毫克,育肥猪每公斤基础日粮添加50毫克,每公斤矿物质饲料中添加250毫克。

7喂柠檬酸增重在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改善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克柠檬酸,可使猪从日增189克提高到216克。这种方法最适合喂养体重在5公斤~10公斤的断奶猪。

8给猪“搬家”育肥给育肥猪换圈,可使猪增加食欲,多上膘,生长加快。但换圈不宜过勤,以每月一次为宜。圈的大小、形式要基本相同。每组猪群不要任意调换或掺入新猪,否则猪群会感到不安,甚至相互咬头。

9喂含氧汽水增重用含氧汽水喂养断奶小猪,每隔5天给断奶小猪饮用1次,小猪日增重200~250克。其中含氧汽水就是在普通的饮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氧气,通常是1升水中注1升氧。如能在汽水中加些催肥剂之类的添加剂,效果更好。

10喂维生素C提高精液品质在公猪的饲料中,每日添加1~4克维生素C,可使公猪的精液品质有明显提高。另外,在临产前一周的母猪日粮中,每日添加1克维生素C,可大大减少仔猪脐带出血及仔猪死亡率。

甲酸钙

胡萝卜

小舒打(补赖)

糖精(增加甜味)

黄霉菌素(抗生素)

柠檬酸

氧气水

维生素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0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