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五号病怎么防治

猪五号病怎么防治,第1张

猪五号病的流行特点

五号病俗称“口疮”、“蹄癀”,是由五号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自然发病的动物常限于偶蹄兽,如黄牛、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等,幼畜(新生仔猪、犊牛、羔羊)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发病率100%,常引起幼畜死亡,人也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比较寒冷时多发,多发生于冬季,到夏季往往自然平息。猪等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单蹄动物不发病。本病传染性很强,呈蔓延或跳跃式传播,一般2~5年周期性大流行。 猪五号病的传播途径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在发病初期的病畜最危险。病猪的一个豆粒大水泡内的病毒量足以致使10万头猪发病。另外,病猪的尿、粪、乳、呼的气、唾液、肉、毛、内脏、精液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用具都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康复猪带毒1个月左右。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进行直接性和间接性传播;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本病。据报道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约为20×104~5感染单位,而且病毒能随风传播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气源性传播在本病流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猪及其制品、泔水、被病毒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等都是十分危险的传播途径。屠宰场的活猪仓库、城郊以及交通密集的铁路、公路沿线的猪场容易感染。 猪五号病的临床症状 猪五号病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五号病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剖检时,病猪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有烂斑或者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猪五号病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其相似,故应根据情况,及时送当地兽医院进行实验室诊断。 猪五号病的综合预防 1、常规性防制措施 (1)免疫接种。种猪每年在二月和十月底接种五号苗,最好注射浓缩型疫苗,每次每头2~3毫升;仔猪在60日龄或70日龄接种2~3毫升五号苗,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如果育肥期较长,建议在100日龄强化免疫一次。

(2)严格消毒。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3次,常用消毒药有015 %过氧乙酸、1~2%甲醛溶液、1:300强力消毒灵等。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即使在冻结条件下也可以越冬;但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或酸性消毒药杀死。消毒前要彻底清扫粪尿和周围环境,猪舍水泥地面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后喷雾或喷洒消毒药。对垃圾、垫料、污物等要及时焚烧。

(3)加强防疫。严禁从疫区(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洗肉水、泔水喂猪。尽量杜绝不必要的人员进出猪场,尤其是走村串户的兽医和推销员。所有生产人员进场时必须洗澡更衣消毒。

2、紧急预防措施

(1)坚持“早发现,严封锁,小范围内及时扑灭”的原则。一旦怀疑五号病,应立即上报,迅速确诊,并对疫点实行封锁,防止疫情扩散。疫区内的猪、牛、羊,应由兽医进行检疫,病畜及其同栏猪立即扑杀深埋或者烧掉。疫点周围及疫点内尚未感染的猪、牛、羊,应立即注射疫苗。先注射疫区外围的牲畜,然后注射疫区内的牲畜,常规苗每头5毫升,高效浓缩苗每头3毫升,15天后再加强免疫一次。疫区内的猪圈、用具、垫料等使用2%烧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在流行期间,每隔2~3天消毒1次;疫内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死亡后14天,如再未新增病例,经过大消毒后,可解除封锁。但痊愈猪仍需隔离1个月,方可出售。

(2)五号病发病率很高,成年动物病死率一般不超过3%。幼畜(新生仔猪、犊牛、羔羊)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发病率100%,死亡率很高。症状轻微的病猪一般经过10天左右多能自愈,但为了促进早日康复,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在严格隔离、加强护理的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对口腔病变用清水、食盐或01%高锰酸钾液洗涤溃疡面,涂以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对蹄部病变,用3%来苏儿洗净,然后涂擦龙胆紫溶液、碘甘油、凡士林软膏或等。对乳房病变,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他刺激性较小的软膏。对急性病猪,除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滋补剂,如安钠加、葡萄糖盐水等。

猪五号病的治疗办法 牲畜五号病是危害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生猪生产危害极大,而且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为了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畜牧业生产,为此,各级领导要制定一系列解决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防治牲畜五号病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政策性强,负责日常工作。

2.搞好宣传教育。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和防疫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宣传只在内部进行,不登报,不广播,不公开对外宣传,注意保密教育)。使广大群众和干部深刻认识五号病的危害性,防治的重要性,掌握饲养、运输、经营牲畜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和综合防治办法。

3.搞好综合防治工作。要采取以行政措施为主,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贯彻“早、快、严、小”的方针。及时做好查清疫情,封锁疫区,处理病畜,清库消毒,加强检疫,制定综合性防治措施。

(二)、做好疫情报告和普查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饲养、经营、运输牲畜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牲畜发生疑似五号病时,要即日报告。在五号病流行期间,各级指挥部要每隔十天逐级上报一次疫情,并严格控制病畜流动,实行封锁隔离。为鉴定毒型,要及时采取病料送检。 

 2.做好疫情普查。在五号病流行期间,各单位要组织兽医人员对管辖区内的牲畜逐头进行检查。

(三)、封锁疫区

1.疫区的封锁。划定疫区后,要明确封锁界限,设立标志,并通知其它单位。封锁期间,要停止牲畜及其产品和饲草的收购、调运和交易活动,严禁运出各种偶蹄动物及其产品。要在交通路口设置哨卡和检疫消毒设备,对来往行入、交通运输工具,实行严格消毒。疫区内要发动人员大清扫,大消毒,搞好环境卫生。 

 2.封死疫点。疫点要划小,可根据规模大小,疫情分布情况,以饲养单位的病畜圈舍及活动场所和经营单位的病畜仓库、车间划分疫点。一经确定疫点,即应封严封死,并应在其周围划定封锁界限,设立标志,派人日夜监督,防止病毒扩散,就地消灭疫源。

3.保护受威胁区。受威胁地区要加强防疫管理,注意消毒。同时要对疫区的疫情进行监督,如发现疫区有违犯封锁规定时,应及时加以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4.解除封锁。屠宰场的病畜和同群畜全部屠宰完毕,将其肉类产品进行无害处理,经彻底消毒并由当地指挥部派兽医检查验收合格后,恢复生产。疫点和疫区最后一头病畜痊愈后十四天,再不发生五号病时,经当地指挥部派出兽医检查验收合格者,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公布解除封锁。

(四)、处理病畜

1.严格处理污染产品。 杜绝五号病恶性循环。 

 2、控制疫情传播。应采取杀、关、管的办法,消灭疫源。发生五号病的单位发病头数少时,要决心扑杀,拔除疫点,消灭传染源。

(五)、清仓消毒

1.污染的猪厂要倒空消毒。要进行大消毒、大清理。

2.做好疫区、疫点消毒。疫区内的牛、羊、猪舍和病畜产品污染的场所、车船等,都要彻底清扫干净,铲除粪土后,用2%苛性钠溶液等有效药物,进行彻底消毒。粪便、污物等要发酵处理。无下水道设备的地方污水严禁外流,可在疫点内挖池贮存,并进行无害处理。

母猪吐食可能是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胃溃疡、轮状病毒、伪狂犬病等病害引起。治疗要根据不同病因用药,常用的药剂搭配有黄芪多糖+沙星类抗生素、胃复安注射液+西米替丁、庆大小诺霉素+复方维生素注射液等。

母猪呕吐怎么治疗

1、若是因为母猪吃了变质食物而导致呕吐,则让它吐出来即可,若出现中毒现象,那么需用40%乌洛托品20毫升,静脉注射,或者25%樟脑水10-20毫升,皮下注射。

2、如果是因为母猪感染流行性腹泻而导致呕吐,可用仔痢克10克拌料5-10千克给猪喂食。

3、如果是因为母猪患上伪狂犬病而导致呕吐,则需使用复方磺胺甲氧嘧啶钠肌肉注射,一般每头2毫升的量即可。

母猪死亡主要与四条因素有关:

瘦肉型、迅速、高效生长的选育方向造成青年母猪和繁殖母猪的背膘越来越薄。

生产系统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母猪饲养环境变得更加苛刻,容易对母猪造成损伤,又缺乏适当的设施来对患病、受伤及地位低下的母猪进行护理。

养猪业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降低。

由于更严格的立法,以及关于不适于运输的动物的规定,使得更多母猪在猪场被实施安乐死。

越瘦的母猪越容易出问题

如今母猪的背膘特别薄,这样就容易受伤,尤其易患肩部损伤。最近丹麦国家养猪委员会的研究显示,母猪背膘厚如果小于15mm,那么在它的肩胛冈上就几乎没有什么脂肪组织,无法提供保护,患肩部损伤与溃疡的风险很高。报告指出,在养猪者看来15mm的背膘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并不认为这样的母猪过瘦。在丹麦的这项研究当中,测量了5个猪群的500头母猪的背膘。结果显示,25%的母猪背膘厚度低于15mm(见图2)。然而,研究还显示,背膘越厚的母猪泌乳期间背膘减少的幅度也越大。换句话说,母猪背膘越厚,泌乳期采食量就越低,从而会丧失更多的背膘。典型情况下,背膘25mm的母猪在分娩至断奶期间会损失5mm背膘,而背膘厚15mm的母猪只会损失2mm,这种差别是由于二者采食量不同而造成的。

那么,生产当中怎样克服这个问题呢?首先,应该等青年母猪体重大一些、日龄高一些(从而更肥一些)再配种,这样不仅会增加窝产仔数,而且还能有效延长母猪的生产寿命。丹麦建议青年母猪初配时应达到240日龄、150kg体重。体重大的青年母猪应付饲料和环境问题的能力强得多。对于青年母猪有一种广泛采用的策略,那就是配种前饲喂一种低赖氨酸日粮让母猪沉积背膘。然而,最近英国的研究显示这种策略会降低第一胎窝产仔数,反而会影响生产。

管理方面的另外一个要点是,妊娠期和泌乳期都要加强饲喂。泌乳期保持特别高的采食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背膘的损失。影响泌乳期采食水平的因素包括产前饲喂、猪舍温度、日粮营养密度与适口性、喂料量、饮水供应和喂料频率。妊娠期要通过饲喂来保证母猪进产房前长出足够的背膘,这就要求要对背膘进行测量。对于许多猪场来说,可根据体况的不同精确地确定每头母猪的喂料量,这样可以使情况得到改善。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在商业性猪场还是应当考虑定期对母猪的背膘厚进行测量。

苛刻的环境增加伤害的发生

毫无疑问,在漏缝地板、无垫料的猪舍中死亡率会更高。据我所见,即便在许多新建猪舍当中,水泥板条和水泥地面的质量也是非常差的。而有些陈旧猪舍当中,情况简直糟透了。这样就造成很高水平的损伤、感染、脓肿和关节问题,导致母猪提前淘汰或死亡。高质量的材料和施工可以避免许多问题。我见过的问题包括板条破损、水泥粗糙、漏缝与设备设计不合理、漏缝不均匀以及边缘锋利等,如果把这些都总结起来,可以写一本书。在新猪舍的建造和已有猪舍的维护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把母猪的伤害水平降至最低。

要时刻留心母猪的死亡率和伤害方面的问题。很少有猪场设置恰当的、专门的护理栏。这种护理栏在欧洲是强制设置的,要么建场时就设计出来,要么用已有栏位改造。护理栏最好采用实地板,上面铺垫料,因为转到这里的母猪多半会有腿部问题、肩部损伤或其它物理性伤害。护理栏不仅能帮助患猪痊愈,还配备了特殊的设施,让工作人员能够专注于个别患猪的护理。

业务素质方面的要素

控制母猪死亡率的核心是,工作人员要有能力识别出患病、受伤或社会地位低下的母猪,并及时给予适当处理。在北美以及其它地区的养猪业当中,猪舍越来越大,但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却越来越差。我对这种情况很担心,因为我太多次地见到饲养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患病或受伤的母猪,也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加以处理。再加上人员流动频繁,合适的人选不多,以及培训不足,这个问题就更严重。其实许多畜牧行业当中的许多生产者都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进行员工培训,确保员工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运输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严

许多欧洲国家对患病或受伤动物运输方面的立法越来越严厉,执法越来越严格,这一点也明显造成这些国家的母猪死亡率上升。在北美,这方面的因素不是很重要,但也造成了母猪死亡率的升高。毫无疑问,这方面的立法会越来越严格,更多的母猪不得不在猪场被实施安乐死。

母猪死亡率升高给加拿大的养猪业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如果本文中所述的要点都引起注意的话,可将母猪死亡率控制在5%甚至更低的水平

回复1# 母猪要是总是在吃完食后呕吐你就可以通过减少饲喂量来控制,就可以了~~另外可以再给母猪口服几片西咪替丁~~治疗胃溃疡的~然后再投喂一些保护胃肠粘膜的比如鞣酸蛋白一类的~ 查看原帖>>

1、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夏季最常发生的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其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猪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肺肿大,淤血水肿。脾脏肿大变软。心肌苍白松软。

2、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 kg~30 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死亡。

3、猪弓形体病

猪多为隐性感染,应激可引发本病。重病猪体温上升到405-42℃,稽留7-10天减食或废食,粪干带粘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有的便秘、下痢交替。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时咳嗽。有的猪发生呕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有的猪死时口流泡沫样液体。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废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病情轻的仅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病猪耐过极期后症状减轻,遗留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呈现视网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慢性病猪变僵猪。剖检变化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脾有灰白色坏灶和少量出血点,盲肠和结核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实大的凹陷的浅溃疡,胃底出血斑点,有片状或带状溃疡。

4、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造成的。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急性者大多发病突然,病初时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以后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如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慢性,猪的皮肤粗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5、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是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易感猪群被本病传染后,起初有一到数头首先发病、死亡,以后发病头数不断增加。病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症状。非典型猪瘟在母猪上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常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眼观病变以出血最为显著,全身多种脏器、粘膜和淋巴结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肾、膀胱粘膜有针尖大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充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近年猪瘟病例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多见肾苍白,有针头大小出血点。

6、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主要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猪只感染乙脑时,临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仔猪有神经症状。仔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摄氏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成年猪感染多呈隐性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胎儿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虽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按预产期分娩的仔猪中,既有死胎和木乃伊,也有活的正常仔猪,但生后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很快死亡。母猪产前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好卧嗜唾,不愿站立和走动。渴欲增加,尿黄粪干,可视粘膜潮红。产后有的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有的反而加重,胎衣不下,从阴道流出红白粘液。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肾与心外膜出血尤为明显。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脑水肿,脑膜、脊髓膜小点出血,肝脾坏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6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