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医。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而继发性静脉曲张将在有关章节讨论,现主要介绍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 为了更好地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与发展,病因学和治疗基础,首先必须熟悉下肢浅静脉的解剖和生理状况。下肢浅静脉系统是由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组成,可引流下肢皮肤和皮下组织的静脉血。 1.大隐静脉系统:大隐静脉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开始直向上行,经内踝前方沿胫骨缘而抵达股骨内侧髁后部,再向上外行,位于大腿内侧面在卵圆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之前的5~7cm一段中接纳许多属支,它们分别是:①旋髂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外侧和大腿外侧近端皮肤的血液;②腹壁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内侧皮肤的血液;③阴部浅静脉,引流男性之阴囊与阴茎部血液以及女性之大阴唇血液;④股外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外侧;⑤股内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内侧。 2.小隐静脉系统: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在跟腱和外踝后缘之间上行,在小腿下1/3段,位于深筋膜的浅面处受皮肤和浅筋膜覆盖;在小腿中1/3段,在腓肠肌腱覆盖下进入筋膜下组织;在上1/3段,穿过深筋膜,进入腘窝注入腘静脉。上段小隐静脉处于较深位置,又受筋膜支持,一般无明显曲张静脉可见。 3.交通静脉支:交通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交通静脉破坏必然导致浅静脉曲张。下肢浅、深静脉之间和大、小隐静脉之间,都有许多交通支互相沟通。大腿部浅、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内踝交通静脉和外踝交通静脉最重要,内踝交通静脉有3支,引流小腿下1/3内侧面的静脉血;外踝交通静脉引流小腿下1/3外侧面的静脉血。它们的瓣膜功能不 全,往往与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静脉淤滞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大、小隐静脉之间最重要的一个交通支位于膝部附近。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中医“筋瘤”范畴。《外科正宗》记载:“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属于“臁疮”的范畴。《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旧之别,内外之殊。”《外科大成》中谓:“臁疮,女人为裙风裤口……”《外科正宗》曰:“臁疮者,生于两臁,初起发肿,久而腐烂或津*瘙痒,破而脓水淋漓……”都详细描述了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对后世认识本病有较深远的指导意义。 病因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法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 静脉曲张以女性多见,可能由于妊娠能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但在没有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盆较宽大,血管结构过度弯曲以及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时均可使骨盆内的静脉增加充血。妊娠期易发生静脉曲张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妊娠期四肢浅静脉的张力降低,使其易于扩张,这种情况在产后可恢复。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回流是依靠心脏搏动而产生的舒缩力量,在深筋膜内包围深静脉的肌肉产生的泵的作用,以及呼吸运动时胸腔内负压吸引三方面的协同作用。静脉瓣膜起着血液回流中单向限制作用。若有瓣膜缺陷,则单向限制作用就会丧失,而引起血液倒流对下一级静脉瓣膜产生额外冲击,久之就会导致下级静脉瓣膜的逐级破坏。静脉中瓣膜的破坏使倒流的血液对静脉壁产生巨大的压力,即可引起静脉相对薄弱的部分臌胀。而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可使静脉内压力增高,进一步加剧了血液对瓣膜的冲击力和静脉壁的压力,导致静脉曲张。长期的静脉曲张,血液淤滞,最终产生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和慢性硬结型蜂窝组织炎或形成溃疡。 曲张静脉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静脉壁的中层。在初期,中层的弹力组织和肌组织都增厚,这种变化可视为静脉压力增大所引起的代偿性反应。至晚期,肌组织和弹力组 织都萎缩、消失,并为纤维组织所替代,静脉壁变薄并失去弹性而扩张。静脉瓣也发生萎缩、硬化。病变静脉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亦由于静脉压的增高而发生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导致纤维细胞的增生。病变部位的皮下组织弥漫性纤维变性并伴水肿,水肿液内含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静脉淤滞使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又加重了组织纤维化。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局部组织缺氧,抗损伤能力降低,因而容易发生感染和溃疡。 三、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日久类似瘤体之状。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淤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复因搔抓、虫咬等诱发,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 四、临床表现 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多无局部症状,逐渐发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 2.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 3.肿胀: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 4.并发症: (1)皮肤的营养变化: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和溃疡形成。 (2)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静脉处疼痛,呈现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有压痛。 (3)出血:由于外伤或曲张静脉或小静脉自发性破裂,引起急性出血。 5.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1)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则曲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张更显著。 (2)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用来测定大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丧失。方法是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用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卵圆窝下方处。随后让病人站立,10s内解开止血带,大隐静脉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变部位极可能位于卵圆窝水平,深静脉血通过隐股静脉连接点泄人浅静脉系统。浅静脉如缓慢地(超过30s)而逐渐充盈,属于正常情况,是血液由毛细血管回流入静脉内的缘故。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带未解开而止血带下方的浅静脉迅速充盈,说明返流人该静脉的血液来自小隐静脉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五、辅助检查1.超声多普勒 2.血管造影 六、诊断标准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并不难,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诊断标准如下。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参考资料: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测定CVP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有重要意义。正常值为049-Kpa(5-10cmH2O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参考资料:
血管堵塞是个笼统的概念。如果是堵塞在脑部就会有脑梗塞,中医称为中风;如果是堵塞在心脏,就会心肌梗塞;如果是在下肢堵塞,就会形成下肢血栓;如果是在颈动脉,就会形成颈动脉斑块;如果是在肺部就会造成肺栓塞等等。堵塞在不同的部位,就会有不同的疾病产生。
血管的堵塞,是长年累月的结果,也是一个逐步进展的疾病,那么最初我们的动脉发生阻塞缺血,是什么表现?最开始,人的感觉就是缺血的腿有点怕冷。如果走路路程比较长,一边的腿容易疲劳酸痛。这些还只是“感觉”,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验证:大家都知道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脉搏,其实,人的足部也有一个明显的能摸到的脉搏。位置就在足背正中最高点,轻轻摸,能感受到脉动。
对于轻度下肢动脉堵塞的人来说,平时能摸到这个足部的脉搏,证明我们的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当走一段距离之后,再摸,反而摸不到这个脉搏,此时,就可能发生了动脉血管堵塞。
当血管堵塞情况加重,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间歇性跛行。比如有些老人家,走了2站路的距离,就感觉走不动了,腿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因为关节疾病,而是肌肉酸痛,主要就是因为肌肉运动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没有及时供给,造成的酸痛。休息一会儿,又能走了,这是典型的血管动脉堵塞的症状。
自查血管堵塞,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检验方法:把脚搁高,角度45度左右,时间2分钟,然后观察自己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感觉腿的皮肤有点透明状,等脚拿下去,恢复正常坐姿,这条腿会发生潮红,就说明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症状。
在发生急性血栓堵塞时,人会感觉到腿突然疼痛。此时,一般可以确定是血栓突然脱落造成的,而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血栓随血流游离到心脏处,发生堵塞,人就发生了心肌梗塞。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为我们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当血管堵塞不足70%时,人体无任何感觉,当堵塞超过70%进入晚期时,人体才会有不良感觉。也就是说,当你出现不适反应时,你的血管堵塞已经非常严重了,甚至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曾花10年时间在70万人中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10年间,在25岁男女中,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而临床中,每周至少会有2—3名45岁以下的人,因心梗或脑卒中急性发作住进该院的重症监护室,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仅33岁。
大家可以先做一个自测,看看你的血管到底几岁了
1、在情绪压抑,过于较真;
2、嗜吃方便面及饼干、点心,偏食肉类食品;
3、不愿运动;
4、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年龄超过400;
5、爬楼梯时胸痛;
6、手脚发凉;
7、手脚常有麻木感;
8、忘性大,经常丢三落四;
9、突然胸部不适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10、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左肩痛长期不愈;
11、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中风等;
12、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眩晕等不适 ,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
13、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
14、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15、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 ,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16、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
17、突然出现心悸、头晕、眼前发黑 ,有要跌倒的感觉 ;
18、血压升高;
19、胆固醇或血糖升高。
如果你符合其中1—2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尚属年轻;符合3—4项,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符合5—8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将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后两种情况的出现,提示你患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的可能性较大,到了该调整生活方式的时候了
静脉曲张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年人身上,由于长时间的坐着,身体虚弱,长时间缺乏运动,引起血管凸起,对静脉曲张的患者来说,平时多运动是对静脉曲张最好的治疗方法,运动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也要找到正确合理的方式来运动,那么静脉曲张的锻炼方法有哪些呢
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总是往低处流。
而在人体中,下肢血液逆重力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就需要静脉瓣膜和小腿肌肉的帮助了。简单讲,小腿是个压力泵:肌肉收缩时,产生的高压驱使静脉血向心脏回流;而静脉瓣膜如同一个阀门,保证血流由下往上单向流动。
下肢静脉有许多瓣膜,当心脏的唧筒作用或下肢肌肉收缩及由于呼吸、胸腔的压力下降时,血液回流心脏,这些瓣膜就开放,反之这些瓣膜则关闭,使血液只能单向行进不致反流。有的人受先天遗传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血管一出生就比别人薄弱,容易发生曲张,所以说静脉曲张是有遗传倾向的。
更关键的是后天的因素,如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站立工作、妊娠等,这造成腹腔压力增高,下肢静脉壁所受的压力增大,软弱的静脉壁不能承受持续加大的压力,便疲劳扩张,静脉内的瓣膜则相对关闭不严,造成了血液倒流、淤积,长期下去就形成了下肢静脉广泛的曲张。这时可在足背部,膝内侧,大腿内侧或小腿的外侧等处看到蚯蚓状的血管迂曲隆起,甚至蜷曲成团,站立时更明显。
人体在运动时,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行等运动,从血液动力学的角度进行观察,肌肉的规律性收缩使得深部静脉血液回流加速,皮下静脉的压力可较静止时还低,这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所以参加适当跑步锻炼,不仅不会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恰恰相反,还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下肢静脉曲张。
当然也不是什么运动都好,比如近年来深受大家欢迎的负重肌力训练,就不适合已经患有静脉曲张的人群。因为负重时,由于腹腔压力增大,加重了下肢静脉瓣膜的负担,加速瓣膜的破环,可能会加重静脉曲张。同时如果已经发生瓣膜破坏、下肢静脉曲张,就无法通过运动逆转了,需要求助专业的血管外科医生,通过手术解除疾病的困扰。
静脉曲张的锻炼方法有哪些你可以参考一下方式:
1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
2应养成每日穿弹性袜运动腿部一小时之习惯,如散步、快走、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
3应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并维持膝盖弯曲,如此可促进腿部静脉循环。
4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避免提超过20磅(约10公斤)之重物。
6请一定要戒除吸烟的习惯。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并避免受伤。
8如您腿部皮肤已呈干燥情形,请遵照医师嘱咐涂药。
9每晚自我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形。
10每晚睡时,将腿垫高约6吋,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即可,千万不要因此而让腿部僵直,适得其反。
已经有了静脉曲张,该如何缓解和治疗呢
一般疗法:避免长期站立,睡眠和坐位时抬高患肢休息,可减轻充血和疼痛。有溃疡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应用弹性绷带或穿弹力长袜可促进静脉回流。含高蛋白和丰富维生素C的饮食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物理疗法:溃疡创面可用紫外线、氦氖激光或小剂量X线照射,促进愈合。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剥脱疗法治小腿静脉曲张,患者痛苦大、费用高、留下疤痕及并发症,患者难以接受。
中医治疗:益活源三大步骤让你告别静脉曲张:
1、通静脉:使用益活源20天,下肢疼痛,麻木,肿胀即可改善,达到腿不憋不疼不胀不肿症状明显减轻,效果开始显现。
2、通静脉周围的毛细血管:益活源使用40天左右,突出血管硬结消失,下肢溃疡溃烂创口等明显愈合,坏死功能逐渐恢复,肌肤恢复弹性。
3、通经络:益活源富含疏血因子RT,可快速消除血栓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液碍引起的肿胀酸痛,使变黑硬化的皮肤逐渐转好,皮肤平整光华,硬皮消失,腿脚行动自如,全面康复由静脉曲张、脉管炎、静脉炎、精索静脉曲张所引起的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下肢静脉曲张应该如何预防”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生活中静脉曲张预防方法有很多,大家做好以上几点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的发病机率。
您好,为您提供以下几种挑选血管的技巧:
1、普通静脉
见于体质健壮者
血管特点:富有弹性,易于固定。
部位:手背部。
穿刺法:行直刺或侧刺。
注意事项:体质肥胖者皮肤上表浅静脉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与深浅度。
2、滑动静脉
见于消瘦者及老年患者
血管特点:皮下脂肪少,缺乏支持,血管在皮下易活动。
部位:手腕部及足踝腕部。
穿刺法:绷紧上下皮肤,固定血管后行旁刺。
注意事项:宜选用锐利的针头,迅速刺入。
3、硬化血管
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症及动脉硬化症患者
血管特点: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实感,弹性小,易活动,很暴露,像铁丝。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紧绷皮肤,固定血管,行直刺。
注意事项:宜选用锐利的针头,以利刺入。
4、脆弱静脉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血液疾病及慢性肾炎等
血管特点:由于组织细胞退化,间质疏松,因而血管壁脆性大,弹性小,易被刺破。
部位:手背、手指。
注意事项:选用细小针尖斜面短的针头,推药时缓慢,以防穿刺血管造成漏血或漏药。
5、塌陷静脉
见于失血过多,严重脱水或重危衰竭者
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不好。
部位:小臂、手背、足背。
穿刺法:压紧血管上端后推动血液,待血管充盈后压紧固定,再穿刺。
注意事项: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不要时穿刺前先行热敷,使血管扩张显露。
6、水肿静脉
见于心、肾疾病患者
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旁刺或正刺。
注意事项:先给局部加压,使水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7、隐形充盈静脉
见于肥胖或女患者
血管特点:深而不显但充盈好,易固定。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正刺或旁刺。
注意事项:进皮肤后由左食指引导右手针刺入血管。
8、小儿静脉
见于婴幼儿
血管特点:血管细、腔内容纳血量少。
部位:头皮、手背、足背。
穿刺法:一般采用头皮静脉,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刺。
注意事项:抽血时缓慢,以免抽力过速负压过大,使血管坍塌。股静脉较深,穿刺时应随时抽吸,以助寻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