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考虑是由神经痛引起。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2、背部酸痛:以腰部、背部、肩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酸痛、挤压痛、咳嗽痛、牵拉痛等为主,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损害健康,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起病通常是在拉伸,扭转背部的时候在下背部感到突然疼痛。初时尚可继续运动。但2-3小时后肌肉出血会令肌腱僵化无法动作
痉挛通常会导致剧痛,任何移动都会令疼痛加剧。病人通常会倾向于静躺,蜷曲抱膝,让脊椎前曲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 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大家快来学一学吧。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1一、肩中俞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于大椎侧面2寸处。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统病症,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经常按摩还能够有效缓解视力减退、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处于人体第一腰椎棘突之下,于大椎侧面15寸处。其主要作用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胸椎2节与三节之间,处于大椎侧面2cm处。经常按摩风门穴能够有效去除风邪,缓解后背疲乏、无力等症状。
四、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人体第五节胸椎棘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够有效缓解心慌烦闷、口渴不适等症状。此外,心俞穴还能够治疗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五、胆俞穴
胆俞穴其位于人体第十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15寸位置处。胆俞穴有疼痛感多为黄疸病病症反应,其也多为下肢麻木反射区域。
六、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其、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2一、 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二、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三、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四、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3一、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二、五脏五怕 :
1、“肝将军”怕堵;
2、“心君主”怕累;
3、脾胃忌生冷;
4、肺怕环境差;
5、肾怕缺水
望腰背部
背为胸中之府,也是心肺之所居,与肝胆相关;
腰为身体运动的枢纽,为肾之府;
看腰背部时,需要观察形状的异常,有没有脊柱后突、脊柱侧弯、脊疳等情况;
(1)外形
1、脊柱后突:指脊柱过度后突,致使前胸塌陷,背部凸起,又名龟背或者驼背。多由肾气亏虚、发育异常、或者脊椎疾患导致,亦可见于老年人,若是久病病人后背弯曲,两肩下垂,为脏腑精气虚衰之像;
2、脊柱侧弯:指脊柱偏离正中线向左或右歪曲,多由小儿发育期坐姿不良所致,亦可见于先天不足、肾经亏损、发育不良的患儿和一侧胸部有病的人;
3、脊疳:指病人极度消瘦,以致脊骨突出似锯,为脏腑精气极度亏损之象,见于慢性重病患者;
4、发背:痈、疽、疮生于脊背部者,统称为发背,多因火毒凝滞于肌腠而成;
5、缠腰火丹:腰部皮肤鲜红成片,有水疱簇生如带状,灼热肿胀者,称缠腰火丹,由外感火毒与血热搏结,或湿热侵入,不得外泄所致;
(2)动态
正常人腰背部俯仰转侧自如,异常情况:
1、角弓反张:患者脊背后弯,反折如弓。常兼颈项强直,四肢抽搐;多由肝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等导致;
2、腰部拘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转侧不利。多因寒湿入侵,或者跌扑闪挫,导致局部气滞血瘀;
(3)背部反射区诊断
膀胱经被称为人体最大的阳经,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此,我们通过观察形态变化,也能看到身体所对应区域的一些亚健康问题;
背腧穴口诀:一大杼二风门,三肺四厥阴,五心六督七膈,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
1、背部肤色如果不均匀,属于肝胆功能下降;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身体湿气比较重;
2、肺区:长痘痘粉刺,说明体质燥热,多是阴虚火旺;容易烦躁不安、咽喉不适;
3、心区:轻推就发红,说明心火比较旺,容易导致胸闷气短,失眠多梦;
4、肝区:肤色不均或者发青,是肝胆排毒功能下降,对应的反射区眼睛易出现视物模糊、干痒干涩、有异物感、视力下降、充血等症状;
5、脾区:发黄为脾胃功能下降,脾开窍于口,容易导致口腔溃疡、口周痤疮,同时,脾主肌肉四肢,容易导致皮肤松弛和肢无力;
6、肾区:腰部出现凹陷,颜色发黑,多为肾气衰败,会导致面部生黑斑,手脚冰凉,或者听力下降,常伴随耳鸣,腰酸腰痛,手脚冰凉或者手足心燥热;
7、生殖区(八髎):有凸起情形的, 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比如量少、血块多、痛经等症状;凹陷的,说明卵巢功能有所下降,月经周期容易出现不规律的现象,面部易生黑斑。
背部肝区疼痛位置图
背部肝区疼痛位置图,我们都知道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背部也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下面分享背部肝区疼痛位置图。
背部肝区疼痛位置图1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肿胀等症状。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长痘、肠道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肺区、毛孔、色素沉着 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心区、毛孔、色素沉着、长痘 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肝区、明显凸起 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脾区、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 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肾区、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 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妇科 、八髎突出、发青、发黑、长痘 内分泌失调、宫寒、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赤白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下肢循环不好。
背部养生区的保健方法
1、晒背取暖、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2、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3、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4、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
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
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5、慎避风寒、背为五脏俞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中医认为背部区为五脏之附,背部常暖,肝脏才会健康,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做好背部的保健养生。背部受寒容易诱发风湿,心血管病等,尤其老年人更要做好背部的养生工作。
背部肝区疼痛位置图2肩中俞
肩中俞坐落于第七颈椎横突下,于大椎穴侧边2寸处。其关键主冶呼吸系统系统症状,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常常推拿还可以合理减轻眼睛视力减低、腰部疼痛等问题。
三焦俞
三焦俞穴道处在身体第一椎间盘横突之中,于大椎穴侧边1、5寸处。其关键功效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病症。针对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士,也是有非常好的减轻功效。
风门穴
风门穴坐落于背部腰椎2节与三节中间,处在大椎穴侧边2cm处。常常推拿风门穴可以合理除去寒邪,减轻背部疲倦、乏力等病症。
心俞穴
心俞穴坐落于身体第五节胸椎棘突正下方,大椎穴侧边1、5寸的部位。推拿心俞穴可以合理减轻发慌心烦、口干不适感等病症。除此之外,心俞穴还可以医治恍惚之间记忆减退、心悸等症状。
胆俞穴
胆俞穴其坐落于身体第十节脊柱椎突正下方,大椎穴侧1、5寸部位处。胆俞穴有痛感多见黄疸病症状反映,其也多见肢体麻木反射面地区。
膏肓穴
膏肓穴坐落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腰椎椎突左边,大椎穴侧3寸上下。膏肓穴主冶身体肩部肌肉僵硬、酸痛等病症,长期性推拿可以减轻肩周肿疼等病症。
肺俞穴
该穴道坐落于身体第三节脊柱椎突正下方,大椎穴旁开1、5寸部位。假如肺俞穴有突起的状况,多见心中有肺热、且随着呼吸系统疾病眼镜框架。常常推拿肺俞穴可以减轻皮肤肿疼、气喘咳嗽等症状。
膀胱俞
膀胱俞关键卫浴洁具身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中,大椎穴旁开1、5寸的部位。假如膀胱俞有椭圆型的包块,大多数为遗尿症征兆,轻按有痛感则多见腰痛、肢体麻木的征兆。
肝俞穴
肝俞穴坐落于身体第九届脊柱椎突正下方,大椎穴侧旁1、5寸部位。假如肝俞穴有包块,则大多数为失眠、头昏等病症征兆。一般状况下,肝俞穴有棱状包块多见腹胀、黄疸的病发征兆。
小肠俞
小肠俞坐落于身体第一节骶椎横突正下方,侧旁1、5寸部位。小肠俞假如出现汽泡旋转感,一般为女士子宫下垂的主要表现。而有椭圆型包块,则大多数为头昏、颈部疾病的征兆。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正下方,大椎穴侧边1、5寸部位。一般状况下,假如肾俞穴有包块病症,多见小便带血、腰痛及其阳痿的征兆,另外也会伴随耳鸣、头昏的病症。
背部肝区疼痛位置图3一、背部各反射区的状态及说明的问题
1、肺区、如果肺部反射区的皮肤呈现毛孔粗大、色素沉着的状况,一般表示肺功能不足,易引发鼻咽问题,如鼻炎、咽炎等。
2、心区、心区皮肤毛孔粗大、色素沉着或长痘的人心火旺盛,容易心悸心慌、睡眠浅且多梦、手脚冰冷捂不暖,常有心事。
3、肝区、肝区有明显凸起的人一般肝火旺,脾气暴躁或容易抑郁,脸色暗黄,眼睛发红发干,身体自我解毒能力弱,容易患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等疾病。
4、脾区、脾区肤色暗黄则说明胃部不适,往往有口臭,肌肉松弛弹性差、容易形成淤青。
5、肾区、肾区皮肤有发黑、色素沉着等问题的人往往有较严重的黑眼圈和眼袋,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尿频尿急,记忆力减退,容易受到惊吓。
6、排泄区、排泄区皮肤出现长痘、暗沉等问题往往表示胃肠功能不好,需要进行调理。
7、生殖区、该区皮肤发青、发黑、长痘往往说明有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宫寒、盆腔炎等妇科问题,并且下肢循环不是很好。
二、背部皮肤护理
除了通过调理身体改善背部皮肤外,有些皮肤问题也跟护理不当有关。为了拥有完美的背部皮肤状态,大家可以用盐水洗澡,但要注意不要用力摩擦,以免损伤皮肤。精油具有良好的消炎和护肤作用,我们可以在洗完澡后进行按摩,如果没有人帮忙的话可以定期去美容院进行护理。还需要注意的是,饮食状况也对背部长痘问题有影响,当背部有较多痘痘时,应改变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少吃过于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背部不仅是一个展现女性美好的部位,也是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通过背部的状态就可以知道身体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当发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食疗和外部护理去改善背部皮肤状态和身体健康状态。
精油(Essential Oil)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冷浸法或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五行与身体的脏腑有某种对应的关系。五行背诊就是运用五行学说来进行背部的中医诊疗。
精油与中医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现代芳香疗法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曾经邀请专家做过这方面的讲座,所以手头有一些零散图文的资料,但不是ppt。
详情可以联系我HI。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聚会于头,头又为髓海之所在,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要求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使髓海得以滋养。
引起头痛的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中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暑湿头痛;内伤中有肝阳头痛,痰浊头痛,血虚头痛,肾亏头痛和淤血头痛。临床上外感头痛以风寒形为多见;内伤头痛以肝阳形多见。
前头痛,为阳明经;偏头痛,为少阳经;头顶痛,为督脉和足厥阴肝经;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疼痛性质若长痛不止,时重时轻,多属虚症;若阵发性头痛、头胀、头晕厉害,似剧烈针刺感,面色苍白、萎黄,常伴有呕吐,坐立不安等多为神经性头痛,属实症。
风池穴、肝俞穴压痛明显,颈夹脊2~4段有圆形结节,左侧有阳性病灶物则右侧偏头痛,右侧有阳性病灶物则左侧偏头痛,在颈2~4椎处用手指压迫亦可加重原有或诱发头痛的发作。
外感风寒型: 病程较短,痛势较剧,痛连项背,遇寒加重,常戴帽以避风,伴鼻塞、流涕、苔薄白。
外感风热型: 头痛如裂,伴恶寒发热,面红目赤,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苔黄。
肝郁气滞型: 头胀痛,情志好时痛势较轻,胸胁胀闷,舌微紫。
痰浊上蒙型: 头痛闷胀,沉重如裹,连及颈项,缠绵不已,胸脘痞满,呕吐痰涎,苔白腻。
瘀血阻络型: 头痛日久,可有外伤史,痛有定处,或如针刺、麻木、伴健忘、心悸、舌紫暗或见瘀斑。
肝肾阴虚型: 一侧头痛,深则头空痛,晃动加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
气血虚弱型: 隐隐头痛,痛势较轻,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白,苔薄白。
治疗原则: 疏风散寒清热,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穴位配伍: 颈夹脊2~7段,阿是穴。外感型加合谷穴、外关穴;肝郁气滞型加支沟穴、阳陵泉;痰浊上蒙型加足三里、三阴交;瘀血阻络型加合谷穴、太冲穴;肝肾阴虚型加太溪穴、太冲穴;气血虚弱型加足三里、三阴交。
穴位方解: 颈夹脊2~7段可以疏通颈部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合谷、外关疏风散寒,清热解表;支沟、阳陵泉同为少阳经穴,疏肝解郁之力强;足三里、三阴交泻法可健脾化痰,补法可益气养血;合谷、太冲为“四关穴”,活血化瘀;太溪、太冲皆为原穴,补益肝肾,滋水涵木。
1、黄某某,男,39岁。主诉:2年前头痛,每次发作自觉从脑后起始,渐遍及整个头部,口服中西药效果不佳。近日工作忙累,加班频繁,头痛逐日加重,服药效果仍甚微,甚则头痛如裂。
背诊所见: 风池、风府压痛明显并有圆形结节,肝俞、胆俞穴压痛明显。此反应为邪阻经络,证属经络不通。治疗活血祛瘀,疏郁结、通络止痛。
2、解某某,女,28岁。主诉:近年来头痛隐隐,时轻时重,近日因一周前感冒,头痛加重,前额,头顶痛尤甚,精神不振。
背诊所见: 风池、风府穴压痛,风门、肺腧穴压痛明显。此反应为卫外不固,肺窍不利,老脑失所荣。治疗以补气固卫,通利肺窍。重点在颈、背部压痛反应明显处,手法以平补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