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经络图(人体背部经络图)

背部经络图(人体背部经络图),第1张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大家快来学一学吧。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1

一、肩中俞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于大椎侧面2寸处。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统病症,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经常按摩还能够有效缓解视力减退、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处于人体第一腰椎棘突之下,于大椎侧面15寸处。其主要作用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胸椎2节与三节之间,处于大椎侧面2cm处。经常按摩风门穴能够有效去除风邪,缓解后背疲乏、无力等症状。

四、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人体第五节胸椎棘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够有效缓解心慌烦闷、口渴不适等症状。此外,心俞穴还能够治疗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五、胆俞穴

胆俞穴其位于人体第十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15寸位置处。胆俞穴有疼痛感多为黄疸病病症反应,其也多为下肢麻木反射区域。

六、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其、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2

一、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二、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三、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四、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3

一、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二、五脏五怕:

1、“肝将军”怕堵;

2、“心君主”怕累;

3、脾胃忌生冷;

4、肺怕环境差;

5、肾怕缺水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十二经脉对称性地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

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正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省长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扩展资料:

经脉对身体来讲十分关键,既能决存亡,又能处万病。由于人往往变成一个有机化学的总体,是因为经络蜿蜒曲折,进出表中,内联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来连络的,而经络之气运作一切正常针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治疗起着的关键功效。

运作血气,营养成分五脏六腑燃气需要用管路传至每个地区,血气还要根据经脉传至人体各部,滋养浑身上下内外。它是经脉的第二个功效。经穴还能够体现人本质的问题,中医学称作"以表知里"。

背部穴位图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

补: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_穴、秉风穴、_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_穴、次_穴、中_穴、下_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__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经络上经典穴位推荐

八_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_穴、次_穴、中_穴和下_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痛的感觉,用力不可过大,时间可稍长一些。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现在有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视的,对自己的身体也会做一些护理,中医护理是多数人都会选择的,人的经络是非常多的,下面一起来看看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吧。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1

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五脏五怕:1、“肝将军”怕堵;2、“心君主”怕累;3、脾胃忌生冷;4、肺怕环境差;5、肾怕缺水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背部图及口诀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2

身体的背部七条线是身体的身心健康总重要。它包含:

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督脉。中医学称之为阳脉之船,主气,即动能。

间距督脉两侧05寸的夹脊穴线。从颈夹脊、胸夹脊、腰夹脊,到骶椎夹脊。主血和三十一对神经。

间距督脉两侧15寸的俞穴线,立即通五脏六腑。

间距督脉两侧3寸的足太阳光膀胱经线。

经络的作用有以下内容:

1、联络的功效,身体是由五脏六腑等有关人体器官构成,根据经脉完工一个合理的联系,能够使身体做为一个总体开展有关作用的融洽,人体内脏能够根据经脉相互有机化学联络在一起,对身体融洽阳阴有非常大益处。

2、磁感应的功效,经脉不但能够运作血气,还能够传送各种各样信息内容,例如当身体遭受刺激性的情况下,刺激性便会顺着经脉传输到身体有关五脏六腑,使有关五脏六腑作用产生变化。

3、濡养功效,经脉能够将血气运作到身体的每个人体器官组织,能够使身体抵御风邪,护卫机体。

4、缓冲作用,经脉能够调整身体的阳阴,使有关病症出现以后根据经脉开展调节,针对气血不和,阳阴偏盛、偏衰等,都能够开展调节。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3

由于后背部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途经的地区。督脉省委书记一身的血气。因此对于督脉的经络疏通,可以振作起来血气,提升五脏六腑作用和提升机体的抵抗力。而膀胱经是脊柱两侧的脊神经出入的地域,也是连接五脏六腑的交感神经的在外皮的体现点。因此输通后背部的膀胱经可以改善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输通后背部的经络可以改善皮下组织组织肌肉肌肉筋膜的血液呼吸系统,可以治疗由于血瘀和寒症腐蚀导致后背部的肌肉肌肉筋膜疼痛以及腰骶部的`漫性肌腱损伤。

人的衰落从带脉不通一开始:“万病之源源于血,万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中医药学讲:“气不足则血遇阻,血遇阻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80%的症状与经络堵塞、带脉不通有关。当身体哪一个部位的经络堵塞时,哪一个部位便会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便会感觉酸、胀、疼、痛、麻、硬等症状,便会出现病症。

经络状况影响人的人均寿命

一个木盆能装多少钱水,取决于最矮的哪一个实木板的长短。一样的,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不是,取决于体系结构的工作质量。

比如一个肝癌患者40多少岁就过世,是因为他的肝脏毁损了,尽管别的系统还好好的。因而,我们要想身心健康,就需要照料身心健康人体的每一个系统。

人赶到五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大概保证50%,此时人体一开始迈进衰落。而赶到七八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到70-80%。基本仅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呼吸系统顺畅,四肢和远侧呼吸系统都基本不好,人的生命也就快到了终点站了。

       根据你说的症状分析,我认为你没有别的疾病。仅是胸椎错位造成的(前胸疼痛)的症状。而你“背部酸痛”正验证了你是胸椎错位造成的症状。血管瘤或是脂肪瘤不会造成胸痛和后背疼痛。而血管瘤或是脂肪瘤B超,ct都是可以检查出来的。我认为你是胸椎4  胸椎5  胸椎6  胸椎7其中之一发生了错位,挤压了神经而造成的胸壁疼痛或者肋间神经痛痛等等症状。原因是用力不当造成的错位。你后背胸椎按压疼痛的地方,也就是胸椎错位的地方。解决方法告诉你:做这个复位一定要平爬在床上, 双手向后放在身体两侧,身体自然放松。《需要叫家人帮助做复位》方法是握拳用手背中指大关节按压住胸椎的疼痛点,右侧疼就往左侧方向推,反之就往右侧方向推,推到不疼为止。推压的力量是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最大到10㎏的力量,绝不可用蛮力猛力推压,逐渐加力一直推压到胸椎不疼了。只要复位推压到位你“前胸椎疼痛,背部酸痛”的症状立刻就能消失。胸椎错位处按压疼的症状需要5到6天以后才能长好,之后就不疼了。做这个复位是比较疼的, 因为胸椎骨错位长时间挤压神经已经很疼了,现在复位又要在长时间受到挤压已经很疼的神经 上再进行推压,因此会很疼,但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我告诉你方法了,你细细地体会要令照着做一定可以治好胸椎病。注:复位第二天,如果皮肤有麻麻的感觉不舒服,说明你胸椎有炎症,吃几天的阿莫西林就行了。一定不要按摩。胸椎错位是可以引起腰椎起变化的,你腰疼有可能是椎间盘突出。

经常会遇到胸椎错位的人发生后背和前胸的疼痛,后背难受时间久了前胸就会有不适,可以触及一下疼痛区域的胸椎棘突,有压痛或者较其他棘突高有可能是这个问题,放松肌肉,正位之后症状可立即改善。肺部结核、肿瘤、脓肿等疾病都能引起前胸后背的疼痛。还会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咳血、发热等症状。这些疾病可以通过胸部X片或者CT等相关检查来确诊。

有这种症状连续几天出现,就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别延误了冠心病、食道癌、肺癌的早期治疗!一般人在年度中有2~3次检查,才较容易发现癌发早期。同龄的战友因后背疼,多次劝其检查必要时急诊冠脉造影检查pCI。临床上,有不少老年病人,早期出现胸痛未予以重视,等到出现气急等心功能不全后才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常可见到,有时耽误了病情,儿女都感到遗憾和自责。。

我也只说一个最有可能的症结,中医上所述的痰饮范畴。寒与热又不知道,心肺骨脊属重点。可以注意休息,做做热敷按摩,背部肌肉的功能锻炼,不要久站久坐,不要长时间弯腰等,可以做做扩胸运动,拉单杠等。有些人胸膜炎,胆囊炎,胃炎等也会出现,如果持续不适,最好去医院看看。

血液循环障碍,诱发胸椎小关节错位造成肋间神经压迫或肋间神经炎,就会出现这类情况,一般通过保守治疗调整好关节,松解软组织,再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是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例如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吸烟史,并且有冠心病家族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高度的重视。如果合并有以下症状发作的特点,则就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予以评估后明确。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

(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

(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诊断: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取穴:胆俞(双)。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7)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平背调整方案:

平背整体的课程板块,分五个板块组成。

第一块:平辈的一个定义

第二个:平辈会形成哪些影响?第三个:如何去评估平背

第四个:平辈的调整

第五个:平辈的训练方法

第一点:平辈的定义,它的定义就是我们的胸椎前凸正常,我们的胸椎曲度是向后的平背,就是我们的胸椎曲度变直或者胸椎曲度消失,较前凸的状态为平背,这里可以分为,上胸椎段和下胸椎段和整个胸椎段,上胸椎段前突或者下胸椎段前凸,或者整个胸椎段前凸。

《一》平背的定义和平辈形成了一个影响:

第一个影响:会出现骨质增生,因为我们在出现疲惫状态之后,胸椎会前凸就是我们的一个挺胸姿态,这此时我们前侧空间椎体的前侧空间会打开,椎体的后侧空间会闭合,这样就会增加椎体后侧的一个压力,当压力增加之后啊,就会产生我们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身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模式,也是为了一个保持更好的一个稳定,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所谓的骨刺,骨刺就是我们的一个身体自我保护模式,因为当我们的胸曲消失或者胸椎前凸之后,具体会产生一个不稳定的姿态,不稳定之后,我们的身体的自我保护模式就要让他更加稳定一点,就像大海老师演示我们躯干的侧屈、如何去支撑脊柱保持稳定一样。

第二个影响:对肋骨会形成影响,当我们的胸曲消失或前凸之后,会让我们的肋骨预先做一个旋后的动作,同时椎体向前推动,肋骨就会向前移,就会出现相应的肋骨外翻。

第三个影响:会形成我们的背部变厚,背部变厚的形成原因有?是我们的胸椎曲度变直之后,就相当于把我们的胸椎体后侧的距离缩短了,整体背部的这个空间也就缩短了,就像我们的皮筋儿,当我们的皮筋儿缩短之后,我们整体的这个皮筋或者是肌肉的厚度,体积啊就会增加,就是相当于是堆在了一起,此时就会容易让我们的背部变厚。

第四一种影响:除了能够让我们的背部变厚,还有还可以让背部变薄,这个背部变薄了,比背部变厚会更严重一些,因为常时间缩短为的肌肉就会挛缩,就会萎缩,叫做用进废退,这时候肌肉萎缩之后,我们的背部就会整体变薄,当背部的肌肉萎缩变薄之后,肌肉的弹性就会下降,此时我们的血管。还有我们的代谢就会因为进入了弹性下降,会导致我们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受阻,就相当于在我们的血管被压了一层重量,而没有很好的一个支撑作用了。

第五个影响:是会对我们的椎间孔形成影响,正常椎间孔是我们椎体与下一节或者上一节椎体侧方形成的,我们的神经根的通道,当我们脊胸椎曲度变直之后,我们的椎间孔会变小,当我们做脊柱屈曲时,椎间孔会变大,所以在平背就是胸椎曲度变直或者反弓时,椎间孔会变小,变小之后就容易卡压我们的神经根,当卡压住神经根之后,就会出现我们背部的麻胀痛的症状。

第六个影响:对肩胛骨产生一个偏位,当我们的胸曲变直,或者叫平背之后,肋骨会预先旋后,此时我们的肩胛骨就会出现后缩的偏位,容易出现的是肩胛骨内侧缘痛,后缩偏位,如何去定义呢?当我们的肩胛骨,随着肋骨向后旋向中间移动了,就会失去它原有的位置,肩胛骨内侧缘中点距离我们的胸椎棘突是有个人手指的四个手指到四个半手指的宽度。

第七对肩胛骨的另一个影响:容易产生异状肩胛,正常我们的肩胛骨和我们的胸廓后方叫肩胛胸壁关节也叫肩胸关节,肩胛骨的前侧是凹面,肋骨与肩胛骨相关节的位置,肋骨是凸面,此时的接触面积是比较大的,一旦出现平背之后,我们胸廓后方肋骨的位置有凸面,就会接近于平面的状态。此时肩胛骨的状态形状是没有改变的,那肩胛骨与我们肋骨后方的接触面积就会减小,原来为二,可能先等平背之后就会变为一,接触面积减小之后,就会失去稳定性,就会增加它的摩擦力。所以一些平背人群会出现肩胛骨内侧缘的疼痛就是这个原理,正常,我们肩胛骨的外侧缘和凹面和我们的肋骨,是整体接触的肩胛骨在肋骨的平面上去进行运动,当我们平背之后肋骨的这个凸面消失,肩胛骨的凹面没办法与肋骨相平面,没办法接触。只有肩胛骨的上缘下缘内侧缘,去与我们的肋骨形成,关节稳定性就会下降,就相当于是我们用手掌立起来,用长的小鱼际或者大鱼际去在我们的墙面上做摩擦,做刮的一个动作,此时就会出现疼痛。

第八个影响:是会产生坐着的时候驼背,站起来平背,此时要考虑他的腰椎可能会是变直的状态或者骨盆前移的状态,这部分人现在比较常见,站起来之后你会发现它的骨盆会前移,就相当于是推到前边的那种感觉。

《二》如何进行平背的一个评估:评估分:

1静态评估

2动态评估

第一个是静态评估:让客户保持一个自然站立放松的姿态,用一个手指或者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在我们的颈胸联合处,棘凸出的位置由上至下慢慢地滑履,感受是否能够很好的触碰到棘突,

如果啊有一段或者是整段胸椎变平,那在静态评估下,我们可以叫它为平辈。

2动态评估:动态评估时需要让客户来到四足位做到猫背伸展的动作,也就叫猫拱背,然后从我们的胸椎上端,到下端依次作滑屡再次评估站姿平背的位置,在猫拱背时,如果在我们站直的平辈的位置不平了,就是这个位置有弧度了,我们定义它为叫假性平背,也叫功能性平背,(功能性平背也叫假性平背)这个问题会是出现在我们的相邻关节,往上比如说颈椎往下腰椎,什么叫功能性平背或者假性平背,就是我们的颈椎和腰椎出现问题之后,我们的胸椎出现了一种代偿模式。

当出现这个功能性平背,就是代偿之后的这种平背姿态之后,我们要去处理的就是改善颈椎和腰椎的生理曲度,或者腰椎往下到骨盆他的动作模式即可。

以上功能性平背,同样在猫拱背猫伸展的动作时站姿评估,就是静态评估平背的位置,在猫拱背时儿这个位置依然平背锁死的,我们叫他结构性平背,结构性平辈,我们就需要调整和加训练去进行处理了。

调整结构性平背手法与训练:大海老师“抽屉原则”抽屉原则想象拉出来会很容易,往回推的时候时会被卡住,此时我们如何去把抽屉更好的复位呢?我们会将抽屉再向外拉一段儿,然后再推回去,再拉一段儿再推回去,是这样的一个原则,叫抽屉原则[强][强]

平背胸椎椎体前侧和后侧胸椎曲度消失之后,平背椎体前侧的空间就被打开,椎体后侧的空间,就会被闭合,我们要调整,他就是需要打开椎体后侧的空间,闭合椎体前侧的空间,从而来恢复肌肉弹性,恢复脊柱,尤其是胸曲的一个自然曲度。

手法调整:配合我们的本体的动作,当我们在做脊柱屈屈时,椎体后侧的空间会打开,前侧的空间会闭合,所以我们的手法要配合我们脊柱动作做屈屈时,让后侧空间打开更多一点,我们让客户坐姿让他双手环抱一侧肩膀,我们教练或者老师的掌根小鱼际的位置定点在平辈位置的棘突后方小臂,保持与背部有30度左右的夹角,不要太大,也不要过于小。

首先用小鱼际定点:引导客户完成头颈到胸椎由上之下的逐节屈屈,此时用手掌根小鱼际的位置,辅助平背的棘突,有一个向前推动的力,力度很小,来引导去完成更多的打开椎体后侧的空间,完成六到八次,注意吸气不动,吐气向前,吸气再还原六到八次。最后在屈屈位停下来,吸气不动呼气,想象着让客户推动棘突长根位置的棘突继续向后向上方吸气,将气体吸到掌根对应的脊柱位置,呼气继续向后向上方推动。

在屈曲位保持不动之后,教练手可以辅助客户打开更多的椎体空间,吸气引导客户吸气到椎体向后向上顶,呼气时,教练用掌根拉动下位,椎体棘突向后向下让客户呼气,主动的椎体向后方顶,把固定点的椎体和上位椎体的空间打开。

每个人平背的椎体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有两三节,有的人可能整体平,上段平下段平有可能是整个胸椎段都会平,操作方法:每个位置操作为三到四次为一组,然后再进行另一个具体的操作,建议由下至上去进行操作,操作完成,从下到上完成之后再回来再操作。

自己训练调整:

四足支撑,猫拱背,1、要保持手臂大腿垂直地面,手腕不舒服可将手臂屈曲的角度更大一点,就是手往前再放一些,要保持我们的从掌根到指腹都要有压地的感觉。

2、抽屉原则:先吸气,从头到颈到胸椎到腰椎的一个整体伸展,塌腰的动作,然后再吐气时又完成了更大幅度的伸展,将我们椎体前侧空间打开,更多椎体后侧闭合。脊柱的逐节屈屈,将前侧空间闭合,后侧空间打开,就相当于是我们在做抽屉推回动作,推回时卡住了,往外拉出来更多一点再往回推,这样就更好的去能够复位我们椎体。

3、四足位的脊柱屈曲完全屈曲的动作之后,引导客户完成用手去推地的感觉,这感觉来自于我们的肩胛前引手臂渗透到手臂大臂到肘到钱币,再到我们的整个手掌,不单纯是长跟整个手掌向前下方去推向店面或者地面,此时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一个想象技巧,这个你可以想象一件比较自己比较讨厌的东西,或者自己比较讨厌的人,想要靠近自己,你会用你的手臂去推他,手臂已经伸直了,这时候呢,你没办法把他推出更多,但是你会用身体的力量继续向远推手臂,这推手臂的这种感觉就是推向地面就可以的。

4(针对不同部位发力)如果是上胸椎段平的话,此时在四足拱背,尽量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同时,手推动的力量要继续增加,由向斜后方发力到慢慢的到后上方,发力更多一点,如果是下胸椎段平辈的话,将身体重心向后移,此时手的力量也需要不断的去增加,推动身体向后方移动重心就可以。

5四足猫拱背的动作,手推地的同时可以募集我们的前锯肌去发力,吸气时想象着将气体吸到我们的后背,胸椎段,尤其是平辈的位置,呼气时,继续推地,将凹的椎体继续向后向上去做,与那个想象技巧的引导或者向后的一个推动。

力量会比较弱的话:可以将推地的动作转为推墙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病人出现后背骨头有突出的现象,在外观上形成一个驼背的表现。实际上是由于病人发生脊柱侧弯,出现了剃刀背,就会产生这种现象。发病的原因有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继发性的。在治疗时,可以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脊柱侧弯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如果儿童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考虑采取保守治疗。进行传统中医手法,进行按摩矫正,可以改善脊柱部位的肌肉粘连程度,同时还要佩戴脊柱侧弯矫正支具,给予固定。如果成人出现这种现象,在治疗上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切开矫正复位,给予内固定,在术后,也需要佩戴矫正支具给予固定。

如果出现了背部有肌肉突起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肌肉损伤引起来的,通常通过适当的按摩热敷,应该是很快就能好转,如果感觉症状持续不缓解,那么这种情况不排除是不是有肌腱断裂的可能性,是应该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要做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后背部器官图

后背部器官图。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感觉背部酸痛、经络不通,想要告别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经络按摩。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后背部器官图,需要的朋友快快选择收藏吧!

后背部器官图1

五脏六腑的背部反应区背部图及口诀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五脏六腑的背部反应区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长痘:肠道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肺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 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心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 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肝区: 明显凸起 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脾区: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 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 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妇科 :八髎穴突出、发青、发黑、长痘 内分泌失调、宫寒、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赤白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下肢循环不好。

背部养生区的保健方法

1晒背取暖: 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2衣服护背: 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3捶背: 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4搓背: 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后背部器官图2

1、肩中俞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于大椎侧面2寸处。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统病症,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经常按摩还能够有效缓解视力减退、腰背疼痛等问题。

2、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处于人体第一腰椎棘突之下,于大椎侧面15寸处。其主要作用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胸椎2节与三节之间,处于大椎侧面2cm处。经常按摩风门穴能够有效去除风邪,缓解后背疲乏、无力等症状。

4、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人体第五节胸椎棘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够有效缓解心慌烦闷、口渴不适等症状。此外,心俞穴还能够治疗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5、胆俞穴

胆俞穴其位于人体第十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15寸位置处。胆俞穴有疼痛感多为黄疸病病症反应,其也多为下肢麻木反射区域。

6、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7、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8、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9、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10、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11、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2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