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这些组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机能或结构的异常,称软组织损伤。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分扭伤、挫伤、拉伤。慢性损伤称陈伤、劳损。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肌肉痉挛、畸形等。软组织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持久性局部发热和肿胀、营养性紊乱引起的肌萎缩、韧带松弛引起的关节不稳定、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周围骨化、关节内游离体等。
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扭伤):直接使用接骨散外敷,它局部给药,使药能快速渗透到损伤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条件的理应首选新伤2-3天止痛消肿,3-6天治愈3个月以内的伤一般2-3副药就治愈了严重的需要3-4副药陈伤需要3-6副药。软组织损伤应急时治疗,以免发生神经粘连,肌肉萎缩等其它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出现注意事项:有外伤、皮肤严重过敏者禁用另外也可以采取内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推拿按摩、针灸、温熨、熏洗、揉擦、固定等办法治。
胸椎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临床时有发生。胸椎后关节即关节突关节,由于胸椎后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两侧有肋骨支撑,胸椎的稳定性相对于颈椎和腰椎为强,发生后关节错缝的机会相对于颈椎和腰椎为少。但是,当突然的外力牵拉、体位变换不当、扭转,使后关节不能承受所分担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时,则有可能引起胸椎后关节急性错缝病变。[临床症状] 胸椎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呼吸运动和中,后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小,但在挤压或用力不当的扭挫伤,甚至咳嗽、打喷嚏等也可引起关节错位。典型患者在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后关节在突然错位时的“咯嗤”声响,轻者发生关节劳损,表现错位节段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背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体征] 急性胸椎后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多见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更甚,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突隆起或凹陷等。受损节段椎旁软组织可见有触痛、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诊断] 1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式病史。 2临床症状及体征:详见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 3触诊:错位节段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或偏歪。棘旁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紧张甚至痉挛,触之常可感觉有条索样物,压之疼痛。 4X线平片:由于胸椎后关节错位乃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故X线摄片常不易显示。但X线检查可除外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类风湿等疾病。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介绍本贴收到6朵鲜花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临床多发病。从生理上来看:12 块胸椎作为脊柱的一部分, 构成了人体力学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椎椎管内有脊髓经过, 并且有很多功能各异的神经从胸椎旁边经过。由于胸椎小关节数量多, 发生紊乱后所引起的症状、体征较为复杂, 具体表现与错位胸椎平面的高低、数量的多少、累及组织的不同、组织累及的程度不一以及病程长短等诸多因素有关, 因此, 有较大差异: 如肌肉劳损、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以及头颈部症状等。从形态结构上来看: 胸椎参与构成胸廓,凭借关节囊、周围韧带以及肌肉等软组织紧密结合与肋骨共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不容易受损, 故而临床中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的疾病常常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 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即使有效也往往停药即再次发作,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探索, 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治有了点粗浅的认识, 并归纳出了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行之有效的十种手法, 现介绍如下。1 手法介绍111 冲压法 以第五胸椎向左、第六胸椎向右旋转移位为例。患者俯卧, 医生站于左侧, 以左手掌跟压在第五胸椎棘突右边, 右掌跟压在第六胸椎棘突左边, 然后嘱患者作一深呼吸, 待呼气将尽未尽时, 医生用双手同时施一寸劲冲压。此时, 往往可以听到清脆的关节弹响声, 提示关节复位。然后再检查相邻的上下关节, 若仍有错位则依法再施。此法可以作为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的通用手法, 尤其适合于小关节紊乱并伴有胸椎轻微前后滑脱者。112 旋转冲压法 此方法为冲压法的衍生手法, 所不同之处在于冲压时双手作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这样冲压力与旋转力所形成的合力对于单纯的胸椎旋转错位比冲压法更省力。113 单掌振法 此法机理与冲压法、旋转冲压法机理相同, 但施术时改双手为单手。以第五胸椎向左旋转移位为例。患者俯卧, 医生立于左侧, 右手掌抵住第五胸椎棘突,嘱患者作深呼吸, 待呼气将尽时, 右掌跟以寸劲向右冲压,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单掌振法较为适合于上中段胸椎小关节紊乱。114 膝顶扩胸扳法 又称“胸椎对抗复位法”。具体操作时有三种方法: 患者面向靠背椅的靠背跨坐到椅子上, 双手向上交叉抱于脑后, 医生用膝盖顶住偏歪棘突。A 法:医生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 然后绕向后上方, 抓住患者前臂, 慢慢向后拉患者前臂, 同时膝盖稍微用力, 听到关节弹响声, 则提示关节复位。B 法: 医生双手托住患者肘尖向后慢慢扳动, 待活动到最大限度时轻微闪动一下, 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C 法: 这一方法是我对前两种手法掌握不太熟练时, 发现用A 法, 稍胖一些的患者不能忍受, 而B 法有时操作不慎会使患者感到肩部疼痛, 于是我就变通一下。医生双手从患者腋下伸出, 然后两手向上勾住患者双肩, 缓慢向后拉, 同时膝关节轻微向前抵住偏歪棘突, 待活动到最大限度时, 稍一加力即可听到关节弹响声。这种方法较为适合于上中部胸椎小关节紊乱。115 扳肩法 以第三胸椎棘突左偏为例。患者俯卧, 医生立于患者头侧, 以左手小鱼际压住第三胸椎棘突右侧, 同时右手向左上方扳患者右肩, 听到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此法较为适合于上中段胸椎小关节紊乱。116 指推法 以第十一胸椎棘突右偏为例。患者俯卧, 医生立于患者右侧, 双手拇指重叠抵住偏歪棘突, 逐渐加力向左推之, 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指推法适合于颈胸椎交界、胸腰椎交界关节紊乱及身体较瘦弱、关节囊较为松弛的患者。117 捶击法 以第二胸椎棘突右移为例。患者俯卧, 医生立于右侧, 左手拇指挤压住偏外的棘突并用右拳击之, 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操作时要注意不可骤用暴力, 对有骨质疏松或导致骨质疏松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适用于上中段胸椎小关节紊乱。118 双手重叠按压法 患者俯卧, 医生立于左侧, 双手重叠于中段胸椎棘突之上, 嘱患者做深呼吸, 待呼气将尽时以寸劲按压, 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此法适合于脊柱甩鞭伤的新伤, 复位成功时的关节弹响声有人称为“放鞭炮”。119 坐位旋转推法 以第十二胸椎棘突右移为例。患者坐位, 助手固定患者双腿, 医生坐在右侧以右手从患者右腋下穿过向上用手勾住患者颈部, 以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患者放松, 医生以右手带动患者上身由直立向右下方摆动, 待力传至第十二胸椎时以右手拇指推之, 即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此法较适合于下段胸椎的小关节紊乱。1110 拔伸牵引法 较之前九种手法, 此手法操作难度较大, 对医生要求较高。以第一胸椎束突偏歪为例。患者仰卧, 医生坐于床头, 右手托住患者颈部并用拇指食指放松患者颈部肌肉; 左手托住患者下颌缓慢牵引, 待传到第一胸椎时, 以寸劲作一牵引动作, 听到轻微的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复位。此法要求十分熟练方能操作成功。本法适合上段胸椎小关节紊乱。2 病案举例孙××, 女, 33 岁, 2003 年5 月来诊。自述背部疼痛1 周余, 加重3 天。经检查发现其胸椎小关节紊乱, 棘突向左偏歪, 其余无特殊症状。于是局部施以放松手法, 然后以冲压法进行复位, 听到四声清脆的关节弹响声, 患者告知“感觉轻松许多”, 考虑到是第1 次治疗, 不能过多使用整复手法, 遂嘱其回家热敷, 第2 天继续治疗。次日患者早早来到, 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说患此病已13 年了, 从未想到会有如此疗效。经仔细问病史, 患者告知13 年前从车上摔下, 经住院治疗, 出院时被告知脊柱形态无法矫正。后每隔1 月或每到天气突变时均会发作, 住院吃药均未能根除, 再检查脊柱时发现整个脊柱向一侧侧弯, 方明白是一侧甩鞭伤。于是仍用冲压法, 前后治疗1 周, 全部紊乱的小关节得以纠正。考虑到病史较长, 嘱其每天热敷半小时, 并隔3 日治疗一次, 以巩固疗效, 连续1 个月。3 讨论关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病因病机, 长期以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由于骨质的病变, 如骨质增生等导致周围肌肉、神经、血管的痉挛、水肿, 随之产生疼痛、小关节错位。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骨性学说”[ 1 ] ; 另一种则认为由于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受到不良刺激产生痉挛、水肿导致胸椎受力结构破坏, 脊柱失衡, 从而产生小关节紊乱继发骨质增生。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肌性学说”[ 2 ] 。从临床观察并结合骨质增生产生的病因病机来看,本病多因长期坐姿不正, 或因受凉, 或过度疲劳、外力损伤等原因, 导致胸椎周围软组织痉挛, 挤压周围的神经血管, 使血液循环受阻, 从而产生弥漫性疼痛, 进而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 失去平衡, 从而出现脊柱侧弯, 进而发生小关节紊乱甚至胸椎滑脱, 这种小关节紊乱未得到有效的纠正, 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不能很好的消散、吸收, 时间过久就导致骨质增生, 紊乱的胸椎小关节突出部分和骨质增生所产生的骨赘刺激到周围软组织, 引起进一步的软组织痉挛、充血、水肿, 挤压周围的血管、神经, 从而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及其它症状,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实施手法复位时, 首先通过放松手法, 使毛细血管扩张, 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增加组织供氧量, 促进代谢废物如氮、二氧化碳等的排泄并升高患者血液中的类吗啡样物质以解除软组织痉挛, 减轻疼痛。这样从软组织方面来清除病因, 截断恶性循环的进一步发展; 然后, 通过整复手法来纠正小关节紊乱, 消除其对周围软组织的不良刺激,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随着错位小关节的纠正, 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迅速消除。这样从骨性结构上清除病因,截断恶性循环的发展。通过临床治疗观察, 我们有如下体会: (1) 各个手法在使用前都要对局部进行充分的放松, 这样不仅有利于手法的一次性成功, 而且还能尽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受到无谓的损伤或者痛苦。(2) 做完整复手法后须用理筋手法, 使局部恢复解剖位置以便于气血的通畅, 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 文中多次提到的“寸劲”就是医生能够收发自如的一种爆发力, 因为其收发在一寸之间, 故而称为“寸劲”。(4) 介绍手法时, 对脊柱的分段只是以模糊的上、中、下段概括而不作精确的定位, 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医生因为习惯的不同或者熟练程度的不同, 有些手法的操作差别仅仅在细微之间, 但矫正的胸椎则差别较大, 故而不作严格的定位。(5) 在文中笔者多次提到关节复位而没有说成功复位, 是因为由于医生把握的尺度不同,或者功力的深浅不同, 有时不能一次完全复位成功, 仍然会遗留一些轻微的错位, 则需要再次施术以正之, 故而仅仅说复位。(6) 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时间较长的患者, 则应多次复位方能成功, 不可强求一次完全复位, 以免造成新的损伤。(7) 对于体质较差、关节囊较为松弛或者病程日久的患者, 做完整复手法后可以适当的点、按足三里穴以加速康复并能巩固疗效。(8) 以上手法对于单纯的胸椎小关节紊乱及其并发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若用之得当,常可以使症状迅速解除。但临床中要仔细检查, 注意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尤其要注意对年高体弱、骨质疏松等患者要谨慎, 对肿瘤患者则应禁止手法治疗。(9) 对于小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 它可以作为关节复位的一项指征, 但不是唯一的指征, 故而不能强求, 更不能片面追求弹响声而用暴力, 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颈椎小关节紊乱通俗一点来讲就是颈椎错位,那么大家知道颈椎错位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吗?
颈椎小关节紊乱,全称应该是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一般称为颈椎轻度脱位,也称为小关节滑膜嵌顿,即中医所指的“骨错位,筋出沟”。这意味着颈椎的小关节超出了正常的活动范围,小关节之间会发生轻微的错位,这种错位经常会复发,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长期反复发能促进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1有长期工作紧张的病史,或颈部过度弯曲和过度扭转的病史;2颈部疼痛不适,项韧带及两侧有压痛点;触诊可以有颈椎曲度;4颈部活动受限且僵硬,颈部后部有一个固定的压痛点。当颈部移动时,可能会有一个小的关节反弹,并且颈部会碰到脐带、结节和粘连增厚点;5x光片显示生理屈曲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屈曲线逆转,或椎间隙后缘变宽,椎体可侧向移位。x线侧位片显示双侧阴影。
按摩针灸也可以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1)按摩:采用经络按摩,即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坐姿,操作者站在他的身后,一只手握住患者的额头,另一只手用拇指点压痛点;然后在患侧的肩部和背部做自上而下的按摩,重复4-5次,并要求他做一些活动,如低头和旋转头部;然后,操作者用左手托住患者的头枕,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下领,同时用双手慢慢向上拉,在拉的过程中使头部和颈部向后倾斜,或左右旋转3-4次;最后,用轻柔的手法做3-5分钟的局部按摩。这种方法可以放松肌肉和肌腱,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和疼痛。2)针灸:选择风池、大椎、外关、局部压痛点等。强烈刺激,保持针刺5-10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