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能治疗哪些病?,第1张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坚持艾灸,会发现身体有惊喜变化。

艾灸其实并不是医家一时推崇的火热,而是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在中医疗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以其独特的功效,历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将其点燃后放置于腧穴或是病变的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烫,通过温热刺激以及药物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治疗的症状也比较多,像寒热虚实皆可用之,有灸治百病之说。

一、艾灸的6大作用

1、温经散寒

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气行血则行,血行得温,所以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艾条或艾绒以其热力通透,温通经络,透达脏腑,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热引热,引出体内真阳。

2、通经络

身体有痛,痛的原因中医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调经、治痛经、治腹部冷痛

艾能温经脉止痛,尤善调经,中药学上认为艾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与香附、当归、白芍等合用,为古方“艾附暖宫丸”。

4、治疗虚寒性出血

治疗虚寒性出血症最好,尤其是妇科崩漏下血,也可以治疗血热妄行出血症。

5、扶阳、升阳

艾为纯阳之物,在督脉上作督灸,是最好的扶阳方法,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6、调节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古人认为阴平阳秘,不生疾患。

二、艾灸的适用人群:

(1)脾胃虚弱人群: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面色偏黄、消瘦等。

(2)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如白领人群、企业高层领导、科研人员、经常熬夜、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体能偏低人群。

(3)各种疼痛人群:如顽固性头痛,背部发凉、发紧,周身疼痛等人群。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经常感冒,体质虚弱等人群。

(5)失眠人群:如长期失眠、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健忘,耳鸣,记忆力下降等人群。

(6)更年期人群:如女性经期紊乱、更年期伴有头晕、耳鸣、失眠、潮热,五心烦热、心悸、倦怠、乏力,情绪不稳,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7)颈肩腰腿痛人群:如颈肩腰背不适,酸痛,活动受限,手指发麻、屈伸不利等。

(8)宫寒人群:如痛经、胃寒、月经不调、怕冷等。

(9)月经不调人群:经前下腹疼痛,经量少色紫,经行不畅人群。

(10)产后人群:女性流产或分娩后体质虚寒、睡眠障碍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艾灸一定要坚持,另外针对不同的问题要辨证论治,多加学习,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一位懂艾灸的伙伴,健康生活也能常伴左右。

艾灸的主要成分艾绒已经是一种治病的中药,而在艾条燃烧的过程中,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到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艾灸就是这么神奇。下面就由懂视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局部刺激作用

针灸是一个特定的部分,基本的火灾中人的刺激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第一个温暖的地方,火的激励机制。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肌肉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促进炎症,粘连,渗出,出血等病理产物大吸收;也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性物质,减少兴奋性神经系统,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热疗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

艾灸涌泉穴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艾灸的注意事项提到艾灸应该注意什么,或者有什么禁忌,这些有的是先人总结的,但是更多的是我的经验。

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针灸后身体健康的,没有其他寒性疾病的,针灸后半小时后可以用凉水洗手,但是原则上不建议使用冷水。建议用温水洗手,温度早高于人体体温即可。

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马上同房,这时的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你在同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已经适合精子的着床和存活生存。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有的男性精子成活率很高,往往环境不利也能生根发芽,而有的种子质量不高,即使放在宽松的,高质量的土地里照样长不出好庄稼。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肌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8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9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10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艾灸的方法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在灸腧穴部位涂上少量的大蒜汁,有些朋友觉得麻烦或者是嫌大蒜的味道难以接受,便会省略这一步骤,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薄片,生姜的厚度一定要掌握好,太厚的话艾灸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哦,大约为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就行,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3、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1白酒泡大蒜的神奇功效和作用

2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3艾奥比艾灸贴的功效和作用

4温灸和艾灸的区别以及功效作用

5艾熏的神奇功效与注意事项

6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最佳时间

艾叶严格上来说是中药来的,艾叶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因此很多人有风湿的时候,都会用艾叶来祛湿,本身艾叶的副作用也比较低,艾叶除了可以煲水,还可以熏,熏艾叶能发挥其他效果,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熏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吧。

屋子里熏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有些人会往屋子里熏艾叶,那么屋子里熏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屋子里熏艾叶主要有杀菌、祛异味、驱蚊虫、预防疾病等作用和功效。房间熏艾草主要的功效就是消炎杀菌,熏蒸后可以消灭多种致病菌,从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在春季等流感高发季节,可以经常用艾草来熏蒸房间,而夏季熏艾草可以有效驱除蚊虫和异味。

在冬天,为了保暖人们都会把门窗关紧,这样时间长了,室内就会出现一些异味儿,如果能及时用艾草熏蒸房间,就能有效把室内的异味去除,而且能在室内留下艾草的淡淡香气,同时也能把室内空气中的毒素消除,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对人类身体的伤害。

熏艾叶的禁忌

熏艾叶的时候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那么熏艾叶的禁忌有哪些呢?

通常孕妇以及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不宜熏艾叶。艾叶有活血的作用,怀孕的女性熏有可能导致流产,所以孕妇不宜熏艾叶,最好艾叶或者艾条的味道也不要闻。熏艾叶时,空气中会由于艾叶的燃烧,有许多微小颗粒,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哮喘,在吸入这些颗粒后,可能引起疾病的发作,所以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也不宜熏艾叶。由于艾叶性温,熏完艾叶之后患者可能会有身热,或者口干咽燥的症状,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应该注意补充水分。熏完艾叶后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冷水,不可以用冷水洗澡。

还有年纪大的以及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适宜熏艾叶,特别是不能熏背部及腿部,要熏只能熏小腹至肚脐位置。身体虚弱的每次熏的时间都要减少。用作保健的话,只能一个月熏一次,冬季注意缺氧及防止火灾。

熏艾叶治疗宫寒

熏艾叶据说可以治疗宫寒,那么熏艾叶治疗宫寒是什么样的呢?

子宫虚寒证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下腹冷痛,月经量少,经期疼痛,畏寒怕冷,面色恍白,乏力,舌色淡,苔白,脉沉细等,是妇女月经病的常见证型。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子宫虚寒证的治疗。常用穴位包括任脉穴位,督脉穴位和膀胱经穴位,如关元,气海,中极,水道,八髎等。艾灸方法可使用艾条温和灸、温灸器灸。对于虚寒症状较重,平时畏寒肢冷,气短懒言,月经不来的患者,可以使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幼儿园熏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有些幼儿园会熏艾叶,那么幼儿园熏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艾草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野生植物,它是菊科植物的一种,平时它既有入药也能食用。在幼儿园熏艾叶重要功效就是消炎杀菌,其能把室内空气中存在的金**葡萄球菌和多种致病菌全部消灭,清除,能减少它们对人类身体的伤害,特别是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中,用艾草熏蒸幼儿园,就能有效预防流感发生。

幼儿园熏艾叶还能起到辟邪的作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民间艾草都是很特殊的存在,人们都认为它能驱除邪气,能消除室内的不祥不洁之物,特别那些经常精神无力或者心烦而又没有实病的人群,多用艾草薰蒸教室对身体健康的恢复会大有好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5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