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你锻炼多了之后会发现虽然健身房练各个部位的器械有很多,但是同一部位的发力方式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动作五花八门而已。所以一根弹力绳完全能满足全身锻炼的需求。
首先手臂是最简单的,用双脚踩住一边,单手抓住另一边就可以做二头弯举了。制定好组数次数,然后左右手交叉进行即可。三头训练与二头相反,把弹力绳一边挂在高处另一边单手做臂屈伸即可。
肩膀也是非常好练习的,单侧脚踩住单侧手臂可以进行前平举和侧平举训练前束中束,两手分别握住弹力带两端伸直手臂做扩胸运动就可以练习到三角肌后束。
其次是胸,还是把弹力带固定在两手手腕上,然后尽可能大的(保证安全)以宽距做俯卧撑,绝对酸爽。
腿也是十分好练的,两腿固定住弹力绳,一侧脚伸直往前踢锻炼股四头肌,一侧脚伸直往后则锻炼股二头肌。
练背则可以用弹力带辅助你引体向上或者固定在门上做划船动作。
因为运动配备需求低、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慢跑、长跑成为是国内最普遍的运动之一。人们以跑步健身,目的是为了追求健康,但很多人却因此跑出了问题,结果得不偿失。 想要跑得健康又不受伤,一定要有基本的跑步认识: 跑步前,应该先做身体活动度检测,只要有动作无法达到标准,就不要勉强跑步。再者必须了解正确的跑步姿势,免得跑得费力,反而伤身。
跑步前的身体活动度检测
跑步前,必须先进行暖身,顺带检测身体活动度。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无法达到标准,最好先找出原因,做身体的伸展训练,等恢复正常的活动度水准后再跑步。否则肌肉耗费过多能量,不仅跑起来吃力,也容易受伤。 活动度检测如下:
预防跑步伤害的运动
为了避免跑步造成身体的伤害,以下针对容易造成受伤的原因,设计 、伸展与训练等一连串步骤。除了跑前、跑后之外,习惯跑步的运动者,平时也可以透过这些活动来加强身体的准备。 如果前述的身体活动度检测结果不佳,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运动锻炼加强。由于跑步几乎牵涉到全身的关节与肌肉,所以预防运动也必须 全面,无论胸部、手臂到下半身都要加强练习,几处容易紧绷的肌肉,也要加以 。只要适度强化活动度与肌力,就能远离运动伤害。
<span style="h2> 1 二头肌伸展
1 单手向后倚靠墙壁,掌心贴平墙面。 2 微微向外侧伸展,感觉到二头肌位置有轻微拉扯、紧绷感即可。维持动作15~30秒。
2 三头肌伸展
1 身体站直,单手向上反折至后颈,手肘向上。 2 另一手按住反折手肘,轻轻往下压,维持动作15~30秒。
3 胸椎和肋骨活动度伸展
1 准备一张靠背椅,椅背高度不超过运动者坐下时的肩胛骨。 2 坐下后,右手手臂扶靠椅背,侧转身体向右,左手扶住右膝,以帮助旋转。 3 维持侧身约15~30秒,回到本位,再转向左侧,如此反复来回。 4 侧转身时,感觉身体的动作,尽量把胸廓、肋骨拉开。收小腹,不要突出。
4 人面狮身式伸展
1 俯趴在地,双腿紧贴地板。 2 腹部贴地,手肘撑地,从胸椎第四、五节处挺起上身,微收下巴。 3 前臂贴地,两臂保持平行,肩膀不耸起,保持开胸。每次伸展动作约15~30秒,一天5~10次。
5 下肢与坐骨神经伸展
1 于墙角单脚靠墙上,一腿伸直,保持腰部稳定不动。 2 或可用弹力带扣住脚掌作为辅助,维持腿与身体的角度。注意力道不可过重,腿部只要感觉稍紧绷即可,切不可过度伸展拉伸。 3 保持动作30~60秒后换脚。每天做10次。
6 股四头肌伸展
1 平躺在床上或桌子上,小腿垂直落在床外侧。 2 抱起右腿贴近腹部,腰部保持稳定,注意大腿不可外展。左脚踩在地上固定。 3 保持动作约30~60秒,换另一腿伸展。
7 股四头肌、髂腰肌伸展
1 站立姿势,双脚张开与肩同宽。 2 右手握住右腿小腿向后提折,尽量让后脚跟碰到臀部。 3 伸展过程收紧腹部,双腿尽量并直,保持身形挺直,不驼背、不凸腹、不折腰。 4 伸展30~60秒后,换另一腿伸展。
8 膝关节稳定训练
1 双腿打开,左脚在前,右脚半跪,保持上身脊椎直立、骨盆稳定,收小腹。 2 右大腿下压前推,左腿弓箭步成直角,膝盖对准脚尖方向,保持上身正直,收小腹,腰椎稳定,锻炼股四头肌。 3 保持动作约10~15秒,换另一腿伸展。每日约做15~20次。
9 小腿伸展
1 双手扶墙,双脚呈跨步状。 2 前腿膝盖弯曲,后腿伸直。当姿势正确时,从背后观看,脚跟、脚尖与膝盖对齐,仿佛连成一线。 3 每次伸展约30~60秒,之后换腿。一组2次,每日做1~2组。
<span style=" 1 腹部肌群训练
1 仰躺在地,手平放两侧。 2 双脚并拢,抬起小腿与地板平行。 3 单脚尖往下点地后再举起,来回反复各10次。 4 手往两侧展开,伸展胸部肌肉。注意保持上身稳定不动。 5 双脚并拢,抬起小腿与地板平行。双膝向右侧倒,膝盖不碰地,维持15~30秒。反方向重复动作,左右各做10次,训练腹外斜肌。
2 臀中肌训练 (一)
1 身体侧躺,两脚弯曲,脚跟重叠,骨盆稳住不动。 2 以膝盖为中心,慢慢向外展开。 3 保持动作约10秒,再慢慢收回。每天做10次即可。
3 臀中肌训练 (二)
1 身体俯卧,收腹。 2 一脚外展后踩,脚尖外翻,带引身体自然翻起。 3 保持动作约10~15秒,每日约10次。
4 臀部肌力训练:深蹲
1 身体站立,双脚打开距离与骨盆同宽。膝盖、脚尖朝前,双手往前平举。 2 臀部下蹲 ,上身略微倾斜,膝盖弯曲。注意膝盖弯曲时,两膝保持平行,避免往外扩张或内缩。 3 下蹲到大腿与地板平行,再用臀部与腿部的力量站起。 4 每组8~10次,每次深蹲间休息约30~60秒时间,一天反复做1~2组即可。
5 足弓训练
1 坐在椅上,双腿小腿并紧,两脚脚踝之间夹紧一张厚纸片,接着踮起脚尖,保持姿势约10~15 秒后缓缓放下,重复10次。如果姿势正确,小腿外侧或后侧会有微微的紧酸感。 2 进阶以站姿夹紧厚纸片,并拢双腿,双脚微蹲,脚尖踮起,保持10~15秒后再缓缓放松站稳,重复10次。 3 踮脚的方式,切记不可以用脚趾抓地,而是用脚掌撑地踮起。
书籍资讯 ◎图文摘自商周出版,向志超著作《人不必活得腰酸背痛:酸痛检测、 、伸展、运动保健全书》一书。 全书特点 〔特点1〕: 10分钟检测量表,全面自我检查,找出酸痛症结 如果你已经觉得疼痛,透过量表,可以找出疼痛真正发生的部位,判断原因;如果你还不觉得疼痛,透过量表,检测出藏在「不痛」底下,躯体真正的健康指数! 〔特点2〕: 全方位解析全身六大部位酸痛成因、 缓解、伸展保健方法 做完全身测量后,可以判断身体的哪些部位是「灾区」,透过肌肉与关节的反应,解析疼痛的成因,并可以借由 、按压穴道、简易运动等方式,减轻疼痛,矫正受伤受损的部位,让身体恢复健康。 〔特点3〕 :慢跑、单车、瑜珈、健身房等全民运动伤害全预防 针对近年来流行的慢跑、单车、球类运动、瑜珈及以锻炼肌肉为主的健身房运动爱好者们,详细说明正确的运动概念、常见的运动伤害及运动前后一定要进行的伸展,也提醒消费者如何购买适当的运动用品,怎样正确使用,避免花了大钱反而伤身。 〔特点4〕 :透过一日时间轴,保持正确姿势,打造无痛家居 从6:00到24:00,全面解析一天从早到晚,从起床到入睡,正常生活中行、住、坐、卧各种情况下的每一种姿势,确保你的身体永远保持在对的状态。 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同时提供读者购买桌椅、床垫、枕头、沙发等家居工作日用品的选择标准,找到真正适合你健康生活的家具,打造无痛家居。 〔特点5〕 :10分钟轻松伸展,适合全家大小随时随地都能锻炼的「不痛健康法」 整合多年行医经验,精选10项适合在10分钟内完成的伸展运动,让你能快速舒展全身,有效放松,锻炼肌肉支撑度,确保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活动度,有效保护身体,远离酸痛。 •更多商周出版《人不必活得腰酸背痛:酸痛检测、 、伸展、运动保健全书》资讯 请点此
责任编辑/滢滢
《运动星球》征稿,针对运动产业、训练教学、应用资讯、健康话题等议题,需要您的独特观点,欢迎专业人士来稿共同交流。投稿请寄 service@lishixinzhi ,文长至少800字,请标注来源,并请附上个人100字内简介,文章若采用将由编辑润饰,标题及如需修改将事先与您连络讨论。
分享文章
杨式 太极拳 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永年广府人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从陈氏太极拳发展而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欢迎阅读!
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曰:“揽雀尾为太极拳体用兼全之总手。”又曰:“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学推手则即是学觉劲,有觉劲则懂劲便不难矣。故总论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此言即根于推手无疑矣。”
揽雀尾之棚、捋 、挤、按四式,即沾、连、粘、随,是“舍己从人之定步推手”之基础。棚式推手,捋 式推手、挤式推手、按式推手是基础的推手四式。
杨振铎传103式、或李雅轩传115式的杨式太极拳,大部分拳式、架子,皆源自揽雀尾或揽雀尾四推手之变招。自腰以下,下肢之变招似乎不多,但其难度却未稍减。左右脚、腿之虚实相生、虚实转化,于多数拳式,大抵是相同或相似的。故练习揽雀尾,至关重要,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揽雀尾是太极拳的基础式。棚、捋 、挤、按,一气呵成,缺一即不成包罗万象之势。杨澄甫释揽雀尾推手,有棚、 挤、按四式,为其整体拳势,有志于求太极拳之真的练拳者,须知此四式推手,整体并重,而不应重此轻彼。
自起势起之整套太极拳,有一百多拳式,如以拳功兼练为纲,实以起势和揽雀尾四式之习练最为紧要。
练习初期,学拳者可用一部分时间,用于腰以下的胯、腿、膝、足之虚实相依、相生之习练,上肢则由其自然松弛下垂。
左棚接起势,身躯重心向左逐渐移动,左膝渐屈,在此过程中,腰部有向右旋转、向左移动、向下沉降三个动作同时进行,均须极柔软、极轻灵、极沉着、极均匀,腰部向左移、向下动相融合的动作,带动下肢,使左下肢极均匀、极轻柔地旋转沉降,其螺旋劲似乎有入地三尺之势,而右下肢则渐变虚步。至左下肢沉劲最大,膝位最低时,为“单沉”,腰部旋转带动已变虚步的右脚松动自然地转动,约转45度,上身和脊背亦随腰转而转向右侧。由左向右的旋转,由上往下的(立身中正的)沉降,以及由右向左的(也是立身中正的)移位,须融为一体。腰脊同动、同移,带动肩、上臂、肘、小臂及掌完全被动的动作,逐渐形成右上左下如抱球状的臂掌位置。
此处为太极拳起势之尾、揽雀尾之始,乃不同拳式之交接处,十分紧要。当上肢形成右上左下如抱球状的臂掌位置时,身体已右转下沉,左脚渐虚;转腰之势,带动左腿向右旋转,再带动左脚向右脚靠拢,再迈步。此时左髋骨、左膝骨均须完全放松,小腿与左脚毫不用力,牢记“主宰在腰”四字。
此时身体重心应在右足立脚处之内左侧,而不在右足接地处。
身向上起时,应为腰向左旋转、向前方移动、向上拔起三种动作交相渗透复合,继而带动右大腿,以右髋骨为支点向左旋转、向前方移动、向上拔起;右膝以下的小腿和右足皆不用力,亦不着力;不可应用丝毫蹬力;用蹬即僵,也练不出松弹力来。
“松弹力”这个词,为李雅轩所创。他释之曰:“两腿如车箱下之大盘簧,要有很大的松弹力,又如载重之船舟,漂浮于江面,沉重而又有动荡的样子,所谓动荡,不是自动,而是因水涛之动而动。太极拳就是要练出腿上的这种弹力功夫来。”
人下肢弹力的发劲,只在膝盖上端的大腿二头肌;故练拳当以沉劲、弹力为主,不可着意前推。如果意在膝下或足端,用蹬力,是常人走路、上楼梯的习惯。此习惯得须在练太极拳过程中逐步消除。
小腿、膝、足空若无物,才能得松弹力;得松弹力,小腿、膝、足才能空若无物。如此日复一日,在盘架子时,整个身体多次自然下沉,有时似乎有往上弹回一、二次之势。这才能谓之松弹力。太极拳之沉劲、弹力才能练成。
下肢松弹力的关键部位在腿二头肌,即在大腿前上部的那块突出的肌肉。这些肌肉,像弹弓一样储存能量,并且能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释放出来。能量注于下,可使腿极其快速地突然弹向前方;能量注入螺旋旋转的腰部,经由大松大软的体、肩、臂、手,形成“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内劲。“发于腿”这三个字,说清了内劲的关键来源在于大腿的二头肌。
骏马就是利用腿部二头肌中类似弹弓那样的特性奔跑
英国动物学家阿兰·威尔逊拍摄了良种马奔跑时的慢镜头照片。二头肌为这种至关重要的前踢运动提供80%的力量。奔马、蚱蜢和跳蚤,都是利用类似的弹弓机制迅速加速,大型动物也是靠这种弹弓机制奔跑的。
有一些名家太极拳传人著书立说,用蹬力来求释双足之变势,恐怕是欠妥的。
揽雀尾的棚、 捋、 挤、按四式,在腰以下,主要练的就是下肢的松弹力。
“双沉”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是双足、腿虚实交替,阴阳互易的瞬间。在这一瞬间,全身重心适在两足正中,上肢大抵为“开势”,虚领顶劲,层层骨节皆松开至最大限度,吸气和呼气亦在极度柔和的交接处。自腰以下,则为左右并沉,其意相同,内劲亦相同。就整体而言,腰以下,为下沉之势;腰以上,骨节皆松,气贯腰脊,即为“拔背”。
自“双沉”起,身、腰或向前,或向后,均旋转往下。腰为轴,为唯一“主宰”,带动上下肢之变动,变为一实一虚。此虚实之变,极轻、极柔、极匀、极松。拳式到腰及上身达到一式之结尾处,一足已是“实”之至,另一足则是“虚”之至。而腰及上身紧接着变式时,腰以下还可以有极短时间的自然轻柔的极少量之下沉,以练成圆弧状的变换以及下肢的松弹力、反弹劲。
太极拳全部拳式的主宰及枢纽,皆在腰。腰有旋转、进退、上下所构成的螺旋式椭圆圈,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或偏圆、或趋扁,或左侧、或右侧,变幻不定,其要点在于两拳式交接处、交接时,腰部的旋转务须成圆弧形,切忌直来直去,形成尖角。否则就不能练成上、下肢的“缠丝劲”和“松弹力”,也不足以言太极。
李雅轩倡言曰:弯曲的下肢,形成直角即可,膝部不必弯曲伸出在足底之外。此说出自杨澄甫之《太极拳之练习谈》,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练拳,亦较易得轻灵松软之要诀,并可兼得“沉劲”。但若移形换步,膝部势必还要弯曲超过直角,身体重心才能前移,故练拳时亦不宜过分拘泥于“形似”。
陈式太极拳拳式整体较低,较适合于年青练拳者;但练之不当者,易致蹬力,更易致拙劲。左右下肢由实变虚或由虚变实,须力求轻灵松软匀整。这几个字,特别“匀整”二字,是腿部虚实、阴阳变换的要领。太极之意,惟存乎一心耳。
左右上肢之动,以腰为轴,以腰部螺旋劲为原动力,带动上下肢体;双肩极松软,肩关节完全松弛,从而甩动上臂,乃自然得“沉”肩之势;肘部亦自然下坠,名为“坠肘”。左右上下臂动作路线皆为曲线,有时左略慢右略快,有时反之,从而形成“开合”之拳势。
在瞬间“双沉”甫过,左肩松动,为转动关节,左上臂略往上举,左小臂、左掌皆无丝毫僵力,自然向左耳近处下落,再以腰转动带动左上臂转圈,左小臂左掌随之向右、向外、向上移动。在揽雀尾式中,棚、 、挤、按之左臂、掌、膝如此动作,练之既久,才能得其大松大软。其后的搂膝拗步,双倒撵猴……,皆如是。举一而反三,右臂亦遵此理此道而逐日练习,即可得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所曰:“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之高境界,真功夫。
李雅轩称,推手或过招应以沉劲为主,不过双臂由合而开、腰旋转由下而上时,亦可以发劲。动向上方的松弹力与旋转力相结合,亦不失为太极拳的优势。
清代之陈发科曾以背部弹诸弟子于三丈之外,可见太极拳之松弹力与过招,原不限于双掌也。
杨氏太极拳拳法特点
拳法风格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立身中正安舒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
主要是对身法的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尤以杨氏太极拳最为见长。
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上能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尾闾部位〔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做到了以上两个方面,能体现立身中正安舒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的这一特点,不少名家都有见教。杨澄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的把人体喻为一口古钟: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身为腰圈,钟囗为胯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于中心垂直线下端,即所谓铜钟五个点,十分强调立身中正。
杨式太极拳名家李迪先生在自己客厅挂着一副 对联 ,其上联便是“端正身法脊竖起”也是强调身法中正安舒。
拳架开展大方
杨式太极拳在拳架上的独特风格是开展大方。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手须到位。上下的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如“白鹤亮翅”左右对拉拔长的开展大方,衡量拳架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大方,是一个重要标准。
动作松柔缓慢
这是杨式太极拳最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杨式太极拳名杨海内外的最主要原因。杨露禅三下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习拳艺多年后自成一派。杨式太极拳拳架中没有像陈氏太极拳的弹抖,跳跃,震脚等明显的刚猛发力动作,形成了自己的大松大柔的独特风格。这是增加功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的独特练法。也是老少咸宜的强身健体之法。据说杨澄甫教拳授徒,强调最多的也是一个松字,他常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他看弟子练拳半天可以不说一句话,但一个松字有时他要说几十次。这种大松大柔,绵里藏针的行拳走架风格,也符合中国道教鼻祖老子柔弱胜于刚强,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行动速度均匀
有的太极拳门派强调快慢相间发力刚猛,而杨式太极拳则强调慢,柔,而且特别强调速度要均匀。忌讳动作时快时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匀既包括从起势到收势整个套路,也包括单式动作手脚运行与配合的速度,还包括了上一动作与下一动作的过度衔接自然协调。一套八十五式传统套路打下来大约需要二十二分钟,下盘功夫好的可以打到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而起势的速度就决定了整个套路的速度。全部套路的速度始终如一。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要求动作转换时徐徐地倒换重心,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而不主张“快慢相间”,行功走架,速度均匀,是杨氏太极拳的独到之处,虽然个别动作可以做到稍快一点,但从总体上说好似行云流水。即便是“转身摆莲”和“转身左蹬脚”等动作,也仍然强调速度均匀。
招式虚实分明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一文中,开宗明义的提出太极拳术,以虚实分明为第一要义,把分清虚实摆在头等位置,可见分清虚实对于习练杨氏太极拳之重要。杨氏八十五式太极拳从头到尾,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而且绝大多数动作都是一只腿承担大部分体重,当全身重量坐在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当全身重量坐在左腿时,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两腿平均承担体重的动作是极个别的,除了起势,云手,右打虎式转回身右蹬脚的过度动作中有短暂的马步外,其余几乎都是一腿虚一腿实!
而且杨式太极拳中的虚实相互转换,又都是由半虚半实,全虚全实的逐渐转移,比如脚踏地面的由虚变实:前进时脚跟先着地,脚掌脚指依次落地,最后才全部踏实,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互消长的情形一样,这种虚实分明的拳架特点,在杨氏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中非常突出。
周身圆活连贯
“圆”是说太极拳所有动作都走弧形的半圆。“活”是说动作不呆滞。上下相随,步随身换,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而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之圆犹如一个三维空间的球体,触动任何一个点都会引起整个球体周身的转动和移位,挨着何处何处转。连贯,是动作之间衔接非常紧密,没有明显的断档现象,如行云流水,滔滔长江波浪,连绵不断。
只要仔细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杨式太极拳动作连贯性很强,上一动作结束的同时,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使人难以发现动作之间的起止界限。如“左搂膝拗步”接“手挥琵琶”一势,当搂左膝推右掌时,随着右掌小指领劲侧掌前送的同时,随身体前移的惯性,右腿跟自然抬起,向前跟进半步,就进了“手挥琵琶”的开始。拿这个动作的起承转合来说,“左搂膝拗步”的“合”同时又是“手挥琵琶”一势之“起”,动作非常连贯自然。
腰身使动四肢
张三丰所传太极拳《十三势歌》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各氏太极拳都强调“腰为主宰”,“腰为轴”,“太极腰八卦掌”等,都说明太极拳强调用腰。杨氏太极拳更是如此,对腰的要求特别高,特别严。杨式太极拳捡验身法是否正确,有没有“太极之态”,主要还是看腰上有没有东西。
杨氏先辈曾 总结 出:“腰”一动周身皆动,“腰”一静周身皆静,“腰不动,手不发”,“欲要身动,先要腰动”等宝贵 经验 。杨氏太极拳亲族传人杨振基强调:杨氏太极拳必须练腰为主,一切动作都要靠腰带动,腰拉,腰转,
杨氏太极拳
腰手脚,他对每一个动作的讲解,都把对腰部动作要求,介绍的非常详细,非常到位。赵斌先师传授杨氏太极拳套路时,强调“身使四肢”而不能“四肢使身”,所谓“身使四肢”的“身”指腰身,“使”指带动的意思,就是在练拳时通过松肩松腰引导,带动四肢运动。它要求行拳走架时,上肢的气要沉在腰上,下肢的气也要提到腰上,真正地把腰变成周身运动的“发火点”,对于四肢来说,不要动不主动的动,而是在腰身的支配下,由身体的转动去牵动手臂转动,当身体下沉时,让地心吸引力去引导手臂沉落,当前进式后退时,让身体带动手臂发生位移。“身使四肢”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集中反映了杨式太极拳身法的显明特点。
换位逢转必沉
有位资深的老拳师对杨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简明扼要的概括为“以松柔见长突出沉劲”。上海杨式太极拳名家顾树屏先生练杨氏太极拳六十个春秋,颇具功力,他认为杨氏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逢转必沉”。这四个字的概括很能反映杨氏太极拳区别于 其它 各氏太极拳的又一独特风格。“逢转必沉”突出沉劲,不只是表现在某一拳架动作上,而且贯穿在整个套路的全过程之中,其中“逢转必沉”是一个非常明显规律性表现。
练杨式太极拳必须打出沉劲,如果打不出沉劲那也就打不出传统杨氏大架的拳味,仅举“倒撵猴”式的练法为例,这个动作就是“逢转必沉”,是发沉劲的典型拳势。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基在《杨澄甫太极拳》一书中说:“倒撵猴”一式的奥妙,在于发沉劲时要松腰松胯,气沉丹田,使劲由脚而腰达手,“倒撵猴”一式如何走沉劲河北石家庄市赵济夫先生曾在《武当》杂志发表题为《对倒撵猴一式的练法的粗浅体会》一文,他是这样论述的:“左倒撵猴左脚退步站住后,首先要屈左膝,落左胯,周身随呼气与腰,胯,裆下沉合为一势,这时命门后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左腕背彻底松开,内劲蓄足,然后腰胯拉,随身体左转后移,重心偏于左腿,顶劲领起,气沉丹田,并下行直达涌泉穴,左掌随周身后移,向下沉落于左胯前外侧,最后才是右脚掌碾正,右掌向前推出,形成沉,拉,打之势。除倒撵猴之外,还有单鞭,云手,搬拦捶,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等,凡是有转身的动作,几乎都要下沉的身势,这种沉劲的练习正是推手时产生‘弹簧劲’的坚实基础,所以‘逢转必沉’是杨氏太极拳拳架动作的一个普遍性规律。”
体用效果突出
太极拳的本质主要是技击,是自卫防身。杨氏太极拳更是如此,它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威震武坛。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国家体委早在1956年与1959年前后以杨澄甫拳架为蓝本,编写了“24式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国家体委 武术 研究院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太极拳发展的需要,又特汇编了四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杨、陈、吴、孙),其动作均要求按传统练法编排,它对今后国内外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怎么加强小臂的力量,我的二头肌还行,就是小臂力量太差
小臂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哑铃练习,小臂肌肉是很难练的,必须要持之以恒,方能有进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怎么加强小臂的力量小臂其实挺好练得
你可以做指卧撑,开始从5个练起,慢慢加次数,没锻炼的时候要做3组以上
当你能做20个全指指卧撑的时候开始减手指数量,慢慢小臂就出来了
还有把哑铃的一端去掉,然后用手握住,然后开始用手腕的力量将有重量的一头往上翘(跟杠杆似的)也是3组,每组10个开始练起。。。这样也特别练小臂力量
怎么样增强小臂力量和手腕力量用适合自身力量的哑铃,10个为一组,一次做三,五组,关键是要能坚持,两三天练不出来的,至少要坚持半个月,你就胳膊变会得肌肉凸现,挥拳有力俯卧撑,脚放得越高,手臂力量就越大,经常练,保证手臂力量提高很大用拉力器第一次练10个以后每两天多练10个
1 锻炼手臂2 锻炼手腕3 锻炼手指
锻炼方法
1 锻炼手臂 (这不用教了吧伏卧趁或引体向上或压林等)
2 锻炼手腕(可制一跟20多公分的棒子中间栓上线(结实的)绑上些东西(这无所谓) ,重量不用我说了吧!然后用手腕力量将棍子转动(绑的东西也随之上下移动)顺势针与逆时针来回变动作到手酸为止为一组,休息2到3分钟,3组每天,
3锻炼手指(司马光扎缸想必你知道吧就是那种缸(比手掌小一点的缸口那么大就行了,用手指抓住缸口手指酸为止最好多坚持,也是3组每天,不过多几组也无所谓这是耐力练习,接着一种拿着哑铃从下提到上(出气)松开,在半空中抓住(吸气)但是不要在家里的地板上练,扎烂地板,妈妈要骂的,最好下面有垫子之类的东西,这是练灵敏度和手指的什么力量来着由易到难分为:
一、提重物。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提东西的运动,这些看似好像对腕力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提高自己的握力是为将来发展强大的腕力的基础。
二、指卧撑。用十个指头着地的方法做俯卧撑。这是锻炼握力和腕力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上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三、单杠悬垂。时间越长握力越大。
四、卷”千斤腕“。就是一楼的朋友所说的办法。这种办法对握力是很大的提高而且可以增强手的持握耐力,但锻炼起来相当费力。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每次锻炼完以后需要彻底放对前臂进行放松练习。可以将绳子所系的重物加重,以提高强度。所吊重物为5公斤时,绳长12米,可一口气卷2个来回,此时右手握力可捏碎普通的茶杯。
五、双手侧握举体。即用双手握住一个垂直于地的杠子,将身体举起,至与地面平行。初听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不难,大约能一口气做100个指卧撑的时候,就有能力做双手侧握举体了,时间越长锻炼强度越大,此法是锻炼腕部爆发力的。无论以上任何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限制,任选其一联络一段时间,都可以增强腕力,但若想有所成,必须持之以恒从易到难,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
文献资料:优男站务
怎么锻炼肱三头肌和小臂力量锻炼肱三头肌可以做俯卧撑。俯卧撑做4组,每组做15个,每组间休息一分钟。
单纯的训练小臂肌肉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比较枯燥。关键是要坚持才对。
动作要领是:
1、将手臂平放在方凳子上,手腕露在外,取一适当重量的哑铃握紧,上臂与小臂大致成九十度。放松上臂肌肉,将注意力集中在小臂及手腕;
2、缓慢下沉手腕,使紧贴方凳一侧的小臂肌肉收缩,面朝自己的一侧肌肉拉伸,尽可能做到极限;
3、缓慢提升手腕,使得面朝自己的一侧手臂肌肉慢慢收缩,贴紧凳子的一侧肌肉极限拉伸;
4、如此反复一个回圈是一次,连续做10-15次为一组,不够10次重量太大,多于15次为重量太小;
5、一组完成后换手训练,不必停顿。如果需要休息,组间休息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切记;
6、双手分别连续做5组,然后休息2-3分钟,加大重量20-30%,再分别做3组,每组3-5次。
臂力棒能增加整条手臂的力量还是只能增加小臂的力量? 我还有个握力器 怎么配合使用?我是学散打的玩臂力棒我建议你再买个腕力器,臂力棒能增加整条手臂和肩部的力量。换大号臂力棒后可能因为腕力不够拉伤手腕。还有肩部力量大了出拳当然就重了。
小臂力量怎么练?
练小臂力量的方法:
起始姿势:双手正握杠铃,握位与肩同宽,双膝跪在地板上,面对长凳的横边。 小臂放在长凳上。
动作过程:小臂不动,弯曲手腕,向地面下降杠铃。握住杠铃保持静止,然后将杠铃朝小臂缓缓屈起(翻手腕),能屈多高就屈多高;再稍稍停顿,然后慢慢下低杠铃,回到起始位置。
要点提示:
1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保持同一姿势。除手腕之外,全身其它部位应当保持不动。
2选择合适的重量每组做12次左右。
3正握(手心向下)主要锻炼前臂外侧肌肉。
怎么练小臂力量?加强手臂的训练(大重量主要能提高力量,也就是说以最大努力每组只能做4次到8次为最大重量,以下的训练都是用最大重量为好) (1)引体向上(能很好地训练前臂的力量,条件允许则可在腰或脚加重物)(2)哑铃弯举(能快速提高手臂肱二头肌的围度及力量)(3)哑铃坐姿颈后臂屈伸(很多健美运动员都采用这个动作训练手臂肱三头肌的围度和力量,效果明显)个人建议不要急于求成,但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每周训练三天,隔天训练。
小臂力量怎么练习小臂力量说白了就是握力和手腕力量,买个握力器和练手腕的器材没事写作业吃饭就不停地做,还可以买个5千克的哑铃,先把胳膊放直朝下,拳心朝前,然后弯臂收小臂,同时旋转手腕至哑铃水平,也可以增加重量,总之没事就练,很方便,小臂弱的话练别的肌肉就练不到位,力度传不过去。
网球击球时怎么用上小臂的力量。1如果小臂没有感觉受力较多的话是可以的。东方式打法小臂会用力,但是打网球用力方式是根据球的节奏用力的。很多爱好者击球动作小臂全幅发力就很容易受伤了。
2让肘关节挥拍时尽量贴著身体,不要抬起也可避免小臂用力
3如果不是东方式打法,大臂收拍不要超过肩部高度。
一般来说,大臂与小臂角度为150°左右、击球点在身体前侧、腰部高度是最舒服的击球点。但不同的运动员也都会根据自身的技术动作来调整自己最舒服的击球点。
打网球,力量不足的训练方法:
一击球时感觉握拍不稳
产生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有三种
击球点不准。击球时击球点不够准确,没有用球拍的甜区击球,导致球拍振动过大,感觉握拍不稳。
手腕及手部力量不够,导致握拍不稳。这个是纯粹的力量问题。击球的一瞬间需要足够的力量来握紧球拍,形成稳定的杠杆,才能将球有力的回击回去。若手腕及手部力量不够,则会在击球瞬间导致动作变形,无法顶住来球的冲击。
球拍重量太轻。一般来说,球拍的质量越大,越容易回击重球。球拍的质量越轻,就需要选手用更大的握力和身体的主动发力来抵消来球对球拍所做的功。这也就是为什么职业选手的球拍普遍会加重的原因。职业选手的球拍空拍重量一般都在340g+的水平。
解决方法:
1 击球点不准,只能通过大量的多球练习来提高。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比方说用拍框颠球等来提升盯球能力。
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多球,对墙的练习也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能连续发力对墙100拍以上,并且动作基本没有变形,就基本上小有所成了。
同时,需要关注击球动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击球动作及步法的不到位,往往会导致击球点不准。
2 手腕力量及握力的提高需要一些小的力量练习,比方说握力器、弹力带等等,通过一些力量练习来提高手腕的小肌肉群的力量,也能防止手腕过度使用而导致的伤病。
3 一般建议,即使是女子选手,如果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话,也最好用290g~300g左右的球拍,如果是猛女,完全可以用320g~~:P 但是,击球的动作必须正确、合理,才能保证手腕不会受伤。
个人不建议男子选手用295g以下的球拍。
另外,如果球拍的穿线是硬线,并且磅数很高,这也有可能导致击球瞬间对于手部的冲击过大,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握紧球拍。
二击出的球球速慢,落点不深
1击球动作不够准确、不够完整,动力链条脱节,发力不够充分,拍头速度过慢,导致球速慢、落点浅。
击球动作不正确、不流畅、不够完整。
现代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要充分利用身体的动力链,以正手为例,从引拍开始,以开放式/半开放式站位,依次流畅的完成下蹲、蹬地、转胯、转腰、转肩、小臂内旋及手腕加速等动作,身体重心由后转移向前,形成极高的拍头速度,向前向上发力,从而给球施予巨大的力量和旋转。
这样的击球动作才能充分发挥人体动力链的能量,从而爆发出最大的力量。任何一个动力链条上的动作脱节,力量就无法顺序的传导下去,从而减弱了拍头速度,进而降低了击球力量。
如果仔细研究费德勒、小德这样顶级球员的正手技术,就会发现他们都充分利用了蹬地、转体的力量,并且肩部的转动幅度非常大,甚至能够达到180°。他们在引拍时以左肩部对准来球(右手持拍),击球后以右肩对准出球的方向。
通俗一点说,他们的击球动作就像一个被紧紧的旋转压缩的弹簧,在松手后释放出巨大的线动量和角动量,从而形成极高的拍头速度。
拍头速度越高,对球施予的力量就越大,球速就越快。
同时,充分的转肩、送肩动作能够使球的落点更深。强烈的高弧线上旋球也可以保证在充分发力的情况下击出落点很深的球。
如果击球球速慢,可以录下自己的击球动作,然后跟顶级选手的击球动作进行比较,多关注细节,就可以知道动作到底哪个地方破坏了动力链的力量传导。
移动不到位,导致击球动作不完整。
如果仔细看顶级选手的比赛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在尽量的调动对手,让对方在移动中击球,而让自己尽量能够比较舒服的站定位置击球。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拥有良好的预判和移动对于击球有多么的重要。
一般能够提前到位、提前准备的击球,都能够充分发力,并且成功率很高。
相反如果总在移动中击球,则需要自己的绝对力量来维持球速和球质,并且失误率也会提高。
因此,需要提高自己的移动能力,早到位,早准备,才能充分发力、保证落点。
击球点不准确,迎前不够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职业球员击球点都在身体前侧,迎前击打球的上升期或高点。这样的击球点可以保证球员充分转体,以最高的拍头速度通过击球区,从而给球施予最大的力量。
若击球点过于靠近体侧、靠后或者击球点离身体过远,都无法将击球的力量有效施加在球上。
怎么练腰和小臂力量?练习腰腹的力量最好的就是仰卧起坐了,叫你家人或者朋友给你压着腿,然后一天先从30开始,然后依次增加数量,练一个暑假的话,你肯定可以啦。手臂的力量就可以举举哑铃,没有哑铃的话也可以举任何重的东西。(仰卧起坐早晚都要做!)
要适当地减少糖类、淀粉类以及动物脂肪类食物。再次,要坚持体育锻炼,有一定量地加强腹壁肌群的活动。关键在于消耗腹部和肌肉内沉积的。增强腰腹肌肉的力量,使腹腔内脏不致因腹壁肌肉薄弱或松懈无力而前突、下垂。这对体型的改善也实为重要。如正常参加些游泳、慢跑、爬山、体操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腹肌运动等,也是减少腰腹部脂肪,增强腹肌力量的有效方法。坐班OL的收腹细腰运动操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不需要特殊设施,且随时都可以进行的锻炼方法。
一、 揉擦腹部:练习者仰卧床上,两手相叠,放在腹上顺时针,侄时针各50圈,两手分开放腹上,再上下往复50次,要求不用意念,可以憋口气把腹部顶起来练习,早晚一组。
二、 体转:两腿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或下垂体侧,随身体摆动,向左右转体各50次。要求转体时两腿不动,转体幅度要大,直腰,头颈要上顶。
三、 体前屈立起:两腿分开直立与肩宽,上体前倾向 前屈,然后立起。要求膝盖要挺直,双手尽量去触控地一下,连续做50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次数渐序进展)。
四、 依次高抬腿:两腿站立开始(也可以双手扶墙壁、写字台、窗台上或在床上地毯上进行)上体尽量不动,膝盖尽量上抬贴胸,两手可以抱一下腿,连续反复各做50次。三组简单有效瘦腰动作
五、 仰卧起坐:练习者仰卧在床上或地毯上,两腿伸直,上身用力坐起,然后将身体前倾,同时双手去角摸脚尖,连续反复数次。
六、 扭髋小跳:原地双脚跳起直膝扭髋,两脚跳起同时左右扭髋,两臂胸前左右摆动与髋部相反做,连续反复数次。
腰腹部的锻炼方法还有许多。上述的锻炼方法都易于锻炼者进行操做。既可单项选用,亦可综合进行,必须持之以恒;从兴趣出发一曝十寒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认真严格,一丝不苟,每次练习做到出现轻独疲劳,为此劳其筋骨,方能生效,定会受益非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