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软组织损伤咋办

肌肉软组织损伤咋办,第1张

1如有休克首先治疗休克。

  2如有出血,应立即止血。

  3有筋膜间隙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者,应及时处理

  4严重闭合性挫伤的治疗

  (1)早期在肢体周围放置冰袋或作冷敷,待出血停止(一般在24~48h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淤血吸收。必要时,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2)若水肿严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或小腿、前臂严重挤压伤有肌肉功能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者,应早期切开减张,将皮肤、深筋膜和肌膜纵行多处切开,然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条疏松填上流。若中毒症状严重,保留患肢将危及生命,应考虑截肢。

  5开放性创伤,除表浅的擦伤及小的刺伤外,应尽早作初期外科处理(清创术)。

  (1)根据伤情、创口位位、大小及形状,选用氨胺酮静脉麻醉、局部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或吸入麻醉。

  (2)清创术步骤及注意点:①解除急救包扎,创口内暂时填塞无菌纱布,创口周围先用肥皂水、清水(必要时用汽油或乙醚)洗去皮肤的血渍和污垢,剃除毛发。然后取出填塞物,清除创口内异物,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数次,拭干后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用碘酊及乙醇消毒创口周围皮肤,并辅以无菌巾。②除大出血外,不应在缚止血带下清创,以免影响对组织活力的辨别。③充分切开皮肤和深筋膜,彻底暴露伤道。切开方向与肌纤维、大血管和神经的走向一致,必要时在深筋膜切口两端各加一横切口,以解除其张力。④沿创口边缘切除皮肤(一般不超过02~06cm)及皮下组织,注意勿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头皮、面部及手部的皮肤除确已坏死者外,应尽量保留。凡已失去活力的组织,均应全部切除。⑤清除伤道内一切肉眼可见的异物,如致伤异物已进入深部组织,不宜寻找时间过长,以免损伤过多健组织或扩大污染范围。⑥如发现神经或肌健损伤,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缝合或作定位缝合。⑦彻底清创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以清除一切微小异物、血块、组织碎片,并仔细止血。

  (3)创口缝合:按致伤原因、伤后时间、创口部位、污染程度及平战时条件等,考虑创口应否作一期缝合。①伤后6~8h内经彻底清创后一般可行初期缝合。损伤6~8h以后清创者,可不作初期缝合而用生理盐水纱布松填,待3d后无继发感染时再作延期缝合。但不应机械地受时间限制,应根据创伤部位及性质等酌情决定。如受伤后24~72h内的头皮、颈部及颜面部损伤以及胸、腹、关节腔等,虽受伤时间较长,如无明显感染,清创后仍可考虑作初期缝合。若创面过大、组织破坏过多、污染严重或为战伤,虽早期施行清创术,也不应作初期缝合。②头部损伤经彻底清创后,创口不应有颅骨暴露,应用松动的头皮覆盖。面部损伤彻底处理后,争取初期缝合,如有感染可能,可将皮肤作定位缝合。③手部伤不应使肌健和神经暴露,须用肌内和松动的皮瓣覆盖。如创口较大不能缝合时,宜及早植皮。④较浅的贯通伤,如出入口接近,可将伤道间表面的组织切开,变两个创口为一个,清创后可根据平战时条件决定是否作初期缝合。伤道很深的贯通伤,须分别处理出入口,不应作初期缝合。⑤缝合时,应注意消除死腔,逐层缝合,缝后创口应无张力。

  (4)清创后的处理:①行初期缝合的创口,必要时可置橡皮片引流,术后24~48h拔除;面部及手部创口不宜放引流。②缝合的创口,如有感染或出血现象时,应立即拆除缝线,以利引流或止血;如无感染的创口,可不更换敷料,待适当时间拆线。③未缝合的创口,如无感染,可在术后3~8d作延期缝合;有感染者,参照药部分处理。④酌情应用抗生素,但创口内不用磺胺药或抗生素。⑤创面深、血循环差者,可酌情采用高压氧治疗;久治不愈的创面,可用表皮生长因子(EGF)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促进愈合;创面大、愈合困难者,视情况植皮。

  6预防性注射破伤风疫苗

  

[编辑本段]保健贴士

  早期即伤后24小时后8小时以内,冷敷非常重要,可控制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中后期可采用理疗、按摩、活血药物治疗等,结合功能锻炼,促进淤血与渗出的吸收、组织修复。

不知道各位产后妈妈有没有这样的烦恼,生了孩子后,肚子并没有如愿变小,肚子还可以稳稳接住头绳。

事实上,这才是产后最真实的反应,为什么呢?

女性妊娠后,随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及胎儿在子宫内不断成长,腹壁,腹直肌被迫从腹中线向两侧分离,腹壁也被动膨隆,尤其到孕晚期,过度的张力作用,会造成腹壁皮肤、肌肉及腱膜等组织的不可逆损伤,表现为腹壁皮肤和腱膜松弛、腹直肌分离等体征,严重者甚至有腹腔内脏器膨出。这也便是生了孩子后肚子没有回去的原因。

腹直肌分离的影响

(1)腹直肌分离会导致患者腹壁松弛膨隆,同时由于腹直肌分离、腹白线变宽,腹白线上的脐孔处最为薄弱,所以脐孔常会隆起,外观上如同脐疝一般影响产后妈妈的外形美观,限制穿衣风格;

(2)给产妇带来一系列 健康 问题,比如腰背酸痛,皮肤褶皱处反复摩擦,破溃瘙痒等;

(3)甚至还会造成产妇自卑、交际困难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医生怎样检测腹直肌分离程度?

网上有一套自检腹直肌分离的方法,自己检查的话可以参考。我们医生更多是这样检测的:

患者仰卧、膝弯,抬头,绷紧腹直肌(类似仰卧起坐的姿势),如果可以看到腹腔内容物(肠子等)的膨出,那么就判断为有腹直肌分离。这样判断是因为 腹直肌分离程度越严重,证明腹部肌肉力量越弱,对腹腔脏器的保护能力也就越低。

近年来,修复腹直肌分离的产妇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产后半年到一年,腹直肌会逐渐恢复,不过与未生育时的状态还是有所差距的。产后一年,腹直肌几乎不能自行修复了,如果腹直肌超过三指,便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方法

腹肌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可以缓解腹直肌分离症状,可腹壁外观改善程度有限,腹壁成形是目前相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腹壁成形术通过在下腹部“比基尼区”设计手术切口,在深筋膜表面进行广泛分离,折叠缝合松弛的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从而加强腹肌强度,保护腹腔脏器, 缓解腰背部疼痛 。而后将皮瓣向下推进,将多余皮肤和皮下组织予以切除,最后减张力缝合后加压引流。对于剖宫产瘢痕和部分下腹部妊娠纹可同时予以切除。

腹壁成形术可以有效解决产后遗留的腹壁皮肤松弛和腹直肌分离问题,收紧腹壁,尽量恢复产前腹壁外形,重塑腹壁曲线,使患者重拾自信,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安全和并发症等都有所保证了,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不过选择技术和经验都在线的医生,才是安全完成蜕变的前提哦~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年龄较大,50~60岁以上的非体力劳动者。

  ①急性期完全卧床休息,一般在3周后即可见疼痛缓解。

  ②推拿、按摩疗法多采用坐位旋转复位法,对某些早期病人有较好疗效。但需注意,手法要轻,避免加重损伤。另外,在适当麻醉下行推拿治疗等方法,亦有一定疗效。

  ③骨盆牵引术: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加宽,椎间压力降低,有利于突出椎间盘复位。牵引重量一般为15~20kg,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④封闭疗法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泼尼松龙125~25mg,加2%的普鲁卡因2~4ml,每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

  (2)手术治疗

  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只有手术才能治愈,特别是有马尾神经损伤或神经根损伤较重者,应尽早手术,手术处理的主要原则是同时解决腰椎问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两个问题,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未处理椎间盘突出,多数效果不佳;如未解除椎管狭窄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亦不能解除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

  2手术方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很多宝宝的宝宝爸妈都十分担心宝宝的健康状况,那么,婴儿脐疝怎么办呢小儿脐疝的治疗有哪些方法呢小儿脐疝的病因有哪些呢对于这些问题我相信各位都想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儿脐疝的病因吧!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婴儿脐疝是什么症状,来就了解一下什么会引起脐疝,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婴儿脐疝的概述

 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

  婴儿脐疝是怎么引起的

 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脐环未闭或脐环周围瘫痕组织薄弱导致脐疝形成;而成人脐疝多为后天因素促成,如妊娠、腹水、腹部肿瘤、过度肥胖等原因,导致脐部周围组织薄弱,抵抗腹腔内压力上升的能力下降所致。

  婴儿脐疝的症状有哪些

 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脐部肿胀者,即脐部有一半球形肿块,脐周肿胀,脐窝湿润、肿胀,渗出有臭味,可为脓性或混有血性都是脐炎的临床诊断的症状。

  婴儿脐疝的原因

 由于肚脐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的地方,比如宝宝打喷嚏、宝宝咳嗽、哭闹都会使有脐疝。等宝宝平静后,凸起也会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疝孔也会缩小,逐渐地脐疝也就消失了。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造成婴儿脐疝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脐疝的治疗吧!

  婴儿脐疝怎么办

 1、医院一般会采用胶布黏贴的方法,要观察帖胶布的地方有没有皮炎,每1~2周更换一次。

 2、不能因为宝宝因为脐疝而尽量满足宝宝的需求,长久宝宝会不哭或者少哭,会造成心理疾病。

 3、网上有说做个腰带缝个一元硬币绑在肚子上,医生说是可以的,但就是不要脱落。晚上的时候要给宝宝拿下来,以免宝宝起皮肤疹子。

 4、1岁以内一般都会自愈,如果1岁后还没有好的话,医生的建议等宝宝2岁以后用手术治疗。

  婴儿脐疝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般只需要做腹部X线片,了解有无肠梗阻征象。或腹部叩诊,即用于检查腹部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腹部叩诊的目的是检查三方面情况腹部正常浊音区和鼓音区扩大或缩小;异常浊音区或鼓音区的部位、大小及其随体位而改变的情况;脏器或肿块境界、大小的确定。

 另外,还可以验证和补充视诊和触诊所得的结果。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叩诊均为鼓音。

  婴儿脐疝如何鉴别诊断

 一般疝气指的是鼠蹊部的疝气,主要是指鼠蹊部满管附近某处的肌肉较为虚弱,使得附近的小肠受到腹腔压力影响,被挤入鼠蹊管内。若发生在男宝宝身上,甚至会跑到阴囊内,使得患侧鼠蹊部和阴囊在外观上显得特别肿大。

 相异处 鼠蹊部疝气比脐疝气更常有腹痛、呕吐等肠胃肠塞的现象。

 相同处需要紧急手术的时机,都是当小肠发生绞结或塞的时候,此时常有局部触痛、肿胀和颜色异常的情形发生。

  婴儿脐疝会引发什么疾病

 疝气能使鼠蹊部满管附近某处的肌肉变得虚弱而使附近的小肠受到腹腔压力影响被挤入鼠蹊管内,若发生在男宝宝身上甚至会跑到阴囊内使得患侧鼠蹊部和阴囊在外观上显得特别肿大,从而卡住疝出的肠管,脐环处此时疝出的肿物还会变硬使得机体产生触痛,还纳受阻之感。

  婴儿脐疝如何预防

 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

 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插入后粘贴。

 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

 粘贴要领是: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另一种方法为“弹性腹带,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先选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

 弹性腹带操作较简便,家长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受到过分忧虑的家长(特别希望宝宝能得到治疗)的欢迎。

 有些家长沿用旧习,采用大铜钱或硬币以布带勒紧腹部,企图挡住脐疝膨出,既无疗效,还可能造成损伤,所以应弃之不用。

  婴儿脐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

 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

 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

 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婴儿脐疝的饮食

 婴儿脐疝,主要注意避免孩子哭闹,注意合理喂养,加强营养,以利于腹壁脂肪的堆积,减少脐疝的发生,如果孩子已经添加辅食,需要注意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的食物。

  婴儿脐疝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健康是非常担心的,上文小儿脐疝的治疗你学会了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哦!

  结语: 宝宝的健康是一家人都关心的事情,婴儿脐疝应该怎么办,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吧!小儿脐疝的时候千万不要手忙脚乱的,要冷静下来找准方法,对症治病,这样才能有效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预防的方法是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要定时翻身,最好每2小时至3小时翻身一次。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汽垫或海绵垫把受压部位垫起,特别是骶尾部。在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快,避免推拉病人。要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排便后要及时清除大小便,用温水擦洗避免局部刺激,以防诱发褥疮。

  预防褥疮的发生关键应做到以下几点:

  1医护人员应增加责任心。

  2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肌张力下降、脑出血及深度昏迷者应30~60min翻身1次,肌张力正常者应每2小时翻身1次,若有条件可采用各种医疗器械减轻局部组织压力或使之交替受压,如脉冲式气压垫、喷气式医疗气垫。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保持床面平坦、清洁、柔软。

  5改变局部血循环,如可经常用50%酒精按摩局部,然后外涂滑石粉每天2~4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2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