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无法呼吸”:从暴力执法致黑人男子死亡案看美国的种族歧视

“我已无法呼吸”:从暴力执法致黑人男子死亡案看美国的种族歧视,第1张

事件:美国当地时间5月25日,一黑人男子被一白人警员按倒在地并被其用膝盖“锁喉”,期间黑人男子多次表示愿意配合且强调已“无法呼吸”,但警员坚持其控制行为,并未收手。最终致该男子抢救无效死亡,相关4名关警员被辞退。

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近年来美国警察对非裔暴力执法甚至射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种族歧视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观念历史渊源颇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不但没有消亡,甚至堂而皇之地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层出不尽的悲剧埋下种子。这次的事件显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NBA名将詹姆斯不满发声:

“你们现在明白了吧?或者你依然看不明白?“喜欢詹姆斯或对关注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朋友应该一眼就看懂右侧是2016年NFL球员科佩尼克在赛前为抗议种族歧视而在赛前奏国歌时单膝跪地,支持与反对他此行为的人分成两拨,水火不容,吵得不可开交,其中反对者就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此事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当时史上最强烈的黑人抗议运动。而詹姆斯一直是科佩尼克的支持者,也是种族歧视的抗议者。

所以再反过去读詹姆斯的话,更像在说:“现在总该看明白他为什么抗议种族歧视了吧,或者说你就是选择视而不见。”

是啊,你永远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黑人月文化衫“I can’t breathe”:

我的一个朋友曾是NBA的铁杆粉丝,我们谈到这事件的时候他说:“过去看NBA的时候,每年二月黑人月,球员会穿上“I can't breathe”的文化衫,表达自己在美国社会生活的压抑,过去看只觉得还挺酷的,今天听视频里男子被压着脖子快窒息前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我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压抑。“

这种在脑海中习以为常甚至理所应当的场景,突然在某一天与一个鲜血淋淋的事实紧密关联起来,就会有一种欧·亨利式的震撼油然而生。我想他们在表达压抑的同时也是在表达对种族歧视控诉和抗议,期望唤醒那些没醒的人。

当影视情节在现实上演:

我看完这个报道后,头脑中浮现的第一印象便是大学时看过的一部犯罪剧情片《美国X档案》,其中有一幕便是因童年不幸遭遇而性格扭曲的主人公,仇视有色人种,后以残忍方式杀害入侵其居所,但当时已表示投降、放弃抵抗的黑人。剧中男主事后仅是吃了几年牢狱,而他所作所为却是残忍杀害他人的事实。回过头来看,本次事件中的警察也是在黑人男子表示配合,放弃抵抗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行为导致该男子的死亡。方式虽不像影片中那样野蛮,但结果仅仅是丢掉了那份他本身就配不上的工作。

相似的情形,相似的坚持,相似的结果。人生如戏,不过如此。

如果放任信仰死去,精神便永堕蛮荒:

“天赋人权”作为被纳入美国宪法的观念,现在被束之高阁,而“种族歧视”却在社会生活中大行其道,偶尔还能上个头条,确实有点讽刺。当矛盾不断激化,总要有人站出来解决,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醒过来并站出来。就像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传统黑人大学的演讲中这样说:“当我们看到一个黑人去慢跑时,就会感觉有人要拦下他并进行审问,如果他不屈服与他们的审问,他们就会开枪射杀他。这样的现象不是新鲜事,新鲜的是你们这一代人中的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现状需要被改变,旧方法已经不管用了。”

《雅各书》中说:

In the same way, faith by itself, if it is not accompanied by action, is dead

意为“如果没有行动佐证,这信仰便是死的。” 总有人愿意为了信仰而行动,这件事也一定会引起相应的社会反应,我们拭目以待。

因为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美国警察没有保护公民的义务,导致公民自卫权下放而延伸持枪权扩大。

扩展资料

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Darren Wilson)枪击身亡。这一惨剧随即引发了当地大规模抗议活动。

2014年11月24日,在陪审团做出不起诉枪杀布朗的白人警官威尔逊的决定后,随即抗议示威再起,并升级为暴力冲突。连日来,美国警方和国民警卫队在弗格森严阵以待,应对连续的骚乱。目前已有数百人被警方逮捕。

该案引发美国各界对种族隔阂的反思与呼吁,并且使得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史无前例地谴责美国警察野蛮执法。

美国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判处无罪。

据报道,9月16日电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名白人前警员,于2011年驾车高速追逐后枪杀一名黑人青年,当地时间周五获法官判处无罪释放,法官并声称,他不能受“党派利益、公众喧嚣或对批评的恐惧”所影响。

据报道,36岁的斯托克利(Jason Stockley)枪杀当年开5枪射杀24岁的史密斯(Anthony Lamar Smith)获判无罪,近数周已令人担心会激起民众骚乱。裁决作出后数小时,已有数百名示威者在圣路易斯市中心游行。

斯托利克被控一级谋杀,但坚持认为他看到史密斯持有手枪,感到自己即将有危险。检察官指斯托克利于开枪后,在史密斯的车上安放一把枪。该警员要求案件由圣路易斯巡回法官威尔逊而非陪审团裁决,检察官反对此举。

法官威尔逊在裁决中写道,法院凭良知,不能认为州已经证明这宗谋杀的每一个因素并无合理的怀疑,或州已证明并无合理的怀疑显示被告并非是自卫。圣路易斯巡回检察官加德纳说,她对此感到失望。

导致特雷沃恩·马丁身亡的枪击案(shooting of Trayvon Martin)发生于2012年2月26日,地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桑福德。特雷沃恩·马丁(Trayvon Martin)是一名17岁的非裔男孩。枪击特雷沃恩·马丁的28岁男子名为乔治·齐默曼(George Zimmerman)。家庭种族背景复杂的齐默曼(齐默曼大致可以被归为为拉丁美洲人种)是一名封闭式社区看守人。特雷沃恩·马丁枪击案的案发地点就在这座封闭式小区里。

枪击发生之前,特雷沃恩·马丁在商店买了一袋糖果和一瓶冰红茶,正在去拜访他的父亲以及他父亲的未婚妻的路上。就在特雷沃恩·马丁进入小区后不久,乔治·齐默曼看到了特雷沃恩·马丁并认为他行踪可疑。齐默曼随后联系了桑福德警察局,报告在小区内有一个他自己认为行踪可疑的人。不久之后,特雷沃恩·马丁和乔治·齐默曼之间产生了口角,随后特雷沃恩·马丁被齐默曼在近处用枪击中胸部而身亡。

当警察赶到案发现场时,鼻子和脑勺都在流血的齐默曼声称他自己是出于自身防卫的考虑而枪击了特雷沃恩·马丁的。在急诊医师(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给齐默曼在案发现场提供了医疗服务之后,齐默曼被带到了桑福德警察局并在那里接受了长达数小时的审问。审问结束后,桑福德警方表示他们尚未发现任何能够否认齐默曼是出于自身防卫而枪击了特雷沃恩·马丁的证言的证据,并释放了乔治·齐默曼。据媒体报道,一名主要的凶杀案调查者建议警方逮捕齐默曼。

特雷沃恩·马丁枪击案发生时的特殊情况、对乔治·齐默曼进行拘捕的延迟以及对于佛罗里达州Stand Your Ground的法律的正义已经得到了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乔治·齐默曼对特雷沃恩·马丁的枪击是受到了种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的言论更是在全美社会引发强烈的反响。州检察官安吉拉·科里(Angela Corey)于2012年4月12日被指定并负责对特雷沃恩·马丁枪击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查。4月11日,安吉拉·科里决定以二级杀人罪(second-degree murder)的罪名起诉乔治·齐默曼。4月20日,法官同意了乔治·齐默曼以押150,000美金而获得保释的要求。齐默曼随后于4月23日被放出看守所并按照要求穿戴上一种电子监控设备一直到下一次法庭审理。

这段时间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虐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该事件引发的暴乱已经蔓延到了美国的22个州,32个城市。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种族主义矛盾是根深蒂固的,这是美国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其实美国每年都会发生白人警察虐待黑人或者说直接杀害黑人的事件,但之前类似的事件只会引发部分人的抗议,可能短时间内会闹得沸沸扬扬,不过最终都会淡出大众的视野。

不过这一次,美国黑人被白人警察虐杀时间却在短短时间内就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骚乱,实际上是比较反常的。有人说是疫情爆发后美国民众被压抑的太久,负面情绪积攒了太多,尤其是位于底层的黑人,他们的负面情绪更需要宣泄。确实,这是一方面原因,受种族歧视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美国黑人在就业和收入上都远不如白人,再加上疫情爆发后,美国的医疗制度体现了富人优先的原则,所以黑人的处境更不乐观。

可以这样形容,美国满地都是种族矛盾的干柴,而这次黑人被白人警察虐杀事件就是火星,所以迅速演变成了燎原之势。但美国骚乱升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主党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而说到底还是跟美国总统大选有关。

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弗洛伊德所在的州是明尼苏达州,目前该州的行政官职被民主党人控制。明尼苏达州是美国的摇摆州,今年又是大选年,所以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该州的争夺上十分激烈。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民主党的地盘出现了黑人被白人警察虐杀的事件,那么特朗普应该可以利用这件事来狠狠的谴责民主党。但是特朗普万万没有想到,民主党学习到了特朗普甩锅的精髓,迅速把舆论的矛头指向特朗普。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在5月25日,结果5月26日美国一家媒体就爆出了猛料,称该事件中关键肇事者警察肖万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如果这件事情抛开种族主义不谈只谈政治,那么也应该是民主党官员执政管理不善,结果现在却成了特朗普的铁杆粉丝虐杀了黑人,或者说特朗普的铁杆粉丝搞种族主义歧视。估计特朗普这次也是气坏了,自己如此精通甩锅之道,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期自己居然成了“背锅侠”。

而更让特朗普难受的是,民主党人抓住了这次机会,对特朗普是不依不饶。5月27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发声谴责该事件;5月29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呼吁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虽然佩洛西和奥巴马都出来表态了,但是他们的表态非常官方,可以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该事件,表面上看没有直接谴责特朗普,但实际上是一门心思的要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闹得满城风雨。

连疫情都没有引发全国性的抗议游行和骚乱,而弗洛伊德事件却爆发了如此大的能量,足以说明这件事已经闹大了。事情一闹大,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必须出面对此事作出表态,如果特朗普不表态,那么民主党人肯定会谴责特朗普严重失职,民众对特朗普也会心生不满,所以特朗普必须表态。

特朗普表态无非就两种,一是支持黑人弗洛伊德,二是支持白人警察,但特朗普怎么表态都是错,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特朗普要为弗洛伊德伸张正义,要求对白人警察进行严厉的处罚,那么特朗普的这种“政治软弱”可能会引发“死忠粉”的不满,那些从始至终坚定不移支持特朗普的“死忠粉”是特朗普总统大选的基本盘,如果这些人不支持特朗普了,那么他的连任就彻底没戏了。

如果特朗普站在白人警察这边,比如说包庇白人警察、不追责白人警察,那么不仅仅是弗洛伊德所在的州,美国五十州少数族裔的怒火可能会再次爆发,这时候民主党再出面给特朗普扣一顶种族主义的“大帽子”,特朗普的连任同样没戏。

所以说在弗洛伊德事件刚发生之后,特朗普对此事并没有进行明确表态,只是说该事件“非常令人震惊”,这种言论是没有任何立场倾向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特朗普这次是彻底难受。而且与疫情不同的是,特朗普在这件事上没法甩锅,他必须面对民主党人的使坏,必须面对美国民众的怒火,但政界和民间的双重打击,是特朗普承受不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2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