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所有的器官和内脏

人体所有的器官和内脏,第1张

人体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常说的脑(大脑\小脑\脑干)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心脏是人体供血的动力中心;肝脏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胃肠;脾;肺脏呼吸中心;肾脏;胰腺;膀胱(女性还有子宫)输尿管等,好多好多

运动系统

一中轴骨

(一)椎骨

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二)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颅骨

(一)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肌肉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八韧带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呼吸系统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泌尿系统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 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 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二淋巴系统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六腑(附奇恒之腑)

(一)胆

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如果肝胆失于疏泄, 可引起胆汁分泌与排泄失常,影响脾胃消化, 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呕吐苦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甚至胆汁外溢肌肤引起黄疸等症 状。

(二)胃

胃是接受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后,向下转送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未气下降为顺,这是胃的功能特性。若胃病失于通降,饮食物及残渣不能下行,会出现胃脘胀痛、大便秘结等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可引起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

(三)小肠

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小肠接受胃中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残渣送入大肠。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方面的“清浊不分”,而见大小便的异常,如肠鸣、腹痛、腹泻、尿少、小便不利等。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在脾的运化功能之中,因此,上述症状常为脾病表现。

(四)大肠

大肠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由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饮食残渣下移到大肠后,被进一步吸收其中剩余的水份,并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所以大肠的病变主要是转导失常,多为腹泻或便秘等大便异常的表现。

(五)膀胱

膀胱是贮藏和排泄尿液。在肾的作用下,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料下注入膀胱,贮存到一定数量时排出体外。膀胱的这一生理过程也称之为“气化”。因此,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发生小便不利,甚至尿闭等;膀胱不能约束、控制小便时,又可出现尿频、尿多、甚至尿失禁等症。

(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对于三焦的认识,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

从三焦的部位和有关脏腑及其功能来说,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总的来说,上、中、下三焦的这些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的代谢,这些作用都是通过气化来完成的。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为总管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在病理方面也都表现三焦所在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异常。

附: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之外的器官,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被称为“奇恒之腑”。 所谓“奇恒”,是说不同于一般,异于寻常之意。这些器官即不同于脏,亦不同于一般的腑。就形态结构言,多为中空,而与腑相似;就功能言,主藏精气,与脏相类。又和一般的脏腑不同,故归属于“奇恒之腑”。

1、脑 脑与脊髓相通,脑为精随汇聚之处,此称作“脑为随之海”(《灵枢海论》)。 由于肾主藏精,精能生随,随又充养于脑,所以脑的功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如肾精不足,随海空虚,就会发生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症。

2、女子胞 又名“胞宫”, 即子宫, 功能是月经和孕育胎儿。 这些作用与肾脏及冲脉、任脉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肾藏精,主生殖,而冲、任二脉内系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肾的精气旺盛,女子发育成熟后,冲、任二脉气血充盈,则月经正常来潮,具备生殖和养育胞胎的作用。如果肾的精气虚弱,冲任亏损,就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或不孕,或孕而胎漏、滑胎、小产等病证。由于月经的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与血液有关,故胞宫与心、肝、脾的关系也较密切。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脏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密切联系、协调。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会有多脏器参与,而一个脏器又有多方面效能。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体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以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一)脏与脏

1、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是气和血的关系。 血的运行, 有赖于气的推动, 而气的输送需要血来运载。心主血,肺主气,肺气旺盛,使心气作用有好发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肺气的输送也需血为载体, 贯注于心脉之中而运行全身, 故有“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之说。心肺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反映在病理方面,肺气不足或肺失宣肃, 均可影响血运失常;心气不足、瘀阻心脉引起血行异常,会影响肺气的宣肃,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等症。

2、心与脾 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 心血的来源要靠脾的化生,血的正常运行须赖脾气的统摄协助。因此,脾气旺盛,则使心血充盈, 心有所主,血在脉中正常循环。 若脾气虚弱, 血源不充,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心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出现心悸、眩晕、失眠、食少、便溏等症;反之,心血衰少,亦可影响脾的运化。

3、心与肝 体现在血液的运行和血量的调节方面。心血充足,则肝也有所藏;而肝的正常疏泄,可使血气和顺,血行畅通,有助于心之行血。病理上心血不足,肝血常因之而虚;肝血衰少,心血也可因之而不足所以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 此外,在精神情志活动方面,心与肝之间也有联系,例如:热盛动风而出现的神昏、抽搐,亦为肝病影响及心的例证。

4、心与肾 常体现为“心肾相交”。心属阳,居于上,性属火; 肾属阴, 居于下,性属水。心的阳气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而肾的阴液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致过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叫“水火即济”、“心肾相交”。若这种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的证候。

5、脾与肺 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物质基础, 因此气的生成与脾肺的功能相关。脾气散津, 充盈于肺,使肺气得以旺盛;而肺气强壮,又可促进脾气的健运,脾肺气旺,对于完成水液代谢起主要作用。 若脾气虚弱, 可导致肺气不足;肺气虚弱,也常引起脾气虚弱,造成“脾肺两虚”之证。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不健运,聚湿而为痰饮,可影响肺气的宣降,而见喘咳、痰多等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6、肝与肺 反映在气机的升降流通方面。 肝气升发, 肺气肃降,互相配合协调,是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维持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运动有重要意义。 病理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时,会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肝火犯肺”症状。

7、肾与肺 在水液代谢和完成整个呼吸运动方面关系密切。 肺通调水道,肾调节水液,两脏对于水液的输送和排泄起重要作用。当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或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时,均可导致水液代谢的失常, 并互相影响,从而出现咳逆喘息不得卧、水肿、尿少等症。 在呼吸上,肺的呼吸需要肾的纳气来配合,才能保持正常,所以《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的精气不足,或肺病久虚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

8、肝与脾 在气机的协调和血的运行两方面。肝气正常疏泄,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更能调畅气机,推动脾胃的升降之机,协助消化;而脾气强盛,气血生化有源,又使肝血充盈而肝气舒畅顺达。肝藏血,脾统血,以维持血的正常运行。若肝失疏泄,常阻脾的运化,而引起脾不调的病症; 脾虚化源不充,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肝失血养,可出现肝脾两虚之证。此外,脾失健运,湿热郁蒸,影响肝的疏泄之机,胆热液泄,则可形成黄疸。

9、脾与肾 是先后天的重要关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为“后天之本”, 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要肾阳的温煦维系; 而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藏精,肾脏精气有赖水谷精微的滋养。因此,脾肾之间相互资助和促进,在人体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病理上两者也常互相影响,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多损及肾阳,最终均可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10、肝与肾 体现了“肝肾同源”的密切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 ,肝的阴血要依靠肾精滋养,肾精也不断得到肝帮助,肝、肾之间关系密切。在病理上,肾阴亏虚可导致肝阴不足,而引起肝阳上亢;反之,肝火炽盛或肝阳化火,可下动肾阴,形成肾阴不足。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付相成主要表现在女子的月经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平静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平静状态下,人体参与呼吸的主要肌肉有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

故选:B.

朋友,我是健身教练,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腹肌和身体上别的肌肉不一样,腹肌需要每天坚持锻炼刺激,而身体其他肌肉需要在一次充分充血后休展72小时后再练习。给你一个健身计划和饮食表。祝你尽快有好的体型!

(1)健身计划: 周一:胸+三头 平卧杠铃推举 8-12RM (个)X3组 上斜哑铃推举 8-12RM 上斜哑铃飞鸟 8-12RM 坐姿E-Z杠杠铃颈后臂屈伸 8-12RM 绳索下压 8-12RM 周三:背+二头 宽握引体向上 8-12RM (个)X3组 俯立杠铃划船 8-12RM 颈前下拉 8-12RM E-Z杠杠铃弯举 8-12RM 拉力器弯举 8-12RM 周五:肩+腹 坐姿哑铃推举 8-12RM (个)X3组 立姿哑铃侧平举 8-12RM 直立划船 8-12RM 仰卧起坐15-20RM 悬垂举腿15-20RM 周日:腿 深蹲 10-15RM (个)X3组 坐姿腿举 10-15RM 腿屈伸 12-15RM 腿弯举 12-15RM

(2)男性增肌饮食计划(参考) 早餐8:00,酸奶或牛奶250ml ,蔬菜水果适量,一杯燕麦粥或三片全麦面 包,鸡蛋4个(两全蛋,两蛋白) 加餐10:00,面包两片,橙汁一杯 午餐12:00,主食150g,红色肉类200g,蔬菜200g,水果适量 加餐14:30,蛋白两个,香蕉一根,牛奶200ml 训练16:00, 晚餐18:00,主食100g,白色肉类200g,蔬菜200g,水果适量 注:高蛋白,低脂肪,碳水化合物充足。维生素,矿物质适量,多饮水。包内常备些香蕉或面包和橙汁,以便及时补充能量 健美食品:粗粮 煮土豆 玉米 燕麦片,苹果 橙 桃 香蕉 果汁,各种蔬 菜,豆类 牛奶 酸奶 鸡胸肉 瘦牛肉 鱼肉 鸡蛋(去蛋黄)

(3)休息:尽量在22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 练腹肌时不要把背拱起而是胸部应少内含,以便把张力集中于腹部。上体伸得越直,臀部参与用力越多,这不但减少了腹肌的受力,而且增加了下背部拉伤的危险。 训练动作: 我一般只用三个练习,并通过经常改变它们的顺序来避免单调。下面就是我最喜欢的三个练习:仰卧起坐:平躺地上,小腿搁在长凳上,然后收缩肩膀,再上腹部创造一个弧形,就好象要向前翻滚一样。做动作时我不把头伸得太靠前,以至触到了腿,因为这意味着背部将离开地面,这样臀部便开始分担本应由腹部进行的工作了。下降时,我让肩膀缓慢地回到地面,始终不松弛腹肌。 许多人做这个练习是喜欢把手抱在脑袋后面,但多数情况下,它们所做的只是把头向前拉。我习惯把拳头放在面前。 垂直举腿:做这个动作是首先应注意避免摇摆,应把身体绷紧,控制动作速度。为了刺激肋间肌,我的双膝左右转动,这也锻炼了腹斜肌。正确举腿的要点是臀部向前伸。如果只是简单地举腿,当然很舒服,但那只是刺激臀部而不是腹肌。按我的方法做,练习非常艰苦,但将完全刺激你的腹部。 动作速度因人而异,但应确保放腿过程缓慢,以防止摇摆。记住:你的目标是练腹肌,而不是用你能做的任何方式把腿抬起。 如果你发现完全伸直双腿做这个动作有困难,可屈膝做。到腹肌变得有力时,在逐渐甚至双腿做。 坐姿抬腿:这个动作能更好地刺激腹肌下部。坐在长凳的边缘,腿向前下放伸出,身体向后倾斜10度左右,抓住登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膝盖不要弯曲,向上举腿,直到脚尖与双眼平行,然后控制着慢慢下放。 控制和紧张在整个动作中至关重要,稍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下背部损伤。随着腹肌越来越疲劳,可逐渐弯屈膝盖,直到彻底理解。 许多人喜欢平躺在长凳上做这个动作,那样会引起臀部与腹部反旋转,下背部有受伤的危险,还会减少腹部的弧形张力,把更多的张力集中到臀部而不是腹肌下部。 漂亮的腹肌取决于三个要素:合理的饮食、有氧训练和经常的腹肌训练。把三者和谐地组合起来,你才能拥有梦寐以求的腹肌。

祝您健身愉快并且早日成功,如还有健身疑问可以追问或找本教练解答

感觉对您有所帮助,希望可以选为满意答案多谢您对我们团队的鼓励和支持。

是由于受凉、劳累等原因引起的胸背部对称性疼痛,一般有明显的压痛点,常受天气变化、情绪等的影响。

胸部筋肌膜疼痛综合征是胸部疼痛的常见原因。胸部肌肉的持续性或反复性牵拉、劳损,如某些特定的工作及体育运动、胸肌外伤、长期不良姿势、胸椎的退行性变均可引起肌筋膜疼痛。病人情绪的变化可通过心理性原因导致受累肌肉紧张。另外,精神紧张又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肌肉敏感性增加,反射性肌痉挛,后者又成为新的伤害性刺激而形成恶性循环。常见的胸背肌筋膜综合征有胸大肌综合征、胸骨肌综合征、背阔肌综合征、前锯肌综合征、菱形肌综合征、胸椎椎旁肌综合征、肋间肌筋膜综合征等。

牛肉等级划分标准详解,原来A5和牛并非最好!

01 牛颈肉

肥瘦兼有,肉质干实,肉纹较乱。适宜制馅或煨汤,比嫩肉部分出馅率高15%,做

牛肉丸不错。

02 肩肉

由互相交叉的两块肉组成,纤维较细,口感滑嫩。适合炖、烤、焖,咖喱牛肉。

03 上脑

肉质细嫩,容易有大理石花纹沉积。上脑脂肪交杂均匀,有明显花纹。适合涮、

煎、烤,涮牛肉火锅

04 胸肉

在软骨两侧,主要是胸大肌,纤维稍粗,面纹多,并有一定的脂肪覆盖,煮熟后口

感较嫩,肥而不腻。适合炖、煮汤。

05 眼肉

一端与上脑相连,另一端与外脊相连。外形酷似眼睛,脂肪交杂呈大理石花纹状。

肉质细嫩,脂肪含量较高,口感香甜多汁。适合涮、烤、煎。这块肉味道也很不错

06 外脊SIRLOIN(也称西冷或沙朗)

牛背部的最长肌,肉质为红色,容易有脂肪沉积,呈大理石斑纹状。我们常吃的西

冷/沙朗牛排就是用到这块肉比起菲力,沙朗牛排的操作起来容错率要稍微大一

些,因为有脂肪所以煎、烤起来味道更香,口感也很好。

07 里脊TENDERLION/Filet(也称牛柳或菲力)

牛肉中肉质最细嫩的部位,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TENDERLION也就是一般

所称的小里肌肉,是运动量最少、口感最嫩的部位,常用来做菲力牛排及铁板烧。

菲力牛扒对操作要求比较高,多一分就柴,所以一般菲力牛扒都在3-5成熟,已保

持肉的鲜嫩多汁

08 臀肉(也称米龙、黄瓜条、和尚头)

肌肉纤维较粗大,脂肪含量低。只适合垂直肉质纤维切丝或切片后爆炒。

09 牛腩

肥瘦相间,肉质稍韧。但肉味浓郁,口感肥厚而醇香。适合清炖或咖喱。

10 腱子肉

分前腱和后腱,熟后有胶质感。适合红烧或卤、酱牛肉

牛肉的等级

牛肉的等级是按部位划分的:

特级:里脊

一级:上脑、外脊

二级:仔盖、底板

三级:肋条、胸口

四级:脖头、腱子。

牛肉各部位中英文名称和质地简介

由上到下,由嫩到老排列。

一、腰 腹 部 分(质嫩):适合炒肉片,火锅

Tenderloin (Short loin) 里脊 (脊骨内侧(腹侧)条肉)

Porterhouse(Short loin) 里脊,外脊 (臀腰部脊骨背侧肉)

T Bone (Short loin) 里脊,外脊 (胸腰部脊骨背侧肉)

Strip loin (Short loin) 嫩腰(诈称里脊) (二侧腰肉)

Rib eye (Rib) 上脑,外脊(诈称里脊)(胸部背脊肉,略肥)

Top Sirloin (Sirloin) 米龙(诈称里脊) (盆骨后肌,近腰臀肉)

Tir-tip (Sirloin) 三岔肉 (盆骨前肌,近腹腿肉)

Hanger (Flank) 牛腩 (胸腹隔肌)

Flank, Skirt (Flank) 牛腩,腰窝 (下腹肌)

二、后 腿 部 分(较老,瘦):适合:烤,酱,卤

Rump (Round) 后腿,仔盖,臀尖 (近腿臀肉)

Sirloin tip (Round) 后腿,粗和尚头 (大腿前伸肌)

Eye round (Round) 后腿,榔头肉 (大腿肚内芯)

Top Round (Round) 后腿,底板肉 (大腿肚)

Bottom Round (Round) 后腿,黄瓜肉,腱子肉 (大腿肚近膝)

三、肩 胸 (前腿) 部分 (质老,略肥):适合:炖,红烧,酱,卤

Blade (Chuck eye) 上脑,前烧 (近颈脊背肉,质较嫩)

7 Bone (Chuck) 前烧,牛肩肉 (肩背肉)

Shouder (Chuck) 前烧,牛肩肉 (肩臂肉)

四、肘子, 胸口 (质极老) :适合: 炖,红烧,酱,卤

Shank 肘子,蹄胖,牛腱子 (前后小腿,瘦)

Plate 弓扣,牛筋肉,牛腩 (上腹肌,瘦)

Brisket 胸口,奶脯,牛筋肉 (胸脯肉,肥)

活牛屠宰后,经过放血、剥皮、去头去蹄去内脏,制成标准

二分体,然后分割成 臀腿肉、腰部肉、腹部肉、胸部肉、肋部肉、肩颈肉、前腿肉 7个部分,在此基础上 最终进行12-17部分 的分割。主要包括:牛柳、西冷、眼肉、前胸肉、腰肉、颈肉、部分上脑、肩肉、膝圆、臀肉、大米龙、小米龙。

分割的重点是位于肉牛背腰部的高档牛肉块: 牛柳、西冷

和眼肉

牛柳和西冷在西餐中一般用来烤制牛排,在中餐中一般

用来熘炒。

眼肉在西餐中通常用来烧烤。

1)牛柳(腰大肌)

牛柳也叫里脊,就是腰大肌。分割步骤如下:

①先剥去肾脂肪。

②沿耻骨前下方把里脊剔下。

③由里脊头向里脊尾,逐个剥离腰椎骨横突,取下完整的

里脊。

2)西冷(背最长肌)

西冷也叫外肌,主要是背最长肌。分割步骤如下:

①沿最后一节腰椎向下切。

②沿眼肌的腹壁一侧向下切。

③在第12-13胸肋之间切断胸椎。

④逐个把胸、腰椎骨剥离。

3)眼肉(背阔肌、肋最长肌、肋间肌等)

眼肉主要包括纵向肌肉。眼肉的一端与外脊相连,另一端在第5-6胸椎处。分割步骤如下:

①先剥离胸椎,抽出筋腱。

②在眼肉的腹侧,约8-10厘米宽的地方,分几块切下。

4)上脑(背最长肌、斜方肌等)

上脑的分割方法是,剥离胸椎,去除筋腱,在眼肌腹侧距离为6-8厘米处切下。

5)胸肉(升肌和胸横肌)

胸肉的分割方法是,在剑状软骨处随胸肉的自然走向剥离,

修去部分脂肪。

6)腱子肉(前肢肉、后肢肉)

腱子肉的分割方法是,前牛腱从尺骨端下刀,剥离骨头,

后牛腱从胫骨上端下刀,剥离骨头取下。

7)小米龙(牛腱肌)

小米龙的分割方法是,牛后腱子取下后,按小米龙肉块的

自然走向剥离。

8)大米龙(臀股二头肌)

大米龙的分割方法是,剥离小米龙后沿大米龙肉块的

9)膝圆(臀股四头肌)

膝圆的分割方法是,大米龙、小米龙、臀肉取下后,沿

膝圆肉块周边(自然走向)分割。

10)腰肉(臀中肌、臀深肌、股阔筋膜张肌等)

臀肉、大米龙、小米龙、膝圆取出后,分割的最后一块肉

就是腰肉。

11)腹肉(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等)

腹肉也就是肋排,分无骨肋排和带骨肋排。一般

包括4-7根肋骨。

1髂嵴上缘是背阔肌和三层腹肌的附着点。

位置:先摸到腰,顺着腰往下摸,再往腿的方向顶,就能顶到最上面,那就是髂嵴。3层腹肌在髂嵴上是依次由内向外附着的。髂嵴不仅仅只是一个结构,它也是腹壁非常重要的一个根基。

2颈痛,腰痛一定要注意腹壁肌肉。

3腹壁的根基就是髂嵴。

4当骨盆前倾时,整个腹肌尤其是腹外斜肌都会出现前面被过度牵拉,小腹突出。

解决办法:顺着肌纤维的方向慢慢往后推。

当骨盆后倾时,则向相反的方向推移。

5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两个肌纤维的走向是交叉的。往骨盆方向斜型走的肌肉叫腹外斜肌,往骨盆后面走的腰部肌肉叫腹内斜肌。

6塌腰时,下后方肋骨靠近髂嵴。

解决办法:帮助肋骨向前上方移动——伸展腹内斜肌。

下背部拱起时,下方肋骨向前下方靠近骨盆,这时就需要伸展腹外斜肌。

7当骨盆前倾时,腹部肌肉会被动拉长;当骨盆后倾时,腹壁的肌肉前面会被动缩短,后面会被拉长。

8在处理腰痛时,都是采取处理腹肌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9体侧线的几个交叉:

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是交叉的,

肋间肌是相互交叉的,

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也是相互交叉的。

10腹斜肌附着于下方的浮肋和腹壁肋骨。

第11肋和第12肋称为浮肋,腹壁的肋骨。

11腹肌称为扁肌,肋间肌称为短肌。

12在处理肋间肌的时候,重点要关注第1肋间隙到第4肋间隙,在很多呼吸时,这几个肋间隙是往往打开的不够。

13第4肋间的疼痛对于我们的肩膀的放松特别重要。

第4肋间是肩部疼痛的一个重要反射区。

14腹肌 出现疼痛时和内脏的疼痛表现是相互作用的。内脏的疾病可引发腹壁的疼痛,腹壁的疼痛也是完全可以引发内脏的问题的。

15支配内脏的神经称为内脏神经,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支配肌肉的神经称为脊神经,躯体神经。

16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完全可以引发胸部疼痛,引发腹部疼痛,这些疼痛完全可以向下延伸:引发心口窝的疼痛,引发腹股沟的疼痛,引发下背部的疼痛。

腹外斜肌有时会引发烧心的感觉。

股直肌引发的疼痛在上背部和下背部呈条状和圈状的。

腹斜肌的疼痛下背部会有,更多的会引发心口窝,腹股沟区域。

17下腹部肌肉的激痛点是引发慢性腹泻的可能原因之一。当下腹部出现了弥漫性的激痛点时,应考虑此原因。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是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人,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例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许多年长儿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长小儿中越来越多。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为时不远。 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本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流行高峰在5~10月,热带地区终年可见。由于减毒活疫苗的应用,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我国仍为流行地区。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炎,1989年又提出消灭本病的行动计划,我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已动员全国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免疫强化措施。消灭本病将指日可待。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

病毒通过宿主口咽部进入体内,因其耐酸故可在胃液中生存,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如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为隐性感染;否则病毒经淋巴进人血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出现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患者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为顿挫型;病毒大量增殖后可再次人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1%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其中轻者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瘫痪,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

编辑本段病理

  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复制的速度是决定其神经毒力的重要因素。病变主要在脊髓前角、脑髓质、桥脑和中脑,开始是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变性,接着是核变化、细胞周围多形核及单核细胞浸润,最后被噬神经细胞破坏而消失。但并不是所有受累神经元都坏死,损伤是可逆性的,起病3~4周后,水肿、炎症消退,神经细胞功能可逐渐恢复。引起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

编辑本段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瘫痪,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编辑本段临床特征

  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 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脑病体征偶尔比较突出。脑脊液糖正常,蛋白轻度升高,细胞计数10~300个/μl(淋巴细胞占优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治疗是对症性的。顿挫型或轻型非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仅需卧床几日,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当急性脊髓灰质炎时,可睡在硬板床上(用足填板,有助于防止足下垂)。如果发生感染应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并大量饮水以防在泌尿道内形成磷酸钙结石。在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恢复期,理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或者病毒直接损害延髓的呼吸中枢引起颅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麻痹时,都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此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对咽部肌肉无力,吞咽困难,不能咳嗽,气管支气管分泌物积聚的病人,应进行体位引流和吸引。常需要气管切开或插管,以保证气道通畅。在呼吸衰竭时常发生肺不张,故常需作支气管镜检查及吸引。有关呼吸重症监护的进一步细节可参见第66节。若无感染不主张用抗菌药。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一)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 脊髓灰质炎

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消失后l~6天,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③出现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键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三)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可分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隔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占瘫痪型的5%~10%,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四)恢复期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五)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编辑本段并发症

  合并症: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继发吸人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致褥疮及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等。

编辑本段89年记录

  1989年夏,在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大规模爆发脊髓灰质炎流行,江苏邳州和山东郯城暴发了一次小儿麻痹症疫情,1328名儿童成为肢残患儿,严重者躯干畸形,下肢瘫痪

编辑本段检查

  脊髓灰质炎的不动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精良少数继续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血沉增速 脑脊液检查语气: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心地现象 病毒分离: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的Hanks液内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 血清学术后检查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问题与鉴别结论诊断:  脊髓灰质炎

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后来不适感觉的药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幸运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再世恢复,人品除病侧肌肉痿缩外骨骼亦可出现畸形。 本病初起时与伤风感冒相类似,故不易相鉴别应沟通结合,流行病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季节详细询问,如见双峰热汗多,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应疑为本病,本病尚应与痹证作鉴别,痹证多发生在冬春季,虽有发热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但无瘫痪。 实验室检查主要脑脊液细胞数大多增加(亦可满意正常);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周日检查均具有诊断现象意义。

编辑本段治疗

治疗原则

  处理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前驱期及瘫痪前期

  1、卧床休息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剂量为1岁1mg,2~3岁2mg,4~7岁3mg, 脊髓灰质炎

8~12岁4mg,12岁以上5mg,每日或隔日一次口服;增进肌肉张力药物,如加兰他敏,每日005~01mg/kg,肌肉注射,一般在急性期后使用。 4、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人,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体温退至正常,肌肉疼痛消失和瘫痪停止发展后应进行积极的功能恢复治疗,如按摩、针灸、主动和被动锻炼及其他理疗措施。 1、针灸治疗 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肢体萎缩不明显者可根据瘫痪部位取穴上肢常取颈部夹脊穴、肩贞大椎手三里少海内关合谷后溪每次选2~3穴下肢常选腰脊旁开1寸处环跳秩边跳跃玉枢髀关阴廉四强伏兔承扶殷门季中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绝骨风市承山落地等根据瘫痪肢体所涉及的主要肌 群选有关穴位3~4个每次可更换轮流进行每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二疗程之间相隔3~5天开始治疗时用强刺激取得疗效后改中刺激巩固疗效用弱刺激可用电针或水针每次选1~2穴位注射维生素B1γ氨酪酸或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当归液(当归红花川芎制剂)每穴05~10ml 2、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3、功能锻炼 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4、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5、其他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畸形肢体可采用木板或石膏固定以及用手术矫治。

编辑本段预防

  必须普遍接种疫苗,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二)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 脊髓灰质炎

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中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目前普遍采用此型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保存5个月。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编辑本段全球消灭脊髓灰行动

启动

  1988年,在166个会员国代表出席的第四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全世界消灭脊灰决议。它标志着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国际扶轮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率先发起的全球消灭脊灰行动正式启动。这是继1980年消灭天花认证,1980年代期间美洲在消灭脊灰病毒方面取得进展,以及国际扶轮社承诺筹措资金以保护所有儿童免受该疾患之苦之后的又一行动。

进展

  总体说,自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启动以来,病例数量减少了99%以上。2010年,全世界只有四个国家仍有脊灰流行。印度北部、尼日利亚北部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地区脊灰的持续小面积传播提出了重要的流行病学挑战。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36个国家)被认证为无脊髓灰质炎,随后,2000年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包括中国在内的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02年6月欧洲区域(51个国家)也获得认证。2010年,欧洲区域在获得认证后发生第一例输入性脊灰病例。 2009年,在所开展的273次补充免疫活动(SIAs)期间,40个国家中超过361亿儿童接受了免疫。就全球而言,从及时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可以看出,脊灰监测工作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驻塔吉克斯坦代表处2011年9月7日发表声明说,从2010年9月1日起,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均未发现新增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这一疾病在中亚地区已被消灭。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7张)

开放分类:

医学,内科,传染病,病毒性疾病,肠道病毒性疾病

“脊髓灰质炎”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Medicine] poliomyelitis; polio

我来完善 “脊髓灰质炎”相关词条:

麻疹狂犬病病毒性脑膜炎黑热病化脓性骨髓炎非典型性肺炎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甲型病毒性肝炎

麻疹 狂犬病 病毒性脑膜炎 黑热病 化脓性骨髓炎 非典型性肺炎 斑疹伤寒 流行性出血热 甲型病毒性肝炎 肺炭疽 红眼病 急性脊髓炎 流行性斑疹伤寒 巨细胞病毒感染 破伤风 白喉 血吸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霍乱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鼠疫 新生儿破伤风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麻疹疫苗 黄热病 流行性脑膜炎 丝虫病 阿米巴痢疾 登革热 脊髓蛛网膜炎 麻风病 病毒性出血热 消化道传染病 海伦·凯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22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