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阳右阴是根据古书记载来的,古代认为左边是肾脏为有形之器官,所以为阳,而右边则是命门,属于无形所以为阴
背阳胸阴是因为从背部接触脏腑比从胸部接触浅的多就是背部比胸部更接近外界越接触外界肯定接触阳光多嘛,越深的地方肯定就阴深点了啊所以背阳胸阴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在生活当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去了解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我整理了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1一、何为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人认识客观事物哲学概念上的一对范畴。阴阳最初的含义十分朴实,意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慢慢被引申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诸如光明与黑暗、生长于死亡、正面与反面、躁动与宁静、强大与弱小等等。
无疑,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的概念来划分与分析,但是必须建立在一对事物相互关联亦或一个事物两个面相互关联的前提下,这样才会有实际意义。倘若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亦或统一个体不是两个对立面,那么就不能用阴阳概念来划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最早是在夏朝时形成,有着“阴阳相合,万物生长”之说,它认为天地万物的源泉来自于阴阳两种相对的气,这两种相对的气在天便形成了风雨雷鸣等气象、在地便形成了山川河海等形体、在气候便形成了春夏秋冬等四季、在方位便形成东南西北等四方。
人有耳口眼鼻与天之四象对应,人有肉骨血气与地之四象对应,人还有三百六十骨节与周天之数对应,因此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与指节,这样我们便能观天、掌纹,便能察天、地、人合一。
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互对立面,而这两个对立面又相互统一着。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因此说,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两种对立并统一的气所运动的结果,而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固有的一种规律。卜易居老师在此提醒,所有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都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相对的存在。
这种相对的可能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化阳,而阳也可以化阴;另外一方面则体现在任何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依、阴阳互含、阴阳互生和阴阳互化等六个方面。
1、阴阳对立:阴阳互相对立、互相矛盾,诸如上下、动静、天地、男女、日月、昼夜、奇偶、大小、开合等等。
2、阴阳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消字意指削弱、消减的意思,而长字意指增强、增长的意思。诸如四季的变化,夏天白天长晚上短,而冬天白天短晚上长。
3、阴阳互依:无阴不阳、无阳不阴,意指相互依存,没有阴不存在阳,也没有阳不存在阴。
4、阴阳互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恰似一对夫妻的感觉,相互交融。
5、阴阳互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犹如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含义。
6、阴阳互化:一定条件下,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好比六道有轮回。
二、何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又一种客观认知、观察世间万物的哲学概念。古人在长期生活与实践中发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间万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由此也引申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运动变化所生成的;
这五种物质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约,并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中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下面,卜易居老师教大家如何看五行相生相克的命相学基本知识。
1、五行相生
1、金生水。古时候的方士会在炼完丹后,将金属制成的丹炉放在户外,一夜过后,丹炉上会附上一层薄薄的露水,因此有金生水之说。另外一种说法是,金属经过高温达到一种熔点之后就会转为液体状态,因此金生水之说也成立。
2、水生木。大自然的植物都需要水的灌溉滋养才得以生长茂盛,相反则会无法生长直至枯死,因此水可以生木。
3、木生火。古代柴火就是指用木材来生火的概念,因此木可以生火。
4、火生土。万物经过火燃烧之后变成了灰烬,灰烬转为土,因此火可以生土。
5、土生金。各种金属、矿物都是在土里面挖掘而出的,因此土可以生金。
2、五行相克
1、金克木。从古至今砍伐树木都是用刀斧锯子等金属工具,因此金可以克木。
2、木克土。自然界的植物需要成长,都需要入土并从中吸取大量养分,因此木可以克土。
3、土克水。古语有云水来土掩,意指水一到土地后,便被吸干无影无踪,因此土可以克水。
4、水克火。古往今来水可以用来灭火,因此水可以克火。
5、火克金。炼金等需要用高温火烧,因此火可以克金。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2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阴阳也涵盖表里,表属阳,里属阴;譬如屋外为阳,屋内为阴;水果的果皮为阳,果肉为阴;以植物而言,枝叶为阳,根部为阴,树皮为阳,树干为阴;以人身而言,背部为阳,前部为阴,右侧为阳,左侧为阴;
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心包、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六腑为阳,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为阴,故曰:“小肠与心脏相表里,胆与肝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膀胱与肾相表里。”由于表里关系密切,因此五脏有了病变将累及六腑,六腑失调也将引起五脏有了病变。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是否调和。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矛盾运动。属阴的物质与属阳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营养物质(阴)是产生功能活动(阳)的物质基础,而功能活动又是营养物质所产生的机能表现。
人体的生理活动(阳)是以物质(阴)为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化生阳气,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地化生阴精。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质。
这样,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消长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
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3一、阴阳学说与人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
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
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
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五)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
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
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
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什么是阴阳?
答: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注意: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人体中的阴阳是什么?
答:一、人体的组织结构中的阴阳: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背与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筋骨与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
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
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二、人体的生理功能中的阴阳:
以功能与物质而言:功能属阳,物质属阴。
三、人体的病理变化中的阴阳:
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症状。具体有“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
四、诊断时用来分辨的人体中的阴阳:
如疖、痛、丹毒、脓肿等多为阳证;感染性结核、肿瘤等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隐痛等症等阴证。
又如浮大洪泽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此外,人体的色泽、声音、呼吸、气息、脉象部位也可分阴阳,用来诊断病情。
男女阴阳互补是指男性和女性在身体构造和生理功能上具有阴阳之分,而两者之间需要保持相互平衡的一种理念。
在阴阳互补的理论中,阴和阳是两个对立的极端,但彼此之间却具有互补的特点。这种互补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男女之间的性互补、身心互补等。在性互补方面,男性属阳,女性属阴,两者的性器官结构不同,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阴阳互补的关系。在身心互补方面,男性的阳刚之气与女性的阴柔之气相互吸引,相互补充,形成了身心互补的关系。
因此,阴阳互补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男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谐。同时,阴阳互补的理念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经济、政治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