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二头肌在哪?附图!

股二头肌在哪?附图!,第1张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的外侧唇下半及外侧肌间隔。两头在股骨下1/3处合并为一总腱止于腓骨头。此肌为双关节肌。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小腿屈,并外旋。

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牵拉股骨向后),在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顾名思义,该肌呈梭形,有长头和短头。

在股下部,长头移行为肌腱并和短头相接。圆形的肌腱附着于腓骨头,在其通过膝关节时易于看到和触摸到,尤其是当对抗阻力屈膝时。当坐骨神经从臀部下降到股后面时居股二头肌长头之后而得到保护。

扩展资料

股二头肌锻炼方法:

1、深蹲

将身体尽可能的下蹲,随着下蹲幅度不同锻炼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极限位置注意停留,然后再慢慢起身。

2、俯卧腿弯举

俯卧在一个腿弯举器上,膝盖正好刚刚超过俯卧板的末端。调整阻力滚垫以使脚踝后面正好卡在滚垫下。抓住手柄并深吸气。

保持躯干平直,收缩股二头肌来使滚垫朝你的臀部运动,当动作到达中点时,开始呼气。在动作的顶端,努力挤压股二头肌,然后慢慢反向返回至初始位置。

-股二头肌

股二头肌由缝匠肌,大收肌组成。

1、缝匠肌

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每一缝匠肌可有动脉5~13支,平均为76支,它们大致均匀地分布于肌的全长。缝匠肌的上部(长15厘米左右)主要由股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供给。

2、大收肌

大收肌位于大腿的内侧,其前面上方为短收肌,下方为长收肌,内侧为股薄肌,后面紧贴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为内收肌群中最宽大者,呈三角形。

扩展资料

股二头肌结构: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的外侧唇下半及外侧肌间隔。两头在股骨下1/3处合并为一总腱止于腓骨头。此肌为双关节肌。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小腿屈,并外旋。

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牵拉股骨向后),在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顾名思义,该肌呈梭形,有长头和短头。

在股下部,长头移行为肌腱并和短头相接。圆形的肌腱附着于腓骨头,在其通过膝关节时易于看到和触摸到,尤其是当对抗阻力屈膝时。当坐骨神经从臀部下降到股后面时居股二头肌长头之后而得到保护。

-大收肌

-缝匠肌

-股二头肌

 健身房常用器材的作用

 1、跑步机

 有氧运动的一种,分解体内脂肪及减肥,维持匀称身材作用明显,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快速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和精力。

 2、动感单车

 动感单车可以使腿部和臀部的主要肌群的力量和耐久力得到锻炼,伴随着脂肪的消耗,而长时间的消耗脂肪就会出现减重减肥的效果。

 3、椭圆机

 常见的心肺适能运动训练工具,体运用它锻炼时膝关节是不存在着力点的。采用椭圆机锻炼,不仅能预防、降低、缓解颈椎病、肩周炎及上背部的疼痛,而且避免了跑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更好地保护了关节,从而具备更好的安全系数。椭圆机能锻炼和刺激坐骨神经的调节,增强腰部肌肉的耐力和力量,针对臀部、大腿、侧腰及小腹部的刺激,达到塑身的效果。

 4、蝴蝶机(也叫夹胸器)

 进行飞鸟夹胸时所使用的一种机械。主要锻炼胸大肌和胸部中缝为主的胸部诸肌,初级使用者多会背部紧贴座椅,以便用力;较有经验的用者则会背部离椅,同时锻炼腹部肌肉。

 5、史密斯架

 史密斯架是的杠铃滑动轨迹受到限制,训练者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大重量,而且它不单单局限于深蹲的训练,还可以做卧推 (上斜、平板、下斜)。俯姿划船,肱二头肌弯举等。锻炼胸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背肌等。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种安全器械。

 6、卧推架

 锻炼胸肌,不过无保护,需要在有一定基础或者教练指导下进行!

 7、划船器

 用于锻炼上肢、胸部、背部,腰部,腿部的肌肉,是比较全面锻炼全身肌肉的器械!

 8、哑铃凳

 常用于辅助哑铃完成一些必要的健身动作,如:上斜哑铃卧推,下斜哑铃卧推,平板哑铃飞鸟等,根据锻炼动作不同锻炼部位也不同。

 9、多功能训练器

 多功能训练器,可锻炼多个部位……不一一介绍了……具体的可以让教练给我们辅导一下!

 10、龙门架

 又是一个多功能器械。综合训练器,可训练全身各部位肌肉,很多部件可以更换拆卸,而且这个器械很安全。

 11、牧师椅

 用来练科斯特弯举的,锻炼肱二头肌和手部肌肉群。

 12、推肩器

 手握在靠后的把位主要练的是三角肌中束;靠前并且掌心相对的把位主要锻炼的三角肌前束。

 13、蹬腿训练器

 和史密斯架异曲同工,主要练习整个腿部的力量,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特别有利于加强膑韧带,加固膝关节,有坐式和仰卧蹬腿训练器。

 14、坐姿腿外展训练器

 主要练习大腿外侧肌肉群,尤其是大腿外侧肥肉比较多的女生适合做这个。有很好的塑性效果,另外还可以增强女性代谢,也有坐姿腿内展训练器,向相反的方向做就可以啦!主要练习大腿内侧的肌肉。

 15、后腿屈伸训练器

 主要练习腘绳肌。腘绳肌是大腿后侧一系列肌群的统称,包括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半腱肌、半膜肌。练习这个器械能够很好地发展腿部力量,因为与股四头肌为拮抗肌,所以能使腿部更协调。

 16、大腿伸展器

 主要练习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小腿肌群,提高伸腿的能力。

 17、杠铃/哑铃

 这个就不多说了,动作不同,训练部位也不同。其次还有很多针对性的小器械,比如:健腹轮、药球等。

 健身房健身器材使用方法

 平板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中束(参与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使用方法:在平板上平躺,后背要紧贴平板,眼睛应该在杆的正下方。自然打开双臂,肘弯曲成90°之后垂直往上升起握住杆,这时是正确的握杆宽度。

 温馨提醒:在运动的过程中你的手腕要一直保持中立位,下降的时候肘关节稍微比胸低一点就可以了,上升的时候后背要紧贴平板,不可以后仰。上升呼气下降吸气。在练习的时候务必要有保护人员陪同练习!

 双杠臂屈伸

 目标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后束、胸大肌上、中束。

 练习方法还有使用:双手将双杠握住,手腕成中立,弯曲膝关节成90°,相互叠加两小腿。往下运动的时候保持身体稳定不乱晃,下降到肘关节成90°就可以了。

 下斜卷腹训练器

 目标肌肉:上部腹肌

 使用方法:设置可调式下斜板变成一个中等坡度的斜度,并在它上面端坐,把你的双脚在踝垫下安全靠着。将你的双手放到自己的头后,并往后将你的`身体倾斜。你的腹肌收缩,往上将你的上半身弯举,一直到你的躯干垂直在地面的位置前停止动作。

 温馨提醒:在向上弯举的时候努力防止通过你的髋曲肌进行身体的提拉。当你将身体上举的时候,你的背部要弯曲,来让挤压强度增加,接着有控制地将身体降低,这样效果更好。

 组合训练器

 训练项目包括:

 1、颈前下拉,目标肌肉是背阔肌

 2、坐姿推胸,目标肌肉是胸大肌

 3、扭腰机, 目标肌肉是腹内外斜肌

 4、双杠(双杠臂屈伸)目标肌肉是胸大肌还有肱三头肌

 5、蝴蝶机夹胸,目标肌肉是胸大肌

 6、伸腿训练器,目标肌肉是股四头肌

 7、悬垂举腿、目标肌肉是腹肌下部

 温馨提醒:在使用组合训练器的过程中两个人不可以同时使用同一配重的训练器,选择重量应该依据个人能力,不然会对人体还有器械导致损伤。

 单车

 按照自己的喜好不妨加减阻力还有调整骑车的姿态。关键是用于有氧运动!

 使用方法:首先在单车座旁,接着调整座椅高度让其和胯骨平行,手把高度比座椅高一拳的距离,手把和座椅的距离和小臂长度差不多。使用的时候臀部可以离开座椅。

 温馨提醒:在开始的时候务必要将脚套套紧,避免速度快的时候脚的脱落!

人体从外形可以分为头部,躯干,两胳膊,两条腿,四个部位。其中躯干是由颈部,胸部,腹部,背部等部位组成。上肢是由肩部,上臂,肘部,下臂,腕部,手部等部位组成。下肢是由跨部,大腿,膝盖,小腿 ,踝部,脚部等部位组成。今天重点来说说我们的手臂主要由什么部位组成,名称叫什么。手臂上面的各个关节的名称主要有:锁骨,肩锁韧带,肩峰,锥形韧带,斜方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喙突,肩关节囊,肱二头肌长头腱,还有肩胛骨组成。

手臂的中间部位的肘关节部位主要是由肱骨,肱骨滑车,外上髁,内上髁,桡骨小头,鹰嘴,半月切底,冠突,桡骨粗隆,尺骨粗隆,桡骨,尺骨,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组成。

手臂下面的位置就是我们的手部,手臂的骨骼有很多,也有很多关节,由侧副韧带,掌指关节,掌骨间韧带,腕掌关节位,钩骨,拇指腕掌关节位,头状骨,小多角骨,腕骨向韧带,三角骨,舟骨,关节骨,月骨,桡腕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尺骨,和桡骨组成

手臂上也有很多肌肉,上肢是由肩部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组成。肩部的肌肉主要分布于肩关节的周围,可以保护运动的时候不受伤,其中最重要的的就是三角肌,臂肌主要分为前后两肌,前面的由屈肌,肱二头肌,肱肌和喙肱肌组成。后面的是由伸肌,肱三头肌组成。前面的肌肉主要分布在尺骨和桡骨的周围,被称为长棱形肌,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群。前面的叫屈肌群,后面的叫伸肌群。手部的肌肉全都坐落于手掌,分为外侧肌肉,内侧肌肉还有中间的肌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十二皮部或六经皮部的简称·皮部 41 皮部的概念 42 六经皮部与诊治 43 六经皮部与辨证 44 六经皮部示意图 441 太阳皮部“关枢” 442 阳明皮部“害蜚” 443 少阳皮部“枢持” 444 太阴皮部“关蛰” 445 少阴皮部“枢儒” 446 厥阴皮部“害肩” 447 六经皮部与关、阖、枢表 5 经穴别名·皮部 51 承扶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承扶穴的定位 56 承扶穴的取法 57 承扶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承扶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承扶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承扶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513 承扶穴研究进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皮部 1 拼音

pí bù

2 英文参考

skin area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éngfú BL36(经穴别名) [中国针灸学词典]

dermal part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皮部:1十二皮部或六经皮部的简称;2经穴别名。

4 十二皮部或六经皮部的简称·皮部

皮部指人体表皮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个部区,故称皮部[1]。《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按手足同名经相合,则称六经皮部[1]。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为经气布散之所在,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功能,并能反映十二经脉的病证[2]。皮部是十二皮部或六经皮部的简称[3]。全身皮肤按经脉分部[3]。皮一络一经一腑一脏,为疾病传变的层次,因此从外部诊察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患[3]。十二皮部是根据十二经脉分布得名,在诊治时手足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且各有专名[3]。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外治法,都是结合皮部理论的实际应用[3]。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少阳皮部称枢持,太阴皮部称关蛰,少阴皮部称枢儒,厥阴皮部称害肩[1]。六经皮部名称见下表。

六经皮部名称表(表格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六经名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皮部名

关枢

害蜚

枢持

关蛰

枢儒

害肩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按手足同名经相合,则称六经皮部。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少阳皮部称枢持,太阴皮部称关蛰,少阴皮部称枢儒,厥阴皮部称害肩。详各该条。

41 皮部的概念

皮部,是皮肤按经络所属分区。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分布部位划分为十二皮部。这是经络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皮肤—络脉—经脉—脏腑各层次的最外部位。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经脉呈线状分布,络脉呈网状分布,皮部是面的划分。

十二皮部,手足上下相合称为六经皮部。

体内的疾病,通过经络可反映到皮部;外部的病邪或治疗方法,则可从皮部影响经络及脏腑,因而外部诊察法(外诊法)和外部治疗法(外治法)与皮部关系最大。

42 六经皮部与诊治

皮部的诊察和治疗主要从卫气和络脉着眼。

皮部诊察法:又称诊络法,主要是审察皮肤和络脉的颜色变化,属中医学色诊的一项内容。《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近代在皮部色诊的基础上,又有观察皮肤上的丘疹(主要在背部),检查皮下的硬结反应,皮肤的感觉差异和导电量变化等,作为诊断的一种方法,这是皮部外诊法的发展。

皮部治疗法:包括各种浅刺法以及非针刺的多种外治法。《黄帝内经灵枢·官针》以刺皮为主的刺法就有半刺和毛刺等,近代应用的皮肤针是它的发展。皮肤针的叩刺和腕踝针的沿皮刺,都结合皮部的分区应用。再如皮内针法、挑刺法、敷贴法、温灸法以及刺络拨罐等法的应用,都是基于同一原理。皮部的分区为刺灸法的应用扩大了范围。

43 六经皮部与辨证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意指从皮、脉、筋、骨的不同部位分析疾病的特点及发展变化。皮的分部,既要区分左右、上下和阴阳的不同,还要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始终)。这样六经皮部所属病症不单纯是从部位来分,还结合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过程,故《内经》对六经分证的排列一般都按规定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张仲景《伤寒论》继承这一理论,对分经辨证作了具体运用和发挥。后世注家已注意到《伤寒论》的六经不是指经络一线,而是指的“部属方位”。

六经皮部的命名包含有气机变化的深意,其中意义可结合六经病证的特点去理解,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对比关系去分析。见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

柯韵伯《伤寒论翼》更明确提出:“《皮部论》云,皮有分部……,此仲景创立六经部位之原”,并说:“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湿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乎不包”。意指以六经皮部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各证,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

44 六经皮部示意图

皮部(背面)(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皮部(正面)(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441 太阳皮部“关枢”

关枢为太阳经阳络之称[4]。《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张景岳注:“关,卫固也。少阳为三阳之枢,展布阳气于中,太阳则卫固其气而约束于外,故曰关枢。”

太阳是三阳之“关”,主一身之表,统营卫而应皮毛,是卫外屏障,为诸经之藩篱,所属皮部称“关枢”。阳气卫外而为固,外邪侵犯人体,太阳经首先受病。《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外邪束表,正气向外抗邪,于是出现恶寒发热,故脉应之为浮。足太阳经脉从头走足,行于人体的背部,卫气郁阻,经络之气不畅,则头项强痛;外邪初袭,卫阳被遏,则见恶寒;正气抗邪,邪正交争,则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都是太阳病的病理反映,因病位在表,故称为表证。由于感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所以同是太阳病,又有恶风、发热、自汗出、脉浮缓,以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不同证候。因腠理皮毛之关枢失调,邪气因入,故善治者治皮毛,治疗当以解表。

442 阳明皮部“害蜚”

害蜚为六经皮部之一,阳明皮部名[5]。“害”古与盍、阖通用,应读作“阖”,“蜚”是阳气飞动之意[5]。阳经以阳明为阖,故称“害蜚”[5]。《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说明手足阳明经循行部位上所见到的浮络都属于阳明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阳明之皮部[5]。

阳明为阳气亢盛,是三阳之“阖”。多气多血,气血旺盛,为五脏六腑之海。所属皮部称“害蜚”,蜚即阳气飞扬的意思。外感病过程中,阳明病是阳气偏亢,邪热最盛的阶段。邪热入里,症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等,为阳明热证。邪热亢盛,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燥热实积结聚肠腑为阳明腑证。《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里热实证聚合到阳明,阖病的症状表现如柯韵伯所说:“阳明为阖,故阳明必以阖病为主,不大便因阖也,不小便亦阖也,不能食,食难用饱,初欲食,反不能食皆阖也。自汗盗汗表开而里阖也,反无汗内外皆阖也”。治疗当以清下实热,保存津液为主。

443 少阳皮部“枢持”

枢持为六经皮部之一,属少阳的皮部[6]。《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少阳之皮部[6]。张景岳注:“枢,枢机也;,持,主持也。少阳居三阳表里之间,如枢之运,而持其出入之机,故曰枢持。”

少阳是三阳之“枢”,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职司升降和运转,可出可入如枢机,所属皮部称“枢持”。少阳病大多见于太阳转阳明的过渡阶段,其病变属半表半里证,病机为枢机不利,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治宜和解枢机。

444 太阴皮部“关蛰”

关蛰为太阴经阴络之称[4]。《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张景岳注:“关者,固于外;蛰者,伏于中。阴主藏而太阴卫之,故曰关蛰。”

太阴是三阴之“关”,亦为病邪出入门户,寒邪直中,太阴先伤,病从口入,直侵太阴。太阴脾土,喜温恶湿。邪犯太阴,则邪多从寒湿而化。其所属的皮部称“关蛰”,蛰即阴盛阳伏的意思。《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些都是太阴病里虚寒证的主要特征,治疗以温中祛寒,健脾燥湿为主。

445 少阴皮部“枢儒”

枢儒为六经皮部之一,属少阴的皮部[6]。《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说明手足少阴经循行部位上所见到的浮络都属少阴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少阴络[6]。“儒”是柔、顺的意思,少阴为三阴关阖之枢,其阴气柔顺,故称枢儒[6]。

少阴是三阴之“枢”,所属皮部称“枢儒”,与少阳相对,柯韵伯因解释作“阴枢”。少阴包括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心属火,主血脉,又藏神明,为一身之大主;肾属水,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正常情况下,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相互制约,生化不息,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少阴为阴枢,病在少阴,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其病变不但有从阴化寒的寒化证,如《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还有从阳化热的热化证,病机主要是阴虚阳亢,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神不宁,故见心烦不得卧,以及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邪热伤阴的证候。少阴寒化证治宜温经回阳,少阴热化证宜育阴清热。

446 厥阴皮部“害肩”

害肩为六经皮部之一[5]。害,古与盍、阖通,阖为闭合,肩有任的意思[5]。阴经以厥阴为阖,故称“害肩”[5]。《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说明手足厥阴经循行部位上所见到的浮络都属厥阴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厥阴皮部[5]。

厥阴是三阴之“阖”,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即太阴少阴病发展到尽头即成厥阴病,是六经病证传变的最后阶段。其所属的皮部称“害肩”,肩是经受的意思。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阴尽则阳生,故病情演变多趋极端。厥阴病证候以寒热错杂证为多。《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病邪深入厥阴,肝木乘土,阴阳错乱,失却正常的调节功能,或为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证。但病至厥阴,邪正交争,阴极阳复,正邪互胜,则可见厥热交替的厥热胜复证,又称阴阳胜复证。这是厥阴病病机的又一特点。临床上往往厥热交替,阴邪胜则厥冷,阳气复则发热。上热下寒证,治以清上温下。寒厥治疗宜温,宜补;热厥治疗宜清,宜下。

447 六经皮部与关、阖、枢表 5 经穴别名·皮部

皮部为经穴别名[1][3]。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扶穴[3][1]。

穴位 承扶 汉语拼音 Chengfu 罗马拼音 Chengfu 美国英译名 Support 各

号 中国 BL36 日本 36 法

国 莫兰特氏 V50 富耶氏 德国 B50 英国 B50 美国 BI36

承扶为经穴名(Chéngfú BL36)[7]。出《针灸甲乙经》。承扶亦作扶承[8]。别名肉郄、阴关、皮部[8]。属足太阳膀胱经[7]。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7]。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瘫痪,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51 承扶穴的别名

肉郄、阴关、皮部、扶承(《针灸甲乙经》),阴关(《杨敬斋针灸全书》),皮郄[9]。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53 穴名解

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7]。

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人身坐立有木之象,穴在身躯之下方,正为人体之扶持,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提携婴儿,负之抱之,均以手承扶其臀,本穴在臀横纹正中,适当挟持着手之处,故名承扶。[9]

54 所属部位

大腿[10]

55 承扶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2][8]。

承扶穴位于股后区,臀沟的中点,俯卧取之[7]。

承扶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肌肉)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6 承扶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臀横纹正中取穴。

承扶穴位于股后区,臀沟的中点。俯卧取之[7]。

俯卧位,于大腿与臀部交界之臀沟中点处取穴[11]。

57 承扶穴穴位解剖

承扶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分布著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皮肤厚,由股后皮神经的臀下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阔筋膜。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或穿经股二头肌长头刺入坐骨神经干。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出现在臀大肌的深面,位于出入骨盆结构的最外侧。该神经在臀区和股后区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稍外侧,和股骨内、外侧髁之间连线中点,以上三点的连线上。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7]。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深层有臀下神经和臀下动脉分支分布,并有坐骨神经本干和股后皮神经本干经过;

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并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通过[8]。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8 承扶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扶穴具有通便消痔,舒筋活络的作用。

承扶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7]。

承扶穴具有通经活络、疏利腰膝之功,为治疗腰腿部疾病的常用腧穴[12]。

承扶穴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有舒经活络之用,主治尻尾股臀、阴寒大痛。因本经与足少阴经俱由委中至肾俞,此段经线,两经并行。叠成一表一里,故浅取之则足太阳之经受之,深取之则足少阴之经受之。[9]

59 承扶穴主治病证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瘫痪,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7]。

承扶穴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13][13]。

承扶穴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痔疾[11]。

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7]。

承扶穴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大便难;以及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8]。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2 其它: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直刺1~2寸[11][8][7],局部有酸胀感[11],可有触电感传至足底部[11]。

直刺1~25寸[13]。

5102 灸法

可灸[7][13][11]。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511 承扶穴的配伍

承扶配环跳、悬钟,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承扶配秩边、承山,有清热通便的作用,主治便秘。

承扶配肾俞、命门、腰阳关,治腰痛[11]。

承扶配肾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治下肢瘫痪[11]。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痔、篡痛,飞扬、委中及承扶主之。腰脊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热痛,痔篡痛,尻睢中肿,大便直出,承扶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不利。

《针灸大成》:久痔尻臀肿。

《太平圣惠方》:五种痔疾,泻鲜血,尻睢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

513 承扶穴研究进展

现代动物实验证明,针刺承扶可使动物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有止血和防止出血的作用[9]。

针刺承扶,可见动物脑组织内氨含量显著增加,提示脑功能处于短期兴奋状态[9]。

针刺承扶穴也可使麻醉动物已降低的脑乳酸明显升高,又可使惊厥状态下脑乳酸的高值下降[9]。

电针承扶可见动物垂体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强,肾上腺组织中抗坏血酸、胆固醇以及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减少[9]。

 很多人计划训练肱二头肌的时候,都会先购买用哑铃,确实锻炼肱二头肌,哑铃是比较重要的帮手之一。那么如何练习呢

 怎么用哑铃练肱二头肌

 1、怎么用哑铃练肱二头肌:相扑深蹲

 锻炼部位:四肢肌肉、手臂力量

 做法:双腿分开,距离要大于肩宽,脚趾要向外如图所示。双手分别握住一个哑铃,准备姿势为双手下垂;同时弯曲你的膝盖和肘部,保持你的肩膀在你的臀部为微微下蹲姿势。然后伸直你的腿和胳膊。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做三组每次10下。

 2、直立举手

 锻炼部位:上臂和肩膀

 做法:双腿站直,两腿间分开的距离和肩膀相同,双手握住哑铃,向中间靠拢下垂。注意不要耸肩,自然放松抬头挺胸。

 保持哑铃靠近你的身体,使它们在你的肩膀上,弯曲你的肘部向两侧。慢慢地降低他们的起始位置。这算是一个完整的姿势,共做10组,每组12次。

 3、架空肱三头肌扩展

 锻炼部位:背部和肱二头肌

 做法:双腿站立,你的脚臀部距离分开。用双手握一个哑铃(选择比较做的哑铃。),弯曲你的头背后的肘部,伸直你的双臂,将哑铃举向空中,然后慢慢弯曲双臂以降低。这算是一个完整的姿势,共做10组,每组12次。

 4、斜举哑铃

 这是练习二头肌长头肌腱最好的方法。当你坐下时,手臂移动至身体前,能够充分舒展二头肌长头肌腱。长头肌腱可以帮助你的手臂拥有更好的肌肉线条。

 做法:做完杠铃练习后,试着做这项练习。从30度开始,失败后,调整至45度,重复该组练习,要注意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再一次调整至60度,完成该组动作。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10次。

 5、锤式哑铃屈臂

 锤式哑铃屈臂对于二头肌长头肌腱练习非常重要。为了达到效果,健身者需要不断重复锤式哑铃屈臂这个动作。

 做法:试着做交叉锤式哑铃屈臂,双臂举起45度至身体前方,靠近另一侧肩膀。这组姿势更着力于二头肌长头肌腱。

 肱二头肌锻炼注意事项

 1、训练重量不宜过大

 肱二头肌只是一个小肌群,因此,不要像练大肌群那样,使用过大的重量。确保动作规范更有利于肱二头肌的增长。

 2、不宜锻炼过多

 每次练背部、胸部和肩部肌肉的时候都会用到手臂肌肉。如果你每周练手臂肌肉的频率高于一次,就很容易导致过度训练,使肱二头肌无法充分恢复和增长。我曾经尝试过每周练两次肱二头肌,期望获得更好的效果,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3、训练动作不宜过多降低恢复能力

 与背部不同,肱二头肌并不是一个大型的复合肌群,你最多只需要3-4个训练动作,就可以恰当地刺激肱二头肌。使用过多的训练动作将降低肱二头肌的恢复能力建议:每周只练一次肱二头肌,每次采用的训练动作不超过3-4个,每次训练的总组数不超过12组。

 肱二头肌锻炼误区

 动作幅度过大

 通过举铁来锻炼好肱二头肌的话,那么一定要确保的是负重器具从一点到另一点保持力量的均衡使用而不是利用惯性将器具从下往上进行举起来。简单而言,那就是摆动的幅度越大,肱二头肌受到的刺激就越小,这么说的话就好比如20KG的哑铃抬举10下,利用惯性上下抬举,还不如10KG哑铃规范的举5下更有效果。

 手腕弯曲过多

 对于健身达人而言,在锻炼完肱二头肌的时候,其充血中的小臂不亚于二头本身,其实这也是一种新手常掉进去的误区之一,在举铁锻炼的时候,会过多的运用弯举来进行举铁,可是这个时候弯举的程度太多便会影响二头肌发挥,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地保持手腕小臂成一条直线进行抬举。

 过快的速度

 这个误区其实还是很多人明白的,做快了不一定是提高效率,往往锻炼的速度过快,肌肉没热身够导致肌肉本身的损伤,不仅如此!本来肌肉就处于紧张状态,所以一下子将速度做的更快,只会有害无益。

 全套动作没完成

 若是拟定了锻炼动作为一套的话,那么肯定有这一套动作的联动性,如果没把动作一套做下来,不仅没确保到从二头完全伸长开始,到二头完全伸长结束,更多的是肌肉群的不完整锻炼,减小作用。

 不顶峰收缩

 拉伸对肌肉增长的作用是众多细节中最必不可缺的,但弯举顶峰收缩的重要性同样是相当重要不可忽视的。在确保每一次弯举到顶端的时候充分的挤压到二头,不仅能刺激血液循环,更能增强泵感,让二头肌更加粗壮。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上肢带骨 31 锁骨 32 肩胛骨 4 游离上肢骨 41 肱骨 42 桡骨 43 尺骨 44 手骨 441 腕骨是8块短骨 442 掌骨5个 443 指骨 5 上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 51 锁骨 52 肩胛骨 53 肱骨 54 桡骨 55 尺骨 56 手骨 1 拼音

shàng zhī gǔ

2 简介

上肢骨左右对称,包括上肢带骨(锁骨与肩胛骨)及游离上肢骨,后者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即肱骨、桡骨与尺骨、腕骨8个、掌骨5个和指骨14节;腕骨、掌骨和指骨合称为手骨。除肢带骨和腕骨以外,其余都属于长骨。

3 上肢带骨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与肩胛骨,上肢骨借此与躯干骨相连。

31 锁骨

锁骨横列于颈根皮下,呈“~”形,无髓腔,其全长可在皮外扪触。锁骨是全身发生最早的骨,其内侧部分属于膜内成骨。锁骨内侧端膨大为胸骨端,有胸骨关节面,关节面下方有肋锁韧带压迹;外侧端是扁平的肩峰端,具有小的肩峰关节面,肩峰端下面有锥状结节和斜方线,为喙锁韧带所附着。两端之间呈棒状,即锁骨体。体内侧部为圆柱形,外侧部较扁平,后面有滋养孔,下面有浅沟,为锁骨下肌附着处。整个锁骨的内侧2/3突凹向前,外侧1/3曲凹向后。因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多出现于锁骨外、中1/3之间,此处是两个弯曲交界处,也是圆柱形与扁平形两部分的交界处,是锁骨的弱点。锁骨骨折可使上肢运动受限制。

32 肩胛骨

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上分的后外侧,其下角约达第8肋骨。肋面向前,有广而浅的肩胛下窝;背面被横列的肩胛冈分为小的冈上窝与大的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上延伸为上下扁的肩峰。肩峰前缘有肩峰关节面,接锁骨肩峰端。肩胛骨外侧角肥大,有朝向前外下的关节盂,接肱骨头。盂的上、下方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盂的内侧稍细,即肩胛颈。由颈的上方伸出弯向前外侧的喙突,其根部内侧有肩胛切迹。肩胛骨下角稍厚;上角甚薄。肩胛骨上缘薄;内侧缘即脊柱缘,稍厚; 外侧缘即腋窝缘,最厚。冈盂切迹位于肩胛冈外侧缘与关节盂之间。肩胛骨的滋养孔位于肩胛颈的前面和后面。

4 游离上肢骨

游离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

41 肱骨

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包括半球形的肱骨头,有相应的关节面,其周围稍缩细,称为解剖颈。解剖颈外侧有大结节与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为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两结节与两嵴之间有结节间沟,沟内有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名为外科颈,是骨折易发部位。肱骨体中分的前外面有“V”形的三角肌粗隆,内侧缘有滋养孔,开口向上;后面有自上内斜向下外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桡神经行经此沟。下端微曲向前,其两侧有突出的内上髁及外上髁;前者后方有尺神经沟。两髁向上延伸为内侧髁上嵴与外侧髁上嵴。两髁之间的内侧分是肱骨滑车,滑车的内侧缘更为突出,外侧分是突向前下方的肱骨小头;此两结构都有关节面。滑车上方的前后面及小头上方的前面,分别有冠突窝、鹰嘴窝与桡窝。

42 桡骨

桡骨在前臂居外侧,上端有形似象棋子样的桡骨头,头上面有关节窝,周围有环状关节面。头下接桡骨颈,颈与桡骨体交界处的内侧有桡骨粗隆,其后分是二头肌腱止处。桡骨体上细下粗,体与尺骨的相对缘薄锐,即骨间缘,体的中段向外侧凸曲,前面有滋养孔,开口向下。下端膨大,微曲向前; 其外侧缘突向下构成桡骨茎突;内侧面有尺切迹,接尺骨头; 下面是腕关节面,接腕骨;背侧有数个结节和沟,沟内有肌腱通过。

43 尺骨

尺骨居前臂内侧,其后面的全长位于皮下,易扪及。上端粗大,上方的鹰嘴和下方的冠突突向前,两突之间的凹陷是半月切迹(关节面),接肱骨滑车。尺骨粗隆及桡切迹(关节面)分别位于冠突的下方和内侧。尺骨体上粗下细,其外侧缘薄,即骨间缘。体前面上段有数滋养孔,体的下1/4向内侧凸曲。下端有尺骨头及位于其内侧的尺骨茎突。尺骨头的前、外、后面及下面都有关节面。

44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与指骨,都可在皮外扪及。

441 腕骨是8块短骨

分为近侧列与远侧列。近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豌豆骨是位于三角骨前面的一个籽骨; 远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它们互相连接成一整体,后面凸,前面凹构成腕骨沟。沟的外侧界是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组成的腕桡侧隆起; 内侧界为豌豆骨和钩骨钩组成的腕尺侧隆起。腕骨的血管由其前面、后面出入于骨。近侧列腕骨的近侧关节面接桡骨,远侧列腕骨远侧的关节面接掌骨。

442 掌骨5个

由外侧向内侧按序号命名为第I~V掌骨。上端是掌骨底,第I掌骨最粗最短,其底有鞍状关节面接大多角骨。其余4个掌骨的底除接腕骨之外,彼此连结;第III掌骨底有突向上的茎突。掌骨下端是掌骨头,下面与前面有半球形关节面,但其前面的关节面较平。掌骨体的前面稍凹,滋养孔在第I掌骨位于内侧,在其他掌骨位于外侧。

443 指骨

指骨共14节。拇指两节,其它四指各3节,依次命名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各指骨上端为指骨底,近节指骨底有凹的关节面。除远指节骨以外,各骨下端称为指骨滑车,与其远侧的指骨底连结。各指的远节指骨末(下)端呈蹄铁状膨大,称为远节指骨粗隆。

5 上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 51 锁骨

锁骨肩峰端和部分骨干可能缺如。

52 肩胛骨

肩胛切迹可能因韧带骨化成为一孔;肩峰可能终生不与肩胛冈长合而成为独立的骨。

53 肱骨

可能出现滑车上孔,沟通冠突窝与鹰嘴窝;内上髁上方有时出现弯曲向下的髁上突。

54 桡骨

有时部分地或全部缺如;粗隆可能以籽骨的形式出现。

55 尺骨

除可能部分地或全部缺如之外,有时鹰嘴终生不与尺骨长合,或其上方出现籽骨。

56 手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2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