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门简介

殷门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殷门穴的定位 8 殷门穴的取法 9 殷门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殷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殷门穴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殷门穴的配伍 14 特效 15 文献摘要 16 殷门穴研究进展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殷门 1 拼音

yīn mén

2 英文参考

Yīnmén BL37 [中国针灸学词典]

yīnmé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3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3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殷门 汉语拼音 Yinmen 罗马拼音 Yinmen 美国英译名 Great Gate 各

号 中国 BL37 日本 37 法

国 莫兰特氏 V51 富耶氏 德国 B51 英国 B51 美国 BI37

殷门为经穴名(Yīnmén BL37)[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殷即深厚、正中,门即门户,此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足太阳脉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殷门[1]。殷门穴主治腰腿等疾患,如腰腿痛,下肢痿痹(下肢萎痹),腰背疼痛,股后肿痛,疝气,后头痛,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股麻木,腰脊疼痛,急性腰部扭挫伤,下肢麻痹或瘫痪,下肢麻痹,股部炎症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

5 穴名解

殷即深厚、正中,门即门户,此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足太阳脉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殷门[1]。

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者司守之门户。本穴在承扶之下、委中之上,两穴直线折中之处,其处肌肉丰盈,本经脉气由此而出,故名殷门。[2]

6 所属部位

大腿[3]

7 殷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殷门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4]。

殷门穴位于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俯卧取之[1]。

殷门穴位于大腿的后面,臀下横纹之中点直下6寸处[5]。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

[5]

殷门穴的位置

殷门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肌肉)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8 殷门穴的取法

俯卧位,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

殷门穴位于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俯卧取之[1]。

俯卧位,先取承扶、委中,于两穴连线的上3/7与4/7的交界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承扶(俯卧,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承扶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二者连线的中点上1横指处即是殷门穴[7]。

9 殷门穴穴位解剖

殷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分布著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皮肤由骶丛的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脂肪组织较多。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深进,入坐骨神经干。经股后骨间隔,深至内收大肌。营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第一、二穿支。内收大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1]。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坐骨神经和股深动脉的分支分布,并有坐骨神经本干经过[8]。

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外侧为股深动、静第三穿支[5]。

10 殷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殷门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1]。

殷门穴具有舒筋通络,强腰膝的功效。

殷门穴位于股部正中部,可通调太阳经气,常以治疗腰、腿疾病为主[9]。

殷门穴治腰痛不可俯仰,难以伸举,因恶血泄注而股肿等症,其功用在于通泻[2]。

11 殷门穴主治病证

殷门穴主治腰腿等疾患,如腰腿痛,下肢痿痹(下肢萎痹),腰背疼痛,股后肿痛,疝气,后头痛,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股麻木,腰脊疼痛,急性腰部扭挫伤,下肢麻痹或瘫痪,下肢麻痹,股部炎症等。

殷门穴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8]。

殷门穴主治经脉病:腰腿痛,下肢痿痹。

殷门穴主治腰腿等疾患。如腰背疼痛、下肢萎痹、股后肿痛、疝气、后头痛等[1]。

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1]。

殷门穴主治臀股麻木,腰脊疼痛,以及急性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5]。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2.其它: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1~2寸[1][5][8][6],局部有酸胀感[6],可有触电感传导至足跟[6]。

122 灸法

可灸[1][8][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3 殷门穴的配伍

殷门配风市、足三里,有利腰腿,祛风除湿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殷门配肾俞、委中,治腰痛[6],有健腰补肾,舒筋活络的作用。

殷门配环跳、委中、昆仑、足三里,治坐骨神经痛[6]。

14 特效

用手 ,或用小木槌等器物敲打殷门穴,力度适中,对腰背疼痛和椎间盘突出症状效果明显[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俛不得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举重恶血。

《针灸大成》:主腰脊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泄注,外股肿。

16 殷门穴研究进展

现代动物实验证明,电针殷门,测定针刺前后脑血浆中谷氨酸转氨酶含量,发现针刺组较对照组升高。说明针刺加速了脑组织中某些与谷氨酸有关的物质代谢,增加了脑代谢率,调整了脑功能[2]。

1、屈曲: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肠肌。

2、伸展:膝关节伸肌主要是股四头肌。

3、内旋:参与小腿内旋运动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4、外旋:参与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头肌。

扩展资料:

锻练膝关节肌肉方法:

膝关节常会“吃不消”。现今,跑步已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但很多人姿势、方法不对,或者在马路上、公园里跑步,对膝关节伤害很大。使用跑步机时,若步调与跑步机速度不协调,膝关节和肌肉跟不上,就会对半月板和膝软骨造成损伤。

有些中老年人热衷于爬山,但上山时,膝关节几乎承载全身的体重;下山时,膝关节还要额外负担下冲的力量。因此,不建议过于肥胖或膝关节本身就不好的中老年人长期爬山。

年轻人在打篮球、踢足球时,冲击力较强,如果急停、扭转等动作不规范或者用力不对,也可能会造成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

对于膝关节不好的人,建议将游泳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在游泳时,人体处于平卧或仰卧状态,承重关节的压力很小,不足以造成损伤。为保护膝盖,在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将周围关节“动员”起来。平日里还需要锻炼腿部力量,维持膝关节的受力。

“静蹲”就是一种增强大腿肌肉力量的好方式:后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向前伸,与身体保持40~50厘米的距离,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小腿之间夹角不要小于90度,保持这个姿势到坚持不住后再休息,每天练习3~5次。

人民网—增强腿部肌肉 维持关节稳定

1、俯卧腿弯举:是锻炼股二头肌最好的孤立动作。

2、坐姿腿弯举:是锻炼股二头肌的孤立动作,专业运动员赛前采用此练习可拉出“钢丝绳”般的股二头肌。

3、站姿腿弯举:只能单脚完成的腿弯举,是锻炼股二头肌的孤立动作,需要特定的器械才能完成。

4、直腿硬拉:是一项综合训练,它能使股二头肌达到极限伸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承扶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扶承穴的定位 9 扶承穴的取法 10 扶承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扶承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扶承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扶承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扶承穴研究进展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扶承 1 拼音

fú chéng

2 英文参考

Chéngfú BL36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扶承为经穴别名,即承扶[1]。见《针灸甲乙经》。

穴位 承扶 汉语拼音 Chengfu 罗马拼音 Chengfu 美国英译名 Support 各

号 中国 BL36 日本 36 法

国 莫兰特氏 V50 富耶氏 德国 B50 英国 B50 美国 BI36

承扶为经穴名(Chéngfú BL36)[2]。出《针灸甲乙经》。承扶亦作扶承[3]。别名肉郄、阴关、皮部[3]。属足太阳膀胱经[2]。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2]。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瘫痪,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4 承扶穴的别名

肉郄、阴关、皮部、扶承(《针灸甲乙经》),阴关(《杨敬斋针灸全书》),皮郄[4]。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6 穴名解

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2]。

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人身坐立有木之象,穴在身躯之下方,正为人体之扶持,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提携婴儿,负之抱之,均以手承扶其臀,本穴在臀横纹正中,适当挟持着手之处,故名承扶。[4]

7 所属部位

大腿[5]

8 扶承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扶穴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6][3]。

承扶穴位于股后区,臀沟的中点,俯卧取之[2]。

承扶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肌肉)

承扶穴在大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扶承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臀横纹正中取穴。

承扶穴位于股后区,臀沟的中点。俯卧取之[2]。

俯卧位,于大腿与臀部交界之臀沟中点处取穴[7]。

10 扶承穴穴位解剖

承扶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分布著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皮肤厚,由股后皮神经的臀下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阔筋膜。在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或穿经股二头肌长头刺入坐骨神经干。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离开骨盆,出现在臀大肌的深面,位于出入骨盆结构的最外侧。该神经在臀区和股后区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稍外侧,和股骨内、外侧髁之间连线中点,以上三点的连线上。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2]。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深层有臀下神经和臀下动脉分支分布,并有坐骨神经本干和股后皮神经本干经过;

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并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通过[3]。

11 扶承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扶穴具有通便消痔,舒筋活络的作用。

承扶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2]。

承扶穴具有通经活络、疏利腰膝之功,为治疗腰腿部疾病的常用腧穴[8]。

承扶穴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有舒经活络之用,主治尻尾股臀、阴寒大痛。因本经与足少阴经俱由委中至肾俞,此段经线,两经并行。叠成一表一里,故浅取之则足太阳之经受之,深取之则足少阴之经受之。[4]

12 扶承穴主治病证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腰腿痛,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部疼痛,骶部疼痛,臀部疼痛,股部疼痛,大便难,下肢麻痹或瘫痪,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承扶穴主治腰腿部疾患。如腰腿疼痛、下肢痿痹、痔疮出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2]。

承扶穴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9][9]。

承扶穴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痔疾[7]。

现代又多用承扶穴治疗腰背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2]。

承扶穴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大便难;以及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3]。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2 其它:便秘,痔疮,尿潴留,臀部炎症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1~2寸[7][3][2],局部有酸胀感[7],可有触电感传至足底部[7]。

直刺1~25寸[9]。

132 灸法

可灸[2][9][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扶承穴的配伍

承扶配环跳、悬钟,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承扶配秩边、承山,有清热通便的作用,主治便秘。

承扶配肾俞、命门、腰阳关,治腰痛[7]。

承扶配肾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治下肢瘫痪[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痔、篡痛,飞扬、委中及承扶主之。腰脊尻臀股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热痛,痔篡痛,尻睢中肿,大便直出,承扶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不利。

《针灸大成》:久痔尻臀肿。

《太平圣惠方》:五种痔疾,泻鲜血,尻睢中肿,大便难,小便不利。

16 扶承穴研究进展

现代动物实验证明,针刺承扶可使动物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有止血和防止出血的作用[4]。

针刺承扶,可见动物脑组织内氨含量显著增加,提示脑功能处于短期兴奋状态[4]。

针刺承扶穴也可使麻醉动物已降低的脑乳酸明显升高,又可使惊厥状态下脑乳酸的高值下降[4]。

电针承扶可见动物垂体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强,肾上腺组织中抗坏血酸、胆固醇以及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减少[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80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