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头肌和二头肌有什么不同?

肱二头肌和二头肌有什么不同?,第1张

肱二头肌和二头肌是对称肌二头功能是弯,三头功能是屈。部位:在大臂的前后。练二头做哑铃等器械做弯举,动作姿势:单手或双手握哑铃直臂于体侧在身体不借力的前提下把哑铃弯举至大小臂直角小于15度即可。一组12次,3-5组。

主要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二头肌肉是手臂弯曲后凸起的肌肉,三头肌是背对着二头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体是有很多分类,如下

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分隔。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并以一个腱止于桡骨粗隆(图3-24)。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骨面。作用: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向下行经大、小圆肌之间;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止方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骨面。向下3个头会合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跨过多个关节运动前臂和手,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

(一)前群

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共9块,分4层排列。

1.浅层(第一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其它4块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面。作用: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前。

(3)桡侧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长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2.第二层 只有一块肌,即指浅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个腱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两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层 有两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

(1)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桡骨前面和前臂骨间膜,以长腱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du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于桡、尺骨远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后群

共有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

前臂肌3

1.浅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这5块肌以一个共同的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于长腱经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手背分别至第2~5指。在手背远侧部,掌骨头附近,4条腱之间有腱间结合相连,各腱越过掌骨头达指背向两侧扩展为扁的腱性结构,称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细长,长腱经手背尺侧至小指,止于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内收。

前臂肌4

2.深层 也有5块肌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后肌srpinator:位置较深,起自尺骨近侧,肌纤维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后。

其余4块肌均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

(2)拇长展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止于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4)拇长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

 很多人都想拥有完美的肱二头肌,但是应该怎么训练呢?下面就来和我一起看看前臂之王肱二头肌锻炼方法吧。

 01运动量

 几乎所有的人都没做完足够的组数。无论哪个身体部位都必须一组接一组练到神经突触发不出冲动为止。如果你轻信了训练过度的说法,肯定达不到这个要求。所谓训练过度,不过是些懦夫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借口。他们会说:“因为这是个小肌群,所以不要超过9组。”对于我来说,这样做根本称不上是训练。我现在一做就是20组,但即使这样也还称不上是冲击,只是日常训练而已。真正的冲击式锻炼不光要做到20组以上,还要把每组都做到极限次数。算组数时不要把热身组计算在内,尽管它们是必需的。

 02组合组

 什么叫组合组?没有比组合组更能动员肌肉和血液的了。而在所有的身体部位中,二头肌又是对这一技巧反应最敏感的,所以每次训练二头肌我都要用到它。但是这样做会极大地增加锻炼难度。组合组是种强力武器,但不能滥用,必须掌握好时机和地点。仔细阅读下面的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要什么时候都用组合组,应把它放在每次锻炼的最后。

 杠铃弯举不能作为组合组的动作。这是一个复合动作,消耗的能量大,动员的肌纤维却少,否则只会带来酸痛。

 不要连着做二头肌组合组。组合组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肌纤维到达极限状态,因此每次开始前都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储备。为达到最大疲劳,必须先有最大能量。我发现保持二头肌能量的最佳方式是把它和三头肌放在一起练。这两部分力量差不多,又完全不相干,锻炼三头肌时,二头肌可以从从容容地恢复疲劳。反之亦然。我只在最后大负重动作中才使用组合组的方式,这可以使身体很自然地过渡到三头肌锻炼。我把力量要求差不多的三头肌练习动作和二头肌练习连到一起,如哑铃托臂弯举接做哑铃单臂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接做立姿法式弯举。

 能用于组合组的二头肌练习动作只有以下四种:哑铃弯举、托臂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力器弯举。自由站立的杠铃弯举难度太大,高位拉力器弯举太容易,史密斯架则太局限了。

 03极限次数

 每组的次数依次减少,但都要做到极限次数。不管负重多大,只有做到极限次数,才能保证肌肉全面参与运动。

 04次数越少越好

 应在6到8次内就达到极限次数。如果多于8次,身体其它部位将进入有氧运动状态;如果少于6次,说明辅助肌已参与了运动,而二头肌还没有完全疲劳。

 05随机安排顺序

 假设力量最大时应该做难度最大的动作,那么每次训练都应该先做杠铃弯举。然而由于身体的适应能力很强,习惯了这种一成不变的安排后,辅助肌会替二头肌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而每次都采用不同的动作,辅助肌就得不到机会去适应,二头肌将被迫承担起所有的工作。比如,你可以先做托臂弯举或交替哑铃弯举,虽然负重可能会变小,但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因为所有的运动量都是由二头肌完成的。

 06二头肌与三头肌

 二头肌只能跟三头肌一起练。这一建议与第二条《组合组》有点类似,但这里是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两部分。如果像许多人那样把二头肌和胸部放在一起,锻炼胸部时会消耗二头肌的能量。虽然你认为自己已付出了100%的努力,二头肌得到的却只有80%。每天只练一个身体部位,冲击效果会更好。二头肌和三头肌合在一起为一个部位——手臂。这样做的好处是全力做完一个动作后,下一个动作依然有足够的能量。

 07哑铃弯举

 哑铃弯举是最理想冲击的二头的训练动作,因为你可以双臂交叉着做,使两者都有足够的恢复时间。组合组中也是如此。另外,用哑铃可以很方便地调整负重。

 俯姿弯举是个例外,它局限性太大,负重又小,促进肌肉生长的效果远没有上述几个动作好,不适合用于冲击训练。我只用它进行热身,不过要加点花样,如慢速弯举并且每一次都做到顶峰收缩。这对促进血液循环大有帮助。我一般要做上6到8组,跟正式训练一样采用金字塔形的次数安排。不过,我从不将其列入正式训练。

 08托臂弯举

 二头肌训练中必须有托臂弯举,各种形式均可。托臂弯举能实现单块肌肉运动与力量的完美统一,这是其它任何一种动作都无法比拟的。肘关节固定允许你使用尽可能大的负重,肩关节固定则保证了单块肌肉运动的实现。我通常使用两个不同的角度:用倾斜式托臂架时,身体后移,通过类似于杠杆的作用提供更大的力量;用垂直托臂架时手臂是竖直的,能更好地实现单块肌肉运动。

 你可以单臂或双手各握一个哑 铃做这一动作,也可以用杠铃。哑铃允许你用掌心向上、向内等多种握持方法,以突出二头肌不同部分。杠铃则把所有压力都加在了二头肌肌腹上。

 09杠铃弯举

 我建议你不要把杠铃弯举用于组合组并不意味着要把它完全排除在外,恰恰相反,没有哪个二头肌训练方案少得了它。任何一个肌群锻炼课程中都必须有一种以上的自由负重复合动作,以便让所有肌肉在同一动作中发挥出最大力量。除此之外,没有一种方法能让目标肌群和辅助肌群同时全力工作。每次训练我都要做上5组杠铃弯举,第一组8次,最后一组6次,都用最大负重并训练到极限次数。这是标准的训练安排。

 每次训练的最后我都要用70%的最大力量做一组半杠铃弯举。这是个非传统的动作,但它确实很有效。我坐在长凳上,手握杠铃,降到一半时停住,然后闭上眼睛不停地弯举。每次都下降到一半的位置,这样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

 10全过程用力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一定要牢牢控制哑铃的运动,下降过程中同样要用力,不要让其自然落下。还要注意不要伸展得过开,在重压下完全伸直手臂很容易使二头肌和肘关节受伤。向上弯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二头肌上,到最高点时用力压缩。不要太计较所用负重的大小,感觉好就加量,感觉不好则减量,直到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负重。

 不要等到受伤后才去发现错误。许多健美者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负重的大小,生怕别人看扁了自己。我听到好多人这么说:“看,那就是李。他看上去痛苦万分,可是负重却只有那么点”。我从不把这类话放在心上。我的目的是锻炼而不是出风头。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肱二头肌有长、短二头,故名。肱(gōng)二头肌(Musculus biceps brachii)属于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

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在肩肱二头肌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而当前臂旋内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

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位于上臂前群肌浅层。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当肱二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屈曲;当肱二头肌舒张时,使肘关节伸展或前臂下垂。

屈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放松。

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伸张。

肱二头肌位于内侧,肱三头肌位于外侧,如果是曲臂提重物,前者是收缩的,后者是舒张的。如果是直臂提重物,二头肌和三头肌都是收缩的。只有在自然下垂的时候,它们才是同时舒张的。

伸直的时候肱三头肌是收缩状态,胧二头肌虽然也有少许收缩,但并不明显,主要是肱三头肌吃力。弯曲的时候则正好相反,肱二头肌是收缩状态,而肱三头肌是微收缩状态。

扩展资料:

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

而当前臂旋内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位于上臂前群肌浅层。

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当肱二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屈曲;当肱二头肌舒张时,使肘关节伸展或前臂下垂。

-肱二头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4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2023-12-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