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肌肉拉伤

胸部肌肉拉伤,第1张

你好,我是一名外科医生,对于你所说的问题,没有太好的办法,打球撞伤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你的症状,我建议先去医院复查一下胸部正侧位的X光片,主要是看看肋骨是否有骨折,如果没有的话就只是肌肉拉伤,处置起来会很容易!如果单纯的肌肉拉伤,没有太好的方法,需要注意活动时小心,不要做剧烈的活动,注意休息,防止再次拉伤!可以应用理疗,在一些社区门诊就有那种仪器,俗称烤电,对肌肉拉伤的恢复会很有利!不用其他特殊的治疗!如果存在肋骨骨折现象,对位良好的话可以利用胸带固定骨折处,患者卧床休息一周,服用有效的抗生素及止痛药!至于预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首先少量的参加剧烈的运动,调整打球的姿势,运动活动中姿势的不规范造成肌肉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平时多锻炼身体,尤其是胸部肌肉,每天可做一些俯卧撑,锻炼胸部肌肉,肌肉越发达损伤的几率会越小!在打球或者其他运动中,肌肉拉伤是比较常见的,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用担心!希望你早日康复!

胸外心脏按摩

  当病人发生心脏骤停时,靠外力挤压心脏,暂时维持心脏派送血液功能的方法,叫做胸外心脏按摩急救法。发现病人心脏停跳时,应立即在患者胸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2~3次。如果没有效果,应该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具体做法是:

  1. 让患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或者把患者连同褥子移到地上。

  2. 救护者跪在患者身边,一只手放在患者胸膛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手背上,两肘伸直,快速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75次左右,按压时不要用力过大或按错部位。

  3. 需要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人 工 呼 吸

  人工呼吸是对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紧急呼吸复苏的方法,是现场急救的重要手段。人工呼吸有多种方法,效果最好的是嘴对嘴人工呼吸与口对鼻人工呼吸。

  一、嘴对嘴人工呼吸法

  具体做法如下:

  1. 解开伤者衣服,使其胸部能够自由扩张,不影响呼吸。

  2. 清除伤者口腔内防碍呼吸的食物以及杂物,舌根下陷时,用纱布裹住手指把舌头拉出。

  3. 使伤者平躺,打开气道。

  4. 救护者位于伤者头部一侧,一手捏住伤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并包住伤者口唇用力吹气,发现病人胸部扩张后立即停止吹气。

  5. 救护的人换气时,要迅速离开伤者口唇,松开伤者鼻孔,让其自动呼吸,并观察其胸部是否下陷。救护人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6. 吹气的力量和次数要适中,最好保持5秒钟左右一次。同时密切注意伤者胸部,如果胸部有活动,应立即停止吹气。

  7. 对婴儿进行人工呼吸,可以不捏住鼻子,采用口对口鼻的方法,吹气力量不要过大。

  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这种方法与嘴对嘴人工呼吸法主要有以下3点区别:

  1. 救护者要把伤者下颌托起,开通鼻腔及咽喉部,捏紧伤者嘴唇以防止漏气。

  2. 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伤者鼻腔吹气,吹气力量要大,时间要长。

  3. 救护者吹气后,用脸颊感觉伤者是否自主呼气。

  其他步骤与嘴对嘴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

  皮 肤 消 毒

  对皮肤局部消毒处理应该按照吸、消、洗的顺序和三角纱布吸附法,先外后里地进行。具体而言,分为以下步骤:

  1. 用镊子取出纱布,用三角形纱布的尖头接触皮肤上染毒处,不要来回擦抹。

  2. 用镊子取出棉球,把棉球浸入消毒液,用镊子取出,对染毒部位由外向里擦抹3~4遍。

  3. 消毒后再用镊子另取一块棉球对染毒部位进行清洗。

  4. 消毒必须完全彻底,并用三角形纱布吸附法进行。

  止 血 方 法

  外伤后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内出血情况较严重,现场无法处理,必需迅速送到医院处理。外出血时如何止血呢?

  如果伤口较小,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无条件时可用净水器过滤的自来水或消毒后的井水、冷开水清洗伤口,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伤口污染后,只要在6小时内进行充分清毒,一般不会化脓。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出血,都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必须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处理出血的常用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一般止血法

  1. 按压止血。用清洁的布块或毛巾等垫在伤口上,直接按压10~20分钟。

  2. 血止住后,用绷带轻轻包住,不要包得太紧。

  3. 不要用脱脂棉花或草纸垫在伤口处,也不能在伤口上涂药物。

  4. 如果伤口被脏东西污染,首先使用消毒凉水或冷开水冲洗,不要使用肥皂。

  5. 出血伤口周围的血块、血浆不要擦掉,伤口内的玻璃片等异物不要拔出,应该立即到医院处理。

  二、不同部位的指压止血法

  1. 头顶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伤口同侧耳前浅动脉搏动点。

  2. 面部出血。一侧脸部出血,用食指或其他四指在脖子总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方向,不要两侧同时按压。

  3. 肩腋部出血。用食指压迫同侧锁骨中点后方的锁骨下动脉搏动处,把其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

  4. 前臂出血。用一根手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沟处的搏动点。

  5. 手部出血。两手拇指同时压迫腕部内外侧的搏动点。

  6. 大腿以下出血。自救时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搏动处。

  7. 足部出血。用两手食指和拇指同时压迫足背中部近踝关节处和足跟内侧与脚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三、填塞止血法

  对于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用无菌绷带或纱布填入伤口内压紧,外面加上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四、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需要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纱布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包扎的压力应该适度,以达到止血而又不影响肢体远端血液流动为度。对于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用无菌绷带或纱布填入伤口内压紧,外面加上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五、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应该使用止血带

  用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毛巾等均可。

  包 扎 方 法

  包扎是战场救护及家庭医疗救护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直接影响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常用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以下是包扎方法,应根据受伤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方法。

  1. 头部包扎。把三角巾折叠成两层约二指宽,放在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两底角经过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做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在前额打结。

  2. 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结,套在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到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 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处置于一侧腋下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把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 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 手、足包扎。手心脚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脚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背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和踝部打结。

问题一:腹肌拉伤怎么办 腹肌拉伤一般要在特殊的姿势状态下才会出现。

减少涉及腹肌的运动,辅以适度 及热敷,会较快恢复的。

如果加涂红花油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效果更有改进。

第一次回答就奉献在此了。

问题二:肌肉拉伤如何恢复 一般来说,肌肉拉伤的复原速度跟受伤程度有关,有些一个星期就好了,有则要更久,肌肉拉伤会伴随肌纤维因拉伤而产生断裂,当肌肉受损经过修补后连接起来,但因为修补的结痂组织〈类似破皮流血后伤口会结痂的情形〉,只负责赶快把伤处黏起来却不知道平常肌肉的动作模式,肌肉需要伸缩以形成动作,很多人往往因为拉伤后就不去伸展肌肉,久了反而造成结痂组织沾黏,所以会有拉筋时酸痛的感觉〈就像结痂的伤口被掰开〉,建议你在伸展前先辅以热敷、 ,增加血液循环,适度静态伸展,充分热身,从事完运动训练后,记得先伸展,最后要冰敷15至20分钟,以减低每次运动训练后的肌肉微小损伤

问题三:腹肌拉伤,最快如何恢复 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肌肉的准备不够,像是受伤尚未复原、暖身不足等等;肌肉使用太过度而失去应有的弹力和协调性而受伤。肌肉拉伤的部位以大腿后的股二头肌最为常见,其次是小腿的腓肠肌和大腿的股四头肌。

拉伤的症状主要有疼痛、肿胀、肌肉紧绷,倒不一定会皮下出血。它的严重度可以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度〔轻度〕。只有一小部份肌纤维断裂,当用力时或按压时才会引起疼痛,外表看起来还好。这时的处理也是冰敷和绑弹性绷带,并轻轻的活动肌肉,让它不要变硬。大概2~3天就可以热敷和开始恢复运动。

第二度〔中度〕。有部份的肌纤维断裂,皮下出血明显,患部外表肿胀。这时的处理是冰敷和绑弹性绷带24~48小时,并轻轻的活动患部。大约3~4周可以回复到原来的运动量。

第三度〔重度〕。肌纤维全部断裂,患部大量出血,从外观上可以看出断裂部位凹下去,而两旁则凸起来。遇到这种伤害,要先予以冰敷和弹绷,再送到医院手术治疗。肌肉断裂手术后的复原期大约要4~6周才会长好。

早期治疗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块敷患处,或将伤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来水下冲洗。冷敷后加压包扎,抬高肢体,这种方法有止血、镇痛、防肿的作用。包扎

时先用海绵垫敷伤部,再行弹力绷带包扎,松紧度适中。包扎24小时后拆除,视其伤情再作处理。早期不宜作 和理疗,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的渗出,使肿胀加重。伤后三天内避免重复致伤动作,三天后可进行功能性练习。一周后,可逐渐恢复锻练,但伸展时以不引起伤处疼痛为度。

药物使用:云南白药,负他林,红花油,搓抹。

物品使用:在肌肉拉伤除使用弹力绷带,睡觉都带着。恢复效果很好。

问题四:腹部肌肉拉伤怎么样才能恢复 不管什么人,肌肉拉伤都要注意休息吧,不然有反复的可能,造成习惯性拉伤会诱发炎症吧,专业运动员的话问教练吧,1个月至少个人感觉

问题五:腹肌拉伤多久能恢复? 看你拉伤程度 一般4天内恢复

目录 1 手术名称 2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的别名 3 分类 4 ICD编码 5 概述 6 适应症 7 禁忌症 8 术前准备 9 麻醉和 10 手术步骤 11 术后处理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已经自动替换为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手术名称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2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的别名

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腘窝肌襻成形术

3 分类

普通外科/血管手术/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

4 ICD编码

395901

5 概述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用于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 为了使人体在任何 时下肢血流都能向心回流,下肢的深静脉内有很多对袋形瓣膜。愈向远端瓣膜愈多,小腿的胫、腓静脉内几乎每隔25cm就有一对瓣膜;愈向近端瓣膜愈少。大腿的股静脉内,平均只有5对瓣膜。但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汇合处以下有一对较恒定的坚强瓣膜,防止股总静脉的血流向股浅静脉内逆流。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下肢静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理论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瓣膜发育不良,包括股静脉甚至髂静脉的瓣膜。其次才是外伤、退行性变、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增高等后天性因素。认为传统观念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并不多见,大多数下肢静脉曲张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是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随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重新认识,也设计了新的手术方法。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分两大类,一类为促使血液回流的手术,另一类是制止血液倒流的手术,应根据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选择手术方法。

手术相关解剖见图117931,117932。

6 适应症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适用于:

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特别是腘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腘股静脉瓣膜缺如,继发深浅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大隐静脉系统瓣膜功能不全。

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造成继发 通支瓣膜及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造影证实深静脉已完全再通,并髂静脉通畅者。

7 禁忌症

1深静脉阻塞(完全再通者除外)。

2瓣膜功能不全,同时合并下肢急慢性血栓性静脉炎。

8 术前准备

1术前做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及部位。同时观察深浅静脉逆流情况,必要时加做浅静脉顺行造影。

2有下肢溃疡者术前3d开始应用抗生素。

3准备下肢皮肤。

9 麻醉和

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先取仰卧位,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分段切除。然后改俯卧位,或向健侧侧卧,健肢屈曲,患肢伸直。

10 手术步骤

1切口  腘窝正中皮肤皱襞稍上处做一横S形切口(图117933)。

2显露腘静脉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腘筋膜,显露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连同腘窝脂肪向内侧分离,解剖位于深面的腘静脉,使腘动、静脉之间形成一间隙,以能通过示指为宜(图117934)。

3组成腱襻  于切口内侧解剖半腱肌,切断其止点蹼形腱,并尽可能向近端游离,须注意保护腱鞘完整无损。纵行剖开股二头肌内侧部分肌腱,其厚度与宽度应与半腱肌肌腱相仿,从止点切断,游离适当长度后将腱膜缘包绕缝合使游离的肌腱有光滑的外形(图117935)。将半腱肌肌腱通过腘动、静脉的间隙拉向外侧,与二头肌肌腱做端端重叠缝合1cm,即于腘动静脉之间形成一个U形肌襻(图117936)。该肌襻松弛时,腘静脉开放;该肌襻拉紧时,腘静脉受阻,起静脉瓣的作用。肌襻松紧应适当,以能提出皮肤表面2~3cm为宜,过紧易致腘静脉回流受阻甚至血栓形成,过松则不起作用。放置引流,缝合切口,下肢加压包扎。

4在做瓣膜替代术前,应先按常规方法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分段剥离。

11 术后处理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应用抗生素1~2d预防切口感染及静脉炎。

2 500ml右旋糖酐40静滴,每日1次,持续5d,以防静脉血栓形形形成。

3手术后鼓励早期在床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肌襻粘连。8d起床活动。

 一、初级训练教程

 初级训练,是增加腕力和臂力的最佳训练法,也是提高拳击力量速度的一个有效法门。

 初级训练:带上散打手套或拳击手套,沙绑带缠于手腕上,练拳击快速动作。也可将带上拳击手套和沙绑带做俯卧撑练习。每组10下,做三组。也可不带手套进行练习。这练习有利于使拳面硬度增强,提高腕力和臂力。现在生活时间紧凑,可在走路的时候,握紧拳头,然后放松反复练习。

 也可在休息的时候握紧拳头,在放松,在用力握紧。此训练对于增加手臂打击力量也是很有帮助的。待适应以上练习后,可边跑边出拳,李小龙曾说过”如在跑步出拳或踢腿这将对你的技击术有一个新的飞跃。因此习练者不要忽略此项练习。

 二、中级训练教程

 中级训练,实际上是习理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打击能力。

 中级训练(理论):一位肌肉并不发达的拳击高手,却能集中全身力量于发拳之中,从而打出强而有力的一拳。其秘密在于,能集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从而能够一举击垮对手。

 上面的理论,使我们受到启发,要打出强而有力的的一拳要把力量集中在一点。可想象每一拳能把对手的内脏击碎,打垮,要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

 训练方法:拿铁棒或哑铃出拳练习,在手臂缠上绷带或沙绑带进行练习。体会动作速度。一旦拿掉铁棒或哑铃将会觉得出拳轻松自如,注意打击时不要将力量集中在表面,而是要用意念将所打击物渗透进去,将其打毁,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在练习时始终要有这种意识。

 三、高级训练教程

 所谓的高级训练其实是髋部的运用,其实很多的拳击手都知道用它。

 李小龙曾经说过:“出拳的发力之源并不是来处臂腕,而是来自身体的中心部位(髋)”。仅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头,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因此,要想打出强而有力的一拳,还需利用髋部的运用,从而打出漂亮的一拳。

 出拳力量快速提高,就必须提高上肢力量(还要有正确的姿势和发力感觉),首先可以提高卧推力量,以最大重量(极限重量)的百分之60到70,一组做10次一次训练5组,隔天训练一次,练完后练习深蹲(半蹲)要扛杠铃和硬拉,然后扛杠铃练习转腰(各5组),最后带手套重拳打沙袋,效果很好,但训练后要注意放松

 力量是一切运动的源泉,是指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内外阻力的能力,它由两种因素组成:

 1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肌、肱二头肌外,肩带肌肉亦参与工作,这些肌肉参与直拳运动,形成合力击打目标;

 2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其它协调肌配合。肌肉力量按部位分为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按肌肉的收缩形成,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静力性力量,而动力性力量可再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一般而言,武警擒敌术通常为动力性力量。按运动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也可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

 力量训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徒手练习,例如拳法中的空击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的蛙跳、30米跑、中长跑等;二是利用力量训练器材练习。所

 说训练器材,是指专门用来发展力量素质的器材,如综合练习器,可以使人在坐、卧、站等各种不同姿势下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

 发展力量训练的方法:

 1负重抗阻练习。这种练习是依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来发展力量素质,如推举杠铃等。

 2对抗性练习,是双方以短暂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推、拉,负重下蹲等。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是依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如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

 4使用力量训练器练习,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姿势下进行练习。

 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即克服自然环境,发展力量素质,如在沙地、草地、雪地跑或跳等。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杠端臂屈伸、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推倒立、纵跳等。

 在发展力量训练中应把握几个问题:

 1要有针对性:一是注意专项特点,二是注意准确的发展部位。例如在发展某肌群力量练习时,一定要将阻力施加于该肌群。

 2系统安排。力量训练增强得快,停止训练后消退也快,例如力量训练20周,每天练习,力量增长50%,以后完全不练,30周后完全消退。

 3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要结合,要科学安排和调整运动负荷;力量训练要与其它非力量训练或放松练习交替进行,以增强肌肉的弹性;力量训练要合理安排,通常每周不 超过3次。另外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时进行,否则就不是发展力量而是发展耐力了。

 拓展阅读:拳击运动创伤与处理

 1、击昏现象(即休克现象)

 在拳击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运动员被击昏而摔倒导致失败的场面,这是运动员受了最后一次打击以后,在10秒钟或更多的时间内不能起立重新比赛时,就称为“被击昏”,即休克现象。休克时,整个有机体受到严重的障碍,血压降低,脉弱而急,呼吸浅,其特点是定向力丧失,面色苍白,神志完全或部分丧失。

 当运动员倒地时,不可去拉或立即叫醒他,应叫他安静地仰躺着,观察一、二分钟,如自己不能恢复神志,必须在防震保暖的情况下速送医院急诊。但大多数被击昏的运动员,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恢复。当然,击昏本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而且也是精神创伤,因此非常需要安静和医生、教练员及队友们的言语和安慰。

 拳击运动员颞部受击出现的击昏,是大脑受了机械刺激的结果。

 下颌部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少由于脑震荡所引起。这是由于分布在内耳的大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的结果,是小脑及脑干(红核)的反射现象。由于机能的破坏,拳击运动员失去定向力,摔倒并失去知觉。

 颈部两侧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明显是由于颈动脉窦受击,反射性地引起了脑血液循环的一时性障碍所致,可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产生昏迷休克。运动员被拳击多是没有保持基本姿势,下颌过高,两拳过低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新运动员颈肌明显无力(尤其是胸锁乳突肌),防守姿势和动作有明显错误发生率较高。

 左右肋部受击时也可能出现击昏,这是由于相当于该部的内脏器官(肝脾)的内感觉器受累,引起明显的一时性血液动力过程破坏的缘故。左右肋部受击倒地多为上勾拳或直拳击打助部所致。

 躯干受击中尤以腹部太阳神经丛部受击时,更容易发生击昏。上腹部受击倒地或被击昏多为平勾拳击打所致。主要原因是由于刺激传到迷走神经中枢,可使心脏活动大为减慢,甚至停止心跳,呼吸也明显变慢。有时刺激颈交感神经,可引起呼吸加快、加深。面部擦伤

 面部擦伤的处理办法是:用30%双氧水将擦伤部位脏东西擦洗掉,或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将探伤部位的脏东西洗掉、拭干,然后搽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2、耳廓挫伤

 耳廓挫伤是被对方的摆拳和平勾拳直接击中耳廓引起的局部血肿。

 耳廓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 在受击打时,极易发生血肿。同时由于耳廓的大部分支架是耳廓软骨组成,耳部的皮肤都紧贴在软骨膜上血肿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耳廓软骨炎,严重者可导致耳廓畸形。

 处理办法:用冷敷或用绷带加压包扎,制止皮下继续出血淤肿。3至5天后进行热敷或理疗一周,即可痊愈。

 3、鼻出血

 鼻出血是拳击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创伤。鼻部被击打后可发生鼻粘膜微血管破坏而引起的鼻出血,也可引起鼻变形。

 鼻出血时把头后仰,用拇食指在鼻翼外面相对压迫(伤者用口呼吸)数分钟,一般可止血。有条件时,可用浸过肾上腺素或麻黄素的消毒脱脂棉卷成小卷轻轻塞人流血鼻孔内,再在鼻翼外稍加压迫,则止血更佳。额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亦可止血。

 4、眉弓部的裂伤和鼻骨骨折

 受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整齐,称为裂伤。 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违反规则的抡打,使前臂直接击中对方鼻骨或鼻骨撞到对手的前臂尺侧或鹰嘴所造成,也有的是双方运动员的头部互相撞击造成的。

 为避免头部受伤可戴保护帽,主要保护前额及耳部。伤后要进行复位治疗并及时止血,两个月内不能进行比赛或实战练习。

 5、指腕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

 人体某部位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深层组织的闭合性损伤,称为挫伤。其主要表现为: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淤积,疼痛和功能障碍都较明显。

 拳击运动员常在与“对手”击打时或在打沙袋练习时,最容易发生第一指骨、腕骨和掌指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其原因往往是手指包缠绷带的方法和拳击技术不正确。并且,几乎都是因为运动员出摆拳击打时,没有用拳峰击打对手,而是把姆指掌关节当作击打对手的着力点,故造成第一掌骨骨折。

 为此,教练员必须仔细地注意运动员是否正确地用绷带缠手,其目的在于保护手,使撞力集中,提高击打效果和安全性。

 缠手时应注意,不要缠得过紧,要使手指有适当的活动余地,缠得过紧反倒容易受伤。但手腕部分可缠得紧些,这有利于用力和防止受伤。对于骨折应立即进行复位并用夹板固定,三周后进行按摩治疗,三个月后开始恢复性训练。另外,要加强对技术的纠正,不断提高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

(一)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二)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三)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不降或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图1-1)。

  ②颌外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总动脉止血: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手手部出血。

  ⑥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⑨指动脉止血:

  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图1-12)。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于上。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图1-15)。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环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5、填塞止血:

  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

  包扎止血法

  包扎止血法是指用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物品,直接敷在伤口或结扎某一部位的处理措施。

  操作要领

  1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后,再用棉团、纱布卷、毛巾等折成垫

  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起来,以达到止血目的。

  2加垫屈肢上血法:在上肢一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国窝加垫屈肢固定。

  3止血带止血法:材料取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结扎于大腿的中部。结扎时应先将伤肢抬高,书部垫上敷料或毛巾等软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绕肢体两周,在外侧打结固定。要标明扎止血带时间,每四十分钟放松一次。

  注意事项

  1如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存在时,不得应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2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扎紧,如果扎得不紧,深部动脉仍有血液流出。

肌肉肌腱拉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蹍、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

  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肌肉拉伤的康复

  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流行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肌肉拉伤在各种运动损伤中所占的比例为182%~284%。肌肉拉伤不仅会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效果,处理不当会影响伤肌功能的恢复,严重的可遗留伤残。作者综合近年来肌肉拉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成果,着重对其发病机理、防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1 发病机制肌肉拉伤是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张力、重力或对抗所引起的肌肉过度牵伸所致。这是一种作用于肌肉的间接损伤,最好发于跨越两个关节,尤以发生在Ⅱ型纤维比例更高的肌肉,如月国绳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其中以月国绳肌拉伤最为常见。

  肌肉在有或无主动收缩时被动牵拉都可引起拉伤,但单纯被动牵拉引起拉伤的情形在临床并不多见,肌肉主动收缩时被动牵拉易引起拉伤,尤以大强度离心收缩时最为常见。目前普遍认为,人体肌肉拉伤是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亦收缩,超过了肌肉组织承载所致。

  2 机体对肌肉拉伤的反应损伤的即刻是炎性反应,水肿多于出血,严重的肌肉撕裂则产生出血,有时还有皮下溢血与出血,CT检查显示其主要反应是水肿与炎症。出血常自肌肉进入筋膜间隙或进入皮下。临床体检发现肌肉拉伤常发生于肌肉的远端(月国绳肌除外,其拉伤的部位是在肌群的近端外侧,主要是在股二头肌)。手术探查证实肌纤维的断裂部位大多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

  组织学检查发现肌纤维断裂发生在靠近肌肉—肌腱连接处肌肉端,而非其组织学交界处。拉伤后1 ——2d,损伤部位存在剧烈炎症反应,表现为肌纤维坏死、出血、肿胀和炎细胞聚集与浸润;拉伤后3d,损伤部位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以后开始出现新生毛细血管与肉芽组织形成;7 —11d ,水肿与炎症反应逐渐被吸收,以后肌肉出现再生即纤维化与肌管(myotube)形成,成纤维细胞仍十分活跃,肌内膜进一步纤维化,疤痕组织逐渐形成。力学测试也表明p1:拉伤后即刻,肌力显著下降;1d时,肌力继续下降,仅为对照侧的55%左右;拉伤2d后肌力开始恢复,7d8 寸基本恢复正常(为对照侧的94%)。

  3 临床表现及分级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肌肉拉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损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级:一级:仅有少数肌肉纤维挤压或撕裂,而其周围的筋膜完好无损,纤维的断裂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该肌肉在抗力下测试有疼痛与局部压痛,在开始24h 内可能测得轻度肿胀与皮下溢血;二级:有较多数量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肌与肌腱连接处有部分断裂,伤者可能感到“啪”一下拉断的感觉,常可摸到肌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与下陷;三级:肌肉完全断裂,受伤时有剧痛,并摸到明显的缺失,拉伤的肌肉功能丧失。

  4 治疗肌肉拉伤后不同时期,其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伤后即刻的处理原则与其他急性软组织损伤相同,即RICE处理——rest(休息、制动);ice (冰水);compression (压迫);elevation (抬高)。进一步治疗措施包括有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类固醇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以及中医中药等。类固醇由于对肌肉的组织学恢复和力学特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已不再作为首选药物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如水杨酸、布洛芬、芬必得等)的应用,虽然对伤后数天内缓解炎性反应与疼痛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延缓骨胳肌的再生和胶原的合成,特别是在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其危害性,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5 ——7d 在拉伤开始的第1 、2 d 中为了适应与保护局部,有时需对肢体进行短时制动。长期制动不利于组织愈合,并易产生肌萎缩与力量减弱。肢体制动时的体位应加以充分的考虑,研究表明制动导致肌肉萎缩,而肌肉处于屈曲位制动比处于伸直位所受的影响更大。因此由于挫伤产生疼痛有制动指征时,应将肢体固定于肌肉牵伸的位置,而一般肌肉损伤后应尽早开始适度的被动活动,随后进行有控制的主动牵伸活动。

  I 度损伤在伤后30min ——1h即应采用冰敷与加压包扎,第2d即可开始作控制活动度的主动牵伸,首先控制在不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以后每天增加一定活动度,包括垫上运动、水池中行走(pcolwalking )、骑固定自行车,直至肌肉收缩时不再疼痛。恢复正常运动前,先进行肌肉强度训练测试。由于伤后数天的愈合期,肌肉有一定程度萎缩,肌力较对侧差,因此不能在疼痛消失后即进行正常运动,以避免再次损伤。对受损肌肉进行强力训练,是避免再损伤的重要康复措施。Ⅱ度损伤至少需1h冰敷与加压包扎,对严重损伤可口服皮质激素并递减剂量。开始即可在可耐受程度下活动与牵伸,在无痛情况下作温和的主动运动。同样,恢复运动前应先行强度训练测试。Ⅲ级损伤有的需行手术修补,如同组肌群能代偿性肥大,补偿缺失的功能,则不需手术修补。

  5 预防运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因素所造成的,包括有内在因素(如身体条件、心理素质等)以及外在因素(如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对其预防也应从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在此仅从身体的角度来探讨肌肉拉伤的预防。

  在成人,经过全身规定的训练程度对预防肌肉损伤有一定效果。在儿童,规定训练的效果尚有争论。肌肉拉伤的预防主要是进行科学的准备活动与伸展运动。研究表明准备活动一方面可使肌肉弹性增加,储存更多的能量;肌肉内温度升高,使得其应激性上升,并可提高其收缩效率;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也能调整心理,这些都有利于拉伤的预防。一般来说,准备活动包括二个部分:常规准备动作,如慢跑、骑自行车及根据不同运动采用缓慢有控制的操练。此外剧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从预防损伤的角度来看与准备活动同样重要。

  伸展练习预防肌肉拉伤的原因既可根据牵张反射来解释,也可根据软组织的粘弹性特性,即应力松弛、蠕变来解释。实验研究提示伸展练习的次数以3 —6 次为宜。肌肉牵伸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两种:静态牵伸与改良本体感受的神经肌肉促进。静态牵伸是将肌肉处于拉长位,以后行缓慢地被动牵伸,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本体感受的神经肌肉促进是195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方法,是运动比赛和对抗肌群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

  肌肉的主动收缩被认为能预防肌肉拉伤,肌肉主动收缩一方面可使肌肉内温度增高,使肌肉—肌腱的粘弹性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其产生的张力使得最易拉伤部位肌肉—肌腱连接部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

  为预防肌肉拉伤,还应充分考虑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正常肌肉的能量吸收大部分由肌肉主动收缩产生,肌肉的能量吸收作用可预防和减少肌肉的损伤,而疲劳肌肉的收缩力下降,因而易于拉伤。此外对有Ⅱ、Ⅲ级拉伤史的肌肉,应防止训练强度不当造成再伤,因为肌纤维断裂后,肌内膜纤维化和疤痕组织的形成是主要的修复方式,而疤痕组织的硬度大,粘弹性差,易于拉伤。

  肌肉拉伤后怎样恢复?

  不少人训练都出现肌肉拉伤,出现腹部和背部的疼痛,不管怎样来讲,肌肉拉伤都是健美训练的大敌,往往让你很长一段时间放弃该部位的肌肉训练。

  所以每次训练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热身,并且,注意自我保护,下面归纳了一下伤痛自我养治几种方法,希望大家训练时,避免受伤,受伤后都有效的尽快恢复。

  (一)休息!休息!休息! 如果锻炼中身体某部位感到某种异常的疼痛,就别再做下去了,应该彻底放松和休息。

  (二)弄清伤势

  将受伤部位轻轻转动,随便做一些轻柔动作以确定哪些肌肉,肌腱,韧带疼痛或受了伤,这样就能知道治疗动作应该集中在何处,并在强烈锻炼时应该避开哪些动作。

  (三)不增加伤处的负担。

  弄清受伤部位后,不仅仅不要做影响这些伤痛处的锻炼动作,就是在日常活动中,也须注意不给伤处增加负担,例如,后腰疼痛就别去提起重物,脚疼就要避免跑步。

  (四)绕过伤处锻炼

  人体有600多块肌肉,因此,即使你伤了100块肌肉,你还有500多块肌肉可练,应该锻炼全部肌肉,才能改善你的健康,取得均匀发展,同时又能加强主要负重的股骨,伤处周围会存在可作意中人活动的肌肉,,例如,受伤或接任胫部肌肉阻碍整个下蹲的动作,但还允许做到半蹲动作,但必须小心从事,若活动时,有所不适,就应该让整个伤处肌群都得到休息。

  (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必须很仔细的测定受伤的部位,寻找一种能很轻柔地活动受伤部位的动作,用这种动作促进血液循环,以补充新鲜养料,清除废弃物质。

  (六)轻轻伸展

  慢慢伸展伤处,直到一遇到有轻微抵触处即停止,然后试着放松损伤部位。这样做时,试试作进一步的伸展,当肌肉达到伸展和轻松时,起治疗作用的血液会更多的流往该处,就能更快得到治愈,但如伸展过分,就会导致创伤的恶化,甚至甚至再受伤。

  (七)按摩

  轻轻的按摩能直接增进血液流量,可以自我搓揉,但更有效的解痛办法是自己放松,让一位懂推拿术的人给你推拿。

  (八)热力

  热力能凭借人体自然的冷却反应而促进血液涌向身体表面,热力也能减缓受伤肌肉的紧张状态,从而使血液循环加速,给肌肉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

  (九)冰敷

  热力作用往往用于长期的受伤后的养治,而不能用作临场的急救,刚受伤即加热能造成伤处肿胀而引起组织进一步损伤,一般受伤后的48小时内,用冰敷可减轻肿胀。

  最后,对于一般的肌肉拉伤,最好是针灸治疗,效果会比较好。恢复得快,不会有什么后遗症。还有,看拉伤是否出血,如果没有,则可以热敷,同时,用点扶他林,有比较好的止痛效果。如果是由于运动量过大肌腱受伤可吃点三七伤痛药,对伤处擦红花油,不妨减小运动时间及强度,便可早日恢复。

  运 动 之 前 充 足 预 热

  运 动 之 前 充 足 预 热 外企任职的贾瑞好容易有一个自己的周末,便约上好友去场馆打乒乓球,没想到球

  没打几下,却拉伤了大腿肌肉,走路都有点"龇牙咧嘴",看上去很痛苦。

  据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李学文大夫介绍,这种意外受伤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运

  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韧带、肌肉更脆、更僵一些,肌肉比较

  紧,如果准备活动没做好,甚至没做准备活动就立即进行猛烈的运动,就很容易受伤。这

  是由于肌肉没有准备好就突然受到超负荷的刺激,经常会引起肌肉拉伤。从临床观察,这

  个季节运动创伤更多一些。一旦出现肌肉拉伤,轻者会影响正常工作,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才能康复。李大夫提醒说,冬季进行训练的人更应时时注意预防肌肉拉伤。那么,肌肉拉

  伤是如何造成的呢?肌肉拉伤后该如何处理呢?

  运动医学指出,肌肉主动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拉长所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肌肉

  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都称为肌肉拉伤。在体育运动中,经常会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训

  练水平不够,过度疲劳,错误动作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造成肌肉拉伤。其根本原因有

  二:一是在完成动作时,肌肉主动猛烈地收缩超过了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二是由于突然

  被动的过度拉长,超过了肌肉的伸展性。

  在发生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痉挛、功能障碍等现

  象。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感会加重。有些严重的伤者除有以上症状外,

  还会产生皮下出血,触摸局部有凹陷及一端异常隆起等现象,这可能是出现了肌肉断

  裂。

  一旦出现肌肉拉伤,肌纤维轻度拉伤及肌肉痉挛者,可用针刺疗法治疗。肌纤维部分

  断裂者,早期可冷敷、加压包扎,48小时后开始按摩治疗,手法要轻缓。对于怀疑发生肌

  肉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接受手术治

  疗。

  如 何 防 肌 肉 拉 伤

  既然肌肉拉伤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关键就在如何预防肌肉拉伤:

  ●运动前做足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的粘滞度,放松肌肉,使

  肌肉达到运动所需的状态。不可不做准备活动直接参与大运动量活动。

  ●合理安排训练量。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训练计

  划,有条件的可请专业指导帮助制定训练计划。

  ●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在完全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后再开始练习。在做较大运动量的

  高负荷练习时,最好有同伴在旁保护。

 第一节 运动损伤概论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一)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分类

 1、开放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及撕裂伤等。

 2、闭合性损伤

 即伤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等。

 (二)按伤后病程的阶段性分类:

 1、急性损伤

 指一瞬间遭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

 2、慢性损伤

 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损伤,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来的陈旧性损伤,如肩袖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三)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损伤何组织即为何损伤,如肌肉与肌腱损伤,皮肤损伤,关节、骨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等。

 (四)按伤性轻重分类

 1、轻伤 不影响工作和训练

 2、中等伤 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

 3、重伤 须住院治疗者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基础、技能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伤。

 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的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

 5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坚固,锻炼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所致。

 6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三、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

 体育运动工作者及运动参加者如掌握了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就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对预防与治疗运动损伤有重大的意义。

 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一定规律,之所以不同运动项目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的损伤,主要是由下列两个潜在因素所决定的。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2、运动员身体某部存在的解剖生理弱点。当这两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同时起作用时,即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易伤膝,这是由于篮球运动员经常处于膝关节半屈位(130—150度)时左右移动、进攻、防守、踏跳、上篮等,使膝关节发生屈曲、扭转、磨擦等,而膝关节半屈位正是它的解剖弱点,此时韧带及肌肉放松,关节杠杆长,导致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弱,因而易发生膝部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骨病等)。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3合理组织安排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

 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的防治。骨折、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伤员常因出血、疼痛而发生休克。在现场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出血和止血

 (一)出血

 据研究,健康成人平均每kg体重约有血液75ml,总血量可达4000~5000ml。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时,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怀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根据损伤血管的种类,出血可分为: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泉样流出不止,短时间内可大量出血,易引起休克,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出血方式为流水般不断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但大静脉出血也会引起致命的后果。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多为渗出性出血,危险性小。

 根据受伤出血的流向可分为:

 1、外出血 体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出血容易发现。

 2、内出血 体表没有伤口,血液不是流到体外,而是流向组织间隙(皮下肌肉组织),形成淤血或血肿;流向体腔(腹腔、胸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呼吸道)形成积血。由于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

 (二)止血法

 常用的外出血临时止血法有以下几种:

 1、冷敷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部后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增加血管外压,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用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

 3、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将患肢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此法在动脉或较大静脉出血时,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4、屈肢加压止血法:前臂、手或小腿、足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未合并骨折和脱位,可在肘窝和腘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和膝关节,并以绷带“8”字形固定,可有效控制出血。

 5、指压止血法:这是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最简捷的止血措施。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为止。常用的有: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一手扶伤员的头并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

 (2)面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其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眼以下面部出血。

 (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示、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动脉压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时,用健侧手的拇、食两指压迫患指两侧指根部,并抬高患肢。

 (6)股动脉压迫止血法:伤员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迫在耻骨上。它适用于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它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6、止血带止血法。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如果无橡皮止血带,现场可用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

 止血带结扎的标准位置点,在上肢为上臂的上1/3部,下肢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

 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既要达到阻断动脉血流又不会损伤局部组织。上止血带的时间要注明,如果长时间转运,途中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1小时应放松2-5分钟,以使伤肢间断地恢复血循环。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

 止血带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甚至导致肢体坏疽。因此,一般只在其它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再用止血带。

 内出血中的体腔出血,如肝脾破裂或血胸多有严重的休克。应立即送医院处理。临床上常用查红细胞、血色素及血球容积的方法诊断。一旦发生严重休克,常常需要及时输血及手术治疗。

 急救包扎的方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露。

 绷带包扎法是急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绷带有卷带和三角巾,现场还可用毛巾、头巾、衣物等代替。

 (一)绷带包扎的作用

 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

 (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

 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

 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

 1绷带包扎法 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这里只介绍手、足和头部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下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

 (2)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3)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3前臂悬挂法 分大、小悬臂带两种

 (1)大悬臂带: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将三负巾的顶角置于伤肢的肘后,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伤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将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并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最后拉直顶角并向前折回,用胶布粘贴固定。

 (2)小悬臂带: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宽带,也可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度角,宽带的两端在颈后打结。

 骨折的急救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折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叫骨折。在剧烈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运动中,骨折并非罕见。

 (一)骨折的分类

 根据骨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析: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骨折处皮肤完整。

 2、开放性骨析:骨折断端与外界或空腔器官相通。易感染,可合并骨髓炎或败血症。

 根据骨折线分类

 可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骨折:骨折断端完全断开,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2、不完全骨折:骨折断端部分断裂,如疲劳性骨折,颅骨骨折、青枝骨折等。

 (二)原因

 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跪倒时引起髌骨骨折,足球两人对足引起胫骨骨折等。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如摔倒时手掌撑地而发生前臂或锁骨骨折等。

 3、肌肉强烈收缩:由于肌肉急骤地收缩和牵拉而发生的骨折,如举重运动员突然的翻腕动作,可因前臂屈肌群强烈收缩而发生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跨栏时引起大腿后群肌肉起点部坐骨结节的撕脱骨折等。

 4、积累性暴力:如在硬地上跑跳过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折;体操运动员支撑过多引起尺桡骨疲劳性骨折等。

 (三)骨折的急救处理:

 1、急救原则:对骨折病人的急救原则是防治休克,保护伤口,固定骨折。即在发生骨折时,应密切观察,如有休克存在,则首先是抗休克,如有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好伤口,再固定骨折。

 2、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时,用夹板、绷带将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伤部不再活动,称为临时固定。其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再伤和便于转送。

 (1)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①骨折固定时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暴露伤口,可剪开衣裤、鞋袜,对大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以免因不必要的搬运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

 ②固定时不要试图整复,如果畸形严重,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开放性骨折断端外露时,一般不宜还纳,以免引起深部污染。

 ③固定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宽度,应与骨折的肢体相称,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如没有夹板和托板,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球棒等),或把伤肢固定在伤员的躯干或健肢上。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垫上棉垫、纱布等软物。

 ④固定的松紧要合适、牢靠,过松则失去固定的作用,过紧会压迫神经和血管。故四肢固定时,应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肢体血流情况。如发现异常(如肢端苍白,麻木、疼痛、变紫等)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5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9
下一篇2023-12-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