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散打在家怎么练体能

想学散打在家怎么练体能,第1张

  散打体能训练计划  

  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耐力训练  

  1、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相互辅助就可以  2、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 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 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腿部的力量练习方法 。 

  高重心跑就是跑步的时候前脚掌着地,脚后跟不挨地。 

  高重心跑练的是小腿肌肉,使肌肉硬度,力量,线条变的更加完美。 低重心跑步则很累,有时候会使全身酸痛,建议不使用! 

  我推荐,做升蹲,蹲跳,鸭子步。我来介绍一下这几种的训练方法以及作用! 升蹲,顾名思义就是站起来再蹲下! 

  升蹲会锻炼你全身上下的肌肉,从而使腰部和腿部力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蹲跳,顾名思义就是蹲着向前跳! 

  我建议,跳30次为一组,做10组,休息3-5分钟,再做10组。 蹲跳会锻炼你脚踝和膝盖的力量,从而与大腿和小腿肌肉达到平衡。 鸭子步,顾名思义就是蹲下之后学鸭子走步。 

  我建议,走15米为一次,来回共10次,10次分2组做完,每组5次,每组间隔3-5分钟!

  (动作指导:蹲下去之后,腿向身体两侧撇着走,对腿部以及腰部的韧带起到了很好的锻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训练之前请先活动身体四肢以及腰部,肘,膝盖,踝关节,髋关节,韧带等,要先活动开之后,再进行锻炼,以防肌肉拉伤! 

  在训练完之后请一定要对全身进行整体的按摩,敲,揉,按,掐。使肌肉得到全面的放松,从而预防骨膜炎和肌肉再生腿部疼痛的症状! 

  以上动作,均为个人训练经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群号29593459 

  再次就说说上身的力量怎么练。 条件有限的建议: 

  做俯卧撑可以练胸大肌,简单有效,还可以练到肱三头肌、三角肌、斜方肌。练肱二头肌最简单的方法,单手抓会固定的大型物体,如:门框、栏杆等,双脚贴近该物体,然后抓该物体的胳膊尽量伸直,反复做曲伸就可以了。肱三头肌做腹卧撑就可以练到了。做仰卧起坐,简单有效练腹肌,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为宜。切记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的破坏你腹部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还要结合有氧运动进行,如慢跑,一定要出汗。如果只单纯做仰卧起坐,脂肪层不减,肌肉层增厚,腰会更粗的。 以上都是散打的基本基础训练。体质好的话,练散打会事半功倍。  

  圈匀速跑----鸭子步50米----休息30秒----两头起30个----匀速100米跑----俯卧撑20个----齐步走100米----负重跑回终点 ----休息1分钟----准备运动----大字马(两组,每组3分钟,每组间隔30秒)----放松1分钟----一字马(两组,左脚在前一组,右脚在前一组,每组3分钟,每组间隔30秒) 训练目的: 匀速跑可以锻炼耐力,同时可以达到初步热身的效果;鸭子步可以锻炼大腿的力量:两头起可以训练腹部力量;负重跑可以训练全身力量;大字马和一字马可以把筋拉松并锻炼柔韧性,这样全身都运动开来,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 周三:两圈匀速跑----交叉腿跑50米----休息15秒----弓步压腿50米----休息15秒----冲刺到系院那墙 ----休息1分钟----格斗式定一分钟 ----3个30(一组仰卧两头起30个,一组深蹲30个,一组俯卧撑30个,每组间隔30秒)----匀速跑100米----展俯跳20个---蛙跳50米---冲刺到终点 训练目的; 匀速跑锻炼耐力,同时可达到热身效果;交叉腿跑可以锻炼协调性;弓步压腿跑可以把大腿的筋拉开;仰卧两头起可以锻炼腰腹力,深蹲可以锻炼大腿的力量,俯卧撑可以锻炼手部力量,同时可以锻炼到颈部和肩部;蛙跳可以锻炼大腿肌肉。为接下来的训练热身,同时锻炼体能 

  周四:准备运动---------变速跑1圈----休息20秒 ----俯卧撑30个----、鸭子步50米----放松20秒----仰卧两头起30个---格斗式----匀速跑回终点---对脚拉筋(一首歌的时间)----盘腿拉筋(1分钟) 训练目的; 变速跑可锻炼耐力与速度;俯卧撑可以锻炼手部力量,同时锻炼肩部与颈部;鸭子步可以锻炼大腿力量;仰卧两头起可以锻炼腰腹力,冲刺可以锻炼速度,拉筋可以将腿部的筋拉开,格斗式为下面的训练做准备,同时可以锻炼柔韧性

点穴疗法是在病人身体特定部位上施行点、按、叩、掐、拍的一种方法,操作上可分为整体点穴和区域治疗,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五次,40次为一疗程。

点穴疗法的操作规范:

(一)整体点穴:包括头颈部点穴、躯干部点穴和四肢点穴,共治疗10分钟。

1、头颈部点穴:点按、叩击百会、印堂、四白、阳白、丝竹空、睛明、迎香、廉泉、承浆、天柱、脑府、风府、风池、率谷、垂根(武功穴,位于耳垂根部)、完骨、大椎等穴,沿督脉、太阳、阳明、三焦经走向点叩头颈部经脉,同时叩击头部运动区、感觉区,有醒脑、解痉、活血、止涎作用。

2、躯干部点穴:点压肩井、膈俞、腰眼、关元俞等穴位,沿督脉、膀胱经走向点叩经脉,点压华佗夹脊穴,点拨骶棘肌,有活血通络作用,对加强腰背肌肉力量、改善坐姿、调节平衡有积极意义。

3、四肢点穴:分别在四肢沿三阴经、三阳经循经点穴,重点点叩经过痉挛肌群的经络和穴位。同时结合掐法刺激指关节(武功穴)、指甲根(武功穴)、十二井等穴位,有活血通络、解痉熄风作用。

(二)区域点穴:包括局部点穴和矫形手法,共治疗10~20分钟。主要是针对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挛缩(畸形)的治疗。

1、局部点穴主要点叩、按压受累肌肉、关节部的穴位,注重肌肉起止点、肌腹、肌腹与肌腱移行处、肌间隔以及周围神经的走向和分布区域,刺激力度可稍重,指力要垂直、深透,以患者有痛感为度。

2、矫形手法是指在点穴治疗的同时,间断结合扳法、拨法、推法等手法。扳法是反向用力牵拉挛缩的关节,缓慢牵拉痉挛肌肉(肌群),注意动作要和缓,以令肌肉不致反射性痉挛为妥。拨法是在肌肉放松状态下和扳法牵紧时,用手指弹拨肌肉的起止点、肌腹以及肌腹与肌腱移行处的方法。推法则是顺肌肉、经络走向推捋的一种方法。矫形手法操作的要点示范(以右侧为例):

(1)肩关节内收挛缩畸形。被动外展肩关节,同时点揉、弹拨胸大肌、背阔肌,点击三角肌等。

(2)肩关节后伸挛缩畸形。被动前屈、外旋肩关节,同时点揉、弹拨背阔肌、大圆肌等。

(3)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被动伸直肘关节,弹拨肱二头肌、肱肌,点击肱三头肌。

(4)前臂旋前畸形。医生左手托拿患孩右肘部,拇指点扣曲池,右手拿住尺桡骨远端,拇指置于桡骨背侧,两手相对用力,令患孩右前臂被动旋后。同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扣,弹拨旋前圆肌,右手则适当弹拨旋前方肌。

(5)腕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被动伸腕,用扳法矫正。

(6)拇指内收、屈曲挛缩畸形。医生右手抓住患者右手2~4指,左手则抓住其拇指,令其拇指被动伸直、外展、背伸,并做患腕背伸和前臂旋后活动。

(7)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医生右手抓住患者右手2~4指,左手则抓住其左掌部,令手指被动伸直、过伸。

(8)髋关节内收挛缩畸形。做蛙式试验动作,屈髋90º,令双膝被动分开,并弹拨股内收肌群。

(9)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仰卧位按压膝前,俯卧位则按压骶髂部,令髋关节后伸,并点拨髂腰肌下部。

(10)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仰卧位按压膝前,俯卧位则压按骶髂部及足踝部,令膝关节伸直。

(11)马蹄足畸形。用整足法:患者仰卧,医生立其右侧,先做踝关节被动背伸牵拉,弹拨、推捋小腿三头肌,然后令右足放平,医生右掌托前足部,左手掌根置足弓高处下压,右手同时向远端牵抬,可闻响声。

(12)踝关节内翻挛缩畸形。用扳法令踝关节被动背伸、外翻,弹拨胫后肌。

(三)放松手法:充分放松,轻手法刺激肌肉,包括推捋、捻搓、拍揉等法2分钟。

(四)特殊症状的治疗:流口水、言语不利者,点压、揉按承浆、廉泉、迎香穴各4次,拇食指相对,按摩喉结、舌骨及舌骨上方的小肌肉各15次。流口水者加点垂根穴,言语不利者加点哑门穴。

(五)平衡肌力:除针对痉挛肌肉直接治疗外,还要注意其相应拮抗肌群的刺激治疗。

(六)功能锻炼:针对患儿功能障碍情况,制定相关的锻炼方法,并让家长掌握、配合练习。主要是练习伸手上举、拿东西、用手持物、吃饭、穿衣、挤纽扣,以及下肢伸直位足跟落地站立、行走等功能。

(七)外固定的运用:对严重的肌肉痉挛导致的关节挛缩畸形者,如严重的马蹄足畸形、膝关节屈曲挛缩等可结合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协助矫正。

(八)关键技术环节

1、选穴:

(1)根据被累及的肢体,采用局部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选取穴位;

(2)结合头部相应的运动区、感觉区点穴;

(3)根据四肢神经干走向选取穴位;

(4)根据肌肉走向选取穴位;

(5)关节周围、肌肉起止点附近、肌腹与肌腱移行处附近的穴位比较敏感,可作为重点穴位。

2、操作:

(1)对挛缩的肌肉(肌群),点穴刺激力度可稍重(即泻法),指力要垂直、深透,以患者有痛感为度。同时点击其拮抗肌群,力度轻重结合,以轻为主,以重为辅(即补法)。

(2)对痉挛型脑瘫做局部点穴时,间断结合扳法、拨法、推法等矫形手法。

(九)注意事项

全面仔细检查,明确导致功能障碍的受累肌群及所属经络,操作上要有的放矢。治疗力度要适中,应根据患儿大小及操作部位合理掌握,操作要和缓,严禁粗暴,以免造成肌肉、韧带或神经血管损伤,甚至出现撕脱性骨折或骨干骨折。治疗前医生要剪掉过长的指甲, 避免患儿皮肤受伤。

(十)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皮下瘀斑与肌肉血肿。如果患者有出血性倾向,或医生点穴力度过大,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损伤,往往在第二天比较明显。一旦出现,应停止治疗,局部可不做处理。如属医生点穴力度过大者,观察数天,待反应消退后仍可以继续治疗,但要注意控制力度。

2、皮肤擦伤。如果医生指甲过长,就可能伤及皮肤。另外治疗中,患儿躁动也是导致皮肤擦伤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应停止治疗,局部根据伤情酌情做清创、包扎或药物外用。

3、肌肉撕裂、韧带损伤与撕脱性骨折。如果矫形手法操作过急、范围过大,就可能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导致肌肉撕裂、韧带损伤,甚至出现撕脱性骨折。一旦出现,应停止治疗。必要时进一步拍片检查、治疗。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中医理疗是一部很高深的学问,而各种隐讳难记的穴位更是让人头大,好在自己比较善于分析和组合,终于利用口诀的形式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穴位养生的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穴位养生的口诀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 方法 。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女性养生常用穴位

 第一要穴:天柱穴

 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约2厘米左右,往两旁各13寸各有1个穴位。

 养生功能: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按摩这个位置,可以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效。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二要穴:膈俞穴

 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养生功能:用指压的话,可以促使血液流通。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

 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三要穴:命门穴

 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养生功能: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第四要穴:承扶穴

 在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

 养生功能:这个穴位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可以强化阴道的收缩力,中医也利用刺激这个穴位来治疗女性性冷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五要穴:肾俞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养生功能:这里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有帮助。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第六要穴:中府穴丰胸美体

 中府穴: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养生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

 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第七要穴:商阳穴促进新陈代谢

 商阳穴:这个穴位在手上,抬起手,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

 养生功能:这也是一个调理内息与肠胃的穴道。这个穴位位于大肠经脉上,经常掐一掐这里,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

 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

 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第八要穴:委中穴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点。也即是小腿中间关节背后,也就是膝盖后正中点。

 养生功能:这个穴道主导生殖器官神经延伸到这里,用手指轻轻抚压穴位,除了可以缓和紧张情绪,并能很好地消除腰酸背痛的疲劳症状。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

 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

 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负重深蹲 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手握住横杠,全身直立,挺胸收腹,腰背肌肉保持紧张。然后屈膝下蹲至两膝全屈,稍停,以股四头肌的收缩力伸腿起立,两腿伸直,并使股四头肌极力绷紧,稍停。再重新下蹲。 此动作的呼吸方法有两种:轻负荷情况下,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重负荷情况下,先吸气,随即下蹲,起立前呼气,然后吸气起立。练习中,做最后几次下蹲动作时,如呼吸急促,也可在起立后连续快速呼吸几次,以便吸人更多的氧气。做动作时意念应集中于股四头肌。本动作也可两手握哑铃或肩负沙袋、米袋来练习。 坐姿伸小腿 坐姿,脚穿铁鞋(将哑铃或沙袋系在脚上亦可),以股四头肌的收缩力使小腿伸直,股四头肌极力绷紧,稍停,再放下重做。小腿伸直时吸气,小腿放下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股四头肌。两小腿可同时伸直,也可交替伸直。 俯卧屈小腿 俯卧凳上,脚穿铁鞋(将哑铃或沙袋系在脚上亦可),以股二头肌的收缩力,使两小腿同时屈向大腿,股二头肌极力绷紧,稍停,再放下重做。小腿上屈时吸气,放下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股二头肌。 直立负重提踵 手握杠铃置于颈后肩上,两脚站在10厘米厚的木板上,脚后跟露出木板。以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力提起脚跟,使小腿三头肌极力绷紧,稍停,脚跟下落,一直落至低于木板面而不能再低为止。然后重做。提起脚跟时吸气,落下脚跟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小腿三头肌。脚下垫木板,为的是使小腿三头肌充分伸展,这样,提起脚跟时,就需要花更大的力量,使小腿三头肌得到更彻底的锻炼。 动作与负重深蹲相同,只是下蹲和起立时全用脚尖负重。当两腿完全伸直后,再放下脚跟,使小腿三头肌放松,然后再提起脚跟,用脚尖支撑身体做动作。起立时吸气,下蹲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小腿三头肌。 坐姿负重提踵 坐姿,杠铃置于大腿上,靠近膝部,两手握杠,脚掌踏在10厘米厚的木板上,脚跟露出木板。提起脚跟,使小腿三头肌极力绷紧,稍停,脚跟下落至低于木板面,直至不能再低为止。然后重做。提起脚跟时吸气,落下脚跟时呼气。

可以用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代替哑铃,开始时站直或坐直身体,右手握矿泉水瓶,右臂向上伸直,使"拜拜肉"贴住右耳,大臂保持不动,小臂向后弯曲,停顿一秒钟后再伸直。注意可用左手扶住右臂以保持稳定性,如此反复10次后再换手。每天睡前做5组,大臂内侧的肌肉越来越紧,坚持一段时间,"拜拜肉"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减肥的要点:

1、控制高脂类食物。如动物性食物、肉类、用油煎炸的食物或西式快餐等。 

2、少吃高强水化合物的食品。在平时的饮食中,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主要是来自于谷类。谷类是能量的来源,它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 物、蛋白质、纤维素及B族维生素等。 

3、要减少精糖的摄入。精糖容易代 谢,但是如果在人体内不消化,就很客易转化为脂肪。 

4、晚餐之后不吃零食。特别是花生、果仁类的食品。如果实在喜欢的话, 最好就在早上吃,因为果仁食品富含蛋白 质,人吃过后可以有一种饱腹之感。 

5、不吃夜宵。如果晚上饿得不行, 可以吃飞过水的青菜,它既可以为人体提 供维生素、纤维素

矿物质等,但又只有很低的能量,且有极少的脂肪,最适合胖、 糖尿病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9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1
下一篇2024-0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