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第四腘绳肌☞ 股二头肌短头+内收肌
后侧螺旋线
讨论1
第四腘绳肌=股二头肌短头+内收肌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股二头肌(外侧)+半腱肌半膜肌(内侧)
如何刺激大腿内收肌 ?测试:俯卧到床上,屈膝,小腿抬起与地面垂直,让人帮忙做抗阻力量。很多人首先启动的是半腱肌半膜肌,而股二头肌的启动不足。注意☞如果没有量很好地启动股二头肌时,膝关节会出现力的失衡。
康复点和运动点
康复点☞压住这个点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可以和激痛点重合。运动点☞如半腱肌半膜肌有屈膝功能,往往从一个点开始(就像炒股有低点要高点),肌肉执行一个动作时,一个点或几个点最先收缩,合理刺激这个区域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用力的方式角度不同,都会对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例子 步态☞比目鱼肌什么时候启动?
从后脚尖开始离开地面,到另外一只脚的脚跟接触地面,这个时候比目鱼肌释放的电能是最大的。
股二头肌的启动☞在胫骨外旋位(脚外八)慢慢启动,会发现股二头肌的长头&短头,都有可能和半腱肌半膜肌一起启动。
p155段1。 而大收肌则与骨盆前倾或不能正常屈髋有关。
大收肌☞前深线。
学而思 在大动作中寻找集肌群,在肌群中定位最重要的肌肉,对这个肌肉进行专项化的训练。
p155段3。 大收肌显然也是前深线的一部分,可在患者侧卧屈髋时轻易的找到。
如图。
p156段1&2☞适当调节关节角度,可对肌肉有更好的牵拉。
方法 :侧卧/俯卧,屈膝,适当调节关节角度可对肌肉有更好的牵拉。髋、膝,采取不同角度,同一动作;同一个动作在不同角度去做。
建立本体感觉☞要知道这个肌肉什么时候在工作?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知道身体两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多少?
例子 激活瑜伽老师的臀大肌☞一只手放在臀大肌上方的肌纤维,另一只手放在臀大肌下部的肌纤维,很多人在启动臀大肌时,往往先启动上部肌纤维,而下部的肌纤维很多都启动不了☞所以臀型不好看。
蜜桃臀的两侧很饱满,所以☞角度的重要性。先找外展后伸的角度臀,让部肌纤维变硬了,再找外旋外展的动作,让臀大肌下部也能变硬,当两个肌纤维都变硬时再做这种训练,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练对了,一旦激活了,几次就会酸得受不了)。
从外侧腘绳肌开始,我们可以沿着后表线的轨迹到达底结节韧带,穿过骶部筋膜向上到达对侧的竖脊肌。
走向☞胫骨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坐骨结节-骶结节-双侧竖脊肌
到竖脊肌时,后表线和螺旋线重合 了。
如果拉伸或强化同侧的竖脊肌和腘绳肌,做是做 后表线 ;拉伸或强化右侧的竖脊肌和左侧的腘绳肌就是做的 螺旋线 。区别是一个交叉,一个不交叉。比如四肢着地,抬起一只手和对侧的脚,就是训练后侧螺旋线。
思考 依据链条设计动作。
评估时可以通过一个动作来发现问题在哪里。
p156段3。 螺旋线在颈部后方,将颅骨的一侧连到对侧肩部,环绕到腹部,回到同侧的髋部。
前锯肌形成一个桥梁。
腹部力量的不足会影响肩颈和腰部,尤其是肩颈。而螺旋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螺旋线建立了形态学依据,而前表线也非常重要。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形成颈部重要的支撑。肩颈不好调腹部,☞核心的重要性。
①屈髋屈膝,肘碰膝
②扭转
③三角式
因为肌筋膜路线中经过骨盆在髂前上棘的连接是机械性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直接连接,并且机车库中各个方向的拉力影响髂前上棘的位置,所以螺旋线的上下两部分常常是单独工作的,也是最容易分开讨论的。
上下螺旋线以髂前上棘为重要的分水点。包括了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胫骨前肌。
段2。 上螺旋线是调控上半身旋转的最佳线路。临床经验提示,我们螺旋线只是有时引起姿势性的旋转或扭转,但是它通常是代偿深层脊柱旋转肌群的。
脊柱的旋转,很多人就是用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来完成的☞错误。
在肌肉当中分为深层和浅层。浅层肌肉☞做运动,伸长肌肉☞保稳定,深层肌肉不稳定,浅层肌肉代偿。
腰部——深层肌肉☞多裂肌
多裂肌①在颈段胸段☞旋转功能②在腰段☞固定功能如何处理深层肌肉,☞做小动作微动作。
段3。 螺旋线肌筋膜复合体可使躯体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特殊运动中扭转。任何核心的旋转将影响表浅的线。 (表里如一)
如果脊柱的核心模式是右旋,那么外围的螺旋线就会经常出现左侧螺旋线的平衡性缩短。这就造成身体最终看起来是直立的,但事实上身体既有受限又有缩短。 (如拧毛巾)
右旋(右肩在后),右髂前上棘,对应左侧筋膜链。左侧肋弓和右髂前上棘距离近,看上去人是正的,但拍片发现人向右扭转,身体右侧肋弓与左髂前上棘的肌肉把人拉回来。
段4。 一旦认识到这种模式,就意味着在放松核心肌之前,必须先放松外周肌肉。
先放松外周,再放松核心,核心采用☞小动作训练。(注意:顺序,动作幅度大小)
例子为什么一个人调整完之后,更扭转了?姿势适应期需要一个过程。不好的结果不代表调整的方向是错的。
段5。 由于深层和浅层的相互作用,为数众多的调整技巧和个性化方法,可用于螺旋线的旋转。
p160段3。 辨识此特殊模式需要练习,但是有四个信号,可以让操作者注意可能存在的螺旋线失衡:①头部相对于胸腔的倾斜或移动,②一侧的肩部比对侧前移③胸腔相对于骨盆向外侧移动④胸骨与耻骨方向的不同。
讨论1总结 :①上螺旋和躯干的旋转相关,很多相关性扭转是帮助深层来代偿的;②调整时先放松浅层,再放松深层。
主要使膝关节屈伸的肌肉是: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腓肠肌、腘肌和跖肌。
1、膝关节屈:主要的屈肌有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腓肠肌、腘肌和跖肌起协助的作用,最大屈度可使小腿与大腿相贴,髌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是强有力的限制结构。
2、膝关节伸:引起伸膝关节的主要肌肉是股四头肌。限制伸的结构为胫侧和腓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
当膝关节处于屈位时,股骨髁与胫骨上端的关节面间形成一对球窝关节,因而具有一定的旋转能力。旋内由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参与,旋外则由股二头肌完成。
扩展资料:
科学训练腿部肌肉、保护膝关节:
1、拮抗肌群肌力要平衡,如一侧力量大,一侧力量小,就比如股四头肌内侧和外侧力量不均衡,那关节也就会被拉扯到不正确的位置,就会造成关节疼痛。
2、在没有热身、动作没有掌握到位的情况下,盲目采用大重量训练,也是导致膝关节受伤的重要原因。
3、注意变换体位和姿势,避免久坐或久站。当从事坐姿或下蹲工作时,隔一段时间应站起来走动走动,也可多按摩膝关节,使膝关节不至于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位置上。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还可减少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膝关节
-肌肉群
-股四头肌
凤凰网-三个关键词 保护膝关节
髋内旋: 大腿区:半腱肌 半膜肌 阔筋膜张肌、髂胫束 股薄肌
髋区:前臀中小肌
髋外旋:大腿 区:股二头肌 缝匠肌 耻骨肌 大收肌 长收肌 短收肌
髋区:髂腰肌 臀大肌 后臀中小肌 梨状肌 股方肌 闭孔内肌 上孖肌 下孖肌
1 股二头肌 起点:坐骨结节(长头)、股骨粗线下半部外侧缘(短头)
止点:腓骨小头 上固定: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位外旋, 伸膝位髋外旋
下固定:骨盆后倾 坐骨神经L5~S3 第五腰神经~第三骶神经L5~S3
2 半腱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骨干上1/4的内侧面(鹅足腱)
近固点:膝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 屈膝位关节内旋 远固点:骨盆后倾
半膜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部 近固点: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 屈膝位膝关节内旋。 下固定:骨盆后倾 坐骨神经 第5腰神经~第2骶神经L5~S3
3缝匠肌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鹅足腱 近固点:髋屈、 髋外展、髋外旋 、屈膝、 膝内旋 股神经 第3~4腰神经L3~L4
4阔筋膜张肌、髂胫束 起点:髂前上棘、髂嵴外侧缘 止点:通过髂胫束附着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髋屈、髋外展、 髋内旋 、屈膝 单侧收缩骨盆侧倾 稳定膝关节与髋关节
臀上神经(L4-S1)
5大收肌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和收肌结节
上固定:髋内收、髋外旋、髋屈位髋伸、髋伸位髋屈
下固定:骨盆向对侧倾斜(单侧)骨盆后倾(双侧)
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 第2~4腰神经L2~L4
6耻骨肌 起点:耻骨嵴上支 止点:股骨耻骨肌线
上固定:髋内收、协助髋屈曲、髋外旋 下固定:骨盆向对侧倾斜(单侧)骨盆前倾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 第2~4腰神经L2-L4
7长收肌 起点:耻骨联合、耻骨嵴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缘中1/3
上固定:髋内收、协助髋屈曲、髋外旋
下固定:骨盆向对侧倾斜(单侧) 骨盆前倾(双侧)
短收肌 起点:耻骨下支 止点:粗线内侧缘1/3
上固定:髋内收、协助髋屈曲 髋外旋
下固定:骨盆向对侧倾斜(单侧) 骨盆前倾(双侧)
8股薄肌 起点:耻骨体和耻骨下支 止点:筋骨“鹅足腱”
上固定:髋内收、协助髋屈、屈膝、膝关节内旋
下固定:骨盆向对侧倾斜(单侧) 骨盆前倾(双侧)
闭孔神经 第2~4腰神经L2~L4
9股四头肌
起点:
股外侧肌 股骨粗线外侧缘至大转子
股内侧肌 股骨粗线内侧缘
股中间肌 股骨干前面3/4出
股直肌 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点:经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上固定:膝关节伸、膝关节屈(股直肌) 下固定:骨盆前倾(股直肌)
股神经 第2~4腰神经L2~L4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背浅肌----位于躯干背面浅层(自棘突→上肢带骨或肱骨),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分成四条腱,通过腕管入手掌
指浅屈肌 自内上髁 第2—5指的中节指骨底。屈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
浅层自外侧向内侧有:
耻骨肌 位于大腿上部,髂腰肌的内侧,有屈髋兼内收作用。
长收肌 在耻骨肌内侧。
股薄肌 在大腿最内侧。
深层有:
短收肌 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
大收肌 位于上述各肌的深面,抵止处的腱和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收股腱裂孔。
后群——位于大腿的后面,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共同起于坐骨结节髋、膝关节后方
小腿骨上端。
股二头肌 位于股后外侧,有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嵴),共同止于腓骨头。可伸髋,屈膝,并使小腿旋外。
半腱肌 股后内侧,
止于胫骨上端内侧。伸髋,屈膝, 并使小腿内旋。
半膜肌 在半腱肌的深面
三、小腿肌
掌握小腿肌的分群、位置、层次和作用:
小腿肌运动膝、踝及足部关节,分三群:
前群——自内侧向外侧为胫骨前肌、足母长伸肌、趾长伸肌。
经踝关节前方
胫骨前肌 起自胫骨外侧面 内侧楔骨及第1跖骨底。使踝关节背屈及足内翻。
经踝关节前方
足母长伸肌 起自腓骨及骨间膜前面 足母趾末节趾骨底。伸足母趾,踝关节背屈。
在足背分成四条腱
趾长伸肌 起自腓骨前面 第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伸2—5趾,踝关节背屈(另有一腱止于第五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可使足外翻。)
外侧群——腓骨长、短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