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反射和反射弧反射不是并列关系,因为脊髓反射也是反射弧反射,只是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在脊髓,属低级的非条件反射,碰到烫的东西手立即缩回~屈肌反射的低级中枢就是在脊髓,属脊髓反射,脊髓反射虽然能独立存在,但是在完整的人体,即使是脊髓反射也有上级中枢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参与,不存在独立的脊髓反射,否则脊髓反射是很不完善的。
记住,我们人体的一切神经反射都是有反射弧作为神经基础的,包括营养反射、防御反射、姿势反射、探究反射,也包括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健身房肱二头肌锻炼方法有哪些想拥有一身健硕的肌肉,肱二头肌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朋友们都希望自己拥有强健的肱二头肌,看起来非常强壮给人以安全感,所以想健美的爱好者,必须得把肱二头肌练好。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健身房肱二头肌的锻炼方法视频教程,欢迎观看!
下面是肱二头肌的锻炼方法:
一、直立杠铃弯举
如果不以斜托座椅支撑,杠铃弯举一般采用站立形式。直立杠铃弯举是发展肱二头肌的经典动作,各级训练水平都适用。
目标锻炼部位:重点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和肌腹
动作要领:
1、身体直立,中握距(同肩宽)正握杠铃,垂于体前。两上臂贴紧身体两侧、向上弯举,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至肱二头肌完全收紧稍停。
2、然后缓慢控制的还原,以使肘部得到完全的伸展,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标准次数组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注意事项:
1、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你身体的挺直,不要前后晃动,不要借助惯性力。太重的杠铃即使有意借力,幅度也不能太大,容易分散二头肌受力,导致肌肉紧张度下降和增加下背部受伤的可能。
2、直杠弯举与曲杠弯举区别:
曲杠弯举角度符合手臂的内旋自然状态,小臂参与用力少,可保证更多负荷在肱二头肌上,刺激作用更明显,即旋后位比旋前位更有效锻炼二头肌。直杠弯举迫使小臂一定的外旋,上举和下放上臂和小臂都能保持持续紧张,发展肱二头肌的同时对小臂也有促进。
3、握距变化:宽握距主要锻炼肱二头肌短头、窄握距主要锻炼肱二头肌长头。
4、当杠铃举起时上台肘部,可使肱二头肌得到更好的收缩,同时锻炼三角肌前部。
5、为使这一动作更加精确可控,可以背靠墙,使肩胛骨紧贴在墙壁上。
二、哑铃交替弯举
相比杠铃弯举,哑铃弯举一般采用交替上举,这是其独有的优势。哑铃交替弯举可减少借力,使注意力更集中在目标肌上。
哑铃弯举可以坐姿、站立,也可上斜仰卧。
目标锻炼部位:肱二头肌、肱肌
雕塑和分离肱二头肌,增加肱二头肌的围度、突出肌峰。
动作要领:
直立哑铃弯举和坐立哑铃弯举:
(1)身体直立(也可坐在凳端或垂直靠背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贴靠身体两侧。
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
然后控制性还原。接着另一臂做相同动作。前臂和腕外旋是为了充分收缩肱二头肌和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更好地分离肱二头肌。
(2)上斜仰卧哑铃弯举:
仰卧在斜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两膝弯曲,双脚放地上,上臂紧贴身体两侧。
弯举哑铃,收缩肱二头肌至极限,然后缓慢还原。
可双手同时练习,也可单手交替练习。
注意事项:
向上弯举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否则就变成主要锻炼二头肌外侧的哑铃侧弯举这个动作了(如下图),注意两者的区别
三、斜托杠铃弯举
斜托杠铃弯举也称牧师椅杠铃弯举,是单独锻炼肱二头肌最好的方法,能增加肱二头肌的厚度,使肱二头肌更饱满,造型更完美。
目标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动作要领:
1、坐在斜托凳(牧师椅)上,也可采用站姿,胸靠斜板,上臂放在斜板上,两手反握杠铃,臂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2、用力将杠铃弯举到最高点,稍停。
3、然后缓慢还原,注意臂应充分伸展,动作要慢,在杠铃降到最低点时肘关节应微屈,用力控制住杠铃,但不要完全伸展。
注意事项:
1、握距区别:窄握主要锻炼肱二头肌的外侧,宽握主要锻炼肱二头肌的内侧。只有这样交替进行练习,手臂才会产生整体的饱满度。
2、为了减小手腕关节的压力最好选择曲柄杠铃,手臂向上抬起时注意身体一定要保持稳定,避免靠身体借力。
3、最高点时一定要停顿,保持顶峰收缩2-3秒的时间再下落。这时你会感觉到肱二头肌在燃烧,这样会让肱二头肌得到充分的刺激。
4、当双臂完全伸展时,托板的'倾斜角度可对双臂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切记正确热身,并以适度的负荷开始练习。
四、俯卧上斜弯举
俯卧上斜弯举可以用杠铃也可用哑铃来完成,能综合锻炼肱二头肌和肱肌。
目标锻炼部位:综合锻炼肱二头肌、肱肌
动作要领:
1、立在斜板后,两手握杠铃或哑铃,手心向上,将整个臂部或是上臂平贴在斜板上。
2、收缩二头肌,将前臂向上弯起,直到可能的最高点时,彻底收缩二头肌一秒钟,然后慢慢松展肘关节,让杠铃徐徐回落到板上。
3、呼吸方法:弯起前臂时吸气,落下时呼气。
注意事项:
1、平贴在斜板上的臂,先要尽量向下伸直。上弯前臂时,肩部丝毫不可上缩。
2、弯举时上臂垂直地面尽量保持不动。
3、除了哑铃和杠铃,绳索拉力器上也可来完成:效果完全类似
哑铃集中弯举
哑铃集中弯举其实就是单臂哑铃蹲坐弯举。
目标锻炼部位:锻炼肱二头肌、肱肌、肱挠肌
动作要领:
1、 起始姿势:蹲在地上或坐在凳上,一手握哑铃,让上臂肘部贴在同侧大腿内侧,前臂向下直垂放松。另一只手手指向内扶压在另一大腿上,手微曲。
2、动作过程:收缩握铃一臂的二头肌将前臂向上弯起,到可能的最高点时,彻底收缩二头肌1-2秒钟,然后伸展肘关节,让哑铃徐徐下落到开始位置。练完一侧,换练另一侧。如此反复练习。
3、呼吸方法:弯起前臂时吸气,到最高点时开始呼气直到最低点。
注意事项:
1、让上臂贴靠大腿是为了确保不在弯起前臂时移动肘部,一般收缩过程的时间要比放下的时间短。
五、反握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类型多样,主要用来锻炼背阔肌,但若用窄距的反握引体向上可较好的锻炼肱二头肌。
目标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动作要领:
1、准备动作:反握单杠(手心朝身体),双手间距以舒适为宜,略窄于双肩宽度。身体悬在单杠上,手臂伸直,双脚在身后相互勾起。
2、训练动作:缓缓屈肘,将你的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高于单杠;稍稍停顿,然后慢慢放低身体,直到手臂重新伸直;重复上述动作。
注意事项:
1、保持身体挺直,静止,唯一活动的部位应当只是肩膀和胳膊肘。
2、你的双手握位越近,双臂尤其是二头肌,越受力。反之,你握位越宽,锻炼的部位便从手臂移向背肌。如果你想增强背肌,更好的办法是正握单杠(手背朝脸),双手握位大于肩宽。
3、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做一二十个引体向上。你不妨尽全力做一组,甭管几个。然后休息两分钟,再努力做两组,每组能做几个做几个。隔几天再做时,争取每组多做一次,直到能做若干组,每组六个以上。
六、拉力器弯举:
与杠铃和哑铃的弯举比较起来,拉力器弯举还是有它独特的锻炼的价值。肱二头肌是一块有两个肌头的肌肉,其主要作用是屈臂,在屈臂时,同样也用到了另外一块肌肉——肱肌,而只有在做一些前臂上抬的运动时,如高位拉力器弯举或反式高位拉力器弯举,肱肌才能得到充分锻炼。此外,前臂上部的主要肌肉肱挠肌,在屈臂动作中也起了不少作用。而通过拉力器侧弯举可以使肱挠肌得到强化。
拉力器弯举可以模仿哑铃和杠铃进行弯举,比如最典型的站立拉力器弯举,根据挂在低位滑轮上的把柄不同有所区别:
1如果采用直杆把柄,类似于直立杠铃弯举;
2如果采用单柄把手,类似于哑铃单手弯举;
3如果采用绳束把柄进行弯举,综合了杠铃弯举和哑铃弯举的一些优点,锻炼范围包括屈臂的三块肌肉,但重点是肱二头肌。此外拉力器也可以托臂弯举、俯姿弯举、侧弯举等。
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比饺特殊的拉力器弯举,哑铃和杠铃无法实现的两种情况。
目标锻炼部位:肱二头肌、肱肌、肱挠肌
1、双手高位拉力器弯举
这个动作使你在举臂的同时做弯举,可以使你的肱肌得到更有效地锻炼。
动作要领:
开始姿势:将两个把手挂在两侧高位滑轮上,人站在中间,每只手各握一滑轮,掌心向上,双臂向两侧滑轮伸出并与地面平。
肘部弯屈,以平稳的动作将两侧把手拉向你的头部,保持上臂稳定,掌心向上;当二头肌收缩到最大限度时尽力向中间拉。然后慢慢地回到开始位置。也可以在两滑轮中间放一90度直椅,以座姿完成这项练习。
2、仰卧拉力器弯举
与常见的站姿拉力器弯举比较起来,仰卧拉力器弯举允许你使用比平时更大的重复,腰部有伤的人特别适合这个练习,因为它可以减轻腰部的负重。在这个动作,你很难借助别的部位的运动来投机取巧,你可以尝试着变换一下握距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动作要领:
(1)开始姿势:选择一根中等长度的横杠(最好有可转动的外套),挂在低位滑轮上。身体仰卧在地,双臂伸直,两手握住横杠,屈膝,双脚蹬住拉力器的底座。双手置于大腿上,掌心向上,绳束从两腿间经过(但不接触)。
(2)控制你的上臂位于身体两侧不动,肩部紧贴地面,屈肘,以二头肌之力将横杠上拉至肩部上方。在回复开始姿势的过程中,保持下背部自然弯屈。
肱二头肌内侧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肱二头肌内侧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热身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有相应疾病的人不适合做这种运动,积极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项运动对我们的体态是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的,以下分享肱二头肌内侧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什么好处。
肱二头肌内侧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11、直立杠铃弯举
身体直立,中握距(同肩宽)正握杠铃,垂于体前。两上臂贴紧身体两侧、向上弯举,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至肱二头肌完全收紧稍停。
然后缓慢控制的还原,以使肘部得到完全的伸展,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标准次数组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注意: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挺直,不要前后晃动,不要借助惯性力。
2、哑铃弯举
两手各持一哑铃放于体侧,屈臂将哑铃举起,前臂与上臂尽量靠拢,稍停然后慢慢放下哑铃至两臂完全伸直。
注意: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借助腰部力量完成动作,哑铃放下不要向后摆动。
3、哑铃俯坐弯举
坐在凳上,上体前俯,持铃手的肘关节顶在同侧大腿内侧上三分之一处,前臂与大腿成45度角。
可直接将前臂弯起,也可边弯起边转腕,至最佳收缩角度,停留1-2秒,再还原成预备姿势。
注意:持铃手的肘关节顶住大腿,动作过程中上体保持前俯。
4、单手哑铃斜托弯举
坐在凳上,手反握哑铃,臂放在斜板上伸直。
为保持身体平衡,可用不持铃手握住斜板。肱二头肌收缩弯举哑铃到最高点时用力挤压,进行顶峰收缩,稍停片刻。
控制性还原,手臂充分伸展,但不完全伸直。做完一侧换侧再做。
注意:单纯借助二头肌的力量,不要借助身体惯性。由于其不具备双臂执握的稳定性,对关节和肌腱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持铃臂的伸展不要太充分,以免给关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肱二头肌内侧锻炼注意事项
1、二头肌是一块肌肉,只是分为内侧头和外侧头罢了。所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单独练哪个头的说法,只能通过一些手段让某一个头受到更多的刺激。即使你控制得再好,在练内侧头的时候外侧头也会受到一定的刺激,反之一样。
2、一般以小拇指和食指为标准,在训练弯举的时候,如果小拇指离地高于食指,那么这个时候是在主练内侧头,如果小拇指离地低于食指,此时在主练外侧头。
3、想要将锻炼重点放在肱二头肌的内侧,关键要给二头肌一个向外旋的扭力。如在哑铃弯举顶峰收缩的时候,手腕稍微外旋一下,使小拇指高于食指,可以增加对于内侧头的刺激。杠铃弯举也是同理,即使你不能旋转手腕,也要在握住杠铃的时候给予杠铃一个向外旋的力,可以通过两肘向内靠近来控制,这样弯举才能着重刺激内侧头。
肱二头肌内侧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2一、高训练量
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级组训练法则
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
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
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
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
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索弯举。相比之下,站姿杠铃弯举太重了、哑铃集中弯举太轻了,机器弯举又太孤立了。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二头肌内侧如何锻炼,肌肉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只有通过上述运动方法长期的坚持才会收到意想的效果,另外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也要防止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而且平时的饮食也特别重要。
两臂斜板弯举
起始姿势
立在斜板后,两手握杠铃,手心向上,将整个臂部或是上臂平贴在斜板上。
动作过程
收缩二头肌,将前臂向上弯起,直到可能的最高点时,彻底收缩二头肌一秒钟,然后慢慢松展肘关节,让杠铃徐徐回落到板上。
呼吸方法
弯起前臂时吸气,落下时呼气。
注意要点
平贴在斜板上的臂,先要尽量向下伸直。上弯前臂时,肩部丝毫不可上缩。
单臂蹲坐弯举
起始姿势
蹲在地上或坐在凳上,一手握哑铃,让上臂贴在大腿内侧,前臂向下直垂。另一只手扶压在另一大腿上。动作过程
收缩握铃一臂的二头肌将前臂向上弯起,到可能的最高点时,彻底收缩二头肌一秒钟,然后伸展肘关节,让哑铃徐徐下落到开始位置。练完一侧,换练另一侧。
呼吸方法
弯起前臂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注意要点
让上臂贴靠大腿是为了确保不在弯起前臂时移动肘部。
两臂弯举
起始姿势
全身直立,两手仰握杠铃,两臂下垂。
动作过程
上臂尽量保持不摆动,屈肘,弯起前臂到可能的最高点,同时收缩二头肌,静止一秒钟。松展肘关节,让前臂徐徐下落到两臂完全伸直。
呼吸方法
弯起前臂时吸气,回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要依靠二头肌的力量使前臂向上弯起,在前臂弯起到最高点时,彻底收缩二头肌一秒钟,而不是立即放松它。不要在弯起前臂时让两肘随之向前上方摆动来使前臂上弯得更高。
健身的时候如何训练肱二头肌?下面就来和我一起看看肱二头肌训练方法吧。
一、高训练量
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健身肌肉。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级组训练法则
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
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
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
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
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索弯举。相比之下,站姿杠铃弯举太重了、哑铃集中弯举太轻了,机器弯举又太孤立了。
三、每组都练到力竭
每一组都应练到力竭,不论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练到力竭才能确保对肱二头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
四、采用较低的次数
只统计那些在68次范围内达到力竭的训练组。如果每组超过8次,则附属肌肉可能在肱二头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劳了。如果无法做到6次,则表明二头肌没有在附属肌肉取代用力之前达到力竭。
五、经常打乱训练次序
假定最大的力量应该分派给最重的练习,那么结论就是每次肱二头肌训练都应以杠铃弯举开始。但是,人体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适应过程是如此微妙,以至于几乎察觉不到附属肌肉已经暗中分担了不少本应由肱二头肌完成的工作。
通过每次以不同的练习开始,附属肌肉就没有机会去适应,肱二头肌就会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经常以斜板哑铃弯举或哑铃交替弯举代替杠铃弯举开始训练,即使用的重量减小了,但训练却会更有效,因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属肌肉还在考虑如何帮忙时由二头肌单独完成的。
六、舷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一起练
除三头肌外,不要将二头肌与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练。如果像许多健美运动员那样,将二头肌与胸部一起练,则因胸部训练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觉得已经为工头肌付出了100%,它们得到的却只有80%。如果每次只练一个部位,那你将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
七、哑铃弯举
哑铃弯举之所以成为锻炼肱二头肌的理想练习,是因为它们通常是交替进行,允许每个胳膊有更多的恢复时间,使你能采用尽可能大的训练重量。
哑铃集中弯举是个例外,这个动作过于孤立,而且无法使用大重量,因而很难成为有效的增大肌肉块动作。我通常用它来热身,喜欢每次都缓慢地弯举到掌心向上并进行顶峰收缩,这样能产生强烈的充血。同二头肌训练的其它练习一样、采用金字塔式增重做5组,每组68次,这是个有效的训练动作,但我仍然不把它计入正式训练。
八、斜板弯举
确保在每次肱二头肌训练中都包括斜板弯举,这个动作能提供其它姿势无法做到的借力与孤立的组合。在肘关节被支撑的情况下,它是个借力练习,但由于肩膀也被支撑着,故它又是个孤立练习。我喜欢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做斜板弯举,当垫子保持倾斜时,我借助垫子的支撑,后拉身体以产生更多杠杆作用;当垫子垂直时,手臂笔直向下,杠杆作用减小,可迫使肪二头肌更孤立地做练习。
斜板弯举应该用单臂和哑铃来做,或者用双臂和杠铃或曲柄杠铃来做。哑铃可使你转到手心向上或者进行直握弯举,刺激二头肌的不同区域。采用杠铃时,所有的压力都集中施加在二头肌的肌腹上。
九、杠铃弯举
前面曾说过,不得在超级组训练中采用杠铃弯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用这个动作,恰恰相反,任何肱二头肌增长训练都离不开它、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能促使肪二头肌及其附属肌群最大限度地增长。每个肌群都至少需要一个复合练习。
我的'肪二头肌训练很少用完全的杠铃弯举做到底,5组练习,第1组做8次到力竭,随后4组做6次到力竭,每一组都使用尽可能大的重量,不用欺骗法则,而是让二头肌做所有工作。我经常以杠铃弯举最大重量的70%做不完整动作的杠铃弯举结束二头肌训练,这是反传统的做法,但每次练完后我的二头肌就像要爆炸一样。具体做法是,坐在凳上做,并确保不把杠杆下放到触及大腿。我闭上眼睛,不停地做,直到无法坚持。
十、保持对重量的控制
为了从弯举中获得最佳效果,在动作的伸展阶段应该保持对重量的控制,以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仅降低了训练效果,还会增加肱二头肌受伤的危险、甚至导致肘关节肌腰炎。
在收缩阶段把意念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在顶部进行顶峰收缩。要尽切办法忘记你所举的重量。如果感觉不错,则试着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党不适,则应适当减少重量、直到出现带给你最佳充血的重量。不要等到受伤来教你如何正确地训练。
1、看意识是否清醒,如有障碍则需判断障碍的程度。 (1)意识障碍及其程度 ① 嗜睡 是一种病理性持续睡眠,能被刺激或言语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但反应较迟钝,回答简单而缓慢,停止刺激后又再入睡。 ②昏睡 是一种比嗜睡深,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须大声呼唤或施以疼痛刺激方能唤醒。醒后反应迟钝,表情茫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又进入昏睡状态。昏睡时各种随意运动消失,但反射无明显改变。 ③昏迷 是意识障碍最严重的阶段,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a浅昏迷:仍有无意识的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不能回答简单问题或执行简单命令,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均无明显改变。 b中度昏迷:自发动作很少,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才有躲避反应,咳嗽、吞咽、角膜等浅反射减弱,可有巴彬斯基征。 c深昏迷:自发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均消失,巴彬斯基征持续存在或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2、观察记忆、情感、智能。 通过与病人接触、交谈、询问病史,可大致了解病人记忆力是否障碍,情感有无异常,智能方面可根据其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以及对普通常识的理解能力加以判断。 3、观察言语。 在与病人交谈、听取病人诉说病史时可注意有无言语障碍。言语障碍分为失语和发音困难。失语是由于与言语功能有关的皮质损害所致。而发音困难则常由于发音肌肉的瘫痪、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增高引起的功能障碍。 (1)失语的临床类型 ①运动性失语:又名表达性失语或Broca失语,病变位于额下回后部言语运动中枢。病人无咽、喉及舌肌的瘫痪,但不能言语或只能讲l-2个简单的字,对别人的言语及书写的文字能理解,但要读出来却有困难或读错,病人常有情绪改变。 ②感觉性失语:又称Wemicke失语或听觉性失语,病变位于颞上回后部言语感觉中枢。病人构音良好,但不能理解别人及自己的言语,因此言语杂乱,答非所问,用词方面常有错误,严重时别人完全听不懂他的讲话,摹仿别人讲话的能力亦减退,病人有严重的言语缺陷,但无内省力。 ③命名性失语:又称遗忘性失语,病变在左侧额中回及颞下回后部。病人丧失称呼物件及人名的能力,但能叙述是如何使用的,当别人讲出某物名称时,病人能辨别对方讲的是否正确。 ④失读:丧失理解文字的能力称失读,病人不失明,但对看到的文字符号不知其意义,读不出字音。失读和失写常同时存在,病人既不能阅读又不能书写。病变位于主侧半球顶叶角回。 第二,颅神经检查 1、嗅神经 用盛有气味而无刺激性溶液的小瓶(如松节油、薄荷水等),或用病人熟悉的香皂、香烟等,嘱患者闭目并用手指压闭一侧鼻孔,然后将上述物品置于病人鼻孔下,嘱病人说嗅到的气味。应左、右鼻孔分别测试。嗅神经损害时,则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但应注意与鼻腔本身疾病所产生的嗅觉障碍相鉴别。 2、视神经 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三部分。 (1)视力:可用远或近视力表检查。小于10即为视力减退,当视力减退到不能用视力表测定时,可嘱病人在一定距离内数手指或辨认检查者的手动,如为更严重的视力减退,可用手电筒光检查,让病人说出有无光感。做视力检查时,应注意有无本身疾病而影响视力的改变。 (2)视野:视野是患者正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临床常采用手试法,分别检查两眼视野,患者与检查者对面而坐,相距约lm,双方各遮一眼(如检查病人左眼时,病人用右手遮其右眼,左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检查者以手指在两人中间分别从上、下、内、外的周围向中央移动,嘱病人看见手指时即说出。此时检查者可按自己的正常视野与患者比较,可粗测患者视野有无缺损,精确的测定用视野计。视野在各方均见缩小者,称为向心性视野狭小或叫管状视野。在视野内的视力缺失地区称为暗点。视野的左或右一半缺失,称为偏盲。 (3)眼底:神经科眼底检查一般要求在不扩瞳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影响瞳孔变化的观察。检查时让病人背光而坐,眼球正视前方,勿移动。检查者右手持检查镜站在病人的右侧,用右眼检查病人的右眼底,检查左眼时则反之。正常眼底的视乳头为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颞侧较鼻侧稍淡,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生理凹陷。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其管径的正常比例是2:3。检查时应注意有无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及其血管病变等。 3、眼球运动神经 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因三者共司眼球运动,可同时检查。 (1) 外观:观察眼裂有无增宽或变窄,两眼裂是否等大,有无上睑下垂,眼球有无斜视、同向偏斜等。 (2)眼球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时,嘱患者头不动,两眼注视检查者的手指,并随之向各方向转动。注意眼球转动的幅度,有无向某一方向的眼肌瘫痪或同向运动障碍,有无复视。如有运动受限,注意其受限的方向和程度。同时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如有应注意其方向(水平、垂直或旋转)、快慢、幅度(粗细或大小)和节律等。 (3)瞳孔:检查瞳孔时,光线要充足,两眼照明度要均等。先观察瞳孔的位置、形状、大小、边缘等,再查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检查瞳孔的对光反射时,嘱病人注视远方,以手电筒光从侧面分别照射眼睛,可见瞳孔缩小。正常时光感一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未直接感光的另一侧瞳孔亦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检查调节反射时,嘱受检查者突然注视一近物时,出现两眼瞳孔缩小及两眼球内聚。 两侧瞳孔不等,异常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都是重要的体征,可因动眼神经、交感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 4、三叉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感觉纤维的分布为面部皮肤及眼、鼻、口腔粘膜,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颞肌及翼状内、外肌。 (1)面部感觉:采用针、盛冷或热水的试管、棉花束,分别检查面部痛觉、温度觉及触觉,让病人分辨,观察其感觉有无减退、消失或过敏;检查三叉神经的压痛点。 (2)咀嚼运动:先观察双侧颞肌及咀嚼肌有无萎缩,然后检查者以双手触按患者颞肌、咀嚼肌,嘱患者作咀嚼动作,注意有无肌力减弱,再嘱患者露齿,以上下门齿的中缝线为标准,观察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正常下颌无偏斜,如下颌偏向一侧,则为该侧翼肌麻痹。 (3)角膜反射:用棉花纤维分别轻触一侧角膜外缘,正常反应为两眼迅速闭合,同侧者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者称间接角膜反射。该反射是通过三叉神经(感觉)、桥脑中枢和面神经(运动)来完成的。角膜反射消失,为三叉神经第一支或面神经受损所致。 (4)下颌反射:病人轻启下颌,检查者以左手拇指轻置于下颌齿列上,右手执叩诊锤轻叩拇指,正常的反应轻微,在假性球麻痹时,反射增强而呈上颌急向上跳动。 5、面神经 (1)外观:检查时先观察患者的两侧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 (2)运动:嘱患者做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比较两侧是否相等。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时,病侧额纹减少变浅,眼裂较大,鼻唇沟变浅,不能做皱额、闭眼等动作,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或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中枢性损害时,只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面肌的瘫痪,这是因上半部面肌受两侧皮质运动区支配的结果。 6、位听神经 包括两种功能不同的感觉神经: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1)耳蜗神经用低语、手表声检查听力;用音叉试验判断耳聋性质。 (2)前庭神经 受损时出现头晕、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可请五官科医生协助做变温试验(即外耳道冷温水灌注试验)或旋转试验。正常人当由外耳道注入冷、温水或坐旋转椅旋转后出现剧烈眩晕和眼球震颤,前者持续2分钟左右,后者持续30秒。前庭器官受损时,反应减弱或消失。必要时可做直流电试验,头位位置试验及眼震电图的描记。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都起自延髓,两者一起经颈静脉孔穿出颅腔,共同传导腭、咽和喉的感觉和运动。舌咽神经还传导舌后1/3的味觉。它们在解剖上或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病变时常同时受累,因此常同时检查。 8、副神经 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检查时观察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有无萎缩,让病人做耸肩和转头动作以测定肌肉的力量而确定有无瘫痪。一侧副神经病损时,人不能向病变对侧转头,病侧不能耸肩,肩部较健侧低下,病侧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出现萎缩。 9、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支配同侧所有舌肌。检查时嘱患者伸舌,一侧核下性舌下神经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病侧,病侧舌肌萎缩并有肌束颤动,舌肌不能运动,言语、构音均受影响,食物在口腔内转动和吞咽都有困难。 第三,感觉系统检查 临床上,将感觉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三种。 1、浅感觉 检查痛觉用针尖轻刺皮肤:温觉用盛冷水(5℃-10℃)、热水(40℃-50℃)的试管,交替接触皮肤;触觉用棉花束轻触皮肤,以了解浅感觉的情况。 2、深感觉 (1)运动觉检查:病人闭眼,检查者用手指轻轻握住病人手指或足趾的两侧,按照正常运动的方向,如“向上”,“向下”,幅度由小到大,开始仅需5。左右,发现障碍时再行加大,或再试较大关节。 (2)振动觉检查:将振动着的音叉柄(C128)放置于骨突起处的皮肤上,让病人回答有无振动的感觉。检查时也要上、下及左、右对比。正常老年人下肢的振动觉减退或消失是常见的生理现象。 (3)位置觉检查:嘱病人闭眼,检查者将其肢体放于某一位置,让病人说出所放的位置。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 (1)皮肤定位觉检查:病人闭眼,检查者以手指或笔杆触病人皮肤后,让病人用手指点出刺激部位。如有差异,可用厘米(cm)数表示,正常的误差在1cm之内。 (2)实体觉检查:嘱病人闭眼,将物体如钢笔、钥匙、硬币等放在病人手中,让其触摸后说出物体的名称。实体觉缺失时,病人虽能说出物体的个别特性,如“硬的”、“冷的”等,但不能辨别物体。 (3)两点辨别觉检查:可用两脚规交替地以一脚或两脚触皮肤,让病人报“一”或“二”。如病人感到是两点时,再缩小距离,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正常人全身各处的数值不同,鼻尖、舌尖、手指最灵敏,距离小;四肢近端,躯干部最差,距离大。但身体两侧对称部位检测出的距离数值应相同。 (4)图形觉检查:在病人皮肤上划上几何图形(如圆圈、三角等)或数字,观察其能否正确地感知而识别。 4、运动系统检查 (1)形态 注意皮肤及肌肉的营养情况。观察皮肤有无萎缩、平滑发光、表面粗糙、脱落或增厚,汗毛增多或缺少,出汗过多、过少或无汗等,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与范围,应比较两侧。触摸肌肉的坚硬度,注意有无触痛及对叩诊的反应。用皮尺测量肢体的周径,可测知有无萎缩或肥大(注意两侧生理性差别)。测量时应选择生理的骨隆起为定点标准,如上肢的肩峰及尺骨茎突,自其一定距离点的水平上测量肢体的周径,注意肢体姿态改变和挛缩畸形等情况。 (2)运动 ①不自主运动 观察有无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静止性或动作性震颤、抽搐、肌阵挛、肌束震颤等。若有应详细记录不自主运动的种类、部位、程度、频度等。②肌张力 系指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肌张力减低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扩大。肌张力增高时肌肉变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关节运动范围缩小。锥体束损害时所产生的肌张力增高,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其特点是上肢的屈肌及旋前肌、下肢的伸肌增高更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较小。锥体外系损害所致的肌张力增高,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其特点为伸肌、屈肌张力均等增高,被动运动时所遇的阻力是均匀的,故又叫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伴有振颤者,出现规律而连续的停顿,犹如两个齿轮镶嵌转动,称为齿轮样强直。 (3)肌力 肌力是指人体在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病人上下肢依次做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克服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进行两侧比较,注意在生理范围内的差别。检查上肢时嘱病人做各手指的外展、内收、前举、上举、前后转和肩向前后等动作,下肢做屈膝、小腿伸屈、足趾背屈等。肌力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病人用力收缩受检的肌肉,以抵抗检查者移动其位置;二是病人用受检肌肉收缩去移动捡查者的手的位置,以第一种方法较常用。肌力的记录国内较通用的是0-5级的6级记分制:0级为完全瘫痪;l级能摸到或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在除去地心引力的影响后,能做主动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能克服地心引力而做主动运动,即肢体能抬离床面而举起;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较正常为差;5级为正常肌力。有些轻度瘫痪用一般方法不能肯定时,可用肢体轻瘫检查法。①上肢轻瘫检查法:让病人双上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时,病侧上肢会逐渐下垂。②下肢轻瘫检查法:仰卧位时,病侧下肢常处于外旋位(足尖朝外);检查足背屈肌肌力更易发现与健侧的差距;让病人仰卧,抬起伸直的下肢,轻瘫就不能长久维持此位置。 (4)共济运动 正常的运动除需有正常的肌力外,尚需在小脑、前庭器官和深感觉的参与下,才能使动作准确协调。当上述结构病损时,动作协调发生障碍,称共济失调。检查时除注意病人的日常生活动作,如吃饭、穿衣、系扣、取物等活动是否正确协调外,尚应做以下常规检查:①指鼻试验:让病人先将一侧上肢外展,然后用食指指端点触其鼻尖,先在睁眼时进行,然后在闭眼时进行。小脑病变时表现为同侧动作摇摆过度,碰不准鼻尖等。②快速动作:让病人做迅速重复的手掌旋前、旋后动作(轮替运动),或以一侧手指迅速连续轻拍对侧手背。小脑性共济失调时出现病侧动作快慢轻重不一,不协调,笨拙、缓慢等。③误指试验:检查者将伸直食指的握拳手伸至病人前面,嘱病人按同样姿势将一手举起,在落下时(垂直面移动)将食指碰着检查者的食指(亦可在水平面上移动),先在睁眼时施行,再在闭眼时施行,如落下(或移动时)向一侧偏斜而不能碰到检查者食指时,指示该侧小脑有病变;前庭病变时两侧上肢均向病例偏斜,即误指试验阳性。④反击征:让病人用力屈肘,检查者握住病人腕部向相反方向拉,随即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对抗肌的协同作用,前臂屈曲立即被制止。小脑病变的病人,由于缺少这种协同作用,回收时前臂可反击到自己的身体。⑤跟膝胫试验:让病人仰卧,依次做下列动作:下肢抬起,将抬起的下肢的足跟放于对侧下肢的膝盖上,然后将足跟沿胫骨向下移动。共济失调时可发现:第一个动作下肢上抬过高和摇摆;第二个动作屈膝过度而足跟冲撞式地放置到对侧膝盖上方的大腿下端;第三个动作时足跟不能直线地下移,动作摇摆不定。⑥起坐试验:病人仰卧,嘱其两手交叉于胸前不支撑而坐起,正常人躯干屈曲而两下肢下压,小脑损害的病人则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⑦昂伯(Romberg)试验:让病人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如有摇摆不稳或倾倒即为共济失调(注意睁眼与闭眼时的区别)。感觉性共济失调,在睁眼时虽有摇摆不稳,但尚不倾倒,在闭眼时,立即极度不稳而倾倒。小脑性共济失调,睁闭眼差异不大。 (5)步态 检查步态时让病人睁眼及闭眼向前行走,并令突然转弯、停步、再开始行走、观察行走时步态有无异常。①痉挛性偏瘫步态:病人上肢呈内收、旋前、屈曲,无正常摆动,下肢伸直并外旋,举步时将骨盆提高,足尖曳地,向外旋转而后移向前方,故又称划圈样步态。是由于一侧锥体束损害引起。②共济失调步态:行走时两足分开,因重心不易控制,故摇摆不稳,如酒醉状,称“醉汉步态”,多见于小脑病变。而由深感觉障碍引起者,行走时两足分开以求平衡,两眼注视地面及下肢,抬足过高,下地如顿足,步幅不均,闭眼常不能走。 5、反射检查 (1)浅反射 ①掌颌反射:轻划患者手掌大鱼际肌皮肤,引起同侧颌肌收缩。桥脑以上的皮质脑干束损害时反射亢进。②腹壁反射:分上、中、下腹壁反射,其反射弧分别是:上:T7-8,中:T9-10,下:T11-12。以钝针或棉花棒自外向内的方向,沿肋弓下方,脐孔水平及腹股沟上方的平行方向划过腹壁皮肤,反应为腹肌收缩而见脐孔移动。③肛门反射(S4-5,肛尾神经):以针划肛门附近的皮肤,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④提睾反射(L1-2,生殖股神经):用棉花棒或钝针自上而下轻划病人股内侧、上腹部皮肤,出现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向上提。 (2)深反射 又称腱反射,检查时要求病人充分合作,避免紧张,肢体放松,位置适当,叩击力量要均等。注意进行两侧的比较,因腱反射不对称是神经损害定位的重要体征。腱反射的强弱常用下列符号记录:“-”消失,“+”减弱,“++”正常,“+++”增强,“++++”阵挛,“+++++”是持续痉挛。①肱二头肌反射(C5-6,肌皮神经):患者上肢半屈,检查者将左手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槌,叩击左手拇指,反应为前臂屈曲。②肱三头肌反射(C6-8,桡神经):患展上臂,半曲肘关节,检查者把住其肘关节,叩击尺骨鹰嘴上方的肌腱,反应为前臂伸展。③桡骨膜反射(C5-8,桡神经):患者肘部半屈半旋,叩击其桡骨下端,反应为屈肘,前臂旋前。④膝反射(L2-4,股神经):坐位时患者小腿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仰卧位时髋及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托住其腘窝部,叩击膝盖下股四头肌肌腱,反应为小腿伸展。⑤踝反射(S1-2,胫神经):患者仰卧,外展下肢,半屈膝,检查者以手托足跖前部,使足稍背屈,叩击跟腱,反应为足跖屈。或嘱患者跪于椅上,叩击其跟腱。 (3)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是脑积水等锥体束损害的重要体征之一。临床常做的病理反射检查有以下几项:①霍夫曼(HOffman)征:检查者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以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向下弹拔患者中指的指甲,如患者拇指和其他手指掌屈,即为阳性反应。②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竹签在患者足底沿外侧缘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趾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称巴彬斯基征阳性。③夏达克(Chaddock)征:以竹签由后向前轻划外踝后下方,所性反应同巴彬斯基征。④奥本海姆(oppenheim)征:以拇、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加压推移,出现趾背屈为阳性。⑤戈登(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趾背屈为阳性。⑥克诺格征及布鲁辛斯基征是查患者有无颈项僵强。克诺格(Kernig)征:病人仰卧,下肢在髋关节及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试将小腿在膝关节伸直,当膝关节所形成的角度在135。 以下即出现阻力及疼痛时为kernig征阳性。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前屈其颈部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出其趾联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内收,均为Brudzinski征阳性。
在我们的健身训练中,很多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其中,不同的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所带来的训练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也许有的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要好,而有的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可能就会比较差,就比如在我们的肱二头肌训练中,就会非常多的训练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去获得,较好的肱二头训练效果的话,那么就需要去采取一个较好的方法。
对于我们很多的朋友来说,在进行肱二头肌训练的过程中,一般可能都会去采取这样的一个训练方法,那就是去进行正常的哑铃弯举和杠铃弯举。
对此,小编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想要在做哑铃弯举,或者是杠铃弯举时,去获得更好的以及更加充分的肱二头肌训练效果的话,那么就可以去采取这样的一个训练方法。
这个训练方法是这个样子的,那就是我们在做杠铃弯举的时候,去找个健身伙伴去给自己手上的杠铃一个压力。用这个方法练肱二头肌,能带给你更好的肌肉刺激,效果杠杠的,助你快速练成肱二头肌!
那么接下来,小编我就从以下的2个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肱二头肌的训练方法,希望能有效的去帮助到大家。
一,如何把这个训练方法做好
我们在用这个训练方法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去杠铃弯举这个动作,因为我们得要知道的是,用杠铃弯举的话,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去让自己的同伴去给杠铃压力。
另外,我们得要知道的是,在做动作的时候,最好不要让自己的伙伴全程都压住杠铃,一般在杠铃下降的过程中,去压住杠铃即可。
并且我们得要知道的是,杠铃在下降的过程中,是自己肱二头肌的离心收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还需要控制住杠铃下降的速度,应该慢一些,大约持续三秒左右的时间即可。
二,这个训练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训练效果
我们在用这个训练方法,去练肱二头肌的时候,之所以会让自己的肱二头肌,去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自己的肱二头肌在离心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去承受更大的负荷,要比向心收缩过程能够承受的负荷要大得多。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杠铃弯举的时候,在肱二头肌的离心收缩过程中,如果自己的肱二头肌能够去承受更大的负荷,更大的压迫力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肱二头肌,在一定程度上,去获得更加好的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我们得要知道的是,自己的同伴在给杠铃压力的时候,需要去注意这样的要点,那就是给的压力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这个压力的大小大致和杠铃的重量差不多即可。
最后,小编我想说的是,我们除了在进行肱二头肌训练的时候,可以去使用这样的一个训练方法以外,还可以在很多其他的训练动作中去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