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医学篇·解剖

瑜伽|医学篇·解剖,第1张

1韧带

2肌腱

3软骨

4半月板

5骨

6肌肉

1矢状面

2冠状面

3水平面

正面观为双脚脚跟分开约30厘米,脚尖稍稍朝外,手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手指伸直,头颅和身体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动作解析的前后内外远近,均依照解剖位而言。

人体共有206块大小骨骼,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根据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椎骨26块: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骨1节,尾骨1节。

肋12对

胸骨1块

锁骨,肩胛骨,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掌骨,指骨。

额骨,顶骨,枕骨…

前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三角肌,胸肌,前锯肌,肱二头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肱桡肌,掌长肌,桡侧屈腕肌,缝匠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胫骨前肌,伸趾肠机。

后侧:背阔肌,肱三头肌,臀中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腘窝,跟腱。

肌肉图以及名称:

一、肌肉有3种类型: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二、肌肉分类:

1、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

2、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

3、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

4、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

5、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中医理论中,肌肉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结构名。故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解剖学重点串讲1

一、体表投影

1、鼻窦:

(1)额窦:位于两眉之间;

(2)筛窦:位于两目内眦之间;

(3)蝶窦:位于两下眼眶与外耳道连线的后1/3;

(4)上颌窦:两下眼眶15cm。

2、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乳突向前至耳垂前方

3、三叉神经半月节出口的体表投影:眉弓外缘至外耳道连线后1/3处。

4、枕大、小神经出口的体表投影

(1)枕大神经:两耳根上部经枕后连线,距后正中线2cm,相当于玉枕穴。

(2)枕小神经:两耳垂后部经枕后连线,斜方肌外缘,距后正中线4cm,相当于风池穴。

5、耳大神经出口的体表投影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1/3

6、耳咽管的体表投影

乳突与鼻翼的连线,分左右两侧

7、臂丛神经:颈C5~胸T1,脊髓分出,反复融合成股,股再分出神经干,神经干再分出神经,正中神经是哪个脊髓节段分出?

锁骨中点上方(锁骨上窝处),经锁骨后深入腋窝,分桡、尺、正中神经等若干肢体。

8、肺的体表投影

前部:上界:胸膜顶、肺尖位于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后部:下界:肺底,锁骨中线与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与第10肋水平,脊柱上平第11胸椎棘突。

9、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

肝的范围

上:与隔同高,约平右侧第5肋

下:右季肋区:肝下缘在肋弓缘以上

腹上区:腹上区肝下缘可凸出剑突约3cm,剑突下3cm

10、胰(腺)的中心点

上腹区,两肋弓下缘连线的中点,贴腹后壁。

11、十二指肠球的体表投影 胃变成十二指肠 膨大

两肋弓下缘中点右侧约3cm处

12、胃的体表投影 上腹区、左季肋区及脐区三区内

左锁骨中线与肋弓的交点

1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①麦氏点:脐与右侧髂前上棘的中外1/3

②Lanz点:连接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右1/3

14、卵巢的体表投影

耻骨联合上缘左右旁开6cn

15、腹腔(太阳)神经丛的中心点 交感神经的神经丛

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16、脊椎高度与相对位置

第2颈椎棘突——乳突尖水平

第4、5颈椎——喉结水平

第6颈椎棘突——环状软骨水平

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项部最高之隆起

第3胸椎棘突——两肩胛冈内线水平

第7胸椎棘突——两肩胛下角连线水平

第8胸椎棘突——胸骨体与剑突结合水平

第2、3腰椎棘突——两肋弓最低点连线水平

第4腰椎棘突——两侧髂前上棘(髂棘最高水平)连线水平

17、骨的分类

长骨(一体两端)——掌骨、尺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指骨

短骨(立方形)——手的腕骨、足的跗骨

扁骨——部分颅骨、胸骨、骨盆

不规则骨——椎骨

18、关节分类

单轴关节:(1)屈戌关节又称滑车关节——指间关节(只能作屈、伸)、肘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车轴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旋转前臂,前臂的旋前、旋后)

双轴关节:(1)椭圆关节——腕关节

(2)鞍状关节——拇指的腕掌关节、桡腕关节

多轴关节:(1)球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2)平面关节:如肩锁关节、腕骨间关节

19、自由上肢骨的连接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①关节盂:盂唇;②关节囊薄而松弛;③喙肱韧带;

运动形式: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控制肩关节的肌肉:

屈:二短三前胸锁喙(肱二头肌短头、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

伸:三长三后背阔伸(肱三头肌长头、三角肌后部、背阔肌,)

内收:胸大背阔肩胛下

外展:三中冈上展(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内旋:内收加三前(内收肌群加三角肌前部)

外旋:冈下小圆外(冈下肌、小圆肌)

20、髋关节

运动形式: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控制髋关节的肌肉:

屈:髂腰股直缝匠耻、阔筋膜张肌

伸:二半二长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长头)

外展:臀中臀小梨状肌

内旋:无

外旋:三臀后部加梨状(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后部、梨状肌) 闭孔内外股方匠(闭孔内肌、外肌,股方肌、缝匠肌)

21、膝关节

运动形式:屈、伸、半屈时可作旋转

控制膝关节的肌肉

屈:二半股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伸:股四头肌

旋转:股薄二半缝匠腘(股薄肌、半腱、半膜肌、腘肌)

22、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黄韧带 : 连接两个椎弓板之间,协助围城椎管,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棘间韧带:连接两个椎体之间

棘上韧带:棘突上韧带。

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肱动脉腋动脉在背阔肌下缘易名为肱动脉,在臂部伴正中神经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上段居于正中神经内侧,继则经正中神经的后方转到其外侧。经肱二头肌腱膜深面至肘窝,在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在肘窝位置表浅,能清楚地摸到搏动,临床上常做为测血压时的听诊部位。肱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一)肱深动

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肱深动脉和桡神经。

(二)尺侧上副动脉

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

(三)尺侧下副动脉

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3~4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目录 1 手术名称 2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的别名 3 分类 4 ICD编码 5 概述 6 适应症 7 禁忌症 8 术前准备 9 麻醉和 10 手术步骤 11 术后处理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已经自动替换为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手术名称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2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的别名

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腘窝肌襻成形术

3 分类

普通外科/血管手术/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

4 ICD编码

395901

5 概述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用于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 为了使人体在任何 时下肢血流都能向心回流,下肢的深静脉内有很多对袋形瓣膜。愈向远端瓣膜愈多,小腿的胫、腓静脉内几乎每隔25cm就有一对瓣膜;愈向近端瓣膜愈少。大腿的股静脉内,平均只有5对瓣膜。但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汇合处以下有一对较恒定的坚强瓣膜,防止股总静脉的血流向股浅静脉内逆流。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下肢静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理论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瓣膜发育不良,包括股静脉甚至髂静脉的瓣膜。其次才是外伤、退行性变、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增高等后天性因素。认为传统观念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并不多见,大多数下肢静脉曲张和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是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随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重新认识,也设计了新的手术方法。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分两大类,一类为促使血液回流的手术,另一类是制止血液倒流的手术,应根据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选择手术方法。

手术相关解剖见图117931,117932。

6 适应症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适用于:

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特别是腘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腘股静脉瓣膜缺如,继发深浅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大隐静脉系统瓣膜功能不全。

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造成继发 通支瓣膜及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造影证实深静脉已完全再通,并髂静脉通畅者。

7 禁忌症

1深静脉阻塞(完全再通者除外)。

2瓣膜功能不全,同时合并下肢急慢性血栓性静脉炎。

8 术前准备

1术前做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及部位。同时观察深浅静脉逆流情况,必要时加做浅静脉顺行造影。

2有下肢溃疡者术前3d开始应用抗生素。

3准备下肢皮肤。

9 麻醉和

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先取仰卧位,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分段切除。然后改俯卧位,或向健侧侧卧,健肢屈曲,患肢伸直。

10 手术步骤

1切口  腘窝正中皮肤皱襞稍上处做一横S形切口(图117933)。

2显露腘静脉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腘筋膜,显露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连同腘窝脂肪向内侧分离,解剖位于深面的腘静脉,使腘动、静脉之间形成一间隙,以能通过示指为宜(图117934)。

3组成腱襻  于切口内侧解剖半腱肌,切断其止点蹼形腱,并尽可能向近端游离,须注意保护腱鞘完整无损。纵行剖开股二头肌内侧部分肌腱,其厚度与宽度应与半腱肌肌腱相仿,从止点切断,游离适当长度后将腱膜缘包绕缝合使游离的肌腱有光滑的外形(图117935)。将半腱肌肌腱通过腘动、静脉的间隙拉向外侧,与二头肌肌腱做端端重叠缝合1cm,即于腘动静脉之间形成一个U形肌襻(图117936)。该肌襻松弛时,腘静脉开放;该肌襻拉紧时,腘静脉受阻,起静脉瓣的作用。肌襻松紧应适当,以能提出皮肤表面2~3cm为宜,过紧易致腘静脉回流受阻甚至血栓形成,过松则不起作用。放置引流,缝合切口,下肢加压包扎。

4在做瓣膜替代术前,应先按常规方法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分段剥离。

11 术后处理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应用抗生素1~2d预防切口感染及静脉炎。

2 500ml右旋糖酐40静滴,每日1次,持续5d,以防静脉血栓形形形成。

3手术后鼓励早期在床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肌襻粘连。8d起床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802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8-25
下一篇2024-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