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珍,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我有一肚子话要说,小时候,我是妈妈放养的野丫头,田间地头,大山深处,坡坡洼洼,无处没有留下我的足迹,冬天小伙伴去找我,一定要去墙头上看看,村里的土打墙,被我们骑的凹下去一块又一块,夏天暖和天找我,一定要到树上去瞅瞅,我们把树叶摘下来当车票,晃荡着树干当车,爬了一树的小淘气。
小时候都也穿的破烂,劳作了一天的妈妈晚上就着煤油灯给我们缝补衣服,虽说我是女孩子,那裤裆一直是补不住的,一直到我十二岁知道害羞的年龄才稍稍淑女了一点儿。山里的野果子多的数也数不清,那时候我们饿,啥果子啥时候开花结果都被我们如数家珍。
山里的野果子都好吃,因为有着原始的口感,记忆里最亲民的是野草莓和野酸瓜瓜,这些野果可以随手捻来解馋,房后地头都有,不像其它的野果子,好吃的酸梨要爬很高很高的树,没有一定实力是不要想吃到的,而野李子野榛子和野橘子还要到大山深处去采。
亲民的果子虽然随手拈来,但它也是颇费周折的,野酸瓜瓜有刺,但它的花和果都能吃,又能把玩儿,刚长出来的根也能剥了皮吃,味道鲜美而且嫩,我们这些野孩子,学校也圈不住我们那颗骚动惯了的心,等到野果子花儿开了,我们就和蜜蜂开抢了,能吃的野菜野果都通通的纳入囊中,吃进肚里,那时候的东西都不用洗,抖抖泥土就放进嘴里了。
山里到处都是可以吃的,野辣椒 野葡萄,野牛奶头野蒜野葱,只要出去溜一圈,你总会有所收获。秋天,我跟着哥哥姐姐他们去山里摘李子,松果,地里的水萝卜也能临时抠出来解馋……采蕨的季节,只要不上课,我便背着背篓和大人们进山采蕨菜来增加家庭收入,也去山坡上挖柴胡,挖党参,山里是个大药库,野生药材遍地都是。
我的老家是六盘山,当年毛泽东题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就来自我家乡六盘山,现在,毛主席题词的那块碑还在屹立着,成为我们的镇镇之宝……六盘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也是天然的大氧库,近几年被国家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是远近有名的 旅游 胜地,我所在的村庄也被改造成 旅游 景点,出进都要门票车票,感觉回趟家没有了以往的人情味儿,那种吃野果子野菜,没心没肺的童年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对于出生在农村里的我,对于我们当地西双版纳山上的野果,大部分也都吃过。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爸妈除了生活上开销的费用以外,真的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任何水果吃。所以小时候的我们,只能去山里摘些野果。
那时候吃的野果特别好吃,哪怕又酸又涩的,都觉得是美味!有一些到现在还记忆深刻,还是会特别爱吃, 可能爱吃的不是这些水果的味道,而是小时候的回忆吧! 下面就把瑛子从小吃过记忆深刻的这些山珍野果分享给大家看看,有吃过的朋友也可以一起来说说!
第一种油柑果,在西双版纳我们叫野生橄榄果,它的味道特别酸涩 ,我们当地人以前都是用来蘸辣椒面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这种野生水果,都被制成果莆干了,比以前的蘸着辣椒面吃,好吃多了。这种野果有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虽然吃的时候酸涩,但是吃好后去喝水,会回甘。现在很多宝妈,会在宝宝咳嗽的时候,拿来煮水给自己的宝宝喝或者煮排骨汤吃,听说效果还不错。
第二种酸扁果 ,上面的油柑果可能很多外地朋友都见过,但是现在说的酸扁果,可能除了西双版纳当地的人外,都很少人知道。 它是酸的,果肉还有很多丝,轻轻的碰坏它,还会有白色的液体流出。 这种水果,我们原来也只是用来蘸辣椒面吃,后来当地的一些人,慢慢的拿它来做菜了,比如舂新鲜辣椒吃,或者煮鱼的时候放一点,想不到做出来还挺美味。
第三种盐巴果,这种水果顾名思义就是它的外表,就是有一层像盐一样白色的粉末,但是这层白色粉末是酸的。 这个野果是用来拌着辣椒面吃的,那酸爽,简直比喝醋都酸。
第四种多依果,别以为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就以为它好吃,也是酸的 ,在西双版纳,没有辣椒面解决不了的 美食 ,所以它原来也是用来蘸辣椒面吃的,只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把它拿来做成果莆干了,因为和蜂蜜一起制作而成,所以味道也是酸甜的,还挺好吃。
第五种野生巴蕉,看颜色是不是特别漂亮,但是和家里自己种的巴蕉味道那是天壤之别, 自家种的巴蕉是**的,里面的果肉又甜又好吃。这个野生巴蕉,也不是说它不甜,只是它的果肉除了籽还是籽,适合有耐心的人吃,像瑛子这么急躁的人,还是不吃为妙,会因为吃一种东西,吃到发火。
第六种野生百香果, 这个百香果看着和外面卖的差不多,但是它真的是在大山里自己长出来的。 它和买的那种百香果的味道区别在于,买的白香果甜,但是香味淡,而野生的酸,但是那种果香味是买的那种百香果无法比的。 这种野生动植物百香果,我们一般都摘回来,用自家的蜂蜜拌着吃,拌好后冰箱里放放,夏天必备。
以上就是瑛子在农村里吃过的山珍野果,虽然还有很多,但是在瑛子的记忆里,这几种是我最喜欢吃,并且到现在都还会再吃的,你们都吃过了吗?
如果你在阅读本文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瑛子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做法,或者更好的建议,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
在我们湖南炎陵的农村,山上的野果子,是非常的多的。我们小时候(七八十年代),因为当时市场上水果极少,家里穷也基本上不会去买水果,但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是不担心没有零嘴的。茫茫的大山,无私的馈赠着数量众多的野生果子,对于我,小时候吃的最多的,估计就是以下几种了。
我们又叫米饭子。这种东西,多长在山坡上。乌饭子树是一种常绿的矮小灌木,常被大人们砍来当柴烧。不过,乌饭子树生命力极强,年年砍、年年长。结果时,树上都是一团团的乌饭子,汁是鲜红或紫色,甜甜的。据说乌饭子有补血的作用。不过,对我们当地人来说,人们更认为可以治咳嗽。小孩子咳嗽厉害时,大人会去山上把乌饭子弄回来,洗干净了泡水给小孩喝,有无效果,我倒没试过。乌饭子成熟时,我们是直接山上大吃,也不用洗,直接摘了入口就好。估计吃的多,我从小到大,极少感冒咳嗽。
刺泡子的真正称呼应为刺莓。农村山野间很常见,长在尽是小刺的小藤蔓上。小时候为了吃刺泡子,不记得被刺过多少回。刺泡子味道很甜,汁液多,小屁孩都喜欢。据说刺泡有"维c之王"的美称,所以应该营养成分蛮多,具体有何营养成分,可以自己百度。
1、育苗
在播种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浅盆或者大木箱,用一些排水性良好的粗砂粒铺在容器的最底部。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土壤。准备完成后,就可以播种了。
把准备好的种子播散在土壤上,在种子上面覆盖一层薄土,浇水适量的水,切忌用大水浇灌。然后就耐心等待种子发芽出苗。
2、移植
等到乌饭子树苗木长到10公分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先挖好5厘米的坑,然后施入基肥,再把苗木放入坑内,然后盖土浇水即可。
3、施肥
春季可每月追施1次磷肥,花后施以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幼果期喷施壮果蒂灵,果实膨大期施用追肥,此时施用氮、磷肥为主。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或冬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以保证树冠和树型的完美。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
5、病虫害防治
乌饭子树常见病虫害为红蜘蛛红蜘蛛和褐斑病,红蜘蛛多发生于在6~-8月高温干旱时,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如果有病害发现就要及时治理。
乌饭果是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南烛(拉丁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的果实,与蓝莓同科同属,美味可食。除了食用外,还能入药。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树枝多刺,木质坚硬,为常绿植物树种。
乌饭子和蓝莓看上去十分的相似,不管是从果实大小还是果实的颜色上看。那么,乌饭子和蓝莓是同一种植物吗?乌饭子树和蓝莓有什么区别?
乌饭子和蓝莓是同一种植物吗
不是同一种。
蓝莓一种是低灌木,矮脚野生,颗粒小,含丰富花青素;第二种是人工培育蓝莓,能成长至 240cm 高,果实较大,果肉饱满,改善了野生蓝莓的食用口感,增强了人体对花青素的吸收。蓝莓,一种小浆果,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蓝色被1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乌饭子,原名:南烛,别名:染菽、乌饭树、米饭树、乌饭叶、捻子等,拉丁文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杜鹃花科、越桔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有多数花,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果子味道与蓝莓同。多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台湾等地。有助阳补阴,明目壮肾等功效,乌饭树名也由此得名。
乌饭子的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无毛,老枝紫褐色,无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渐尖,稀长渐尖,基部
楔形、宽楔形,稀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与中脉、网脉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
品种分类
小叶南烛
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较小,长11-4厘米,宽07-14厘米;植株各部分近于无毛或少毛。
产广东、香港、广西南部。生于海拔830-1 220米的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倒卵叶南烛
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小,倒卵形,长12-14厘米,宽约09厘米,顶端钝圆,边缘具齿,基部楔形渐狭。
产广东东南部。生于路边草丛。模式标本采自海丰莲花山。
淡红南烛
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花淡红色而非白色,花冠筒较窄,直径(16-)2-3(-32)毫米。
产江西(分宜)、浙江(平阳)。生于山坡灌丛或岩边。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分宜。
乌米饭树叶的树是乌饭树。又名南烛,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又称乌饭树,古名染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及东南部,中国主要产地有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
乌饭树叶提取物作为着色剂的历史跟其作为防腐剂的历史一样悠久。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用乌饭树叶捣汁染制乌饭,现在很多地方仍有这种习俗。近年来添加乌饭树叶提取物的糕点也开始上市流通,如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乌饭树开发了黑色食品——“青精糯”。虽然天然存在的植物多酚颜色通常很浅,但在乌饭树叶提取物中,植物多酚由于热作用,同时也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氧化耦合成红棕色甚至黑色的复杂产物,成为食品色素中的一部分,令其色泽发生改变。
乌米饭叶子是乌饭树叶。
南烛叶叫乌饭树叶,又名南烛,古称染菽。果实成熟后酸甜,可煮成"乌饭",江南一带民间在寒食节(农历四月)有煮食乌饭的习惯。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子的叶子煮汤,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据典籍考证唐代即有。
做黑米饭的树叶叫做南烛叶,南烛叶中有丰富的色素成分,在物理条件发生变化之后,色素会强力附着在食材上,同时发生褐变。在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
乌米饭的历史起源:
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农村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
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乌米饭是花溪苗族、布依族独特的风味小吃。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乌米饭,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人们相信在立夏这天吃乌米饭,孙膑就会护佑人们平安如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