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麻花为什么叫"十八街麻花",炸糕为什么叫"耳朵眼炸糕"?

天津的麻花为什么叫"十八街麻花",炸糕为什么叫"耳朵眼炸糕"?,第1张

 1、“耳朵眼炸糕”始创于1900年,创始人叫刘万春。它的得名和“耳朵眼胡同”有关。这条胡同仅一米宽,窄如耳朵眼,在天津很有名,刘万春的炸糕店因紧靠这条胡同,于是人称店里出售的炸糕为耳朵眼炸糕。

2、”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十八街大麻花出名后,范桂林依然坚持原来的投料标准和操作工艺,决不依仗名声而偷工减料。他的配料都有严格标准,例如炸制一个半斤重的麻花,要用油4两、白糖2两5钱、冰糖半两。

在和面时,要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适当增减食碱数量。炸制时炉火不能过猛,须用温火炸透。所以他炸出的金黄酥脆大麻花,深受顾客欢迎。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扩展资料: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当时的北门外大街是去往京师的通得街大道,东西两侧的估衣街、针市街、竹杆巷等,有着全市最大的干鲜果、皮货、染料、药材市场。

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柜刘万春就是由原来推着独轮车在鼓楼、北大关一带走街串巷流动售货,改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

后来,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下一间八尺见方的门面,挂起“刘记”炸糕的招牌,办起了炸糕店。后刘万春的儿子刘玉才、刘玉山、刘玉书等陆续进店。

日伪时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会,起名“增盛成”。增盛成的官号不为人们接受,而耳朵眼的绰号却流传至今。

古代麻花辫的名称和现在类似,也叫麻花。

编发方法:

1中分头发;

2从分界线左右两侧各挑出2小股头发,紧紧编结起来,直到耳上垂直位置;

3再将左右两侧剩余的头发紧贴耳根编结(注意走向往上)到耳朵斜后方;

4将上下两股头发汇成一股,继续编完剩余的发辫;

5将左右两股分别往反方向固定在脑后上方。

提示:发量多者更适合该款发型。

麻麻花,又名贼麻花,学名Lamium barbatum,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它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野生于山中向阳半坡地带,当年有雨,才开花,结籽。因为野生,所以麻麻花天然、绿色、稀有。食用油开锅后,放入麻麻花,味道奇香,让人食欲大开,是炒菜、火锅、面食的上等调味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523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