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清朝男子的独特发型,他们都有一条长长的大辫子,脑袋前面的头发都被剃掉。这样的发型可非常考验人的脑形,要是头长得不圆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能直接拉人的颜值。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型全是出自满人的统治意识。在清之前,男子们的头发从来都不舍得剃,别说长发及腰,就是长发及地都很容易。
汉人男子自小就有蓄发的习惯,一般人根本不会去专门修剪自己的头发。战国时期,男子们孩童时,会把头发简单的梳两个髻,等到成年后就会用发带把头发编好,然后盘在后脑勺偏上的部位。而一些达官显贵的发型则更庄重一些,还会在发髻处戴冠,这点从屈原的画像中就能看出来。
除了战国时期外,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汉人对自己头发的执着是长期存在的,只是时代不同,人们在头发上的装饰稍有区别。
南北朝时期,男子们一般习惯头戴纱冠,头发一般会被盘成一个或两个发髻,除此之外,有的人还会在头发中插入一根细细的簪子。到了隋唐时期,男子们的发式也并没有太大差别,可以看出人们唯一坚持的就是整齐端庄,古人并没有像影视剧中的大侠一样披头散发,与之相反人们追求的美感实际是非常统一的,只有把头发整齐的束在头顶才是最有优雅的,为此男子们甚至会用油脂涂抹在头发上,以此来保持头发的整齐和亮度。
由于头发只蓄不剪,成年男子们的头发都非常长,所以不会像一些古装剧中的仙气装扮那么长短适中。首先男子们的头发不会有刘海儿,因为头发只要长长了就会直接梳成发髻,古人不舍得为了设计一个新发型就轻易减掉自己的头发,实在是因为头发在人们的传统思想中太重要了,保护头发既是维护尊严也是恪守孝道。
其次,由于头发多年不剪,长度已经非常可观,男子们长到18岁后头发的长度早就超过腰了。从晚清的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到,成年男子的辫子编完后几乎拖到地上,而清之前男子们的头发都是高高挽起盘在头上,梳成一个整整齐齐的发髻。这种长度的头发如果披散部分或者全部,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生活,如果剪短又不合礼数,因此只能一丝不苟的梳起来。
清朝之前,明朝时候男子们的发型也是中规中矩,人们不剃头、不散发,仍然是把头发挽成髻。社会上有些身份的知识分子和商贾贵族还会在发髻上固定上网布或绸带,因此男子们的发式不仅是一个朝代的特征,还是所处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羡慕古代的发式和服饰,但是在古人的真正生活中,却并没有出现长发及腰的美感,因为这样的发型真的太不方便了。不论男人或者女人,为了日常生活便利都会把头发尽量打理的整洁利落。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长发及腰非常的帅气洒脱,但是古代男子们的头发真的不止“及腰”那么长,而是散落下来后能直接“及地”了。
然而,从明朝结束汉人统治地位之后,清朝的剃发令颁布下来,古代男子的发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当初的风流倜傥,变成非常丑陋的发型,实在让人遗憾。清朝男子的发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前期的鼠尾辫,中期的蛇尾辫,后期的牛尾辫。清朝发型准确来讲应该是这样的:沿发际线四周都要剃光,只留着中间地区的头发,长得很长,编起麻花辫子。其中的含义为: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首先根据发量用梳子将头发梳理通顺,为后面整理头发方便,以耳朵为分界线,将头发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先用小皮筋扎成一股马尾辫,然后再借用另一个皮筋,固定成适合插发髻的丸子头,然后带上配饰,用发胶或者发蜡,将后面的披散下来的头发进行固定,以避免太过于凌乱。
古代男人的头发都很长,护理头发都是从洗发、梳发、束发和养发这几方面着手的。古代人之所以会爱发如命,是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古人们从生下来到去世都不会剪自己的头发,因为他们认为剪自己的头发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大不敬。而为了护理好自己的头发,古人们也是做了很多措施。比如,古代官员每星期都会放一次假给他们沐浴,而且古人都有“三日一沐发,五日一沐浴”的习惯。
一、洗发
古代人的洗头用品都是皂荚、淘米水这类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天然产品,有钱人家甚至还会用何首乌这种名贵的药材来洗发,而一般的人家用的就以皂荚和桑树皮为主。而古代男子洗发也一般是在河边洗,因为古代的时候小溪和河涌的水质都很好,而且非常养人。
二、梳发
梳发可以说是护理头发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梳头可以松弛神经,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还能对脱发有所改善。而梳头的工具就十分多种多样了,比如牛角梳、黄杨木梳、桃木梳等。古代的梳子的原料都是木材,不仅不会让头发打结,还能让头发得到滋养。
三、束发
古代人们束发主要用的是束发冠,而束发冠其实类似于今天的橡皮筋,就是用来绑住头发的。但是在宋朝之前,束发冠并不流行,古人更多的还是使用头巾来包住头发。到了明朝,束发冠才真正流行起来。束发冠不仅有富贵人家用的金做的,还有玉质的和木质的。
四、养发
其实古人对养发都是讲究身心健康,气血充足的,并且以食疗和涂抹护发膏为主。关于食疗的话,养发的食材主要有黑芝麻,而药材主要有何首乌、当归和人参。而在涂抹护发膏这方面,古人用的比较多的是猪身上的油脂,而且他们还会在里面混合香料。涂抹之后头发不仅会变得乌黑亮丽有光泽,还会散发出香气沁人心脾。
古人也会秃头,并且防止不了,但是他们会用一些方法来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秃。比如,戴头巾,把为数不多的头发给扎起来,看起来像是有头发的样子。而且,古人不仅要留长发,还要天天扎头发,这就导致,他们更容易秃了。
01、坚持戴簪,表示自己是有头发的这就好像现代很多男的地中海,会把边缘的头发往中间去梳。或者是宁愿地中海,也不愿意剃光头,只为了显示自己起码是有头发的。我们的大诗人杜甫,也是秃头。最开始,他的头发用手一抓就掉,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坚持给自己稀疏的头发戴上簪子,因为这样,起码表示他还是有一点头发的,还是能把头发给束起来的。
02、实在没头发,那就戴帻这个帻,其实就是头巾,类似现在运动员们戴在头上的那种头巾。在古代,很多下人都会戴帻。我们的皇帝也会帻,汉元帝就是因为秃头,非常的苦恼。他就剩下刘海那块地方的头发长得还行了。所以,他为了梳理自己的头发,就在戴帽子前,先戴帻,这样就能把头发给包好,保护他这为数不多的发量了。
还有王莽,也是秃头。他还创新了帻,给帻加了帽子,这样看上去会更加的美观一些。
03、一根不剩,就去当和尚野史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农民,因为秃头,一根头发都没有了。于是,他们村的人就认为他上辈子是个和尚,这辈子还得继续当和尚,否则会给村子里带来不幸,就逼着他去山上当了和尚。
所以,古人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防止脱发的办法,他们有的只是修饰自己秃头的办法。遇到秃的一根头发也没有的那种,就只能放弃治疗了。
中国古代男子的发型通常都是四方髻,只不过不同朝代有着所不同变化,到满清时期就全部变成了辫子。战国、秦、西汉是前面类似中分,头上的发髻略向左偏。再就是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发髻高低有所不同,对头发的装饰也是不同的。大多数男子的头发都应该是束起来的,无论贵族、官吏,还是良民。
只有江湖上的流浪汉,或者部分被称为游侠的家伙以及乞丐,会披头散发,落得一身潇洒。还有就是未成年的少年,可能前面的头发束起来了,后面的还没长太长,不容易束到一起,于是暂时披散。
真正的古代男子的发型也不可能像大家说的一样标准规范,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男生也不例外,所以多多少少都一有些不同。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不能轻易剃掉,如果随意的剪头发会被当作不吉利的象征。并且随意剪头发会被当成对家中长辈的大不敬。
虽然不许剪头发,但是绝不可能所有人为了装酷而披散着头发。并且古代男子头饰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梁冠、笼冠、小冠、等等。还有各种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等等,可达数十种。也戴各式头巾如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
所以古代男子的发型大多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时尚不时尚的说法。如果是说古代男子帅气,那一定是他的长相和气质。
今天男性多是短发,又有淋浴,又有吹风机,洗个头那是轻松加愉快。但是回到古代男性长发飘飘的年代可就很麻烦了。但其实他们留长头发虽然不好打理,但也是经常洗头的。不然的话头发可就变成了生化武器,都不敢跟朋友站在一起的。
据史料记载,汉人实际上每隔五天就有一天的“休沐”,这一天就是让你回去收拾收拾自己,洗个头之类的。汉人洗头主要使用淘谷物的水。这样会比清水洗得更干净,还能让头发更加有光泽。
在汉代,有一种特制的洗发膏,是用猪胰腺研磨成糊状,与豆粉、香料等混合,制成豆状,自然干燥而成,可以用来洗掉头发上的污垢,让头发保持清爽。并且一些达官贵人以及大户人家还会在水中放上香料,洗完头发香喷喷的。而她们洗完头发之后主要依靠自然风干。
但汉人认为洗浴一类事情是比较私密的,只是在家中或者庭院里慢慢等待风干。他们虽然没有现在我们的护理设施齐全,但是在古代他们也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头发护理的非常的有光泽有营养。
虽然古代的条件非常的艰苦,但是他们也会讲究自己的卫生,讲究头发的干净。所以我们不能说古代因为条件不好他们就不洗头,或者不护理头发之类。其实古代人比我们现代人更加的聪明,他们更加懂得怎样的去呵护自己的身体。
古代男子,要是没有妻室时只需满了十五岁就需要束发。古时候一个男人只需满了十五岁就需要把发丝束上去,到二十岁再进行加冠礼。因而束发也代指成童的年纪。大家看古装剧的情况下,都能够见到古时候的男人发丝是十分长的,这些人的发丝不似如今男人那样能够 截短,能够 弄不一样的头型,这些人只可以把发丝梳起来,而这梳起来的发丝就称为束发。
为什么要留这样长的发丝由于古代人备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来不毁伤,始之孝也”观念的危害,因而古代人无论男人女人都不容易剪发,都是会把发丝存着,由于这些人人感到剪了发丝便是大逆不道。
而头发长了又不可以始终披上,因而男孩子在小的时候发丝还并不是较长的情况下可以不束发就要发丝那么垂着。到十岁以后就把发丝分为两边系成两个发结。到十五岁男孩子早已逐渐完善,两个发结的头型早已不太适合了,因此就逐渐系成一缕了,也就是束发,在这个时候还不可以加冠,要到二十岁才行。束发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缘故便是古时候重视农作,而男人假如披上发丝就不太好做事,如果是束上去的情况下就不容易危害做事还会继续让人感到清爽,十分的好用。
束发的专用工具有哪些谈起束发不得不承认的便是束发的专用工具,束发的专用工具有很多,例如网巾束发,这类网巾能够 包囊一整个头部,十分的便捷。也有发簪还能够用于束发,男人发簪大约15-20cm,材料有金的,银的,铜的,玉的,木的等等这些,质量都十分的精美。另外还能够配搭冠、冕、弁一起应用的。因此古时候男子束发有没都和有没有妻室不相干,完完全全是由于古代人的要求就这样。
古代男子用来扎头发的那个东西叫做“发髻”,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发髻来源:
从各地出土新石器时代发簪的现象中可以知道,生活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先民们,就已盘发成髻。我国历代汉族妇女皆喜盘发成髻。河南安阳即出土有盘发于头顶的商代妇女俑。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上的妇女,脑后梳椎髻。
湖南长沙马王椎一号汉墓出土帛画上的妇女及出土的女子木俑的发式皆为盘髻。隋朝妇女的盘髻,当是称“盘桓髻”。
唐代妇女尚梳螺髻,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众多的妇女、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一八七号唐墓出土帛画上的妇女都于头顶梳螺髻;清代妇女盘髻于脑后。以前汉族少女多于头顶两侧梳髻。
扩展资料: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束发”,再“加冠”,分三次分别象征了祭祀权,参战权,治权,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发髻
-束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