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排湿穴位在哪?

湿气重的排湿穴位在哪?,第1张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2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3神阙穴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4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调理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调理,夏季是最易受湿气侵袭的,身体湿气太重的话危害是非常大的,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那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体内湿气太重怎么调理。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调理1

  1、艾叶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足部经络,本身是去除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如若再加上艾叶的话,可谓是如虎添翼,能很有效的祛除虚火、寒火,但是不能经常泡,否则有可能引起头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建议每周用艾叶泡一次脚。

  2、喝红豆薏米粥

 薏米可以治湿痹健脾胃,红豆有明显的养心利水之功效,将两者熬成粥,正好能起到养血祛湿的功效。并且坚持长期喝,还可以起到减肥的功效哦。

  3、多运动常出汗

 运动出汗能加速新陈代谢,将瘀滞在体内的毒素水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另外坚持锻炼,不仅能祛湿排毒,还可以减肥塑身。

  4、少吃甜食寒食

 日常饮食中要避免吃甜食,因为“甜腻化湿”;而具有寒凉性质的食物更不宜食用,会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而加重体内湿气。

  5、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有规律的睡眠可以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建议晚上11点之前入睡,此值子时,阴盛阳衰,睡觉最能养阴;中午11点到1点之间可以小憩一会儿,此值午时,阳盛阴衰,睡觉最能养阳。调理睡眠,让阴阳协调,很有助于体内湿气的祛除。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调理2

  1、避食凉食

 在夏天人们为了解暑降温,往往会大量食用生凉食物,这是很危险的行为,这些食物中的凉气会化作湿气郁结在体内。即便是在高温的夏天,也不能肆无忌惮的进食大量凉食。

  2、避免凉湿环境

 同样在夏天人们总爱躲进空调房内不出来,有人为了凉快选择直接睡在地板上,这时外界的寒气会浸入体内,形成湿气;此外,潮湿的衣服和被褥等贴身物品也不能直接上身,这也是导致湿气过重的因素。

  3、运动

 平时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使体内的湿气随汗液排出体外;此外运动还能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湿气的排出。

  4、保持干燥

 房间要注意开窗通风,让屋里潮湿的空气可以及时排除,避免它们浸入身体形成湿气。

  5、饮食

 除了减少生凉食物的过多摄入之外,甜腻的食物也应少吃,它们也会化为体内的湿气;除此在外,我们要多吃红豆、绿豆、冬瓜、芹菜等利尿解毒的食物,它们会帮助我们把湿气尽快排出体外。还可以做一些祛湿的茶饮喝,比如枸杞薏米茶、茯苓薏米姜茶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何判断体内的湿气是否过重呢

  1、乏力

 当体内的湿气过重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浑身乏力,精神委顿,如在梦中。特别是在起床时,整个人会感觉被什么东西包裹住一样,无法立刻起身,起来之后还会觉得疲惫不堪,困意也无法立刻消散。

  2、舌苔异样

 正常情况之下,人的舌苔呈淡白色,薄薄的一层覆盖在舌头表面;当体内进入过多湿气后,人的舌苔会发生变化,由淡白色变为**,厚度也会增加且变的'更加粗糙。

  3、浮肿

 湿气过重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腿部出现浮肿,这时的小腿会变粗,用手指按下之后会出现一个凹槽,松手后无法立刻恢复。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调理3

  女人湿气重怎么调理

  常吃发酵食物

 长期便秘,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发面食物、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等等都是发酵食物,中医认为都是养脾胃的。西方营养学家也证实,发酵食物是人类健康饮食结构的有益补充,能帮助人们的肠道代谢更顺畅。

  用祛湿的汤或粥去湿气

 对于湿热体质人群来说,去湿气的粥和汤水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用茯苓、薏米、红豆、绿豆等煮成的粥,健脾祛湿还养胃。以及,用冬瓜、排骨、莲子等煮成汤,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去湿气的红豆薏米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了。

  采取运动出汗方式祛湿

 慢跑或者散步,让身体适当流汗,能去除身体的晦气和湿气。让机能健康起来,自然就平衡了,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式。

  运用穴位按摩法祛湿

 我们人体有7个“排湿口”,也叫“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比如极泉穴、委中穴、承山穴、丰隆穴、天枢穴等,常按这些穴位可有效去除体内湿气。

  艾叶泡脚祛湿调理

 艾叶具有很强的祛寒作用,使用艾叶泡脚能够有效的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令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艾叶能够疏通我们的十二经络,调理身体中的阴阳平衡。体内的经络疏通了,气血循环自然就变得顺畅起来。气血健康了,体内的寒气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

 怎么做:将一把艾叶放入干净的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继续熬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等水自然放凉到可以泡脚的时候就可以了。泡脚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得到全身大汗,而是应该在微汗的时候就停止。然后按摩涌泉穴大概一百下就可以睡觉了。

1 胃俞:健胃除湿

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第21个穴位,具有理气健胃,除湿清热及化滞等功能,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调理胃气,防止胃脘疼痛,腹胀,肠鸣以及恶心,呕吐等胃部疾病。

按摩取穴:被按摩者俯卧或正坐,露出背部,按摩者在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宽度的一半)取穴。

按摩方法:1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指腹端,或筷子头,以被按摩者能承受的力度在此穴打圈按揉;3-5秒后抬起,稍停2-3秒,再继续按压,反复进行2-3分钟,每天1-3次。

按摩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除湿热,除了适宜于湿热体质人群日常保健,还对胃痛,腹胀,呕吐,肠鸣,胸胁痛,及胃下垂,胃痉挛,糖尿病等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2 手三里:调理肠胃清湿热

手三里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主管大肠经冷降下来的湿热之气,常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起到调理肠胃,清除湿热的作用。手三里穴部位的气血不通畅,湿热之气就会不降反升,因此对手三里穴进行刺激不但使大肠经的气血通畅,还可以促进脾气生发的发生,加速水湿运化,及时消除头面的湿热。

按摩取穴:在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宽,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用手按压有酸痛感处。

按摩方法:可自己用一手手指指腹,以适当的力度打圈按揉另一手臂上的手三里穴,坚持1分钟后,换另一只手进行。每天早晚各1次。

按摩功效:通经活络,润化脾燥,清热热目,调理脾胃,排除湿热,除了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日常保健之外,还对消化不良,胃溃疡,牙痛,肠炎,口腔炎,乳腺炎,感冒及上肢麻痹,颈椎病,半身不遂等疾病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3 合谷穴:清热除邪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道,就能清热祛邪,提升人体正气,让湿热无机可乘,使那些大肠经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得到减轻或消除。这个穴位在手背上,十分好找,而且只要简单的按揉,就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按摩取穴:将一只手的拇指,食指贺龙,合谷穴就在肌肉的最高处。

按摩方法:先将一只手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另一手作半握拳状,前翘起大拇指,然后将大拇指放上面,与食指侧面一起将一只手的虎口部分夹住。将大拇指指腹按在合谷穴,用适当的力度,以顺时针方向做按揉动作30-50次。以同样的方法,换手进行按揉。

按摩功效:清热化湿,除邪解表,止痛消炎,此法既能提升正气抵御湿热,还对头晕头痛,上火牙疼,阴虚发热,口干口渴,流鼻血,咽喉痛及其他五官疾病等有疗效。

4 气海穴:祛湿补气

湿气的形成与气虚有极大关系,而且也是阻碍体内气机运行的最大障碍,如果不及时祛除,就会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虚。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的功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记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经常按揉气海穴,能帮大家祛除湿热,以达到补气强身体的目的。

按摩取穴:取仰卧姿势,或坐于靠椅上,整个人放松向后仰靠,然后在下腹部即肚脐下的15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的一半宽度)处取穴。

按摩方法:先用右掌心紧贴气海穴,轻柔缓慢的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稍作调息后,再用左掌心紧贴气海穴,再按逆时针方向,同样按摩100-200次,以产生热感为宜,每天1-3次。

按摩功效:培补元气,补肾固精,补气升阳,此法除了适用于防治湿热之外,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或后天劳损,大病初愈的人也最为适宜。

  当人体处于虚、寒状态时,很容易引发水肿,而女性的生理特点使她们发生水肿的概率高于男性数倍。按摩能够疏通人体经络,通调水夜代谢,升阳祛湿,使水液代谢正常,减少水肿的发生。

 最容易出现水肿的部位有眼部、面部以及小腿部。当腿部出现肿胀吋,可能会造成行动上的不便,影响心情。按摩对于消除小腿以下水肿是个不错的方法。

 1、消肿妙施法

 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早期可以采用冰敷加按摩,后期则热敷加按摩,这样能够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消肿的目的。

 眼部在早晨起床后很容易出现水肿,因此不要涂抹过多的眼霜,以减轻对眼睛的影响。食指从眼梢向内眼角做螺旋状的抹揉,当手指到达内眼角后沿着眉弓按摩到眉梢的下方,按至太阳穴后接着向下按摩,到颧骨的凹陷处结束。眼周的皮肤比较薄,因此在按摩时用力要轻柔和缓。

 面部水肿时,将双手交叠置于胸部锁骨的正下方,吸气时慢慢抬起头,能感觉到脖颈处的肌肤被拉紧,呼气时低头,连续重复20遍,消除脸部水肿的同时还能收紧肌肤。

 采取坐姿,双手握住脚踝,从下到上提拉按摩腿部,这样能帮助血液回流心脏,有效消除水肿。为了加强效果,可以在泡脚的时候进行按摩,并且涂抹适量的按摩精油等。腿部消肿的按摩都要从下到上进行,这样才能起到消肿以及塑造腿部线条的作用。

 另外,按摩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以及承山等穴位也有祛湿消肿的作用。阴陵泉是脾经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健脾除湿,如果在按摩的过程中出现疼痛,那说明已经有脾湿情况,疼痛程度越严重,脾湿越严重。

 养生保健小招数

 梁丘穴在大腿的正面,是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按摩这个穴位能够疏通腿部尤其是膝关节局部的气血,治疗风邪引起的膝关节疾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按压就可以了,除湿邪的同时还能消减腿部的肿胀。在治疗膝关节疾病时还可以将血海穴和梁丘穴搭配起来,这样效果更好。

现在又到了潮湿的春季了,而在这个时候我们身体里面的湿气都是比较多的,那么你知道要怎么样才能排出体内湿气呢?人们的身体构造真的很特别,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几个“排湿口”,人们体内的毒也是从这个地方排出去的,如果我们按照要求按揉这些排湿口,是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排除毒素的。那么人们该如何祛湿呢?

1、摩这些穴位可祛湿

腋下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膝窝

膝窝又称_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阴陵泉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足三里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2、祛湿食疗方

1、红豆薏米粥

祛除体内湿气,薏米红豆粥是佳品,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薏米,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赤小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红色入心,它还有补心功用。在熬薏米红豆粥时,不要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除掉。

2、薏冬汤

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冬瓜味甘性凉,能润肺生津、清胃热、利小便、消除水肿。两者搭配,不但健脾祛湿,还可美容养颜。具体做法如下:薏米提前浸泡约5个小时,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薏米熟烂,汤水变白。然后放入冬瓜片,大火煮开后改中火再煮5分钟,最后加盐即成。

3、花叶茶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这类人多为湿热体质。给大家介绍一款调理湿热体质的茶疗方:大青叶12克,金银花10克,茵陈10克,甘草3克。所有材料加400毫升水,煮沸约5分钟即可饮用。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大青叶清热解毒,茵陈清湿热、退黄疸。此方还有助于辅助治疗流行性感冒,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适当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10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