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身训练来说,一块肌肉一周到底要练几次?

对于健身训练来说,一块肌肉一周到底要练几次?,第1张

关于一块肌肉一周到底练几次的话题一直有人都很犹豫不定,有的人说一周练两次比较好,有的人说一周练一次比较好,还有一个比较通行的法则就是:小肌群休息48小时练一次, 大肌群休息72小时练一次,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的?这又根据什么原理制定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了解了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与框架,我想你应该对肌肉一周训练几次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

     

1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首先一个因素就是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的变化,通俗点讲就是一个长肌肉过程,要知道的是训练之后肌肉之所以会长就是因为肌肉蛋白质合成速率变高了,在训练之后,我们肌肉蛋白质合成速率会经过一个从慢慢升高到顶峰,再慢慢降低,回到原点的一个过程。

那么下次训练该什么时候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肌肉蛋白质合成速率恢复到训练前的那个过程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下次训练了,如果早于这个时间点的话,就会影响一部分的训练效果。

那么肌肉蛋白质合成速率提高的时间是多少?这个个体之间差异是很大的,但是一般在48小时左右,那么第一个要素就是告诉我们一块肌肉至少需要休息两天才能练第二次。

     

2训练后的恢复

在这个因素里面有3个点,一是局部肌肉疲劳;二是肌肉“损伤”;三是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局部肌肉疲劳:一般在练后几个小时就恢复了,所以不太需要担心;

肌肉“损伤”:根据程度的高低,一般会经历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再生,二是修复

这个再生,修复的持续时间跨度是很大的,一般来说持续两至三天很正常,但是极端情况下可能持续到一周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你会感觉到有的时候你练完一块肌肉酸会酸痛好久,有时甚至会超过一周。

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这个是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而增长,高强度,长时间的力量训练,如:大重量的深蹲,硬拉训练,一般持续两到三天,在这个期间,你会感觉到莫名疲惫,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带来的,如果你是佛系训练,并且训练时间也不长的话,有的时候一天也就能恢复了。

     

根据以上的分析,逻辑框架那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当你一块肌肉训练完之后,肌肉蛋白质合成速率变化,肌肉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这三个点全部恢复到训练前的状态了,就可以开始下一次的训练了,所以总得去看,除非是极端情况,同一块肌肉三天之后就可以练第二次了,同一块肌肉一周练两次,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记住,就是我们的训练带来的肌肉增长和组数是没有线性影响关系的,意思是同一块肌肉,你一次训练做20组并不会带来一次训练做十组的两倍的增肌效果但是如果你一次训练做十组做上两次这样的训练带来的效果会比一次训练做20组要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要增加同一块肌肉的训练频率。

     

那么如何规划自己的训练?

首先,你先从每一块肌肉一周只练一次,之后完全适应了,你可以单独找一天,另外单独练一次你最薄弱的大肌肉群,前提是,无论你的训练规划如何去规划,你每周至少要保证有一整天的休息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慢慢适应,慢慢寻找,最后得出一个自己最合适的训练方案,因为自己是最懂自己的身体。

     

以上就是对你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小方爱举铁!每天分享健身知识,助你练就好身材!如果可以点赞,关注,转发,支持作者写更多的内容,谢谢大家!

健身小白光看!怎样设定健身计划

我想减脂

可 做些大肌群中等复合动作,如深蹲,弓步等多关节的抗阻训练,多组数多次数 (每个动作16次以上) 及结 合 有 氧 训练。

大肌群动作

重复多次数

结合有氧运动

 我想塑形有线条

想要塑形紧致线条,考单一部 位或上下肢分化训练 ,选择中等重量的循环力量训练。注意离心收缩,也就是动作还原时,注意动作控制。

分化训练

中等力量

动作控制

 我想增肌

每块肌肉每周至少训练2次,接近力竭即可,重量 选择灵 活,重 复次 数可落在5- 15次,确保做到渐进超负荷,在主要的动作上去慢慢进步,提高 力 量。

新手一周练几次

这个阶段主要以适应运动为主,建议每周2-3 次锻炼。

对于新手而言如果 想让自己有 比较好的恢复速度,最好能让两次大肌群训练相隔72小时左右。

比如我们可以一周制定三次 训练,分别是臀腿2胸部3背部每 次 训 练相 隔一到 三 天 比较 适 宜。

如周一训练上半身,周三练下半身。

该减脂还是增肌

如果你现在的体脂含量本身就很高 当你摄入过多热量的时候,这些多余的热量会更倾向于变成脂 肪储 存起来

增 肌的同时我们势必也要长脂肪 所以如果 你胖又选择先增 肌,那么你在增肌的日子里会不可避免的越变越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一开始 体脂那么建议先减脂后增肌。就 很高,般都建议女生在体脂含量在25%-或以下的时候增肌效 果 会更好。

既然是小白,就牵扯不到进一步。而是做好当下,巩固好基础。在合理的运动之下,配合每日的营养搭配。就能让你的身材增肌,相信题主应该听过这么一句话:

瘦子说:我每天吃的够多了,可还是不胖^_^

我想到了一句,反驳瘦子说的话:

胖子说:我每天吃的够少了,可还是不瘦^_^

---------------------------那么接下来,就说一下我是怎么增肌的吧。------------------------

增肌21斤,瘦子练肌肉需要狠去年9月份我还是骨瘦如柴,现在的我相比那时已经胖了21斤,确切是的说是壮了。随之而来的是朋友的“你又瘦了”变成了“你变胖了啊”。曾经一度放弃过增肥了,尝试过很多方法,靠谱的或不靠谱的。直到有一天来到了哑铃8,看到了这么多高手展示增肌成果,从重拾了我增肥的念头,果断买了副30KG哑铃和悍金斯增肌粉,就这样开始了健身旅程,如今30KG的哑铃早已经完全不适合我了。期间去了2个月的健身房,里面很有气氛,朋友也多,我那时训练热情很高,一周6练,2个月下来虽然肌肉线条更明显了,身体壮实了,但是体重没有增加,最后在教练的建议改回了练2休1的计划,就是练2天休息1天的模式,每次练两个肌肉群,这样情况才得以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显然一周6练对我来说太频了。

健身房中训练虽然气氛很好,但是离我单位很远,每天5点下班后就要急忙的赶去,练完之后又要赶回家吃饭,时间安排的很紧,总是感觉精神上很疲惫。所以一狠心自己就买了一些器械,搞了个家庭健身房,这样就可以把浪费在路上的时间用来休息调整一下了。最近看了一句话很有感触“往死里练,往死里吃”,虽然话说的有点粗糙,但确实这个道理,特别是对于我们瘦人增肌。“往死里练”不是要你频繁的练,像我那一周6次就不好,这样容易导致训练过度,它的意思是在你每次健身的1个小时里,充分利用好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够了,这1个小时训练的质量和强度完全决定你肌肉增长的幅度。“往死里吃”指的是多吃,丰富的吃,有条件的吃增肌粉,我是增肌粉和家庭餐结合的,练后半个小时内一杯增肌粉,半个小时后吃晚饭,猛吃多吃,这样才能长肌肉。其实增肌无非就是个练+吃,只是看你做的是否到位,这就决定了你的训练成果,这就好比道理很简单,但是运用起来就效果不同了。

希望我的亲身经验,能带给你一些想法。如果增肌成功了,别忘了回来晒图^_^

你要清楚一件事情。假如你对身体目前肌肉纬度和外形都很满意,那就减脂。如果觉得肌肉纬度没有达到你心里的理想状态,那就增肌。 当然,减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肌肉流失,增肌不可避免会造成脂肪的堆积。我们通常减脂能量赤字大概要控制到600到1000大卡,不要超过一千大卡。增肌能量过剩在300到500大卡。这是理论数值。具体来说我们只要控制碳水也就是主食摄入即可,可以通过少吃多餐,主食以粗纤维含量较高的燕麦,紫薯,玉米等为主,蔬菜可以多吃点,但要少油。蛋白质按你增肌每公斤体重2克摄入,减脂15到12克维持减脂肌肉流失。

新手去健身房应该如何安排,如何健身?

首先是确认自己的健身目标。

有个好身材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最直白的健身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方法,因为有的人偏胖,是要减脂;而有的人则是偏瘦,需要增肌。

减脂型: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相结合

增肌型:力量训练+HIIT高强度间歇相结合

所以,不管你是增肌,让体重大一点,还是减脂,让体重降一点,力量训练是必须要执行的内容。当然,力量训练有徒手(无器械的)的力量训练,有健身房各种健身器械的训练。如果自己偏瘦,目标是增肌增重,那么有氧运动就应该少做或者时间上要短一些,每次不宜超20分钟。关于有氧的强度,做氧运动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即可。

不管你的目标是增肌还是减脂,在健身的第一个月(即前4周),应该以适应性方式的锻炼为主。一方面逐步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另一方面掌握动作要领、让肌肉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推荐的解决方案是: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分开进行(不是同一天进行)。很多健身新手,去了健身房就是跑、跑、跑只是想急切的减掉几斤,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你应该培养一种运动习惯、形成有序有计划的健身内容。

力量训练采用全身肌肉锻炼的方式(如下表“力量训练”),就是说这一天把全身大部分肌肉全都锻炼一遍,采用中低强度的即可,不至于让肌肉过分的酸痛,影响此后的训练。心肺训练(这里是指有氧,见下表),对于减脂的人,可以做30-40分钟有氧,对于增肌增重的人,可以有氧锻炼20分钟即可。有氧训练可以使用跑步机慢跑、椭圆仪慢跑、动感单车小阻力慢速骑行。一个初学者,一周四次的健身练习是比较合适的,不要急于前一个月就想掉多少斤体重,因为健身时间长着呢,你需要一种兴趣的培养,一种科学的运动模式的掌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因为开始一个月不是以出效果为主,而是以身体适应,动作掌握为主,所以适合所有人,是共性的。需要指出的是,这套方案不是固定套路,不同的教练可能会有不同的训练方案。

周一力量训练

周二心肺训练

周三(有氧)

周四休息

周五心肺训练

周六休息

周日休息

力量训练:主要是以大肌肉群为主,同时也兼顾了其它小肌肉群,其本可以覆盖全身肌肉。虽然力量训练有固定器械训练和自由重量训练,我们还是建议新手采用自由重量为主。自由重量训练在平衡性和控制性上比固定器械要高,新手虽然力量不足,但可以采用较轻的重量,来学习自由重量的训练动作,感受肌肉发力过程,培养念动一致的本体感受。固定器械可以作为自由重量的一种补充:例如力量训练最后,肌肉控制力下降,关节稳定性下降的时候,可以采用固定器械;在没有同伴保护还想冲击大重量的时候,可以采用固定器械。

力量训练具体的安排如下:

只是推荐,也有其它动作可练

运动前,慢跑5分钟进行身

1、胸杠铃平板卧推(自由重量):3组,每组10次,组间休息1分钟。

2、肩哑铃推举(自由重量):3组,每组15次,组间休息1分钟。

3、背拉力器械下拉(固定器械):3组,每组15次,组间休息1分钟。

4、臀腿杠铃深蹲(使用史密斯深蹲架,固定器械):3组,每组10次,组间休息1分钟。(使用史密斯深蹲架)

5、臀腿杠铃硬拉:3组,每组10次,组间休息1分钟。

关于杠铃平板卧推:由于标准杠铃杆(奥杆)长是22米,重量20公斤,很多女生怕是举不起来,可选用12米或15米的较短较轻的直杆。或者在使用标准杆时,由教练看护。如实在没有可选的卧推重量(最小的重量都推不起来),可以尝试跪姿俯卧撑。

关于硬拉:硬拉是一个有难度的复合动作,怎么能适合新手?无论你是练了几年的达人,还是刚入门的新手,一个两人从来没练过的动作,这两者可以说都是新手,没有什么新老之分。硬拉不是练了三年以后才去学的,新手应该早点学会!新手掌控力差、肌肉不足(如背部)如果大重量,肯定是不行的,可以使用小重量或空杆进行练习。

关于选择的重量:选择1RM的50%的重量。例如,杠铃平板卧推你用15公斤的,只能推起一个(称作1RM),那么训练时,就选择1550%=75公斤的重量。如果不知道自己1RM能举到多重(毕竟不能冒着被砸杠铃底下的风险去测一下,量大重量是多少),那么,就用较小的不同重量去试,能让自己在做15-20下时就力量衰竭的重量,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重量。这个重量只是新手前一个月适应性训练中使用的重量,减脂增肌的人都用这个重量即可。

关于运动结束后:进行全身拉伸,尤其是腿部的拉伸,拉伸5-10分钟。

新手唯一的缺点:对环境不足,对器械更是畏惧,不敢涉足力量训练区。但,这是错误的!必须走出这一步,很多女会员,有教练陪着的时候,就可以在力量训练区练,没教练的时候,总是羞于踏足!

关于一个月之后,就需要正式有序的进行健身了,需要对自己的健身计划做出调整。

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要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先进行力量训练之后,再安排有氧训练。

力量训练要合理规划,每天安排不同部位的肌肉训练:今天练胸肌+胳膊三头肌,都采取哪些动作来训练,做几组;明天练背+胳膊二头肌,打算用哪几套训练动作,不同的动作刺激的目标肌肉也是不同的(同样是练肩,前平举和侧平举,练的肩部肌肉位置就不同,这些都是需要你不断去学习的知识点);一周安排5天还是6天练习;哪个部位薄弱,需要重点加强;所有这些,需要一个好的教练加以指导和规划,或者是自己能花时间学到位学到家,去制定自己的计划与安排。

有氧训练强度的把握:根据减脂或增肌的效果,有氧气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也都要调整;力量训练的重量也要调整;根据饮食和体能状态,今天打算练多久,能保持热量盈余等等,一系列问题,每个人的不同,所选的动作、时间也不会全然相同,这时的计划需要有针对性,也肯定是不同的,而不能再像新手入门一个月时这样,采用普遍共性的训练方式。

好了,关于新手前一个月怎么适应练习,就介绍到这里了。

-

依据个人体质来看,一般,如果是7体型胖的话,可以进行先减脂,再增肌的过程。如果是体型还算可以的话,我建议,尝试从力量,柔韧,敏捷度上来训练自己。因为身体运动素质一共有五个衡量指标,即力量,敏捷,柔韧,耐力,速度。所以,可以尝试从这五个方面进行锻炼。

减脂运动,我建议最好的方式就是7跑步,跑步先开始可以跑十五分钟,80km/h,慢慢的可以加,直到可以适应了,每次跑步在40分钟左右,不能停歇,两个月,必有成效!

增肌,力量可以进行扩胸,卧推,杠铃训练,柔韧可以进行压腿,前俯,弓步训练。灵敏可以进行拳击训练,有效的锻炼了自己身体反应的灵敏性。耐力和速度完全可以通过长跑进行锻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434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8
下一篇2023-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