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寒湿痹,试试“四草二藤”

治疗风寒湿痹,试试“四草二藤”,第1张

豨莶草

豨莶草生用味苦辛,性寒,蒸制后味甘,性温。

主要功用是祛风湿,蒸制后兼益肝肾、祛肝肾风气。 常用于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痹,腰腿无力等症。

今举几个常用方剂如下:

1 豨莶丸《济生方》,治中风,口眼歪斜,口吐涎沫,语言滞涩,手足缓软无力。

豨莶草(鲜者洗净,用蜜、酒拌蒸,蒸九次,每次蒸约半小时,晒干再蒸),赤芍,白芍,熟地黄,川乌,羌活,防风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0丸,每晨空腹时温酒或米汤送服。

市场上有成品豨莶丸与本方微有出入,可用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2 豨桐丸《验方》,治感受风湿,传于四肢经络,致两足酸软无力,两手不能举等。

豨莶草(炒),臭梧桐(花、叶、茎、子均可,切片晒干炒用)。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5克,早晚白开水送服。忌食猪肝羊血。

另一方是:豨莶草,臭梧桐。共为细末,每服6 9克,或渐增至12 15克,日服两次。

对于湿邪较重的关节疼痛或两腿沉重、酸软无力等症,我常以本品15 31克,配合独活、桑寄生、续断、南五加皮、牛膝、威灵仙、薏米、防己等同用;若兼寒重、疼痛明显者,再加制附片、补骨脂等,每收理想效果,请参考试用。

据近代研究,豨莶草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也曾用生豨莶草、怀牛膝、泽泻、地骨皮,加入应证汤药中,治疗高血压病有效。

用量一般6 13克,重症可用到15 31克。

伸筋草

伸筋草味苦辛,性温,主要功用是舒筋活络,兼能祛风湿。

对风湿痹痛而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急不易伸开等情况者,可在应证汤药中加用本品,对舒筋活络有帮助。常配合羌活、独活、当归、白芍、木瓜、生薏米、红花、桃仁、桂枝、鸡血藤、海风藤等同用。

对于肝肾不足、筋失所养而致的筋骨屈伸不利之症,常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潼蒺藜、当归、白芍、千年健、红花、南五加皮等同用。

本品主入肝经,有一定的舒肝解郁作用, 所以配香附、郁金、元胡、川楝子等,可用于气滞胃痛;配龙胆草、黄芩、泽泻、川连、生地、车前子等,也可用治缠腰龙(带状疱疹)。

络石藤偏用于通经活络,伸筋草偏用于舒筋活血。

用量一般9 15克,重症可用至30克。

透骨草

透骨草味辛 , 性温,主要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作用。

对于风湿疼痛、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等症,均可用本品配合独活、羌活、附子、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红花等同用。也可单用透骨草煎汤熏洗。

本药外洗也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祛风、活血、止痛的作用,这是本药的特点。

对疮疡肿毒、阴囊湿疹等,可用本品配合生艾叶、白鲜皮、蛇床子、忍冬藤等煎汤外洗。

对于较深痼的风湿疼痛、筋骨拘挛、屈伸不利者,我常在应证汤药中加用透骨草、川乌、伸筋草,骨碎补,往往能提高疗效,仅供参考。

我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对年久关节严重变形、疼痛而生活不能自理者,常在补肾祛寒、疏风化湿、活络舒筋的方药中,加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先煎)三药,以代虎骨而加强疏风壮骨的作用,可提高疗效,供参考试用。

用量一般为9 15克,特殊情况可用30克。外用时量可适当加重。 因本品有活血作用,孕妇忌用。

老鹳草

老鹳草味苦辛,性温,主要有祛风湿、疏通经络、活血、健筋骨的作用。

对于风寒湿三邪侵入机体而导致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皮肤麻痒等,可配合当归、桂枝、赤芍、红花、羌活、独活、防风、海风藤等同用。

我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屈伸不利、血脉不通者,常加用本品,似有一定效果,仅供参考。

本品味辛而性不热,故又具有辛散透邪与活血的作用, 配银花、连翘、地丁、公英等,可用于痈肿疮毒,使其消散解毒而得平。

老鹳草单用时可以浸酒饮用,也可以熬成流膏服用。

用量一般9 15克,特殊情况可用到30克。

海风藤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主要作用是祛风湿,通经络。

常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四肢拘挛或麻木不仁,阴天下雨则加重等症。可配合羌活、独活、秦艽、当归、桂枝、川芎、桑枝、乳香、木香、青风藤、豨莶草同用。

容易复发的咳喘,中医认为风邪偏盛(风者善行而数变)者,也可在应证方药中加入本品,加强祛风,常可取效。

青风藤祛风兼能行痰,偏用于风湿流注、历节(以关节红肿、大小关节游走性剧烈疼痛为特点)、鹤膝(以关节肿大疼痛而股胫的肌肉消瘦为特征,形如鹤膝故名);

而海风藤祛风、通经络,偏用于寒湿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

用量一般6 15克,重症可用至30克。血虚阴虚及肾虚(无风寒湿邪)腰腿痛者不宜用。

络石藤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主要有通经络、利血脉、祛风湿的作用。

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酸楚、筋脉拘急、屈伸不利,风寒湿邪久郁不愈,郁而化热,或机体阳盛、正邪相搏。从阳化热而出现关节疼痛处发热、身有微热、患肢于夜间不欲多盖衣被等热象者。

常配合桑枝、防风、红花、赤芍、忍冬藤、当归、乳香、没药、豨莶草、伸筋草等同用。

我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兼有发热者。

对西医诊断的“痛风”病,中医辨证属热性者,我常用苏梗、黄柏,络石藤,地龙,川牛膝,茯苓,忍冬花,适当加应证药,常取得较好效果。

海风藤治风湿痹痛,偏用于风寒湿较重而无热象者,络石藤治风湿痹痛,偏用于兼有热象者。

豨莶草用于湿邪偏重而腰腿疼痛、乏力者,蒸熟兼有益肝肾作用,络石藤用于风湿化热而筋脉拘急疼痛者,善通经络,无补益作用。

用量一般6 15克,重症有时用30克。

腿疼是临床中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咨询。

骨科医院的专家指出,腿部疼痛可能由很多因素引起,一般来说引起腿疼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关节炎。包括化脓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因为关节炎症导致腿疼。一般老年人经常感到腿疼多与退行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有关。关节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二、腰椎间盘突出。突出髓核压迫神经,导致腰部疼痛,延伸至腿部。患者会感到腰腿疼。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腿酸痛的主要原因,由腰痛延伸至大腿、小腿的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除了导致腿疼还有哪些其他的症状?

三、外伤。包括由于运动导致韧带拉伤、肌腱损伤引发腿疼。喜欢运动的人经常会因为运动损伤而感到腿疼。膝关节急性损伤后应该怎么及时处理?

四、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打篮球容易导致半月板损伤吗?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五、关节滑膜炎。膝关节滑膜炎主要是因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当膝关节直接受到暴力打击,负重慢性劳损,膝关节间接扭伤,剧烈体育活动或超强度训练,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关节本身退变,膝关节反张,甚至穿鞋不当均可导致由滑膜炎引起的腿疼。

腿抽筋就是缺钙引起的,多补钙,多吃富含钙能量的食物就好了

产后风骨节响是血不养筋,养血柔筋是关键

女性产后气血不足,肝肾阴亏。肝主筋,肾主骨,此时最容易患筋骨病症。并且,骨之间需要筋来连接,所以关节问题比较严重。如产后关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并“咔咔”作响,都是血不养筋,关节的润滑剂匮乏所致。对此,养血柔筋强骨变得十分重要。

女人什么情况下最容易遭罪?答案是生产后没坐好月子。月子里女人身体最虚弱,如果调理不好,很容易患产后风,也就是俗称的“月子病”。

产后风的特点就在这个“风”字。女性产后气血虚亏,筋骨腠理全打开了,风具有流动性,此时夹着寒湿之气,很容易侵入体内,使人出现怕风、出虚汗、浑身冷痛、骨节疼痛的症状,特别是遇风遇冷,疼痛感明显加重,只有穿着厚厚的衣服才会舒服些,甚至在夏天也得披上件厚衣服。在产后风的症状中,历经时间最长、最折磨人的、要属筋骨问题,比如活动关节时“咔咔”作响、关节疼痛剧烈、关节麻木胀痛、筋脉拘挛等,严重者甚至会绵延数十年之久。

女性在产后为什么容易患筋骨关节疾病呢?《素问五脏生成论》中指出:“诸筋者,皆属于节。”节者,骨之接合处也,这个“节”就是指关节部位。“筋者,肉之力也”,筋肉都紧附于骨骼,而筋又富有力量,所以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连属骨节。中医说久行伤筋,就是因为“诸筋皆属于节”的缘故,走得太久,筋没力气连接骨,人也累得快“散架”了。这是筋对于关节的重要性,其功能就是连接骨。

那么筋连接骨的目的是什么呢?即让我们的肢体可以活动自如。也就是说,筋掌管着人体的运动,筋的柔韧性强,骨节才能灵活。如果全身骨节疼痛或肢体一动就“咔咔”作响,多半就是筋的问题。

《素问痿论》中指出:“肝主身之筋膜。”中医认为,肝主筋,筋的问题就要在肝上找原因。《素问经脉别论》中讲:“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这是什么意思呢?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是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转化而来。其中血藏于肝中,肝藏血做什么用呢?濡养筋膜,所谓“肝者……其充在筋”。我们全身的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沛,肝气充裕,筋膜得养,筋的力量就强健,肢体运动灵活;反之,肝之气血亏虚,筋膜失养,筋骨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女性产后血脉空疏,肝血不足,肾又主骨,肝肾皆亏,一旦不注意养护,筋骨问题就都来了。比如产后关节“咔咔”响,就是因为关节处润滑成分少了,筋膜涩了,也就是筋膜失去了津血濡养。像这种情况,急需补血,养血以柔筋。您可能会说,它虽然响,但是并不痛。虽然不痛,但关节响就已经是血虚的表现了,提醒您筋骨营养不足。如果不多加注意,以后很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并引起疼痛,将来老了腿脚不好使。

再比如,为什么有的产妇总觉得手发麻呢?“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血不养筋,导致筋无力,肢体就有麻木感,特别是手和脚的部位。手得血则能握,足得血则能行。有的产妇脚后跟痛,这是肾虚比较严重。足少阴肾经起自小趾过脚跟处,精亏血虚,脚跟处经脉伤了,自然会痛。

筋无力发麻的同时,有的还会伴有胀痛。因为“风”容易“钻空子”,不论是外风还是内风,这个地方血虚不足,筋脉空虚了,就容易生风,这在中医中称为“血虚生风,虚风内动”。风携带入侵体内的寒湿之气到处乱窜,患者就会怕冷,浑身大小关节疼痛,局部性疼痛,有麻木感的同时,还会出现胀痛。

说到底,还是血虚的问题。肾主骨,肝主筋,凡筋骨上的问题都离不开肝肾。产后女性一定要注意调养肝肾,补血养血,使筋骨得养。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防风汤。防风汤是历代医家沿用的以养血祛风止痛的一个方子,只是主攻症状不同,药方配伍也不尽相同。下面的方子出自《医略六书》,主要用于产后血虚受风,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项背疼痛、关节痛、关节转动不利。

组成:防风4克(砂糖炒),独活4克(盐水炒),白芍4克(酒炒),川芎3克,人参4克,当归9克,甘草4克(炙)。药方个人操作比较烦琐,可以在药店直接配齐。之后用水煎,去渣温服。这个方子能祛风养血,使风邪外解,筋脉得养,达到养血脉以荣筋的作用。产后肝肾阴亏出现的中风、头背僵硬、筋脉屈伸不利,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子养血柔筋以缓解症状。

其实,不仅正常生产的产妇需要对骨节疾患防患于未然,有流产、小产情况的女性,也要注意调理,否则同样会罹患筋骨疼痛之症。生孩子、做妈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女人要想产后不受罪,一句话,就是需要把产后补血养血工作做好。

筋,在五体中指肌腱和韧带。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器官有约束和保护作用:在经络学说中,筋为经筋之简称。

1解剖形态:筋是联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附于骨节者为筋,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较细小者为小筋,包于肌腱外者称为筋膜。诸筋会聚所成的大筋又称宗筋。“宗筋弛缓,发为筋痿”(《素问·痿论》)。宗筋的另一含义特指阴茎,宗筋聚于前阴,故常以宗筋代指阴茎或睾丸。膝为诸筋会集之处,故称“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

2生理功能

(1)连结骨节: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诸筋从骨……连续缠固,手所以能摄,足所以能步,凡厥运动,罔不顺从”《圣济总录·伤折门》。筋连结骨节肌肉,不仅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而且还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故曰:“筋者,周布四肢百节,联络而束缚之”(《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2)协助运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筋附着于骨节间,起到了骨连结的作用,维持着肢体关节的屈伸转侧,运动自如。肢体关节的运动,除肌肉的舒缩外,筋在肌肉、骨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故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痿论》),“机关纵缓,筋脉不收,故四肢不用也”(《圣济总录·诸风门》)。

3与脏腑的关系

(1)肝主筋:“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筋束骨,系于关节,维持正常的屈伸运动,须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则筋力劲强,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血虚衰则筋力疲惫,屈伸困难。肝体阴而用阳,故筋的功能与肝阴肝血的关系尤为密切。所谓“筋属肝木,得血以养之,则和柔而不拘急”(《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肝血充盛,使肢体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若肝的阴血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足的营养,则筋的活动能力就会减退。当年老体衰,肝血衰少时,筋膜失其所养,故动作迟钝、运动失灵。在病理情况下,许多筋的病变都与肝的功能有关。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状。若热邪炽盛,燔灼肝之阴血,则可发生四肢抽搐、手足震颤、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之证。

(2)脾胃与筋:“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肝有所滋,筋有所养。所以,筋与脾胃也有密切关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筋失所养,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则痿废不用。

中医养筋得从肝胆说起。中医理论之八会穴中说道: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汇聚的腧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能治疗其病变。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章门可治各种脏病,其中以脾、肝病为主。

2)腑会中脘:又为胃募。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故中脘为主治胃、大肠、小肠病症之主穴。

3)气会膻中:又为心包募。主治气机紊乱之症。

4)血会膈俞,本穴是治疗血病之主穴。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会阳陵泉:又为合穴。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胁痛、口苦等症。有舒筋活络,清肝利胆,利关节止痛之功。

6)脉会太渊:又为肺经原穴,肺朝百脉,主治节,故太渊可治疗脉管疾患。具有理气、活血通脉之功,多用于治疗心肺疾患。

7)骨会大杼,具有强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会绝骨(悬钟)。脑为髓海,故悬钟是治疗脑病之要穴。

在五脏的主要功能中又提到肝主疏泄,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窍为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这样看来,中医养筋关键在人体的肝胆。只要保护好肝胆,经常锻炼,就是做简单的伸展筋骨运动,就能养筋。坚持锻炼达到筋长一寸,有延年益寿之功啊。

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6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