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窦娥冤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娥冤教案 篇1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窦娥冤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窦娥冤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
二、赏析第二个场景:
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
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这样与窦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丰满、鲜明;同时善良的被毁灭,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三、赏析第三个场景:
(教师:窦娥满含冤屈,走上了法场,她多么不甘心平白受冤,多么想昭示冤情,多么想惩罚世道,那我们再来看看窦娥走上断头台时说了些什么)
1、学生明确,主要讲了三桩誓愿,是哪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赏析血溅白练:角色朗读宾白,齐读《耍孩儿》唱段,思考:窦娥要血溅白练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①说明自己的冤屈。②让自己的`满腔热血不落红尘,她发这誓是想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赏析六月飞雪:学生角色朗读宾白部分,思考:窦娥要六月飞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①让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②让白雪裹尸,洁白不染。
4、引导学生分析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所隐含的其他意思。
学生明确:表明了她与要与那污浊的社会最后的决裂,也表现了她品格的高洁。
5、赏析亢旱三年:学生自由讨论:窦娥要发下亢旱三年的誓愿
学生讨论明确: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时更突出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学生欣赏视频,感知窦娥的冤屈。
7、学生讨论:前后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
学生明确: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窦娥反抗精神的体现。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8、体会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作用
学生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说明窦娥冤枉悲凄;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四、总结窦娥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和摧残的、善良孝顺、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五、学生讨论:
根据结尾安排三大誓愿的情节,探讨本剧的浪漫主义手法。
六、概括主题:
学生明确: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业:
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第47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春天的时候,我想送你一身新衣裳,按照我们大婚时的式样。颜色要挑相思红豆,丝线要挑翠羽凤纹。绣娘们绣啊,绣啊,绣成的时候,你却已经不在,我也度过了我生命中的春光。夏天的时候,我想为你折一朵芰荷,古人说过的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你知道吗?我看到这朵亭亭玉立的芰荷时,就想到了你呀!它盛放于舒卷如意的碧叶丛中,幽幽地探出头来。我想要为你采下它,然后,轻轻地把它簪在你的鬓边。可是为何为何?我们的爱情,如同莲子的心,满口苦辛呢?
秋天的时候,我想为你攀下一片长安月色,“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你喜不喜欢这缥缈梦幻的月色呢?我本以为,因为我有权力,因为我可以保护你,你我便绝对不会如同碣石与潇湘,只能以月色迢递相思之意。你一直在我的东宫里呀!如月的容颜,如月的年华,如月的缠绵,如月的情谊。只是,在我未能为你攀下这庭萱月魄之前,承恩殿中早已人去楼空。终于到了冬天,我还是什么也不曾送给你。你会怎么想我呢?你会以为,我并不怜爱你,所以不曾送你任何定情之物吗?不不不,其实不是这样,我只是不敢说爱你,只是没有来得及,没有顾得上说爱你罢了。等你回到我身边,你就会发觉,我的痛定思痛与幡然醒悟了。我会陪伴你,补偿你,因为失去你的这段度日如年的时光,让我察觉若是没有了你,我的心突然间老去了,只剩残灰冷烬,我人生中仅存的星星之火般的乐趣,被冬日的寒风扑灭得无影无踪!
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瑟瑟知道自己的心上人马上就要来看自己了,赶忙就迎立在了青鸾殿的正殿前,望眼欲穿地等着太子了。不过2日不见,瑟瑟就对太子相思不已,当初瑟瑟不是写过一副卷轴送给李承鄞吗?“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瑟瑟对李承鄞的爱,那么真挚,那么厚重,耗损着她所有的青春,和生命,如同飞蛾扑火,无怨无悔。
镜头缓缓滑至李承鄞处,原来,为了利用赵敬禹,李承鄞已经勉强自己来到了青鸾殿的门口。时恩给太子打着灯笼,侍立在太子身侧。但是,李承鄞明明知道,深爱自己的瑟瑟就在青鸾殿中等着他的眷顾,青鸾殿的大门也敞开着,他只要抬脚就能享受到瑟瑟给他的爱,李承鄞却踟蹰不前了。
李承鄞冷冷地瞥了青鸾殿一眼,然后就闷闷地移过了自己的目光,只沉吟了一下下,李承鄞转头就走了。时恩觉得好奇怪,太子都已经从承恩殿,远远地移步到了青鸾殿,怎么到了门口,就又折回去了呢?时恩也顾不上那么多,赶忙继续打着灯笼,给太子照着夜路,追着太子走了。
李承鄞为什么不肯进入青鸾殿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1从时间轴上来看,此时是小枫失踪后第二天的晚上,下午时分,李承鄞为了他自己的地位和性命,刚刚勉强自己在高相府中做了戏,说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话,吃了一餐食不知味的饭,把自己给恶心坏了,到了晚上,他实在是不想再在瑟瑟面前做戏。
2李承鄞是觉得,他暂时不敷衍瑟瑟,对他自己的地位和性命无害。因为李承鄞已经算好了,他需要先用举子案,鼓动高相耍养寇自重的把戏,以挑拨皇帝与高相的矛盾,既然这件事还没做,他便暂时没有用得着赵敬禹的地方,不如我就晾着瑟瑟,反正我也没心思搭理她。
3李承鄞觉得,他被他的生母遗弃了,处于绝对的彷徨与恐惧之中的他,不安全感抵达到了顶峰,他真的做不下戏去。我很怀疑,若是李承鄞在去见高相之前,就知道小枫跟着顾剑私奔的事,他还能不能在高相府里吃得下饭。
从明明以为,小枫不爱他、不要他的李承鄞,宁可自己待着,也不肯接受深爱他的瑟瑟给他的爱这个举动来看,小枫对李承鄞的教养,是非常成功的。小枫带给李承鄞的,可不仅仅是让他在处理政事时要想着平民百姓,不要为非作歹,为祸天下,更是让李承鄞认清了,自己对小枫的衷情,是一种不容亵渎、毫无杂质的爱。因为这份爱的存在,李承鄞得以保全他心中最后一丝丝坚贞和淳善,小枫用她的死,保全了这一丝丝的火种,没有被权力扑灭。
太子头也不回地走掉了,镜头又滑到了青鸾殿的正门前,什么也不知道的瑟瑟,拿出了自己最漂亮的模样,仍在那里怯懦而娇羞地等着太子。仿佛,只要得到了太子的眷顾,她便拥有了全世界一样。青鸾殿中,褰帘高悬,重幕委地,帘内红颜未老恩先断,帘外天淡银河望不尽,瑟瑟啊瑟瑟,你为什么一定要爱一个隔着山河幻影的太子呢?月里嫦娥,都会感喟广寒宫中月光冷,你却偏偏,爱一个永远都等不到的人。
一个小黄门给皇帝打着灯笼,来到了拾翠殿前,给明月守夜的小黄门懒懒地打了个哈欠,猛然发现皇帝来了,赶忙就跪迎皇帝了,他慌张道,“皇上万岁!”
那个小黄门慌乱不已,赶忙道,“皇上,明月主子正在屋里休息,奴才这就进去禀报。”皇帝淡淡道,“不必了。”
1编剧在这里的对比意味是很重的,瑟瑟明明敞着大门,迎立在青鸾殿的正殿前,李承鄞都不肯进来;而明月,都不肯等处理完政事的皇帝可能会过来,早早地睡下了,皇帝却非要打开拾翠殿的大门进来。
2我忍不住要比对一下皇帝对明月的感情,与李承鄞对小枫的感情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的是,李承鄞对小枫,更加忠贞,更加情深,除了他不把小枫当任何人的替身,也从来没有把任何人当小枫的替身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认定了小枫根本不爱他的李承鄞,根本不敢来点小枫的眼,惹小枫烦心——顾剑死后,小枫与李承鄞彻底决裂,小枫明明就在她的承恩殿里,自顾自地过自己的日子,李承鄞宁可像小枫消失时那样,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东宫正殿吹箫,也不会去小枫面前现眼,他更不敢在晚上出现在承恩殿,免得小枫害怕他,以为他又想对她怎么样。
明月是真的睡了,她把头发都散开了,只能慌慌张张地把外裳穿好,坐在床上,迎着皇帝进来。皇帝轻轻摸了摸明月的脸,仔仔细细地凝视了明月的脸庞好一会儿,才问道,“明月啊,自朕见你第一面,就觉得你与一般的青楼女子气度不同,你一直说你出身微贱,可是朕怎么觉得,你进青楼之前,应该出身在一个不俗之家?那你那么小进青楼,之前发生过什么事啊?”原来,皇帝是来试探明月的底细来的。
之前就已经分析过,皇帝已经确定,鸣玉坊刺客案是太子的杰作,他故意设计出来,以构陷高相的,太子甚至还有杀父弑君的嫌疑。太子为了鼓动我惩治高相,故意告诉我,明月是陈征的女儿,并想让我以为,高相就是因为明月是陈征的女儿,才非要杀死她的。所以,挟持走太子妃的、来自西州的刺客,还有被刺客刺杀、一直以来模仿顾淑妃的做派、刻意来引诱我的明月,便都是太子的棋子。皇帝首先想做的,就是试图弄清楚明月与太子的关系,借口就是,试探明月知不知道她的身世。
明月冰雪聪明,再加上白天的时候,太子就和她通过消息了,构陷高相的计划有变,无论如何,都要咬死了,不要提及自己的身世。所以,明月是惟恐皇帝来试探她,便赶忙假托自己身体虚弱,早早地睡下了,其实,从时间上来看,现在也不是特别晚。
明月垂下了眼眸,略一沉吟,就决定按照她提前思虑的说法,来敷衍皇帝。明月凝视着皇帝,温柔道,“明月不敢瞒皇上,之前,家里的确有了一些事故,父母也因此早亡。”
明月首先就想要保护她的生父——柴牧,所以首先就撒谎,告诉皇帝,她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因为家里出了些变故。从她提及前尘往事开始,明月就不敢凝视皇帝了,暗示着明月在撒谎。
皇帝赶忙做出了一副他会帮明月撑腰的姿态来,鼓励她道,“告诉朕,朕可以为你做主。”从皇帝对明月的这个态度上来看,皇帝仅仅是在试探明月是不是太子的棋子吗?其实并不是,他还是在拉拢明月,他想要告诉明月,我才是最有权力的那一个,你不要依靠太子了,只管来依靠着我,我会帮你完成你所有的心愿。进而,皇帝想要确定,自己在她身上寄托着所有感情的明月,不会被太子利用,来针对自己,毕竟,此时的太子,有杀父弑君的嫌疑。
明月戒备非常,她当然不会背叛自己的父亲和太子了,于是她又垂下了眼眸,缓缓道,“明月那时还小,只记得不知为何家中突然出现一批手拿刀剑的男子,明月藏在柜下,眼看爹爹和娘亲就这样被刀刺中,娘亲临终前叮嘱明月,爹爹是被仇家所害,可这些冤仇错综复杂,无休无止,明月想忘记那些刀光剑影,放下复仇之心,明月再也没跟谁提起过这段往事,明月只想简单地活着。”
明月知道,皇帝是在试探自己,鸣玉坊刺客案已经做了一半,想收也收不住了,她只能说掺杂着真话的谎言,来蒙蔽皇帝,以保全她背后的柴牧与太子。同时,明月还需要保存实力,慢慢地重新开展对高相的复仇计划。
1明月说,她的母家是被仇家所害,并且强调,她的爹爹娘亲都已经被杀了,这实际上还是在袒护她的生父——柴牧,明月不想让皇帝知道,陈征还活着的真相。皇帝在陈征扮作御医入宫之前,也的确以为陈征已死。
2明月说,她的父母是被仇家用刀剑所杀,这当然是谎言,因为她们陈家十几口人,明明是被活埋的,她自己从土里爬出来,苟全一条性命。明月撒这个谎,不过是在借高相当年屠灭顾家的方式,来蒙蔽皇帝,明月觉得,皇帝可能并不知道陈家被杀的细节。但是,这个细节,就连明远公主都知道,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他立刻就听出来明月在说谎了。
3明月说,娘亲临终前叮嘱她,不要去复仇,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娘亲只想让我好好地活下去,所以,明月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这段往事,这就为明月之前明明知道皇帝的身份,却不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冤屈,准备好了理由。
4明月最后说,她只想简单地活着,是在向皇帝表明态度,我从此以后,就会安守一个女人的本分,依附着陛下您来生活,您不要担心我会对您怎么样,菟丝草难道会害死她依托的乔木吗?这实际上还代表着明月想要保存实力,利用皇帝,铲除高相的本心。
皇帝作为本剧中心机数一数二的老狐狸,听完了这样滴水不漏的话,真的是忍不住微微一笑——我就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所有的疑惑全都答了。而且吧,答了等于没答,说了等于没说,你想要保全的、把你当棋子耍的太子,纹风不动,你果然是我爱的女人,和顾淑妃一样,冰雪聪明,口齿伶俐得很!
后来,李承鄞也曾经对小枫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他做扑火队队长,待在刚刚从顾剑那里回来的小枫身旁,试图帮被皇帝问话的小枫补漏的时候,他也是惊叹,小枫怎么这么聪明,什么都答了,又什么都没答,把皇帝敷衍得这么好!小枫在把李承鄞迷昏,逃出东宫以后,李承鄞是真的慌了,他觉得他真的是轻视了小枫,我都把高相和皇帝都给扳倒了,竟然算不过你!
皇帝含着笑,温柔道,“那朕问你,在鸣玉坊里的明月,跟在宫中的明月,有什么分别?”皇帝实际上是在问,你已经入了宫了,做了我的女人,你是不是应该舍弃你背后的太子,全心全意地依赖着我呢?
明月当然听出来皇帝话里话外的深意了,不过,她决计装傻充愣到底,于是她微微一笑,好像觉得皇帝问她这个问题十分奇怪一样,明月又说道,“明月也不知道,皇上觉得呢?”明月这是在和皇帝打太极,不肯正面回答。
哪怕皇帝明知明月是太子的棋子,哪怕皇帝明知太子有杀父弑君的嫌疑,他也不肯放弃太子,放弃明月的,因为皇帝是发自内心地看重太子和明月这两个人。所以,皇帝又对明月提出了一个希冀,“明月,朕希望你始终保持,跟朕初见时的样子。”
皇帝这是顺着明月的话往下讲,明月骗他说,她不想复仇,只想简单地活着,皇帝便说,希望你能永远像我与你第一次见面,你为我演奏《六幺》时那样,把我当知己,为我倾情演奏一曲琵琶曲,那么简单,那么淳善。
皇帝这当然是在说违心的话,因为皇帝明明记得,明月在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告诉他,挟持她的那两个蒙面人,其中一个有西州口音,再加上后来太子拿出了明远公主给他的玉佩,皇帝因此确定,太子早就得了来自西州的柴牧的助力,既然明月也和太子妃一样,受过来自西州的刺客的挟持,只怕那个时候,明月就已经成为了太子的棋子。皇帝这是在自欺欺人,他觉得,他有自保的能力,并不害怕太子和明月设计他,他反而想要在高相面前,保护太子和明月。
明月听了,又微微一笑,她觉得,她已经把皇帝敷衍过去了,便放下心来了。而皇帝,则眼神飘忽,他是觉得可惜,我还是没能把明月这张属于太子的牌拉拢过来,不过不要紧,我想保全我与太子的父子之情,也十分看重作为合格储君的太子,明月即使属于太子,又如何呢?太子只是有杀父弑君的嫌疑,又不是真的杀父弑君了,我敲打了他一番,明月也不肯承认她的身世,还这么袒护太子,便说明,他已经和明月通了消息,他是真的知道错了,我也便没有必要再追着此事不放了。(皇帝之所以到了晚上才来试探明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故意叫太子和明月通消息,这还是代表着皇帝待李承鄞的真心。我是不禁感叹,在权力中心生活,实在是太累了,真是想不开,要沾染这些个东西。)
李承鄞像逃一样地离开了青鸾殿,没有小枫的东宫,就像是一片废墟,他是彻底地待不下去了,那他去了哪里了呢?原来,他是到寿仁宫来了。此时的李承鄞,失去了小枫,失去了皇后,他的性命和地位还受到了皇帝的威胁,陷入绝对惶恐的他,能想得到的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太奶奶这里。
李承鄞就像他小时候那样,规规矩矩地给太皇太后行了一个礼,道,“鄞儿拜见太奶奶。”太子自称“鄞儿”,这是多么亲密的称呼啊!现在的他谁也不信,只信太皇太后了。
太皇太后向来宠爱她这个重孙子,赶忙就叫太子挨着自己坐下了,她问道,“你近日怎么会有空来看太奶奶呀?不是那个赵良娣在陪着你吗?”太子撒娇道,“太奶奶,您就不要取笑鄞儿了!”
太皇太后当然是在说反话了,她早就知道忘川夫妇心心相印,那个赵良娣不过是太子的一枚棋子罢了。当初,小枫为了铁达尔王之死要和李承鄞退婚,李承鄞慌乱无比,不也是来找的太皇太后搬救兵吗?
太皇太后又打趣太子道,“想不想吃核桃啊?”太皇太后这里恰好剥了核桃,她赶忙示意樱乔过来,又接着对太子说道,“樱乔啊,很会剥核桃的,你看看剥了那么多,快尝尝。”太子一见这核桃奉上来,脸色就变了,他怏怏地说道,“太奶奶,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不爱吃核桃。”编剧在这里,以核桃来隐喻赵良娣,以及所有李承鄞假装喜欢、假装亲近的人和事。
太皇太后笑道,“太奶奶怎么会忘记呢?你不爱吃核桃。”说着,樱乔就捧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扩展资料窦娥是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善良而刚强,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窦娥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中的一个人物。《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