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窦娥冤》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何处?你对这种浪漫主义如何评价?

关汉卿《窦娥冤》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何处?你对这种浪漫主义如何评价?,第1张

(1)《窦娥冤》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鬼魂诉冤、清官雪冤等情节中。 (2)这种浪漫主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但这种不具备现实基础的美好结局削弱了剧本的悲剧力量。

《窦娥冤》中的浪漫主义情节主要是指: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如果我们不考虑结果的悲喜性,也不单纯只局限于戏剧体裁,那么与之相似的文学作品有:

元代郑光祖的戏剧《倩女离魂》(作品中王宙离开衡阳,夜晚倩娘追他而去,与他一起逃到四川成都成家,十几年后才回衡阳,回来发现一起去成都的只是倩娘的灵魂)。

明代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作品中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明代冯梦龙的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收入《醒世恒言》第4卷(作品中花神狂风大作,将张委和爪牙吹落进了粪窖而死)。

这些作品都通过极度丰富的浪漫主义想象(尽管这些情节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寄托了惩恶扬善、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理想。

窦娥冤讲的是: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 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

  《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

  十三世纪中叶,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高利贷剥削的残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定案,不再复勘,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但悲剧《窦娥冤》不止于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它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妇,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给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洒上一层瑰丽的浪漫色彩。作者还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划了窦娥内心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窦娥冤》第三折是全戏的高峰,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而此后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剧中窦娥与婆婆生离死别的描写,情绪低回深沉,场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动着人们的心扉。最后窦娥发出三桩誓愿,这是作者一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其精神是浪漫主义的。这大有利于昭示这出悲剧深刻的思想内容,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剧终时窦天章的出现,窦天章对案情的重新审理,表现了作者对窦娥的深切同情,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善恶有报的良好愿望。

首先第一桩,白练高悬于旗枪之上,在众人之上,色调是冷的,阴冷悲惨的氛围笼罩整个刑场。当监斩官大刀落下,殷红的血液喷薄而上,挂满整个白练,在众人面前飘荡,占据众人的所有视线,仿佛窦娥冤屈的血液喷射进了每个人的眼球。紧接着浮云阴悲风悬,寒暑六月白雪飞扬!整个剧达到了高潮。那就是“感天动地”。中国人信奉天人感应,认为人世间的事都会在天象上有反应。作者在舞台上上演了违背自然界时令的表演。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处季风区农业国家,季节时令导致的天气气候变化非常稳定也非常受到民众的重视。从“二十四节气歌”等谚语中可以窥见季节时令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民众最基础的习惯。而且元杂剧的观众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其感亲身的直接触就更加的明显。六月飞雪,从视觉上,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唯有血练高高悬;触觉上,定是气温骤降,由酷热到寒冷;而且白雪洁净剔透,将天地之间一切的污浊尽数掩埋……在这里,白雪也是窦娥人格的一种象征和化身,纯洁无瑕,其咒怨化作白雪,飘荡在茫茫天地之间。而且这也使得窦娥的悲哀、冤情更加的泛化,成为当时广大的民众以及作者关汉卿悲惨的化身。所以在前面关汉卿才安排了那么多人事间的悲哀在窦娥一个人身上!最后一桩是亢旱三年。很多人这一誓愿不符合窦娥的性格特点,在逻辑上有冲突。但是正是逻辑上的不可能不可思议造成了反差,才造就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唯有其反抗的彻底,才能显现压迫的悲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反抗的窦娥,对于不公的待遇,希望惩罚的愿望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本有的理智。这一誓愿也达到了“感天动地”的效果,天不下雨,土地颗粒无收,但是在时间上和表现力上,由于不是像漫天飞雪一样是瞬时的冲击,所以效果会差一点,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过度。而且这一点做一个承上启下,做引子的作用比较大,是下一折故事发展的直接原因。结合整个剧本看窦娥的三桩誓愿,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桩誓愿是其高潮和精彩所在,也是《窦娥冤》从众多元杂剧中脱颖而出受到大众喜爱和时间的考验的主要原因之一。 补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这三桩誓愿有一种净化人们思想,震撼人们灵魂的巨大艺术魅力,它冲击着观众的思想感情,使之为悲剧主人公的命运悲时同悲,欢时同欢。具有强烈的悲壮美。窦娥是一个普通的善良妇女,是元代黑暗统治逼她走上了反抗道路。她刚直、善良。官吏对她严刑逼供,打得她死去活来,但她宁死不屈,决不是用暴力可以压服的当官吏们软硬兼施要拷打蔡婆时,窦娥怕六旬蔡婆惨死在刑杖之下,才说:“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她宁肯自己承担罪名,不愿连累婆婆,表现了她心地的善良。在决定窦娥命运的关键时刻,她把生留给别人,自己却选择了死亡的道路。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可歌可泣的崇高精神和悲壮气氛。当窦娥被押赴刑场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不幸,而是怕婆婆看到自己披枷戴锁赴刑场而伤心,表现了她关心别人的处境而不考虑自己安危的善良品质。这样一个善良无辜的人被杀害,使人们清楚看到美和善是如何被毁灭。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激起了对毁灭美善者的憎恨。而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使美与善的被毁灭时,表现出来的不是恐惧,而是更具感染力的悲壮美。窦娥虽然被杀了,但并不象西方某些悲剧那样产生一种恐惧感,使人颤栗。而是一种昂扬的、积极的,充满自信的基调。把观众带入神奇的幻想境界,表现出一种悲剧的壮烈美。窦娥的身躯虽然倒下了,窦娥的誓愿却实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了,进入了美的境界。窦娥的反抗精神胜利了。“不是我窦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这是弱小者的抗争。这舞台效果与剧情的紧密配合,使悲剧的气氛不是悲,而是悲壮美。 补充: 此外,窦娥的三桩誓愿及其应验,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浪漫主文创作的又一体现。《窦娥冤》在创作方法上“始正而末奇”。所谓始正,即它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严格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如作品中如实地写出了元代社会的混乱和黑暗,不但写出了流氓恶棍横行,官吏贪赃枉法,创造冤狱的典型环境,塑造出窦娥既善良又敢于反抗的典型性格,这些体现在作品前半部。所谓末奇,在作品后半部分。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戏剧推向高潮。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戏曲中奇迹般地实现,就是奇,使剧情变幻奇突,生机泼泼。三桩誓愿得以实现的核心是天从人愿,天人合一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实现,已显示出天从人愿的灵威感应:“你道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考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已法,使百姓有口难合”,这表现了元代统治已经到了天怨人怒的地步,这里,作者用理想主义方式去鞭挞现实,解决矛盾冲突。《窦娥冤》里三桩誓愿的实现,正是反映了中国古老文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产生于先秦以前,是古代人民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幻想。

 

篇一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

 二、赏析第二个场景:

 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

 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这样与窦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丰满、鲜明;同时善良的被毁灭,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三、赏析第三个场景:

 (教师:窦娥满含冤屈,走上了法场,她多么不甘心平白受冤,多么想昭示冤情,多么想惩罚世道,那我们再来看看窦娥走上断头台时说了些什么)

 1、学生明确,主要讲了三桩誓愿,是哪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赏析“血溅白练”:角色朗读宾白,齐读《耍孩儿》唱段,思考:窦娥要血溅白练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①说明自己的冤屈。②让自己的满腔热血不落红尘,她发这誓是想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赏析“六月飞雪”:学生角色朗读宾白部分,思考:窦娥要“六月飞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①让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②让白雪裹尸,洁白不染。

 4、引导学生分析“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所隐含的其他意思。

 学生明确:表明了她与要与那污浊的社会最后的决裂,也表现了她品格的高洁。

 5、赏析“亢旱三年”:学生自由讨论:窦娥要发下“亢旱三年”的誓愿

 学生讨论明确: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时更突出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学生欣赏视频,感知窦娥的冤屈。

 7、学生讨论:前后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

 学生明确: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窦娥反抗精神的体现。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8、体会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作用

 学生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说明窦娥冤枉悲凄;“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四、总结窦娥的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和摧残的、善良孝顺、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五、学生讨论:根据结尾安排“三大誓愿”的情节,探讨本剧的浪漫主义手法。

 六、概括主题:

 学生明确: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业: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旧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现在的三折,众所周知第三折是全剧的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3理解窦娥的反抗性格及其在部分的充分表现,体会浪漫主义手法在本剧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的认识。

 教法:

 1、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2、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直接体验,加深理解。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3、讨论分析法。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分析、感悟具体情境,最后教师补充点拨归纳。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学法:主张“指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有:讨论法,朗读法,研究性阅读法。

 二、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目的和要求,我把本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五个环节分别为:(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重点把握。(四)揣摩课文,加深理解。(五)总结全文,深化认识。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关汉卿其人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元杂剧基本知识: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

 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传奇继承了南北曲的传统,很少有另外创作的曲牌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作答。

 1理解本色的语言风格。

 ①:语言的适俗性。如:[滚绣球]中窦娥指天骂地,毫不遮掩、毫无顾忌,酣畅淋漓,用最通俗、最简洁、最激厉的语言发泄出自己满腔的愤怒,诅咒了颠倒黑白的黑暗社会。一字一句,都发自肺腑,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与雕琢,使观众听来也不由怒火中烧,热血上涌。

 ②语言的个性化。[滚绣球]中窦娥冤的语言深沉悲亢,塑造了坚强善良的窦娥形象

 ③语言的浅显化。[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是窦娥去法场路上嘱咐婆婆的话,全是日常口语,非常朴素,如泣如诉,具有真情实感,听来真切感人,使人落泪。

 2采取全班参与,分组朗读的方法初步阅读课文,重点了解第三折中的结构。

 探究明确:第一层:(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第二层:(“(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第三层:(“(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3按三层划分得出三个剧情画面,即

 押赴刑场鸣冤

 婆媳诀别诉冤

 三桩誓愿发誓

 环节三:细读课文,重点把握。

 有矛盾才有戏剧,为重点把握戏剧体裁提出两个讨论性问题。

 1.讨论: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讨论: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明确: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这样,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环节四:揣摩课文,加深理解。

 通过教师指引对全文再次分析阅读特别是对《端正好》、《滚绣球》、以及后来窦娥的三桩誓愿的研究探讨

 提出讨论:你对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明确:善良而富有反抗性的底层妇女形象。

 环节五:总结全文,深化认识。

 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之前讨论相结合,对三大奇愿的认识和全文的总体把握。

 明确:①: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三大奇愿也反映了窦娥冤屈之大。

 ②: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板书设计:关汉卿个人简介、元剧基本知识介绍、第三折剧情场景分析、全文总结。

 四、作业:1背诵第三折中的[端正好]、[滚绣球]两曲。

 2第三折中的剧情表演。巩固知识、发挥想象、置身其中、切身体会戏剧的艺术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2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