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历史上的酷刑多达23种,个个让人闻风丧胆,莫言在《檀香刑》中便描述了部分酷刑。其中有很多是专门针对女性罪犯的,这些刑罚中最厉害的是哪一种呢?
第六名:站砖
站砖,顾名思义就是站在砖上,那么站在砖头上怎么就是酷刑了呢?我们知道,中国自宋朝以后开始流行裹脚,女子都以小脚为美。
而这种站砖的刑罚就是将缠脚女子的鞋、缠脚布去掉,然后让差役架着她赤脚站在砖上。由于古代女子经过缠足后,骨头都是畸形的,不裹脚缠布根本无法站立,人站上去之后不到半小时,便会觉得腿重如铅。再过一会,两脚发酸,身体发抖,多站一会甚至会大小便失禁。
第五名:一丈红
这是一种专门用在后宫中的刑罚,主要用来惩罚犯错的妃嫔宫人。具体实施方法就是:用两寸厚五尺长的板子责打女犯腰部以下的位置,一直打到筋骨断折,血肉模糊。因其受刑后远远看过去鲜红一片,故得名“一丈红”。我们对它所熟知是在《甄嬛传》中,常在夏冬春因为气焰太嚣张,被华妃实施了“一丈红”。
第四名:针刑
针刑通常是用来对女犯进行逼供。具体的方法便是:先将犯人双手固定在一个地方,让其十指伸直,再将针一根根从指甲缝中穿刺进去。俗话说十指连心,这种刑罚之疼痛,堪称无与伦比,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更别说是女子了。而且倘若这样还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连脚趾也通通扎一个遍。《还珠格格》中容嬷嬷对紫薇使用的针刑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了。
第三名:“虎豹嘻春 ”
这个刑罚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好玩热闹的游戏,其实却是一个残酷无比的刑罚,这是一种专门对付女犯人的,让女犯人脱光衣服装进麻袋里面,在往麻袋里面装进猫和老鼠,点燃鞭炮丢进麻袋,同时还要把麻袋口扎紧。在鞭炮响起的时候,猫和老鼠受到了惊吓只能拼命咬女罪犯的肉。这些想想就让人感觉到十分残忍,原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更惨的还在后面。稍微间隔一会儿等麻袋里面没有动静了,再把女罪犯拉出来往伤口上撒盐,简直是惨无人道的刑罚,让罪犯生不如死。
第二名:烹煮
烹煮之刑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先例,实施的方法是找个大缸加满水,把人直接扔下去,然后在下面加柴烧热。随着水温逐渐升高,受刑之人会越来越难以忍受,最终被活活煮熟在缸里。不过这种刑罚与“一丈红”一样,一般用在皇宫中,用来对付犯了错不愿招供的宫女,比如《步步惊心》里面就有过这样的场景。
第一名:耐刑
耐刑是秦朝的一种刑罚,就是将犯人除头发以外的发须剃掉,这种刑罚的严厉对比上面几种根本算不上刑罚,但为什么还能排到第一呢?
在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发肤受损当然是一种刑罚。另外就是对于女性而言,除头发外还有腋下以及腹部以下,也就是身体中间的部分会长有毛发。
那样一个年代女性的身体只要稍微一外露就会被人说有伤风化,何况受此刑罚,在心理上势必会带来巨大的打击,很多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弱,在经受过刑罚之后羞愧自杀。而即使承受下来了,这件事也会成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受人指点。
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侮辱性的刑罚,带来的是心理上长期的伤害和折磨。
就是裹胸布或肚兜吧
古时内衣称中衣,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其中女性内衣在不同的时期又称为抱腹、心衣、两裆、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惯束罗裙半露胸"的普遍装束在历史上只不过短短一瞬,从古到今,内衣都一直蕴藏着女性的隐密,是绝对不为外人所知的。古书中提及内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欢场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孙二娘一般,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隐讳的。 古代内衣小知识 亵衣 主腰 抹胸 肚兜 女子贴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轻易示人的服用性质而得名。明清时期妇女的贴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是一种 "腰间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时期内衣的称谓,结构上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胸部。也称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为常见,有素色与刺绣之分,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还有有袋无袋之分。 中国古代内衣不像历代外衣具备严谨的典章服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外衣是政治,而内衣则是情感。中国古代内衣都是情和艺的完美结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间中的悄悄话语。每个古代女子缝制自己的内衣时,都将万千情愫倾注于上:求子绣石榴、求财绣牡丹,避邪绣猛兽、思念心上人就绣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体现的人生理想及个人欲念,但在内衣上可以充分描绘展现。 正如《云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书所展示的:中国古代内衣文化的多元性、时段性较之其他服饰更自由、更智慧,亦更富于浓情。隋唐时期,依赖内衣来展示"乘间欢合"及充当惊艳式宫女的外在符号,已开始承载"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之异"的性开放思潮,凭借内衣的形制、色制来袒露身体,更显唐代内衣服饰文化的开放气度及人文精神中惊彩绝艳的异光;宋代后期的"理学"制约,并没有使内衣文化暗淡失色,而是以"窄、瘦、长、奇"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内衣文化中"非绣衣大红不服"、"非大红裹衣不华"的"主腰"式内衣,更体现当时社会风尚中"导奢导*" 的生活消费理念,成为对禁欲主义反叛的强有力符号;清末民国,更是华夏内衣一派艳阳天的繁纷时期,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既有对传统内衣的继承,又有对西方内衣文化的接纳,"修形塑身"与"寄寓精神"的肚兜艺术提升了华夏内衣的全新内容,结构上的科学化、图腾上的装饰理想化、工艺上的精巧化,材质上的多样化,使肚兜艺术与社会、身体、人生价值交映生辉。 该书将自春秋以来的中国古代内衣历史文化及设计艺术铺陈得流光溢彩,彰显出完全不同于中国古代外衣严谨服制的一种浪漫隐秘图像。 汉代以前,女人下体无衣,到了汉朝才穿上开裆裤。《汉书·上官皇后传》说:"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所谓"穷裤",便是开裆裤。穿开裆裤的目的是方便大小便,然则不穿内裤,也顺理成章。如此情形,至少延续到了唐朝,日本人以唐装制成和服,似乎女子着和服也不穿内裤。 也有人说和服是"吴服"的改造,来源江南八百童男女。女人不穿内裤,保留了古代中国人"衣"的基本特点。"日本人唯一的发明,就是男人的那块兜裆布,至今还留在相扑力士硕大无比的臀缝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