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文化中隐含了哪些管理思想

儒学文化中隐含了哪些管理思想,第1张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管理文化,一部二十四史可以说就是关于中国的传统管理史。而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时间居于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至深至远,这不仅因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学说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包含着一整套治理国家的学说。特别是西汉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兼容其他各家各派的传统管理思想理论体系,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1.孔子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也集中反映了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使儒家思想

  

  成为一种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的重要思想是“仁”。“仁”字由“二人’’组成,意为人与人的关系,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孔子看来,人的关系不外是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五种,由此衍生出的管理思想即仁爱、仁政、仁义,使整个社会思想统一起来,形成维护统治的最基本的规范。与“仁”相辅的是“中庸”的管理方法,即通过“执两用中”、公正的手段来消除相互之间的矛盾,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稳定社会秩序。此外该管理思想体系还包括“和”、“德治”、“正己”、“信”、“礼”等思想。

  

  2.孔子管理思想的主要继承者

  

  孔子的管理思想只是个雏形,真正使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发挥作用的是孟子。孟子不仅继承发展了孔子管理思想理论,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游说上层统治者的途径使儒家的管理思想得到了应用。孟子将孔子管理思想中的“仁”和“义”结合起来论证,同时又主张将“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待,并且认为“上下交征利,国之危矣”。‘‘仁者无敌’’是孟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他提倡“爱民”,主张用仁爱的思想去管理国家,达到“富民”的目的。自孟子之后,儒家管理思想逐渐定型并越来越为统治阶级所接受。

  

  真正做到集儒家管理思想之大成的是汉代著名管理思想家董仲舒。他以儒家管理思想为根基,进行亍大胆创新:一方面吸收了法家管理思想,用“尊君卑臣”的管理理论替代了自孔孟以来的“民贵君轻”;另一方面又吸收了道家管理思想,将“天人合一”的理论融入到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形成了一套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中心,贯穿着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管理体系。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北宋,儒家管理思想再一次进行了革新。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对儒家的管理学说进行了再次的改进,他们以孔孟的道德学说来管理社会,以宇宙、天理来统治人的内心世界,“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体现。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宗旨。儒家管理思想因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二、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经过历朝大儒对儒家管理思想的改进,儒家管理思想逐渐稳定并形成了一些核心性的理论。即民本;和;中庸;仁;德治;教化;忠恕:正己;信;礼;义利;正名;尚贤;富民;民主。,

  

  1.“民本”

  

  这是孔子管理思想的核jb。儒家管理思想从其创始人孔子开始,就具有显著的人本主义色彩。儒家管理思想以重视人、尊重人作为出发点,以德治作为核心,以“平天下”作为管理目标而建立其系统的管理模式。‘‘民本”思想的“民”是指“群体”而言,孔子的管理思想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孔子管理思想的重要特色和标志。孔子主张政府要关心民众疾苦,因此当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者,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1]孔子回答的意思是那个人如果能施济民众,不仅是仁,甚至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实际上是劝告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民、笼络人心。“民本”的直接目的是得民心,最终目的是求稳定,求兴国。

  

  2.“和”

  

  “和”的思想(是孔子“民本”思想的基石。)也就是“和为贵”。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指组织内部的沟通与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和谐、良好。和谐的组织环境是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实际上和毛泽东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团结求团结则团结亡”,有异衄同工之妙。群体间的竞争应是“争,,中有“和”,“和”中有“争”。管理就是处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矛盾,管理宗旨、思想、手段的和谐a因此“内和外争”的组织才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3.“中庸,,

  

  “中庸”的思想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基石。《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应该是最高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从管理学角度解析,中庸即中道、适度、不偏不倚,即在管理活动中,保持各方力量的均衡,恰到好处。但这种均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均衡。因为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过程,其涉及的人、财、物等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会呈现出不同的作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管理中不要执着于某一方面,而应正确处理各种冲突矛盾,随时随地保持管理的正常进行。

  

  4.“仁”

  

  “仁”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何谓“仁”孔子日:“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朱熹注说:“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①也就是说,“仁”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待人,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学说。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管理者要善于营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仁”的核心意义是“爱人”,“爱人”中既包含对人的尊敬、谦恭和亲热之情,也包含推己及人的相互理解等仁爱的思想。“爱人”体现出人道的原则,以及管理和实践中的感情投资。统治者应当“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②,才能做到仁者无敌。“仁”是一种道德品质,这和“德治”的思想是相通的,“仁爱”是孔子的德治管理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5.“德治”和“教化"

  

  管理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德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始于孑L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治”是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时常用的手段。由于传统的封建独裁统治,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遇到“明君”,则天下大治,“昏君”当道则民无宁日。而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民心才会归附,才能国治民安。德治的核心是教化。教化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教化的主要形式是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以身教为主。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实际上作为统治者来讲,教育是其治理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古代帝王事实上已将孔子原来“教化”的思想扭曲了,通过儒家思想的意识渗透,大力推行“愚民政治”。尽管这极大的禁锢了民众的思想,但是从治理的效果看,确实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上功不可没。

  

  6.“忠恕”

  

  《论语.颜渊》中写道1.‘‘樊迟闾仁。子日:爱人。”这是《论语》上对“仁”最为明确的表述。但是,怎样才是“爱人’’孔子提出了忠恕的方法。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儒家“忠”是自己内心中一种对人对事的真诚态度,尽己为人;以及由此态度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做事的行为,强调分配过程中的无私精神,实质是利于对方。“恕”是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推己及人,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不周或不妥之处。忠与恕,孔子似乎更看重“恕”,孔子说:“恕道’’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种道德规范,朴素的包含了换位思考的管理思想。、

  

  7.“正已."

  

  这与!德治,,、“教化”、“忠恕”的思想都是紧密联系的。《论语.颜渊》中提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又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即正己。‘‘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②强调管理者必须首先要端正自己品德。‘‘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③对于管理者来讲就要注意礼仪、道义、信用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建立自己的威信。因此古人说“天子穆穆,诸侯惶惶”。

  

  8.“信”

  

  孔子的“信,,的主要两个方面:强调民众对组织和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管理者自身的信实。

被管理者要对于管理者和组织有充分的信任,而作为管理者也要对民众守信用,不能“朝令夕改”,而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要做到“信”,孔子强调“慎言”,对于做不到的事情不可以轻易许诺,万不可失信于人。

  

  9.“礼”

  

  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里的“复”是符合的意思。实际上“礼”也是达到“仁”的必要条件。要达到“仁”,首先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是思想、原则;“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即规章制度。孔子主张:以仁率礼,内仁外礼,也就是管理实践中所讲的情理结合,在正确方针指导下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10.“义利”

  

  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先义后利,坚持义重于利。儒家道德的基本价值观是义重于利,故儒家修身成德的重要标准是义重于利。义为本,利为末;德为本,财为末。所谓“君子求财,取之有道。”

  

  11.“正名”,

  

  “正名”是辩证名分。这又是“礼”的思想的延伸。对于不遵守制度的人一定要有舆论或具体的惩罚。因为“礼”的内在精神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和每个人的地位名分又是相通的。每个人行为上恪守自己的名分就是守‘‘礼”,越出自己的名分就是违礼。而管理者应该注意“正己”的同时还要注意“正名”。

  

  12.“尚贤”

  

  国家的兴衰“为政在人”。孔子认为,管理问题重在选贤举能。他明确提出‘‘举贤才”的思想。并且重视年轻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并认为举贤者要无私,统治者要能识才,先知人,并且重视育才,为巩固统治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要求“君子尊贤而容众”。儒家认为“政者,莫大于官贤”②,这里的“政”其实就是指“管理”。孔子回答鲁哀公问政时说到“为政在于得人。”④,又曰:“政在选臣”④,因为“文武之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一。可见选贤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

  

  13.“富民”

  

  “富民”的思想是儒家德治管理的主要目标。《颜渊》中:“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朱熹在《四书集注》对此解释道:“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这是对家与国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只有民富,才能有君富。这种藏富与民的思想对于管理者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14.“民主”

  

  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不可能要求这些大儒提出当代的民主思想,但是儒家管理思想中已经暗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民为贵”,“君为轻”。‘‘以人为本”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①,更是对后世的民主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孟子看来,政权的更迭,君主的易位,都取决于民众的态度,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以民为本,贵民轻君的思想达到了其时代认识的巅峰,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由于人们认识问题角度的不同,即使是对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未必有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评价儒家管理思想应该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

  

  三、对儒家管理思想的评价

  

  儒家管理思想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代统治者的赏识,除了其思想本身的独特内涵,以及董仲舒的“政治一言堂”之外,部分原因就是统治者自己希望在世时的美名远扬,而缺乏长远眼光。因为帝道旷日持久,霸道还勉强可以等,而王道的富国强兵最有时效,统治者在位时无限风光,而且可以惠及后世,又何乐而不为呢由于统治者的目光短浅,尽管儒家管理思想不断吸纳道、法等思想的精华,但是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扭曲下,以及时代条件所限等原因,儒家管理思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后世的理念。

  

  当然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辩证来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对待儒家管理思想。既不能不加分辨全盘接受,也不能一律否定。对于儒家管理思想之精华,例如:为政以德的思想、任官得人的思想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管理思想,要根据时代特点,不断改进,继续发扬;而对于儒家管理思想的糟粕,例如:轻视经济工作的思想、维护封建旧礼制、反对变革的思想、家庭宗法等管理思想,要坚决摒弃。实际上对于其他管理思想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也应仿照上面的原则去理解。

◎江统〔子虨 惇〕 孙楚〔孙统〕 绰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祖蕤,以义行称,为谯郡太守,封亢父男。父祚,南安太守。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其辞曰: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强暴,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戎狄乘间,得入中国。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当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鄋瞒之属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故仲尼称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逮至春秋之末,战国方盛,楚吞蛮氏,晋翦陆浑,赵武胡服,开榆中之地,秦雄咸阳,灭义渠之等。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汉兴而都长安,关中之郡号曰三辅,《禹贡》雍州,宗周丰、镐之旧也。及至王莽之败,赤眉因之,西都荒毁,百姓流亡。建武中,以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发调羌氐,以为行卫。于是羣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及遣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于孟津距羌,十年之中,夷夏俱毙,任尚、马贤仅乃克之。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自此之后,余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马贤忸忲,终于覆败。段颎临冲,自西徂东。雍州之戎,常为国患,中世之寇,惟此为大。汉末之乱,关中残灭。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埸之戎,一彼一此。魏武皇帝令将军夏侯妙才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世之利也。今者当之,已受其弊矣”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开、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是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羣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夏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难者曰: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凶逆既戮,悔恶初附,且款且畏,咸怀危惧,百姓愁苦,异人同虑,望宁息之有期,若枯旱之思雨露,诚宜镇之以安豫。而子方欲作役起徒,兴功造事,使疲悴之众,徙自猜之寇,以无谷之人,迁乏食之虏,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羌戎离散,心不可一,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

答曰:羌戎狡猾,擅相号署,攻城野战,伤害牧守,连兵聚众,载离寒暑矣。而今异类瓦解,同种土崩,老幼系虏,丁壮降散,禽离兽迸,不能相一。子以此等为尚挟余资,悔恶反善,怀我德惠而来柔附乎。将势穷道尽,智力俱困,惧我兵诛以至于此乎。曰,无有余力,势穷道尽故也。然则我能制其短长之命,而令其进退由己矣。夫乐其业者不易事,安其居者无迁志。方其自疑危惧,畏怖促遽,故可制以兵威,使之左右无违也。迨其死亡散流,离逷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仇,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显而成。其次则能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值困必济,遇否能通。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得覆车之轨,何哉。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倾关中之谷以全其生生之计,必无挤于沟壑而不为侵掠之害也。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基拓迹,谋及子孙者也。

幷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汉宣之世,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数世之后,亦辄叛戾,故何熙、梁慬戎车屡征。中平中,以黄巾贼起,发调其兵,部众不从,而杀羌渠。由是于弥扶罗求助于汉,以讨其贼。仍值世丧乱,遂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建安中,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泰始之初,又增为四。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幷州之域可为寒心。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毌丘俭伐其叛者,徙其余种。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齧,况于夷狄,能不为变。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陈耳。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迁中郎。选司以统叔父春为宜春令,统因上疏曰“故事,父祖与官职同名,皆得改选,而未有身与官职同名,不在改选之例。臣以为父祖改选者,盖为臣子开地,不为父祖之身也。而身名所加,亦施于臣子。佐吏系属,朝夕从事,官位之号,发言所称,若指实而语,则违经礼讳尊之义。若诡辞避回,则为废官擅犯宪制。今以四海之广,职位之众,名号繁多,士人殷富,至使有受宠皇朝,出身宰牧,而令佐吏不得表其官称,子孙不得言其位号,所以上严君父,下为臣子,体例不通。若易私名以避官职,则违《春秋》不夺人亲之义。臣以为身名与官职同者,宜与触父祖名为比,体例既全,于义为弘”朝廷从之。

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太子颇阙朝觐,又奢费过度,多诸禁忌,统上书谏曰: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是以人主得以举无失行,言无口过,德音发闻,扬名后世。臣等不逮,无能云补,思竭愚诚,谨陈五事如左,惟蒙一省再省,少垂察纳。

其一曰,六行之义,以孝为首,虞舜之德,以孝为称,故太子以朝夕视君膳为职,左右就养无方。文王之为世子,可谓笃于事亲者也,故能擅三代之美,为百王之宗。自顷圣体屡有疾患,数阙朝侍,远近观听者不能深知其故,以致疑惑。伏愿殿下虽有微苦,可堪扶舆,则宜自力。《易》曰“君子终日乾乾”盖自勉强不息之谓也。

其二曰,古之人君虽有聪明之姿,睿喆之质,必须辅弼之助,相导之功,故虞舜以五臣兴,周文以四友隆。及成王之为太子也,则周、召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闻道早备,登崇大业,刑措不用,流声洋溢。伏惟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臣谓犹宜时发圣令,宣扬德音,咨询保傅,访逮侍臣,觐见宾客,得令接尽,壅否之情沛然交泰,殿下之美焕然光明。如此,则高朗之风,扇于前人。弘范令轨,永为后式。

其三曰,古之圣王莫不以俭为德,故尧称采椽茅茨,禹称卑宫恶服,汉文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身先物,政致太平,存为明王,没见宗祀。及诸侯修之者,鲁僖以躬俭节用,声列《雅颂》。蚡冒以筚路蓝缕,用张楚国。大夫修之者,文子相鲁,妾不衣帛。晏婴相齐,鹿裘不补,亦能匡君济俗,兴国隆家。庶人修之者,颜回以箪食瓢饮,扬其仁声。原宪以蓬户绳枢,迈其清德。此皆圣主明君贤臣智士之所履行也。故能悬名日月,永世不朽,盖俭之福也。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台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诸侯为之者,至于丹楹刻桷,饩征百牢。大夫有琼弁玉缨,庶人有击钟鼎食。亦罔不亡国丧宗,破家失身,丑名彰闻,以为后戒。窃闻后园镂饰金银,刻磨犀象,画室之巧,课试日精。臣等以为今四海之广,万物之富,以今方古,不足为侈也。然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是故居上者必慎其所好也。昔汉光武皇帝时,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世祖武皇帝有上雉头裘者,即诏有司焚之都街。高世之主,不尚尤物,故能正天下之俗,刑四方之风。臣等以为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肃然清静,优游道德,则日新之美光于四海矣。

其四曰,以天下而供一人,以百里而供诸侯,故王侯食籍而衣税,公卿大夫受爵而资禄,莫有不赡者也。是以士农工商四业不杂。交易而退,以通有无者,庶人之业也。《周礼》三市,旦则百族,昼则商贾,夕则贩夫贩妇。买贱卖贵,贩鬻菜果,收十百之盈,以救旦夕之命,故为庶人之贫贱者也。樊迟匹夫,请学为圃,仲尼不答。鲁大夫臧文仲使妾织蒲,又讥其不仁。公仪子相鲁,则拔其园葵,言食禄者不与贫贱之人争利也。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放,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今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问。

其五曰,窃见禁土,令不得缮修墙壁,动正屋瓦。臣以为此既违典彝旧义,且以拘挛小忌而废弘廓大道,宜可蠲除,于事为宜。朝廷善之。

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

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申论陆云兄弟,辞甚切至。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凡所造赋颂表奏皆传于后。二子:虨,惇。

虨字思玄,本州辟举秀才,平南将军温峤以为参军。复为州别驾,辟司空郗鉴掾,除长山令。鉴又请为司马,转黄门郎。车骑将军庾冰镇江州,请为长史。冰薨,庾翼以为咨议参军,俄而复补长史。翼薨,大将干瓒作难,虨讨平之。除尚书吏部郎,仍迁御史中丞、侍中、吏部尚书。永和中,代桓景为护军将军。出补会稽内史,加右军将军。代王彪之为尚书仆射。哀帝即位,疑周贵人名号所宜,虨议见《礼志》。帝欲于殿庭立鸿祀,又欲躬自藉田,虨并以为礼废日久,仪注不存,中兴以来所不行,谓宜停之。为仆射积年,简文帝为相,每访政事,虨多所补益,转护军将军,领国子祭酒,卒官。子敳,历琅邪内史、骠骑咨议。敳子恒,元熙中为西中郎长史。恒弟夷,尚书。

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性好学,儒玄并综。每以为君子立行,应依礼而动,虽隐显殊途,未有不傍礼教者也。若乃放达不羁,以肆纵为贵者,非但动违礼法,亦道之所弃也。乃著《通道崇检论》,世咸称之。苏峻之乱,避地东阳山,太尉郗鉴檄为兖州治中,又辟太尉掾。康帝为司徒,亦辟焉。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儒林参军。征拜博士、著作郎,皆不就。邑里宗其道,有事必咨而后行。东阳太守阮裕、长山令王濛,皆一时名士,并与惇游处,深相钦重。养志二十余年,永和九年卒,时年四十九,友朋相与刊石立颂,以表德美云。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羣,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曰:

盖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此乃吉凶之萌兆,荣辱所由生也。是故许、郑以衔璧全国,曹谭以无礼取灭。载籍既记其成败,古今又著其愚智,不复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今粗论事要,以相觉悟。

昔炎精幽昧,历数将终,桓灵失德,灾衅并兴,豺狼抗爪牙之毒,生灵罹涂炭之难。由是九州绝贯,王纲解纽,四海萧条,非复汉有。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土则神州中岳,器则九鼎犹存,世载淑美,重光相袭,故知四隩之攸同,帝者之壮观也。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游盘,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酧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自以控弦十万,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齐,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称王。宣王薄伐,猛锐长驱,师次辽阳,而城池不守。枹鼓暂鸣,而元凶折首。于是远近疆埸,列郡大荒,收离聚散,大安其居,众庶悦服,殊俗款附。自兹以降,九野清泰,东夷献其乐器,肃慎贡其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巍巍荡荡,想所具闻也。

吴之先祖,起自荆、楚,遭时扰攘,潜播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遂因山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兹四纪。两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也。相国晋王辅相帝室,文武桓桓,志厉秋霜,庙胜之算,应变无穷,独见之鉴,与众绝虑。主上钦明,委以万机,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陵威奋伐,罙入其阻,并敌一向,夺其胆气。小战江由,则成都自溃。曜兵剑阁,则姜维面缚。开地六千,领郡三十。兵不逾时,梁、益肃清,使窃号之雄,稽颡绛阙,球琳重锦,充于府库。夫韩并魏徙,虢灭虞亡,此皆前鉴,后事之表。又南中吕兴,深睹天命蝉蜕内附,愿为臣妾。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羽毛零落之渐,而徘徊危国,冀延日月,此由魏武侯却指山河,自以为强,殊不知物有兴亡,则所美非其地也。

方今百僚济济,俊乂盈朝,武臣猛将,折冲万里,国富兵强,六军精练,思复翰飞,饮马南海。自顷国家整修器械,兴造舟楫,简习水战,楼船万艘,千里相望,刳木已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之殷盛者也。骁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师也。然主相眷眷未便电发者,犹以为爱人治国,道家所尚,崇城遂卑,文王退舍,故先开大信,喻以存亡,殷勤之指,往使所究也。若能审势安危,自求多福,蹶然改容,祗承往锡,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则世祚江表,永为魏藩,丰功显报,隆于今日矣。若犹侮慢,未顺王命,然后谋力云合,指麾从风,雍、梁二州,顺流而东,青、徐战士,列江而西,荆、扬兖、豫,争驱八冲,征东甲卒,武步秣陵,尔乃王舆整驾,六戎徐征,羽校烛日,旌旗星流,龙游曜路,歌吹盈耳,士卒奔迈,其会如林,烟尘俱起,震天骇地,渴赏之士,锋镝争先,忽然一旦,身首横分,宗祀沦覆,取戒万世,引领南望,良助寒心。夫疗膏肓之疾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之虑者,亦告逆耳之言。如其犹豫,迷而不反,恐俞附见其已死,扁鹊知其无功矣。勉思良图,惟所去就。

劭等至吴,不敢为通。

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忿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

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羣臣将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羣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巖,望想于渭滨,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

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

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羣”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三子:众、洵、纂。众及洵俱未仕而早终,惟纂子统、绰并知名。

统字承公。幼与绰及从弟盛过江。诞任不羁,而善属文,时人以为有楚风。征北将军褚裒闻其名,命为参军,辞不就,家于会稽。性好山水,乃求为鄞令,转在吴宁。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后为余姚令,卒。

子腾嗣,以博学著称,位至廷尉。腾弟登,少善名理,注《老子》,行于世,仕至尚书郎,早终。

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绝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除著作佐郎,袭爵长乐侯”

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飏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曰:

伏见征西大将军臣温表“便当躬率三军,讨除二寇,荡涤河、渭,清洒旧京,然后神旗电舒,朝服济江,反皇居于中土,正玉衡于天极”斯超世之弘图,千载之盛事。然臣之所怀,窃有未安,以为帝王之兴,莫不藉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怀愍不建,沦胥秦京,遂令胡戎交侵,神州绝纲,土崩之衅,诚由道丧。然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亦以地不可守,投奔有所故也。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易》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义大矣哉。斯已然之明效也。今作胜谈,自当任道而遗险。校实量分,不得不保小以固存。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若迁都旋轸之日,中兴五陵,即复缅成遐域。泰山之安既难以理保,烝烝之思岂不缠于圣心哉。

温今此举,诚欲大览始终,为国远图。向无山陵之急,亦未首决大谋,独任天下之至难也。今发愤忘食,忠慨亮到,凡在有心,孰不致感。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者,岂不以反旧之乐赊,而趣死之忧促哉。何者。植根于江外数十年矣,一朝拔之,顿驱踧于空荒之地,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富者无三年之粮,贫者无一餐之饭,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夫国以人为本,疾寇所以为人,众丧而寇除,亦安所取裁。此仁者所宜哀矜,国家所宜深虑也。自古今帝王之都,岂有常所,时隆则宅中而图大,势屈则遵养以待会。使德不可胜,家有三年之积,然后始可谋太平之事耳。今天时人事,有未至者矣,一朝欲一宇宙,无乃顿而难举乎。

臣之愚计,以为且可更遣一将有威名资实者,先镇洛阳,于陵所筑二垒以奉卫山陵,扫平梁、许,清一河南,运漕之路既通,然后尽力于开垦,广田积谷,渐为徙者之资。如此,贼见亡征,势必远窜。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陛下且端委紫极,增修德政,躬行汉文简朴之至,去小惠,节游费,审官人,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先。十年行之,无使隳废,则贫者殖其财,怯者充其勇,人知天德,赴死如归,以此致政,犹运诸掌握。何故舍百胜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哉。陛下春秋方富,温克壮其猷,君臣相与,弘养德业,括囊元吉,岂不快乎。

今温唱高议,圣朝互同,臣以轻微,独献管见。出言之难,实在今日,而臣区区必闻天听者,窃以无讳之朝,狂瞽进说,刍荛之谋,圣贤所察,所以不胜至忧,触冒干陈。若陛下垂神,温少留思,岂非屈于一人而允亿兆之愿哉。如以干忤罪大,欲加显戮,使丹诚上达,退受刑诛,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子嗣,有绰风,文章相亚,位至中军参军,早亡。

史臣曰:江统风检操行,良有可称,陈留多士,斯为其冠。《徙戎》之论,实乃经国远图。然运距中衰,陵替有渐,假其言见用,恐速祸招怨,无救于将颠也。逮愍怀废徙,冒禁拜辞,所谓命轻鸿毛,义贵熊掌。虨位隆端右,竭诚献替。惇遗忽荣利,聿修天爵。虽出处异涂,俱难兄弟矣。孙楚体英绚之姿,超然出类,见知武子,诚无愧色。览其贻皓之书,谅曩代之佳笔也。而负才诞傲,蔑苞忿奕,违逊让之道,肆陵愤之气,丁年沈废,谅自取矣。统、绰棣华秀发,名显中兴,可谓无忝尔祖。统竟沦迹下邑,穷观胜地,会其心焉。绰献直论辞,都不慴元子,有匪躬之节,岂徒文雅而已哉。

赞曰:应元蹈义,子荆越俗。江寡悔尤,孙贻摈辱。虨、统昆弟,江左驰声。彬彬藻思,绰冠羣英。

《晋书》 唐·房玄龄等

道友请留步道家,道友请留步道家红卡阵容,这款游戏自上线以来深受广大玩家们的喜爱,小骨为您带来有关道友请留步道家,道友请留步道家红卡阵容的相关攻略,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道友请留步》讲完人族和佛家,今天说说道家?道可道,非常道。老庄之道非此道也。嗯,你被小编绕晕了吗?(偷笑)正经脸,下面说一下道家红卡阵容推荐。

上一篇讲完了人族的单红卡阵容攻略,今天出一篇道教的阵容攻略,仅供参考,因为本人道教的玩的不久,不过道教的搭配算是4个种族里面最均衡的,能攻能守,更适合pve和pvp兼备的情况,当然缺点也是这个,都不够突出,但是优点也有,不容易被越战打,相比人族脸好的情况下可以越战,道的组合会更加稳健一些。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还是那句老话,老手轻喷,萌新看过来。

先说说道家的橙卡阵容,太乙组+玉帝组的输出是有的,玉帝一号位出手打对面后排,太乙二号位出手可以补足伤害,加上灼伤的伤害,在前期对面后排比较脆的情况下,运气好可能就把对面的合击组合打散了,缺乏合击的情况下,战斗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不过缺点就是,伤害不稳定,除了玉帝是稳定输出后排以外,太乙真人是否打到自己想要打的那个人,也是比较看运气的,所以在过副本的时候,经常发现多打几次就能过了,从长远来讲,玉帝不适合作为一个重点培养对象,因为他本身的伤害比较受限,到后期防御和血量都上来以后,很难打出可观的伤害,所以太乙组+玉帝组可以作为前期的过渡,最后还是要转为哪吒组+太乙组,但是前期培养的玉帝同样有用,后期依靠玉帝提供的光环,可以补充道教伤害不足的缺点,与人族神仙本身出手加暴击、伤害不同,道教的战斗更多依靠减怒控制、续航缠斗、多回合的增伤压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玉帝在进阶+5和进阶+7时候提供的友军攻击+7%和友军伤害+15%是可以让主角共享的,虽然主角现在很费,但是保不齐哪一天就小宇宙爆发了呢,所以这个光环相比只加同种族效果来看,更具有性价比。王母作为光环辅助将的话,可以提供不错的防御加成,不过道教后期更需要的是补伤害,所以还是建议保留玉帝。多宝道人之所以不考虑是因为另一张红卡还未出现,这一组的玩法还未开发,所以不敢妄下定论。上二郎神做光环辅助将的话,就是偏文艺的玩法了,因为二郎神进阶+7的时候是提供一个振奋光环,每回合道教友军+1怒气,别小看这一怒气,配合上姜子牙的技能回怒,镇元子有可能回回放大招,自己回怒,地方减怒,这酸爽,但是要是想要稳定让姜子牙输出怒气给镇元大仙的话,就比较看脸了,具体如何选择就看自己的喜好了。说到哪吒组,本身是稀有卡,所以获取难度比较大,但是它完全配得上这个价值,前期输出爆炸,还带必命中的属性,同时还带60%的概率减一怒,又有输出又有控制,所以哪吒组有很高的培养价值,同时哪吒和托塔在进阶+5和进阶+6的时候都会提供光环,增加总计27%的暴击概率,能避免镇元大仙的暴击过于脸黑。在橙卡阵容到红卡阵容的过渡期,哪吒组可以让玩道教的朋友舒服度过。

说回到道教的红卡,第二周完能拿到一张镇元大仙卡,但是对于非土豪玩家来说,在进阶+4之前,镇元大仙的输出远远比不上哪吒来得多,所以还是建议先等等,继续使用太乙组+哪吒组做一个过渡,等镇元大仙+4这个质变点之后,再上阵,会发现自己阵容的战斗力上升了一个档次,同时镇元大仙+4的天赋还能加成到主角和哪吒身上,双重保障。所以比较推荐镇元大仙+哪吒+托塔+姜子牙+玉帝的组合,进可攻退可守,不过切记,镇元大仙必须放在一号位出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对方一号位会被减怒,因为如果对方一号位也是强力输出+控制的话,可能会导致镇元无法在第一回合释放合击技,这样将会非常伤。当然对于平民玩家来说,哪吒组+镇元组的组合显得比较吃力,那么可以选择太乙组+镇元组,缺点就是太乙无法为镇元大仙提供太多的光环附加,镇元大仙的输出可能会偏低,这个组合更适合用来推图,因为中期镇元大仙的伤害接上太乙真人的伤害可以很好在副本里面进行输出,副本中的怪物一号位一般没有那么强的输出,可以更从容地选择排位,这个组合的缺点就是后期会比较乏力,太乙的进阶天赋对自己的伤害加成较高,但是输出不稳定(因为打击对象不固定),所以可能在pvp上会吃点亏。道家的阵容搭配比较多样,哪吒组+镇元组+玉帝的组合更偏向暴力,太乙组+镇元组+玉帝的组合攻守更加均衡,太乙的灼烧伤害越往后能提供的帮助也越大,具体看自己口袋里有多少元宝,怎么规划。但是光环神仙首推玉帝。

土豪可以试试非主流阵容:镇元大仙+姜子牙+二郎神+玉帝+唐僧的组合,伤害爆炸,控制回怒稳定,当然,代价也非常大,但是在pvp中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依靠唐僧+二郎神+玉帝的稳定支援,姜子牙的回怒支援,基本上镇元大仙也能起到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效果。

这里讨论的阵容不是唯一,大家可以多多钻研,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搭配,我权当抛砖引玉,有兴趣的可以多多交流。

附阵容和助阵搭配

镇元大仙+姜子牙+哪吒+托塔天王+主角+玉帝 最大缘分数:34个

助阵:九天玄女、二郎神、太乙真人、云中子、多宝道人、王母

镇元大仙+太乙真人+云中子+主角+姜子牙+玉帝 最大缘分数:35个

助阵:九天玄女、哪吒、二郎神、多宝道人、土行孙、王母

镇元大仙+哪吒+托塔天王+主角+姜子牙+二郎神 最大缘分数:34个

助阵:九天玄女、玉帝、太乙真人、云中子、多宝道人、王母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楷模。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这里的天,就是客观规律、大自然)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总之 都是好主意。总之,都是大学问! 5回答者: 适用疑难病治疗 - 举人 四级 2008-3-29 17:03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佛家有一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可以概括佛家主要思想 谁能概括地比较一下佛家、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以 墨家、儒家、道家、佛家他们的主旨和哲学的思想以什 推荐几本不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的佛家经典! 苏轼更崇尚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还是佛家思想?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佛家 道家 道家 思想 思想 精髓 其他回答 共 9 条无为而治 回答者: 不需要牵绊 - 试用期 一级 2008-3-28 12:31 精髓要是能说的出,那就不叫精髓了说的再好,经我两分,那是错误的 回答者: JJC64 - 初入江湖 二级 2008-3-28 13:02 在我看来,儒家讲究入世,也就是要学有所用,为社会做贡献,人不单纯是你个人,更是社会中人这就颇有我们国家一直宣扬的集体主义的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23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