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般来讲,人的任何运动都是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无论打球、踢球、长短跑还是跳高跳远,都必须借腿脚的蹬地来实现进退上下。武术运动作为特殊的竞技运动,对腿脚的要求标准较之其他运动更高,太极拳就非常强调腰腿功夫,前人谓“动手不是太极拳”尤其强调了腰腿的作用。 就太极拳而论,技击上要求劲整,故强调“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此处之“劲始于足”,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蹬腿,而是要求行功时腰劲下去,松到腿上脚上,再返回来上升,通过腰部的沉转传递,最终“形于手指”,非单纯地借地力实现杠杆作用,从而实现打击效果。尤其是陈式太极拳,对“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要求更为严格。 陈式太极拳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练习风格和要领,讲究缠丝劲,浑身上下里外无处不缠,缠转进退,缠转起伏,凡不缠丝处皆视为病手。在练习中,下肢要旋踝转膝,躯干部要旋腰转脊,上肢要旋腕转膀,自脚一直缠至手指方为一气贯通。这种劲力在陈式太极拳叫节节贯穿;倘若只单纯地依靠蹬腿蹬脚实现出拳出掌或其他动作,只能叫零断劲,而非整劲。 陈式太极拳练习要求之旋踝转膝、要旋腰转脊、旋腕转膀,不但非常容易实现节节贯穿,且能随势变换而不断劲,正如“太极拳讲究放松,为什么又说‘运劲如百炼钢’?”一论中提到的通疏下水道的工具,其发动机在堵处之外发力催动疏头进入(其根在脚),以婉转方式进退(缠丝),则遇弯即转,逢顶即绕(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从而实现疏通的目的(何坚不摧)。
练太极拳单脚直立动作方法如下;
1、收腹腿,提膝动作会动用到下腹肌。
2、大腿股四肌,可以是高抬腿,收腹跳 ,纵跳,练习腿部肌肉。
3、加强腰部核心力量训练,例如平板支撑。
4、柔韧训练,提膝也需要髋关节柔韧,可以是横、竖叉,也可以是坐位体前曲。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二; 撇身锤;捋挤势二;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
第二段
开合手;右单鞭;肘底锤;转身推掌二;
玉女穿梭二;左右蹬脚;掩手肱锤;野马分鬃二
第三段
云手三;独立打虎;右分脚;双峰灌耳;左分脚;
转身拍脚;进步栽锤;斜飞势;单鞭下势;金鸡独立二;退步穿掌
第四段
虚步压掌;独立托掌;马步靠;转身大捋;歇步擒打;穿掌下势;
上步七星;退步跨虚;转身摆莲;弯弓射虎;左揽雀;十字手;收势
扩展资料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
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
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
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
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
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2式太极拳
太极十三势的动作名称为掤 、捋、挤、按、采 、挒 、肘、靠,进、退、顾、盼、定。
太极十三势是组成太极拳的基本骨架,它贯穿于太极拳的所有招式中,换名话说,就是太极拳的各种招式都由十三势中的一势或几势所构成。
十三势本无固定的招式,而根据十三势应敌制敌又可形成一定的动作和招式,这是运动对敌的结果,因此说:“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
以拳中义理去探索,太极拳鼻祖是根据《易学》八卦中的卦画、卦名、卦位、卦象、卦与卦的交错,爻位的变化;
观其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存,和一阴一阳谓之道,以及其生生不息、太化流行的运动特征和意义,将其运用和贯穿在拳义、拳理之中,创造出太极拳“十三势”。去明确十三势的整体含义,这对加深太极拳内涵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扩展资料:
太极十三势注意事项
1、心专
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
打一套拳15分钟左右,83个式子,几百个动作,编排严密,连贯性强,绝对不能走思。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
意念不能集中,拳式就会走错,拳也打不成了,有人说走路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走路时可以继续想事,很难入静,而太极拳是入静的最好方式。
2、松柔
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对方来力,我尽量化开。能容能化,使对方失去平衡为主,不制敌于死地。
化打合一,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这是因为低架子容量更大。陈发科公强调“顺随”。陈照旭先生讲,四大块都要放松,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全身能放松,才便于容,便于化。
3、轻沉
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
太极拳中包含了很多对称关系,相互矛盾,对立统一。在练习中,要抓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这样练习起来简单易上手。
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太极十三势
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2 左右野马分鬃
(1)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2)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3)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3 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4 左右搂膝拗步
(1)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2)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3)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5 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6 左右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7 左拦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8 右拦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9 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10 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11 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12 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13 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14 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15 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16 左下式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17 右下式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18 左右穿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19 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20 闪通背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21 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22 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23 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24 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参考资料:
——太极拳
可以练得。
生命在于运动,年轻人需要锻炼,老年人也需要,对于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做什么锻炼呢?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种运动机能都会下降,就是再强健的老人身体素质也是无法与年轻人相提并论的。对于老年人,需要锻炼这三个能力。
1、肌肉力量
有些老人认为,自己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也不参加健美比赛,不需要进行肌肉力量锻炼。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家务需要力量,上下楼梯需要力量,力量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老年人也需要进行肌肉锻炼,每周最好进行两到三次肌肉力量锻炼,以举推哑铃为锻炼首选。 双手各持一个哑铃,进行卧推、双臂交替前后摆动、侧平举及上举等。此外,靠墙蹲起、站立位侧抬腿、站立提踵和大腿夹瑜伽球内收等,都是不错的肌肉力量锻炼方法。
2、心肺功能
老人需要锻炼心肺功能,增强心肺功能的最佳方法就是健走。健走就是以每小时5公里左右的速度行走,健走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中最简单也最容易控制强度的运动,适合刚开始健身、心肺耐力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其他的锻炼方法还包括太极拳、健身舞等。动作越复杂,平衡能力、肌肉功能及柔韧性的改善越显著,但是要避免跌倒风险较高的运动。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每次锻炼时间半小时左右为宜,不要疲劳锻炼。
3、平衡能力
老年人要防止跌倒摔伤,需要锻炼平衡能力,锻炼平衡能力的方法由易到难分别是坐位和跪位平衡训练,坐跪两个姿势交替进行。立位的平衡训练,比如足尖对足跟站立,单腿站立,软垫上站立等。行走训练,包括倒退行走、足跟行走及足尖行走等,还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这些锻炼动作柔和缓慢,对于老人来说安全易学,在提高平衡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四肢力量
太极拳 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娱乐功能、 教育 价值等于一身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 武术 。对于太极拳的技巧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五大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技巧之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掤劲的延伸一共有七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技巧之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太极拳技巧之三:谁先合,谁能赢
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决不能让他合住我。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太极拳技巧之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太极拳技巧之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破坏对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
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
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
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太极拳练习技法
五字诀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 方法 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恒: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静、轻、慢、切、恒五个方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生理要求
练太极举生理上的要求和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1、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下颌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无论身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
2、涵胸拔背:涵是向内收敛之意。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涵胸与拔背是相连的。作好虚领劲和涵胸拔背。则满身轻利矣。
3、沉肩坠肘:沉肩垂肘与涵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肘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
4、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
5、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襄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腚。
6、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做到了虚领顶劲与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处一种兴奋状态。
7、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行气法
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元气充足。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动作自然配合呼吸。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
1、收腹腿,提膝动作会动用到下腹迹。
2、大腿股四肌,可以是高抬腿,收腹跳,纵跳,练习腿部肌肉。
3、加强腰部核心力量训练,例如平板支撑。
4、柔韧训练,提膝也需要髋关节柔韧。
扩展资料:
太极拳的部分技巧:
1、松
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要心松,意松,神松,体松。五脏六腑松,四肢百骸松,节节松,周身松。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
2、静
从预备到收式,都要心静,意静,神静。外静,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而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内静,神气内守,意导行随,气随行走,意气力合。
3、空
心空,意空,神空,体空。中空道通,全身透空。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全身气息充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