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代表如何推选村主任候选人,一个代表可以选一票还是2票

村民代表如何推选村主任候选人,一个代表可以选一票还是2票,第1张

一个选民只能推荐一人。又因为每个选民推荐的人或许不同,结果出现很乡多侯选人,但是只会录取票数最多的两人,成为正式侯选人。然后正式选举,再从这两人中,选择一人成为村主任。选举村民委员会,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民提名候选人,应当从全体村民利益出发,推荐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九条村民委员会成员出缺,可以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补选。补选程序参照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补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到本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时止。

第二十条村民委员会应当自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工作移交。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监督。

第二十一条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

第二十二条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对召开村民会议及作出决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村民代表的产生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村民按照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另一个是由村民小组推荐若干人。

这个自荐如果是在推选或者推荐的范围内可以自荐,但是这个自荐不能直接面向全村自荐。比如产生村民代表是第一种办法,那可以这五户到十五户推选村民代表的时候自荐,只要大家认可并推选就可以,而不是直接向村委会自荐。

直接选举产生的!

我国五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分别是依据选举法的有关规定,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出来的。

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选区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我国县级(包括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大代表、乡级(包括乡、民族乡和镇)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做法是,将县和乡两级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选区,由选区的选民直接投票分别选举产生这两级人大代表。由于行使选举权利的主体是广大选民,因而把这种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表的方式称为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是指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做法是,这三级人大分别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选举产生上一级人大代表。由于行使选举权利的是人大代表,选出的代表对应于选民已经隔了一层或者几层,因而这种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的方式称为间接选举。

目前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把直接选举的范围确定在县乡两级,是同我国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就是说,我国之所以现在还不能实行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的直接选举,是由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还是适用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直接选举的范围也将会逐步扩大。需要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严格的程序化的工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一)

 各党支部:

 为认真做好出席区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根据《党章》规定和《中共市区委关于中国***市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中共市区局委员会出席区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方案》,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按照要求,区局党委负责对选举工作的具体领导,成立中共市区局出席区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二、代表条件

 1、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

 2、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有较强的议政、议事能力;

 3、带头创先争优,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并做出显著成绩;

 4、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积极并如实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受到群众的拥护;

 5、坚定党性原则,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如实反映本选举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

 三、代表名额、构成及分配

 中国***市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共名。根据各选举单位所辖党组织的数量、党员人数及工作需要,区委分配给我单位出席区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1名(领导干部)。

 四、选举方式及党代表会议代表的组成

 区局出席区第三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通过召开党代表会议的方式选举产生。

 党代表会议代表的组成:

 1、局党政班子中的党员(7名);

 2、基层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员主要负责人、机关各科室正职中的党员、主任科员(33名);

 3、各基层单位优秀党员代表(20名),名额分配表见附页。

 五、代表产生的程序和时间要求

 1、前期准备工作(10月18日前)

 召开党委会讨论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召开宣传动员会议,部署选举工作。

 2、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10月25日前)

 (1)按照要求,以各基层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议进行推荐,各支部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1名,于2011年10月20日前报局党委。

 (2)在各党支部上报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基础上,局党委按多于代表40%的差额比例将推荐人选建议名单下放各党支部。各党支部于10月25日前召开支委会对建议名单研究讨论,按不少于30%的差额比例提出推荐意见(具体人选可以从建议名单中产生也可以另选)报局党委,同时以适当方式通报全体党员。局党委根据各党支部的意见,按照多于代表30%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推存人选2名,于10月28日前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并填报《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名册》。

 3、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11月3日前)

 (1)召开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按照区委提出的代表构成比例的要求,按多于代表25%的差额比例,确定初步人选2名。

 (2)组织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单位,在广泛征求所在单位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逐个进行考察,写出考核材料。填写《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册》、《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构成情况表》各一份,于2011年11月3日前报区委组织部。

 4、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11月10日前)

 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不少于应选代表22%的差额确定2名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公示,并在正式选举5个工作日前将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报区委审查,同时呈报《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构成情况表》、《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登记表》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酝酿情况报告各一份。

 5、进行代表选举(11月19日前)

 召开党员大会,将区委审查同意的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提交全体党员进行充分酝酿,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然后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

 选出的代表,于2011年11月20日前报区委审批,同时呈报选举结果报告一份和《代表名册》、《代表构成情况表》、《代表登记表》各三份以及代表一寸彩色证件照片四张。

 六、加强对代表选举工作的领导

 局党委要根据区委的意图,认真做好代表选举工作,在整个选举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对选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重要情况及时向区委报告。要结合选举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对广大党员进行增强党性和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教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保证代表的素质,如期完成选举代表的任务。

 附:优秀党员代表分配名额表

 中共市区局委员会

 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二)

 党代表的选举,是镇党委换届工作的基础,是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要保证。按照组织部关于做好镇党委换届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做好我镇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以提高代表素质和民主议政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体现选举人意志,严肃代表选举纪律,以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选举产生代表,确保选举产生的代表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

 二、时间安排

 代表选举工作起止时间:7月29日—8月15日。各党总支、支部应根据有关要求,做好选举筹备和组织实施工作,按规定时限完成代表选举任务。

 三、方法步骤

 (一)制定选举工作方案。根据组织部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代表选举工作方案。主要内

 容:

 1、代表名额及构成比例。依据《中国***基层组

 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按照党代表大会任期制的要求,注重从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党员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的党员中产生代表。镇党委遵循有利于党员了解和直接参与党内事务、有利于讨论问题的原则确定我镇党代表名额为120名。代表的构成比例为:镇、村干部代表不高于6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占20%左右,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占20%左右。代表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不少于50%,妇女代表所占比例不少于18%。

 2、代表的条件要求。在党员代表选举中严格遵循“五

 带头”、“五不准”的要求,“五带头”即推荐带头学习提高、带头脱贫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党员为代表候选人。“五不准”即要求广大党员不准把具有以下五种行为的党员推选为党代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不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甚至消极抵抗的;违反村规民约,群众口碑不佳的;参选动机不纯,拉

 票贿选的;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工作的。

 3、划分选举单位。以镇党委下辖的77个基层党组织

 (9个总支、68个支部)为单位划分。

 4、做好代表选举的准备工作。由各党总支、支部主

 要负责人和党代表选举指导员负责,有针对性地加强调研指导,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问题,按规定确定应到会党员的总数,确保代表选举合法有效。

 5、代表产生的程序。各党总支、支部根据镇党委分

 配的代表名额和比例要求,认真做好代表的推荐、提名和选举工作。在党代表选举产生上,要做到“六公开”,即代表“条件资格、名额结构、参选对象、选举办法、操作程序、选举结果”六公开。具体程序是:

 (1)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各党总支、支部根据规定

 的代表条件、名额及构成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酝酿提名。

 (2)初步人选的确定。各党总支、支部根据多数党

 员和群众的意见,从推荐名单中,按照不少于代表名额30%的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名单,与镇党委沟通。根据镇党委提出的代表构成比例要求,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组织填写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登记

 表,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3)预备人选的确定、审查和公示。各党总支、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多于分配代表名额20%的人数,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报镇党委审查。预备人选批复后,在代表所在选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4)代表的选举产生。各党总支、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对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充分酝酿,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代表。

 (5)选举结果的报批。各党总支、支部选举产生代表后,及时报镇党委审批。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形式、选举方式、代表数量、代表构成比例,同时附代表名单、登记表等。

 四、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总支、支部要把代表选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不能图省事,怕麻烦,随意变更和减少工作环节。

 2充分发扬民主。要把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权利,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代表选举工作的全过程。从

 代表人选的推荐提名,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确定,到党代表选举的全过程,都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

 3严肃工作纪律。要严肃党代表选举工作纪律,防止少数人用贿赂或非法手段干扰和破坏选举,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各种非组织活动和违法活动。对选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重要情况要及时向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三)

 为认真做好中国***洛阳市西工区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邙岭路街道党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名选举产生。依据《党章》和《中国***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根据区委《关于中国***洛阳市西工区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要求,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名选举产生的方式,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面,在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党员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的党员中选举产生党代表,提高党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更好的发挥党代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二、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6月4日前)

 召开街道党委会,传达区委关于中国***洛阳市西工区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和具体要求,提出代表候选人名额、比例构成和分配原则、分配方案。

 2、推举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6月5日前)

 各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会召开后,立即召开各党支部大会,按照区委分配名额研究讨论选举产生邙岭路街道党代表初步人选,形成意见上报街道党工委,街道党工委召开党工委会研究并上报。

 3、确定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6月7日前)

 召开党总支(支部)委员会,根据公示情况及党代表资格条件,研究确定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制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登记表》,起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酝酿情况的报告,呈报街道党工委审批。

 4、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审批(6月8日前)

 街道党工委要严格代表资格审查,把好代表审查关,如发现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产生不符合规定的程序或代表不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建议原选举单位进行纠正或撤换。对符合规定程序、条件的,街道党工委及时予以研究审批、公示并上报区委组织部。

 5、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席代表(6月10日前)

 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代表数超过应到会党员代表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根据中央、省、市相关规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出席中国***洛阳市西工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并上报上级党组织。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街道选举党代表工作要在区委第八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街道党工委具体负责实施。街道党工委专门成立党代表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严格周密的工作实施方案;要严格把握党代表条件,严格把关,并加强对当选党代表的培训、教育管理。

 2、广泛宣传发动。街道党工委要通过宣传单、横幅、会议等形式,使广大党员了解此次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在外地务工经商的党员,党支部要寄去宣传单,或者打电话联系,动员他们回乡参与选举工作,真正做到宣传力度大,使知晓率达100%,参选率达90%以上。

 3、充分发扬民主。要注意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让全体党员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荐和投票选举党代表。同时要注意严肃纪律,严格按照《党章》、《中国***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中组发„2010‟21号文件)的规定办事,对采取不正当手段拉取选票或其他干扰选举工作的人和事,将及时、严肃地给予处理。

 中共邙岭路街道党工委

两汉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过去通过军功、养士选拔人才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代逐渐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途径。

察举

察举又叫作荐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曾诏令诸侯王和地方郡守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把他们推荐给朝廷。汉文帝以后,这种察举的办法逐渐形成制度,但是并没有固定的举行时间。一般多是在发生了自然灾害,或出现日食、地震等情况时,皇帝表示引咎自责,同时诏令朝廷百官和地方郡国荐举人才。

在汉代,察举不一定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察举的范围和名目都由皇帝决定。例如有时只规定在某些郡国或只限于丞相、御史大夫等部分官员向朝廷推荐人才,还有的时候是由朝廷派人到地方去进行察举。

察举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悌力田、茂材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有时也要求荐举勇武而熟知兵法或掌握某种技艺的人。后来,“孝廉”逐渐成为察举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被荐举的孝廉一般是先担任郎官,作为皇帝待从,然后再转迁为尚书、侍御史、县令等官。

汉代被荐举的人,须先试任一年。如果能够胜任职守,则可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就要被撤换,而且推举他的人也要受到处罚。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策问的办法考察被荐举者的才干学识。到汉武帝时,这种策问考试,比较普遍地实行起来。具体做法是:首先由皇帝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称为策问;然后把这些问题依照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密封起来;最后让被荐举的人任意抽取问题回答,叫作射策。朝廷根据他们回答的成绩分派官职。例如当时的儒学今文经大师董仲舒被举为贤良文学,于是汉武帝向他提出策问。董仲舒在射策中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受到汉武帝的赞赏,立刻任命他为江都王的相。

东汉初年,光武帝曾下诏强调要以“四科”辟士,这是指选拔人才应该掌握的四方面标准。在这些标准中,首先是思想道德要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即所谓“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其次是文化水平高,即“学通行修,经中博士;”第三是“明达法令,足以决疑”,也就是要熟悉法令,并以之判断是非;第四是“刚毅多略,遭事不惑”,这是要求办事果敢和善于处理各种难题。光武帝要百官们用这四方面的标准来考察、推荐人才,不仅表明了他具有高明的政治见识,而且对于加强封建统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征辟

在汉代,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为“征”,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叫“辟”。

被皇帝征召到朝廷来任官的,多是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闻名于世的人。例如夏侯胜以善说礼服,被征为博士;疏广因精通《春秋》,被征为博士。汉武帝初即位时,著名的辞赋家枚乘已经年老,但汉武帝仍征召他到长安来。史书记载,皇帝在征召某些年老体弱的人时,常常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璧”等礼仪。所谓安车,是指一种能够比较安稳地坐在其中的小车。蒲轮是指用蒲草捆裹车轮,可以减小颠簸震动。这些都表示皇帝格外优礼之意。被征召的人,有时可授予很高的官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由于他精通天文、历算,善为机械巧作,东汉安帝先征召他任郎中,以后又升迁为太史令。

两汉时期,官府的掾史等低级官吏,可以由长官自行聘请。这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府的长官自己请人到官署内做僚属、任职办事的做法叫辟或辟除。在汉代,被皇帝征召做官的人,数量毕竟很少,而被官府辟除为官吏的人则比较多。

东汉后期,以门阀世族为代表的大地主贵族,依仗权势操纵了地方选举。这样一来,就同要求参予政治的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发生了矛盾。地主阶级内部的这种冲突,使得双方在采取怎样的选官制度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九品中正制”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在初期,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些选官权力。所以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不过,他的评价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阶段,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门阀世族争夺选举权力的企图。这里所说的庶族士人,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在当时,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所以九品高下,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谱系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九品中正制是这一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支柱,它可以保证门阀世族在政治上处于优越地位和享有特权。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将人品评为九等,作为授官的依据,而朝廷在选人任官时还要借用汉代察举的某些做法来实现。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荐举人才。按照习惯,孝廉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秀才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当然,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未必具有真才实学。在南朝,还有一种“明经”科目。国家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获得官职。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但是明经不限门第,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在北朝,荐举孝廉、秀才时对于家世门第的限制较之南朝要宽些,少数庶族寒门士人也有被选举的可能。随着九品中正制走向衰落,北朝在选举中首先对门第出身的限制呈现出松弛的趋势。

科举考试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 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其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孙中山称赞其为"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而其辐射一直延续至今,我国现在的干部选拔学生考试等等制度上都可以看出科举的影子

隋朝以前是"九品中正制"和"查举制",其选官也要经过推荐和考试查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查举,原为选拔之意。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起于汉初,至武帝时成为定制,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是两汉重要出仕途径之一。《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又“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汉武帝元年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后汉避光武讳,改茂才。”《明史太祖纪》:“(洪武六年)二月乙末,谕暂罢科举,察举贤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施行“唯才是举”。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等),每十万人举一人,由吏部按等选用,授予官职,谓之“九品官人法”。三国魏齐王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形成“上品无寒门同,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亦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杈的工具。本来这种制度也是可行,但是问题在与执行的关身上。很容易变质从而产生偏差,《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乃上疏曰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壮。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又“由此论之”选中正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虽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成为必要,科举制度出现了

从白寿彝先生所说,这是一个自举和荐举的问题,隋朝以前,士子们首先要获得地方官员及垄断乡里的世族豪门的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考试只是用来决定授予官职的高低。所以,选举权掌握在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手里。隋唐实行科举制后,举子们可以不经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自己带着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材料直接去报名,只要身份证明合格,即可参加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有较具体的说明:“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制度执行人的腐化和专制化是科举兴起的必然

隋朝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唐朝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学一直以来,科举制度给我们的印象是进士高与秀才,但是在唐朝,秀才科要高与进士科,不过好象从来没有人考上过,。《旧唐书·职官志》说:“秀才有唐以来无其人。”到高宗的时候就给废止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考试的人的来源,唐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校有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类,又有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虽然层次不一,收取的学生的来源不一,限制学生人数不一,但是总的来说是为了统治者阶层服务的地方上设置相应的学校,也收录不同数量的生员入学学习,乡贡是在家自学的士人。学业有成,自向州县求举,经考试及格,由州贡到尚书省,受吏部考试。这些是科举的主要来源乱了,回头明经和进士两科乃是"士人所趋"的科目,因为唐朝大部分的官员来自与这两科,所以非常鼎盛此外又有"制举"一科,乃是皇帝特试进士及第以后要在大雁塔上留名,是为雁塔题名,当然这是闲谈,我是陕西人却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在宋朝分进士,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九科,在这里说一下学究,因为一般称呼老顽固的时候就是这个词,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新唐本选举志》:“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宋史选举志一》:“王安石谓,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公(王安石)改科举,暮年乃觉其失,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指王安石撰《三经新义》)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和宋朝并列的辽金两朝分别说一下,辽代科举至988年才行贡举其规制“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就是说,辽代的科举制度是大致仿照了唐代的科举制度的。最初每冬只放进士一二人,1012年后逐渐增加取士人数,每科录取50到70人左右。取士人数最多时,达一百三十余人。进士分甲、乙两科,最初只设乡贡、礼部试二级。到1036年十月,巡兴宗耶律宗真在丞相张俭的建议下,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为题,试进士于廷,廷试亦成为辽之科举制度。辽代约开贡举56次,所取状元可考者53人。不过没用,辽规定,契丹人不许应试,而且进士真正做官的,几乎没有。“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耳”对辽来说,科举是个摆设金就和辽不一样了,金太宗初年,十一月开科取士,第二年二月、八月又连续两次开科考取进士,可见金是比较重视科举的。“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这话说的中肯金代科举开始于太宗天会元年,刚开始不固定。自天会五年后方转入正常,三年一试。初分南、北两选,以词赋、经义取士,后合并为一,设进士科和女直进士科,前者分词赋、经义两科目取士,后者以策论取士。金共开科约40次,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4级再说元,蒙古人厉害的很,开国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废止了科举制度,1314年,元朝重开科举,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而且要"凡二十五岁以上,乡里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通晓经书,德行有素者,经地方官从所辖各族户中推举后,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蒙古人厉害的大大的除隋的考试是由中央直接考以外,历朝都是由礼部来控制的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差不多,放在一起玩明清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这是大概,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学的称为附生乡试由省里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又有国家特考,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经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36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