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体体表解剖:头颈部(高清大图版)

实用人体体表解剖:头颈部(高清大图版),第1张

按 本篇文章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疼痛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 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 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 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 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 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 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胸锁乳突肌

部位: 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 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 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 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 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 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

部位: 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 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 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 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 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起点: 第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7)。

中斜角肌

部位: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上面。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2~C8)。

后斜角肌

部位: 位于中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5~7

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2

肋骨外侧中部粗隆。 运动功能: 上提第2肋,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6)。

斜方肌

部位: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一侧自项胸部正中线向肩峰伸展呈三角形轮廓,底朝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斜方肌合成斜方形。 起点: 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

运动功能: 当脊柱固定时,上部肌束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及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当肩胛骨固定时,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此肌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其瘫痪时,可出现塌肩现象。

神经支配: 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支配。 练习方式: 提拉负重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和低头双臂伸直外展负重(持哑铃)扩胸。

肩胛提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深面。 起点: 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 运动功能: 近固定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伸和下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神经支配: 颈丛的C3~C4,和臂丛的肩胛背神经。

胸骨舌骨肌

部位: 位于颈前正中线两侧。 起点: 胸锁关节囊后面、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 止点: 舌骨体内侧部。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 神经支配: 颈襻(C1~C3)。

肩胛舌骨肌(上腹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分为上下二腹。 起点: 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移行成中间腱斜向内上方转为上腹。 止点: 舌骨体外侧部下缘。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神经支配:颈襻(C1~C3)。

肩胛骨是在背部上方,胸廓的上面,呈三角形的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

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上缘最短,在靠近外侧角处,有一弯向前外方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左右各一,略作三角形。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构成肩关节。

扩展资料:

肩关节扮演着连接上肢和躯干一个重要角色,这是关节位置和环绕关节周围的肌肉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在肩关节活动的过程中,肩胛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为它可以将所有会影响肩关节动作的结构连接在了一起。

肩胛骨若在正常位置发生不平衡的现象,会损害到所有作用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功能,特别是使肩胛骨旋转地肌群,将无法在此情况下有最佳的运作。肩胛骨的动态稳定,需要肌肉动作相互协调和适当时机的肌肉启动,肌肉功能若有缺陷则会导致肩胛骨位置不当,则会损害到肩关节。

肩胛骨之所以能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主要是由肩胛骨和胸壁交界处形成的动作然后再结合着肩关节的活动执行需要完成的动作。

肩胛骨上面附着着16块肌肉,而由于我们的日常行为姿势导致着我们的圆肩驼背形态,使我们的胸小肌等下回旋肌肉很容易紧张且容易外展,而经常提肩却容易使我们的斜方肌、肩胛提肌紧张,所以日常的行为习惯很容易使肩胛骨移位。

——肩胛

1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

肩井穴在肩,位于大椎(低头位于人体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或以手拼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也可取穴,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2 肩井的作用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又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交会,三焦经及阳维脉中的阳气因此汇入穴内,气行则血行,由此全身气血随之而起,刺激肩井也就能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加之肩井与足阳明胃经交会,因此点按肩井还能疏泄肝经郁结,解胃经积热。

肩井穴也可以辅助治疗乳腺炎、乳腺疼痛等乳腺疾病,如果乳房肿胀疼痛或出现增生时,可以按压肩井穴起到一定的减轻效果。

3 肩井部位疼痛怎么缓解

敲打法:右手五指并拢微屈,以手腕部摆动,有节奏敲打左侧肩井穴,再左手敲右侧肩井穴,双手交替进行。

提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处的筋肉,每天可反复多次,不限次数。

点按法: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点按,以透力为度,使肩部或胸上部有麻木酸胀感。

指揉法:用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肩井5分钟,再换手按揉左侧肩井5分钟,来回交替。

4 肩井怎么针灸

找准穴位后直刺或斜向后方斜刺05-08寸,以局部酸胀为度,不宜向前内下方直刺,以免穿透第1肋间隙或其上方而损伤深层的肺脏造成气胸。配肩髃、天宗主治肩背痹痛;配乳跟、少泽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除了针灸,也可以用艾灸疗法,艾炷肩井穴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也有不错的保健效果。

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部)、小圆肌、大圆肌、背间肌。皮肤由腋神经发出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束有旋肱前、后血管和腋神经。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在三角肌后缘中点,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所以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时,都可以影响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麻痹和三角肌区域感觉消失。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三角肌筋膜,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经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等形成的血管神经和肱骨外科颈之间。深抵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1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