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
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末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幻肢痛,廓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问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4.各类晚期痛肿所致的疼痛。
(二)各种炎症性疾病:
如急性结合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电光性眼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瘭疽、丹毒、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受、束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三)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遣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服肌痉挛、面肌痉挛等。实晚证明耳针具有调节神经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的功能,建立新的平衡,促使病症的缓和或痊愈。
(四)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请病、荨麻疹等,耳针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故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五)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经绝期综合症,耳针可以调节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之用。
(六)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百日唛、猩红热、疟疾、肺结核、菌阑、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青年扁平疣等,耳针有镇静退热、介痉镇唛等作用,恢复和提高了机休免疫防御功能,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七)各种慢性疾患:
腰腿痛、肩周炎、腹胀、消化不良、肢体麻术等,有时耳针却有某些药物所不及的疗效。
(八)其它:
耳针除上述适应症外,尚有催乳、催产功能,亦可治疗食物中毒,输液反应,还可预防输血反应和某些传染病,如腮腺炎,流行性结合膜炎等。同时还可用它戒毒、戒烟。促进保健等功用。
耳针的适应症很广泛。其中有许多疾病可单独用耳针治疗,有些仅能作输助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耳穴的名称、定位和主治 5 耳针疗法 6 耳针麻醉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耳穴 1 拼音
ěr xué
2 英文参考Auricular point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ar acupoi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耳穴为耳针疗法施术穴位的通称[1]。耳穴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2]。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且有压痛和低电阻等特点[2]。一般以探棒按压或以耳穴探测器探查其敏感点来定穴[2]。耳朵与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耳针理论将耳廓比喻为胎儿全身屈腿抱膝并倒置的缩影,耳垂与头面部相应,耳舟与上肢相应,对耳轮和对耳轮的上下脚与躯干和下肢相应,而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则主要分布在耳甲艇和耳甲腔[1]。人体的脏腑或形身部位有病,往往在耳廓的这些相应部位出现压痛、变形、变色、结节或导电性异常的点,可在这些点上施术治疗[1]。
4 耳穴的名称、定位和主治
耳穴的名称、定位和主治表(表格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耳
轮
脚
及
耳
轮
耳中
膈
耳轮脚
呃逆、黄疸、皮肤病
直肠
直肠下段
耳轮起始部,近屏上切迹处
便秘、脱肛、痔疾
尿道
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处
尿道炎、尿潴留
外生殖器
在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轮处
阳萎、 炎、 炎、外阴瘙痒
位于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
痔疮、肛裂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耳
轮
脚
及
耳
轮
耳尖前
痔核点
与对耳轮上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处
痔疾、肛裂、肛周脓肿
耳尖
耳轮顶端
发热、高血压、角膜白翳、外眼炎症、疼痛
耳尖后
位于耳廓向前对折上部尖端的后部
结节
肝阳12
耳轮结节处
肝炎、转氨酶升高
3456
扁桃体23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分为五等份,共六穴,由上而下依次为输、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耳舟
指
耳舟顶端
指部疾患
凤溪
过敏区、荨麻疹点
指腕两穴之间
肝炎、转氨酶升高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
肩关节周围炎、无脉症
腕
将指与锁骨之间的耳舟部分为五等份,
腕部疾患
肘
共六个穴,自上而下的第二穴为腕、第三
肘部疾患
肩
穴为肘、第四、五穴为肩
肩部疾患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对
耳
轮上
脚
趾
对耳轮上脚的后上角,近耳舟部
脚气、趾部疾患
跟
对耳轮上脚的前上角,近三角窝部
跟部疾患
踝
踝关节
在趾、跟区下方处
踝部及踝关节疾患
膝
膝关节
对耳轮上脚的中1/3部
膝部及膝关节疾患
髋
髋关节
对耳轮上脚的后1/3
部(与腰骶椎穴相近)
髋部及髋关节疾患
对耳
轮下
脚
臀
对耳轮下脚的后1/3部(与腹穴相近)
臀部疾患
坐骨神经
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
坐骨神经痛
交感
下脚端
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
内脏疼痛、心悸、自汗、盗汗
对耳轮
颈椎
自屏轮切迹至对耳
颈部及颈椎疾患
胸椎
轮上下脚分叉处分为五等份,下1/5为颈椎,中2/5为胸
胸椎疾患、胸背疼、 疾患、泌乳不足
腰骶椎
椎,上2/5为腰骶椎
腰痛、腹痛、腰椎疾患
颈
颈椎穴内侧,近耳腔缘处
落枕、斜颈、甲状腺疾患
胸
胸椎穴内侧,近耳腔缘处
胸闷、胸痛等胸部疾患
腹
腰骶椎穴内侧,近耳腔缘处
腹部疾患、妇产科病症、腰痛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三
角
窝
神门
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与髋穴相近
各种痛证、失眠
盆腔
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下方,与臀穴相近
下腹部胀痛、妇科病
内生殖器
子宫、精宫、天癸
三角窝前1/3的下部
妇产科疾患、男性生殖系疾患,如阳痿、遗精等
角窝上
降压点
三角窝的前上方,与跟穴相近
高血压
角窝中
喘点、肝炎点
在三角窝中1/3处
哮喘等
耳
屏
外耳
耳
屏上切迹与面部交界处的凹陷部
耳部疾患、眩晕
外鼻
耳屏正中与面部交界处
鼻部疾患、鼻衄
屏尖
珠顶
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
发热、疼痛
肾上腺
下屏尖
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风湿痛、无脉症、过敏性疾患、疼痛
上屏
位于耳屏外侧面上1/2处
咽炎、单纯性肥胖症
下屏
位于耳屏外侧面下1/2处
鼻炎、单纯性肥胖症
屏间前
目1
位于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
眼病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耳
屏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与上屏尖相对
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与下屏尖相对
各种鼻炎、副鼻窦炎、鼻出血
对
耳
屏
对屏尖
平喘、腮腺
对耳屏的尖端
哮喘、气管炎、腮腺炎、过敏性皮肤瘙痒
缘中
脑点
对屏尖穴与轮屏切迹之间
遗尿、智能低下
脑干
位于耳屏切迹处
头痛、眩晕、假性近视
屏间后
目2
位于屏间切迹前方耳屏前下部
眼病
枕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头昏、头痛、失眠
颞
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两侧头痛
额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额头痛
皮质下
对耳屏内侧面
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炎症、疼痛
耳
轮
脚
周围
口
耳轮脚下方前1/3部
面瘫、口腔炎
食道
耳轮脚下方中1/3部
食道疾患
贲门
耳轮脚下方后1/3部
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耳
轮
脚
周
围
胃
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胃部疾患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后
1/3部
十二指肠溃疡、胆石症、幽门痉挛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部
消化吸收障碍、心悸
阑尾
大肠穴与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大肠
耳轮脚上方前1/3部
便秘、腹泻
耳
甲
艇
肝
耳甲艇的后下方
肝部、眼部、下腹部疾患,胁痛、眩晕、抽搐
胰、胆
肝穴肾穴之间
胆道疾患、胰腺炎、两侧头痛、消化不良
肾
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下方
肾脏疾患、腰痛、耳鸣、耳聋、失眠
输尿管
肾穴与膀胱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前下方
腰痛、坐骨神经痛、遗尿、膀胱炎、尿潴留
艇角
前列腺
耳甲艇的前上角
前列腺炎
艇中
脐周
小肠区与肾区之间
低热、腹胀、蛔虫症、听力减退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心悸、心律失常、失眠、癔病、盗汗、心绞痛
肺
心、气管穴周围处
肺部、喉部疾患、皮肤病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耳
甲腔
气管
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
气管部疾患、咽喉炎
脾
耳甲腔的后上方
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口腔炎、出血性疾患
内分泌
屏间
耳甲腔底部、屏间
切迹内
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
病症
三焦
肺与内分泌穴之间
便秘、腹胀、浮肿、上肢痛
耳垂
牙
拔牙麻醉点
从经屏间切迹软骨
牙痛舌
舌
下缘到轮垂切迹的连线至耳垂下缘作三条等距离平行线,
舌炎
颌
上颌、下颌
再在第二水平线上
牙痛、下颌关节炎
垂前
神经衰弱点
引出两条与该线垂直的等分线,由内至外,由上而下把耳垂
牙痛、神经衰弱
眼
分为1、2、3、4、5、6、7、8、9九个区。1区为牙、2区为舌、3区为
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近视
内耳
颌、4区为垂前、5区为眼、6区为内耳、5
耳鸣、听力减退、耳性眩晕症
面颊
面颊区
区与6区交界线周围为面颊、8区为扁
面瘫、面部痤疮
扁桃体
桃体
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耳
背
上耳根
郁中、脊髓1
耳根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腰背痛
中耳根
耳迷根
与耳轮脚相对应的耳根部位
头痛、腹痛、鼻塞、胆道蛔虫症
所在
部位
穴名
曾用名
定位
主治
耳
背
下耳根
郁中、脊髓2
耳垂与面颊交界下缘
头痛、腹痛、哮喘、背痛
耳背沟
降压沟
对耳轮及其上下脚背面的“Y”形沟
高血压、皮肤病
心△
耳背上部
浮肿、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
脾△
耳背中部的中央
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肝△
耳背中部的外侧
腰背痛、胸胁胀满、急性阑尾炎
肺△
耳背中部的内侧
哮喘、发热、消化不良
肾△
耳背下部,相当于耳垂的耳背面
头痛、失眠、眩晕、月经不调
注:△为耳背穴标记,借以与耳前同名穴区别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全图)(据《中国针灸学词典》)
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内侧面)(据《中国针灸学词典》)
耳穴为耳廓部通过探查而发现的敏感点。又称耳廓反应点。耳穴是耳廓上一些特定的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部位。具有压痛和电阻低的特点。探查耳穴须通过探棒或耳穴探查器来确定,近年各地先后报道的耳穴甚多。
实验研究证明,机体的组织或器官处在不同的状态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特定部位反映出某些正常或异常的反应。根据耳廓穴位的反应特性和检测方法的不同,也可将这些反应点称为压痛点、敏感点、良导点,反射点,阳性点、着色点、 点等。
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整个耳廓的穴位排列似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一般地说,与头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或耳甲腔(如图)。由于耳廓和体内各脏腑器官相互沟通,并受属于多条脑神经或脊髓神经的支配,所以当人体有病时,在耳廓相应的穴位上会出现一些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可表现为色泽、形态的变化,也可表现为疼痛、敏感以及电特性的改变。可作为诊断疾病时的参考依据。耳穴既是疾病发生时的反应部位,同时又是耳针施术的治疗部位。如耳廓肝区出现丘疹、白点、脱屑或明显压痛,说明肝脏有病变;落枕患者在耳廓的胆区、小肠区、颈区有明显的压痛, 这些压痛敏感点会使颈部疼痛的症状减轻或痊愈。耳穴同人体各部穴位一样,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当今已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5 耳针疗法耳针疗法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3]。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论述,并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3]。利用针灸 耳廓治疗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许多古代文献均有记载,民间亦广为流传,但未形成系统[3]。解放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3]。不仅可予针灸,还可施行电针,注射药物或割治等方法,并可用作针刺麻醉[3]。临床操作时,以耳针(或短毫针)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但不可穿透耳壳,捻转数秒钟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3]。需较长时间留针,可用皮内针埋置[3]。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凡针刺疗法适应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对疼痛性疾患效果尤佳[3]。为准确选取穴位,有耳穴探测器可供使用[3]。
6 耳针麻醉耳穴是耳郭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耳郭上能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部位均称为耳穴。《黄帝内经》讲述:“知耳好恶,以知其性”。耳朵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可以诊断疾病病因、病性、病程还可以判断疾病预后。耳穴在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耳穴疗法作为大众医学,简单易学、操作安全、见效快。常见的失眠、头晕头痛、颈肩腰腿痛、晕车、腹泻、退烧、降血压等都能达到快速见效的效果,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掌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讲述思路快速地掌握耳穴的治疗。
首先我们把人体的耳朵当一个倒置的胎儿的缩影去想象,是通过耳朵局部去反应人体全部的全息缩影。其中“倒置”是帮助记忆的核心,人体在上部的部位,在耳穴上反射的部位在下面部分,人体在下面的部位反射在耳朵的上面部分。于是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耳穴分布图。
下面我们再来记一下耳穴的解剖结构组成。
1耳轮:代表人体的皮毛和肌窍,由里及外代表穴位有耳中(膈肌)、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肛门)
2对耳轮:代表人体的脊柱和下肢,倒置排列由下往上,由前往后,代表穴位颈(颈椎)、胸(胸椎)、腹(腰骶椎)、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臀、坐骨神经)
3耳舟:代表人体的上肢,代表穴位指、腕、肘、肩、锁骨
4三角窝:代表人体的盆腔和内生殖器
5耳屏:代表人体的鼻咽部,代表穴位咽喉、内鼻、外鼻、肾上腺。
6对耳屏:代表人体的头颅和大脑,代表穴位枕、颞、额、脑干、缘中、脑皮质下。
7耳甲艇、耳甲腔:代表人体的腹腔和胸腔,代表穴位沿耳轮脚周围的消化道(口、食道、喷门、胃、小肠、大肠)及艇角(前列腺)、膀胱、肾、肝、脾、肺、心、气管。
9耳垂:代表人体面部及部分五官,代表穴位牙、舌、颌、内耳、眼、垂前、扁桃体。
包括人体由上至下的胸腔、腹腔、盆腔,在耳朵上的分布也是倒置的:三角窝(盆腔)、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
记住穴位后,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保证治疗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精准找到病变部位对应在耳朵穴区里的阳性反应点,并对其进行按压。
首先要学会如何辨别真假阳性反应点。1阳性反应点边界一般不清晰,那么边界清晰的一般都不是阳性反应点,比如我们在耳朵上常见的色斑和痣块。2阳性反应点位置一般固定,不可移动,不会因为探棒推压表皮的移动而移动。3阳性反应点压痛一般比较明显,且向其他穴区扩散的刺痛或酸胀。4阳性反应点一般按压褪色,而假阳性按压不褪色。5阳性反应点电测呈低电阻现象,这个需要借助耳穴测评仪来操作。
治疗取穴时要把人体全身当作一个整体去思考治疗局部病症,找耳朵上相对应的反应点。如坐骨神经痛,我们一般要结合尾椎,髋,臀和腿部一起治疗,找相应的反应点;颈部问题一般都会结合肩部的反应点贴压;还有常见的牙疼,一般都是由牙龈引起的,所以一般贴颌比贴牙的效果好。也可通过中医藏象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肾主骨与膀胱相表里;脾主肌与胃相表里;肺主气、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心主血脉、神志与小肠相表里;肝主筋、主藏血与胆相表里。相应的问题都可以贴压相应的五脏,或者大部分时候都可以进行五脏同调。
以上是对初学者提供的一个快速记忆和治疗学习的思路,希望随着非药物疗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掌握这种实用实惠的治疗方法,为家庭的健康带去福音。
一天,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年妇女在我的座位旁站了一会儿,突然双手捂著肚子蹲在了地上。见到这种情景,我赶紧站起身,让她坐在我的座位上。我出于职业的习惯,就问她是不是肚子痛,她说是的,我说你在你的耳垂处找最痛的点,找到后用劲按,能止痛。她听后马上就把用手在两个耳垂处摸了一会儿,然后用力地按压起来。只过了十几秒钟,她就惊讶地抬起头对我说,还真管用,肚子痛好多了。她又继续按压了不到一分钟,这时她的脸上再也没了痛苦的样子,已完全消失了。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来我家玩,我发现她的头不敢转动,一问才知道晚上睡觉不当心落枕,正想问我有什么好办法呢。我就在她两个耳朵上的枕穴上按压起来,刚一按压她就大叫“太痛了”,我说你忍一会,等疼痛缓解一些时,你的颈子就可以转了。我按了2~3分钟后,让她活动一下颈子,她说真神,僵硬的颈子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又继续按压了几分钟,再让她试试,她的颈子已能自由活动了。我说一定要抽空经常 这个地方,夜里睡觉注意不耍贪凉,以后就不会再复发了。
人的耳朵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耳朵上的主要穴位连起来,其形状恰似倒置于子宫中的胎儿。而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 点,一旦受到侵犯,耳上的某个特定穴位就会产生。因此,当 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很多中医高手还观察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现象来协助诊断疾。比如在冠心人的耳垂处常可见到一条斜形的皱痕,此皱痕被称为“冠心病沟”。耳垂对血管缺血现象很敏感,一旦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时,耳垂组织就会发生缺血现象,并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变化,依据这条斜线状的皱痕来诊断冠心病,准确率可达90%。人们在医院里也可以见到医生在患者耳朵上某个特定的穴位埋药籽或埋针,以此治疗各类疾病。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套见效最快的耳部自我。
1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处,直至该处感到发热为止,然后再往上提揪]5~20次。此处主要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踩、膝、胯关节的反射区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2上下 耳轮,并向外拉
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和揉捏,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区。
3下拉耳垂法
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主要对应头、额、眼、舌、牙、面颊等处。
4按压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同样来回摩擦按压至感觉发热、发烫为止。此处主要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区。
5推上下耳根
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劲推40~50次左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会有明显的发热感觉,这对头痛、头昏耳鸣等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们不妨试试看。一套操做下来,最多的时间,你的面部血液循环就会明显改善,同时也促进了面部代谢产物的排出。坚持做2个月,你的面部就会富有光泽、弹性十足。
做完这套操后,再用十指梳头,可以 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的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
这套简单的耳部 操,可以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做一次。除了上述好处,它还能起到强壮内脏的效果,特别是坚持下去可以以、固肾及治疗气虚,对肾虚、尿频、夜尿多、前列腺炎及阳痿的人有明显的效果。对遗尿、哮喘及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每天睡觉前给他 双耳5分钟,坚持下去,就可以根治这些疾病和增强孩子的体质。
、按压、耳穴
籽贴耳穴,能起到治或者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但具体怎么操作?如何找到有效穴位?我们请来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西结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黄泳教授为我们指点。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指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中国古时候的医家就发现,在耳朵上面有好多点,用细针刺这些点(也即是耳穴),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的症状。后来,慢慢就形成了针灸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耳针。
耳针疗法易于掌握,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尤其对各种疼痛,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慢性均有较好疗效。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和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时,耳壳上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点,耳针疗法,最重要是找到病变部位相应的点,比如关节痛 ,可取病灶区、肾上腺区;腰痛取腰椎、肾、膀胱;胃痛取胃、小肠、肝、脾;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等。
“但耳针疗法始终是一种医疗行为,建议只有有经验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才能进行,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黄泳教授说:“这就是耳穴留置籽法。”
药粒有行血通经的功用。留置王不留行籽为非穿刺性取穴,效果好,甚至患者可以自己更换穴位,方便易行。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留置的穴位呢?
黄泳教授告诉我们,找穴位有两种方法,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如留置王不留行籽只是为了脏腑,行功效,可参照耳穴分布图,寻找到与脏腑相对应的穴位;如果本身是有,耳穴留置是为了治疗功能,那么要明白,当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特异性改变或者变形、变色等,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些反应点就可以。
找病变部位相对应的耳穴,在医院可以用耳穴探测仪器触压耳穴,用以探找低电阻点,作为和诊断时的参考。如果是个人,建议可以用普通的探笔或者探棒进行耳穴触诊。下图是黄泳副主任给我们展示的耳穴探棒,其头部有伸缩功能,触探时,没有病变的部位不会感觉疼痛,但稍有病变部位,将探棒点在对应穴位上,轻轻压缩,则可感觉疼痛。(我亲身体会:其他部位没有问题,没有疼痛感觉,但耳垂“眼”部确是痛得厉害。注:我近视多年。)用小小的一支探棒探穴,简便易行,日常可互相操作。
找准穴位后,先进行局部消毒,将贴附于小方块胶布的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上,用食、拇指捻压王不留行籽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止,每日可自行按揉50-。以有痛为度,每穴留置2一3天,至下次治疗,更换穴位,更换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进行。一般10次为一疗程,大部分2—3个疗程可显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