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钻拳的肩膀如何放松,如何理解两肘不离肋?

形意钻拳的肩膀如何放松,如何理解两肘不离肋?,第1张

钻拳的练法和打法不太一样,肘不离肋练起来非常别扭,但是是为了强调一种意识,就是对于两肋及胸部的保护,这个一定要坚持。

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由于脑子和身体不能完全协调(这个就是个找劲儿的过程,就像你刚刚开始打篮球球不听使唤一样的),首先要做好热身,尤其是对于肩部的韧带的拉伸,体育课上做过肩绕环吗?把指尖放在肩上,两肘画圈,一定要画到最大的范围,就好像用肘去够远处的东西一样;另外就是把左手放到头后,用右手把左手尽量向右拉,然后头向后顶,坚持一会儿;平时肩带练的少,所以比较肩膀比较死板是正常的。

找的时候,你见过咏春拳的出拳吗,或者李小龙的?拳从比较低的位置出去,拳头是立着的,你可以当做找劲儿热身的环节,用肩送出去,不要追求力量或者速度,打一段时间要是肘酸了,证明没有完全找到,再调整,等肘不怎么酸了,肩膀酸了,就快上道了!

插一句,在实战中的时候,钻拳和拳击中的勾拳非常像,形意有句话叫做功夫上了后背就行了,不光光在于发力,还有部分理解为躯干要活,等到一定时候,就是练习两肘夹住两本书,用躯干蜷曲扭转去发拳,到了实战,把钻拳放的更开一些,不要完全的拘泥于平时的架势,威力更大。

呵呵,我是练八极拳的,形意有点涉猎,但是天津有更多的练习形意拳的朋友,我们经常也一起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理解的不一定都到位,希望对你有帮助。

形意拳应该属水性吧,根据五行拳的理论,练的是步和拳的合,还有劲儿(这个各个拳的过程都有),开始的基本没有多少真劲儿,都是拙劲儿,也是一个自己找真劲儿的过程。关于练的是什么,这个话题好大啊,不知道从哪一方面说。只能说说劲儿了。

天津,韩徒,九代八极。

搏击操注意事项

 搏击操动作多变,包括直拳、勾拳、摆拳、正踢、膝击、侧踢、侧蹬等搏击动作,随着音乐挥动双拳,动作刚劲有力。健身教练告诉我们,击拳时要由肩部带动出拳,在完成击拳和踢腿动作前一直看着目标;避免肘、膝部用力过猛;避免进行闪躲或猛击动作时由于动作过大而脱臼,避免扭转动作。

 在做每个动作时要求速度和力度的完美结合,要迅猛、有爆发力,所以一节完整的搏击操会消耗600卡热量,是健美操的两倍。在锻炼全身每一块肌肉的同时,还会加强关节活动能力、身体柔韧度和反应敏捷度。更重要的是,在跳搏击操时,要求提气,挺胸,腹部、下 颚 收紧,两手握拳于脸前,保持正常呼吸,但是不屏气。把气从丹田调动起来,含于胸部,以便于集中把力量爆发出来。否则,动作就会软绵绵的,既没有力度和美感,又达不到瘦身效果。坚持含气于胸,本身就是对腹肌的收缩和锻炼,再加上充分调动肌肉群的运动,尤其是搏击操中的所有动作几乎都要求腰腹保持平衡并发力,一节课下来对腰腹部的锻炼就非常充分了。

 另外,搏击操要求出拳时,腹肌收缩、大吼一声,不但可锻炼到平时不易使用的腰腹肌,用力出拳、大吼大叫都是舒解情绪的好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宣泄情绪、减轻压力。国家级教练韩伟提醒大家,若想尝试,一定要注意保护肌 腱 及韧带,避免拉伤,运动前应先做10分钟热身,让关节、肌肉放松后再开始挥拳,运动后若发现有肌肉酸痛的现象,最好立即冰敷。搏击操运动强度较大,出现腿部疲劳、局部痛状不适、 眩 晕、心率过快等情况,则最好停止练习。 ;

一个成功的拳手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进攻能力,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防守能力。

例如职业拳手弗洛伊德·梅威瑟,不仅能击倒对手,而且很少有人能够反击到他,他的防守能力也极其出色。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拳手,就不能忽视防守能力的训练。

一、阻挡 blocking

阻挡主要是通过手套外侧和前臂阻挡左摆拳,也可以通过手臂向内弯曲,用肘部或前臂阻挡上勾拳。基本姿势站立,双手举起,拳头与太阳穴平,手臂向内弯曲成90。,用你的肘部、前臂或手套内侧阻挡对手的摆拳。

二、下潜 ducking

通过膝关节弯曲躲开对手对你头部的击打,保持收紧下颌,眼睛看着对手,下潜要低于对手的出拳,同时要保持身体平衡以便于反击对手。

下潜是对付右直拳和左摆拳最有效的防守方法,下潜之后还可以手重拳击打对手身体来反击。

三、拍击 parrying

右手向下或向左拍击刺拳,左手向下或向右拍击右直拳改变对手的击打方向。

拍击用来对付对手击打你头部的刺拳和直拳,通过拍打对手的手套来进行防御。拍击的移动范围要小,只要能够改变对手击打的方向就足够了,同时双手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与面颊水平。

[注意]

拍击和反击都可以用同一只手。例如:用左手拍击,然后出左刺拳反击。

四、蜷缩 rolling

从基本姿势开始,向右转动身体,膝关节微屈,利用左上臂和肩部挡住对手的上勾拳,或者向左转动身体,膝关节微屈,利用右上臂和肩部挡住对手的左平勾拳。通过左臂肘部向内夹紧,腰部向左侧下方弯曲,向对手出拳的方向转动,承受对手的击打。

这个动作不同于其他的防守方法。利用蜷缩并不是完全躲开对手的拳头,而是使对手击打的力量相对减小。蜷缩很像阻挡,但是要向对方出拳的方向转身,挡住对手的击打。

[注意]

一定要向对手击打的方向蜷缩身体或转动身体。尽量让对手击打肩部和上臂。蜷缩时一定要收腹含胸。

五、摇闪 bobbing and weaving

膝关节弯曲,身体重心下降从对手的拳下滑过,然后身体从外侧直立,远离对手的击打。

通过摇闪,上身呈“u”形移动。眼睛总是看着对手,即使被击打也不要向下看。摇闪是防守中速度很慢的一种方法,所以不能经常利用摇闪。保持双手与面颊平行,膝关节弯曲,这样如果被击打,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守作用。

[注意]摇闪时膝关节深弯曲,略弯腰。但在业余比赛中,弯腰过度会被视为犯规。

1出拳

第三定律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出拳用相互作用力来分析,不能用平衡力。

第二定律解析,加速度跟力大小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方向矢量。

所以只出拳只考虑力的大小,因为胳膊质量一定,所以力越大越好。

出拳是个质点加速度矢量运动。矢量方向指向前方,勾拳等等也可以这样考虑。所以必然有反作用力指向后背方向,反作用力越大则出拳越凶猛。所以人出拳时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后脚猛力蹬地。蹬地越凶猛,则出拳越大。

力的传递。大家都知道力在物体中传递是要需要时间的,这是应力波,应力波的速度跟声波在物体中传递速度基本一致。但是人体是软的啊,能活动啊,有的人走一步路腰能晃三晃,这样的人猛力蹬地力只会传递到全身啊,全身都动。我们要的是光胳膊动,所以腰得能传递力到胳膊上。

腰。腰可以绷紧,拳击中腰是锁住的,这里的锁住是前后方向锁住,也就是腹肌绷紧。身体向前弓腰,这是为了传递腿的力量。但是腰还可以前后拧转,提供第二个合力。所以拳击手的腰粗,而不是健美追求的腰细,因为锻炼腹部横肌内外斜肌。

胳膊。肱三头肌可以提供出拳的力量,给予身体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这是第三个合力。

好了,可以总结出拳怎么用力了。1腿蹬地,2锁腰,3拧腰,4肱三头肌出力。蹬地锁腰拧腰是同时进行的。只有胳膊是否出力就随意了。因为如果练习时间长了就能够掌握胳膊不出力光靠腿腰就能打出力量的拳了,胳膊就像鞭子的末梢一样,不用胳膊出力也是为了节省体力。

2出腿。大家讨论的主要是鞭腿发力。

鞭腿从下往侧上踢,踢出一个圆弧。

同样可以简单分析,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若踢出一个圆弧,人还能保持平衡,必然用第三定律平衡力分析。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单独存在,但是必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人踢腿成圆弧,必然身体某部分提供反作用力,腿的大致作用点在胯部,并且是从下往侧上方踢出,并且另一条腿保持平衡,必然腰部以上给予拮抗力,并且腰部以上的运动方向必然是相对于站立腿从上往侧下运动。

根据平衡力,正力等于反作用力,反作用力越大,则正力越大,想踢腿力越大,则腰部以上拧动并弓腰的力量越大。如果出拳可以简单直接用力来分析的话。那么出腿就得用动量冲量了,因为腿慢,拳可以看做瞬间到达,出腿就可以看成蓄力了,腿质量不变,动量跟速度成正比。动量等于冲量,一个人的腰腿力量一定,则幅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冲量越大。

所以,提高出腿力度,1是提高腰腿力量,这是实打实的。2是增大幅度,不过增大幅度作用时间长,对方容易闪躲,这是个技巧。这是个条件抛物线函数的关系。

腰腿力量一般就那个样。所以在在技巧上可以提高。

所以出鞭腿的正确姿势如下,以出右鞭腿为例,右腿在后

1后腿蹬地同时腰部以上往左下侧方转身,右腿曲膝向右侧提起,速度越快越好,但是注意幅度,不要太大,幅度太大人家一看就知道你要起腿。

2腰部以上从左下侧方快速用力向右上侧方拧动,提供一个破坏身体平衡的力。同时右腿曲膝用力划圆弧向前挥出,在腰部快要拧动到正身位的时候,股四头肌用力把小腿甩出,脚尖绷直,用脚背抽对方的脸,最好是光着脚,啪一声,很爽的。

所以踢鞭腿,力量训练是基本的。技巧就在于腰部以上快速转身,然后腰部以上快速回正,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腿必然要做出一个动作。腰部以上回正的越快,腿甩的越快,如果不快就必然摔倒,大脑必然尽全力来甩腿。另外同样的,腰要锁紧。腰锁紧大部分说的是腹直肌保持紧张状态,后背竖脊肌一般比较放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310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6
下一篇2023-09-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